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6商不变的规律-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2-08-13
类型:doc
大小:16.00 KB
页数:3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探索活动,理解商不变规律的特征。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3.引导学生经历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故事导入:猴王分桃的故事问: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2.明确: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到底为什么了。二、学习例题。(一)探索规律1.明确例7中的表格。出示第一、二行: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100×2,问:你看到了什么?又出示20×2,问:你又看到了什么?算式是?商呢?出示第四行:你又看到了什么?紧接着出示第五、六两行问:这里呢?2.填表。(1)先算一算,填一填。(2)思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3.小组交流想法。(1)探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商不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同一个数”,(可以相互交流,举例说明)(2)探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3)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发现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4.理解“0除外”。\n问:同学们,要使商不变,是不是只要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的这个数相同就行了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的情况,这样的算式是没有意义的。5.完善规律。师:所以我们的这条规律还应该完善一下,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商不变的规律”。(二)举例验证1.出示例子,表格2.学生仿照老师的例子举例。3.实物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上来讲解。引导学生能自己用规律自己完整的说出来。4.其余学生同桌相互说给对方听。回到开头,问:现在你知道谁是聪明的一笑了吗?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释。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基本练习:(一)基础练习1.“练习五”第1-2题。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每组中第二第三题的得数与第一题相同。2.第23页“练一练”。让学生比较表格中的被除数和除数,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后面四道算式的商各是几,为什么?(二)比较练习“练习四”第3-5题第5题,要着重引导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和解释计算器单价相同的道理。(三)创编练习某大楼每层楼之间有16级台阶,小英从一楼走到四楼,然后回到二楼,一共走了多少级台阶?思考: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板书:\n商不变的规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反思:本节课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比较有层次,环节紧紧相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规律。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较好,做到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另外,本节课中对于“0除外”这一环节的处理似乎有不妥,觉得不应该放在举例验证之后,我应该在引导学生理解完“同一个数”之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讨论发现0不可以。并且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欠佳,平时应继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