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2-08-13
类型:doc
大小:77.50 KB
页数:17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单元第12单元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过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口算,了解自己在班中的大致水平水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2.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3.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4.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线、五种角等知识)3.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进行读、写方面的练习5.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教学难点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时安排共5课时\n教学内容复习计算部分教时顺序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口算,了解自己在班中的大致水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2.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3.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4.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准备每人发了一本新本子,以备复习阶段专用。教学程序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开始整理与复习,这节课重点复习计算方面的知识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用竖式计算:162÷30162÷34162÷38。算完之后,指名交流得数。再交流三题的试商过程,如:第一题可以直接商;第二题可以把34先看成30来试商,这样的商有可能会大了,需要调商;第三题可以先把38看成40试商……再与右边的题,比一比,说说这两组题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左边的题是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前三位,商都是一位数;右面的题是前两位够除的,商都是两位数。)填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位数。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计算并验算:83÷18   604÷21学生完成在本子上。做完后交流。注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还要注意横式上得数的书写。口算:(p.109第4题)老师注意看好时间,检查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时间。\n指出:过几天会有口算考试,希望大家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特别是那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教学程序个性修改\n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混合运算: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本子上:735÷15×6   800-600÷20(704+258)÷37 18×(537-488)根据以往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几点:一般几个运算符号就需要算几步,不要多写“=”;不要随意添加“( )”,改变运算顺序后,很可能不再是原来的题,计算结果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只要写在算式的下面,不要在全部算完后再在算式的右面添一个“=”,那样就是画蛇添足;一般来说,混合运算的结果不会出现余数,如果出现,一定要慎重,很可能是自己算错了……2、复习运算律在本子上有序地写下所学的4个运算律,指名交流指出: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简便计算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38+175+62    35×18    13×15×4329-186-14    720÷16÷5  630÷42先请学生观察各算式,再交流哪些算式可以简便?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律?交流完后,学生独立完成。比较:混合运算中有的可以简便计算,往往是运用了某条运算律,这时就需要“()”的添加,但千万不能随意添加。有的题不符合简便运算的条件,那就只能按原来的顺序进行计算。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n教学内容复习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第111页第12、13、14题。教时顺序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线、五种角等知识)。2、动手画一画,丰富学生相关感知。教学重点复习直线、射线、线段三种线以及这三种线之间的关系。复习角的认识。教学难点复习平行和相交。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学程序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复习三线:边交流,边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补充说明:线段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如“3厘米”。(2)画一条射线。补充说明: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3)画一条直线。补充说明: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复习角:1、角按照度数,可以分成哪几类?请你从小到大地说一说?这5种分类中还有别的特点吗?(如: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是一定的,而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有范围的。注意:像285º这样的角不是钝角,因为它已经超过了180º)2、分别在本子上画出这5种角,并写个各自的度数。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关系:(说一说,写一写)1周角=2平角=4直角  1平角=2直角\n教学程序个性修改三角板中的角:说说两块三角板各自的度数,并画一画(要加强分步指导,不然学生的画还是有困难的。)在画好的三角板里标上各角的度数。并算一算:90º+30º+60º=180º   90º+45º+45º=180º指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应该是180º把两块三角板的度数加起来,可能会得到哪些度数的角呢?(有序地算一算)60º+90º=150º     60º+45º=105º30º+90º=120º     30º+45º=75º90º+90º=180º     90º+45º=135º60º-45º=45º-30º=15º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复习平行与垂直1、画平行线: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A点,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注意巡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把方法忘了,要指导。2、画垂线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A点,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指出:画的时候,要注意相交的地方,还要注意标上表示垂直的直角标记。问: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条?为什么?量一量,具体的距离是多少?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板书设计\n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复习观察物体、计算器、统计。教时顺序第3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教学程序个性修改\n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复习观察物体:1、画小正方体: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2、思考书上的第15题。(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计算下面各题:1620÷36×24   321-7824÷48(520+208)×58  6336÷(897-798)学生统一计算,指名校对得数。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教学程序个性修改\n1.老师按年级报每个班级的人数,学生用计算器较熟练的算出每个年级的人数及全校的合计数。一年级:37、38、42、42、43、43、43(288)二年级:36、35、45、44、44、44、44(292)三年级:53、50、51、53、52、52(311)四年级:50、50、49、48、51、51(299)五年级:51、51、52、51、52、52(309)六年级:51、50、50、53、50、51(305)全校合计数:1804人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能发现些什么?2.完成第21题提醒学生注意:(1)别忘了上面的时间要写好(2)分段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上各个数据,这样便于检查(3)最后算出来的合计数要和题目提供的数据一致,否则就说明有遗漏或重复,要再统计。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调查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然后填写表格。(1)先可以问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再开始调查。调查完了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觉得我们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为什么?(2)根据统计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统计图。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流程。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n教学内容复习认数。第112页第18、19、20题等。教时顺序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进行读、写方面的练习。2、能熟练地进行大数目之间的改写。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熟悉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进行读、写方面的练习。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大数目之间的改写。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程序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结合前面的作业补充部分练习:(要求学生画在本子上)1、过点画直线、射线和线段。(1)、过一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2)、过一个点,画射线,怎么画?有多少条?(3)、过两个点,画直线,怎么画?有多少条?(4)、过两个点,画线段,怎么画?有多少条?画完之后比一比:(1)和(2)都是有无数条,但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射线只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所以画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3)和(4)都只能画一条,但直线两端都出头的,线段不出头小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2、画平行线和垂线。先画一条已知直线和A点,分别过A点画平行线和垂线。注意:(1)区别“垂线”和“距离”。(2)画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用方法而不能凭经验。3、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一刀,该绳子变成了几段?老师画示意图,学生再观察,发现是5段。复习认数: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数位顺序表,并标上“个级”、“万级”、“亿级”。\n(1)老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写一个数:30800254009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在读数的时候怎么处理0的问题。教学程序个性修改\n把这几个0分别换一下位置,再读:38025004900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中间0要读,每级末尾的0不读(2)分别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和用“亿”为单位的数。指名交流,说说为什么?小结:四舍五入。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完成书上第18题(做在书上),先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大数目的数都画好分级线。说说这张统计图里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依次完成书上的4个问题。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1、写出下面各数(做在本子上):二十五万 十亿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四千零八八亿  三十九亿七千万 一百六十万零二十2、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245000  1034900  998003用“亿”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做在本子上)1120000000  370000000  2990000000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时顺序第5课时\n中的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复习。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个性修改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评讲前面的作业:1、(题略)用计算器计算:老师报数,学生按计算器,训练学生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最后再交流结果。最后算得的平均数:328.76问:一般我们说的跳绳个数都是整数,可这里是一个小数,该怎么处理?2、用2、3、4、5这四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积最小的是( ),积最大的是( )。交流思考方法:积最小,要先考虑十位上尽可能小,那就是2□×3□;分两种情况:24×35和25×34。用计算器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比一比哪个积更小。类似的方法考虑积更大,交流结果。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复习解决实际问题:1、(1)王阿姨从12只蚌里剖出了432颗珍珠,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读题后,让学生规范地解答,注意写完整答句。\n教学程序个性修改\n(2)照这样计算,她从26只蚌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指出:看到这样的字眼,一般都要参照前面算出的“一份数”。学生完成该题。(3)如果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些珍珠能串成多少条项链?问“这些珍珠”指的是哪些珍珠?先估计,再计算。2、茄子17行,每行12棵,西红柿的棵数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怎么列式?如果写成17×(12×5)行不行?为什么?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要考虑列式的每一步是否有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可以考虑该算式是否可以简便计算。板书完整规范的解答过程:17×12×5=17×(12×5)=17×60=1020(棵)答:西红柿有1020棵。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1、每小时行90千米,已经行了2小时(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2)一辆卡车每次运货5吨。18辆这样的卡车运720吨货物,需要运多少次?注意搜集学生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的多种算式,通过讲评来分析是否和否合理。最基本的算式:720÷(18×5)2、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5行,每巷有20人。队形变化后,排成30行,每行有多少人?读题后问:队形变化,什么没变?(人的总数)学生算一算,再交流。3、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有3组同学在跳绳,每组18人;还有5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12人。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吗?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n教学程序个性修改板书设计\n教学反思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