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画图、表格、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据,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解释,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会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n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教学难点:1、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2、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课时安排:共课时\n《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58例1,“想一想”,“练一练”P61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回顾引入,唤起旧知\n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1)岀示例lo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板书:列表(一一对应)(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岀来吗?为什么?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n(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二总棵树”。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并检验。(1)师:根据刚才的思路,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你会列式解答吗?做在作业纸上。(2)交流列式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吋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3)问:怎样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呢?还要进行检验。你想怎样检验,交流想法。板书一种。小结:可以紧扣基本数量关系来进行检验。(4)齐答。4、回顾反思。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手指板书)5、触类旁通(1)那你能按照刚才的步骤来解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想一想,自己试着做在作业纸上。(一生列式解答在卡片纸上。)(2)交流。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n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三、巩固策略,综合运用1、第58页练一练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图中信息: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做在作业纸上。交流:比较不同的列表整理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解决问题时你抓住了什么基本数量关系?做对了吗?小结;运用列表策略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一一对应。2、第58页练一练2。(1)江老师为学生表演购买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2)如果现在改变一下条件。现在与长袖衬衫对应的信息是?与短袖衬衫对应的信息吗?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3、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关健?对于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n小结: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能从条件想起,但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四、全课小结今天进一步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笫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_5题。教学目标1、使学牛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n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1.探究问题解决。(1)理解题意。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指出: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2)分析数量关系。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n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儿种算法?(3)列式解答并检验。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1.完成“想一想”。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一一?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耍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2.比较异同,体会联系。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回顾反思,交流体会。交流:交流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1•做“练一练”第1题。\n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五、布置作业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2、练习九第6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习题一、画图整理,再解答1.小红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对走来。小红每分钟走\n65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2•小花和小迎同时从同一地点岀发,小华向南走,每分走55米;小迎向北走,每分走45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2.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0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3.一个正方形花坛长5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4.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5米或8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二、列表整理,再解答1.小明家种了696棵桃树和苹果树,15行桃树和18行苹果树。桃树每行20棵,苹果树每行多少棵?2•公路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28米。第二周准备每天修140米,还要修多少天?三、解决问题1.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在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早晨8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2•唐老鸭和米老鼠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唐老鸭每秒跑3米,米老鼠每秒跑4米,反向而行,45秒两人相遇。(1)环形跑道长多少米?\n(1)如果同向而行,多少秒后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相遇?3•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2小时后还相距4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东升村请甲乙两个筑路队来维修地下水渠,甲队每天修150米,乙队每天修200米,他们分别从阳光路两端同时修起,5天在中心花园相遇。(1)阳光路水渠长多少米?(2)接着他们同时从中心花园出发,分别维修亚光路和友谊路的地下水渠。甲队用4天时间维修了亚光路,乙队用6天时间维修了友谊路。友谊路地下水渠比亚光路长多少米?\n《解决问题的策略》习题、、填一填。1•按下表的数量买橘子和香蕉,共要付92元,你能填ill括号里的数吗?橘子8千克每千克6元香蕉()千克每千克4元1.一个修路队修了600米长的水渠,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水渠全长600米第一周每天挖64米已挖5天第二周每天挖70米还要挖()天3•丁丁和芳芳同时从校门反方向出发,向各自家走去,你能填岀括号里的数吗丁丁和芳芳相距()米丁丁从学校到家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芳芳从学校到家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二、解决问题。1.小强和小明家相距2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他们经过多长时间相遇?(先画图整理,再解答)1.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n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0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1.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4.在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草坪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花。在花里栽有牡丹花,每棵占地1平方米,一共耍栽多少棵?(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5•—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平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平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三、附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20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离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n《解决问题的策略》习题专项训练1、第一小组12名同学一学期共收集废纸60千克。照这样计算,全班47人一学期能收集废纸多少千克?2、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75元?元小强带的钱正好够买5个篮球或6个排球。一个篮球多少元?他所带的钱都买足球能买多少个?3、一本故事书,小芳6天看了84页。照这样计算,剩下的56页,还要儿天看完?4、(1)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5小时生产了180个,照这样计算,30小时可以生产多少个?(2)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如果要5小时完成,每小时要生产180个,如果要9小时完成,那每小时要生产多少个?5、(1)一件衣服72元,降价以后原来买6件衣服的钱现在可以买8件,现在这件衣服多少钱?(2)—件衣服72元,涨价以后,原来买6件衣服的钱现在少买两件,现在这件衣服多少钱?\n6、(1)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去相距360千米的乙地,两小时行了90千米,照这样计算,全程他一共要行多少小时?(2)李老师开车从甲地乙地,两小时行了90千米,离乙地还有135千米,照这样计算,他还要儿小时能到达乙地?(3)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去相距360千米的乙地,两小时行了90千米,照这样计算,还要儿小吋他能到达乙地?7、小红借了一本480页的故事书,看了6天后还有180页没有看,(1)小红平均每天看多少页?(2)如果他打算十天看完,从第七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n第四、五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