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2-08-15
类型:doc
大小:415.50 KB
页数:71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1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1—4第1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第2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第3题。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四、课堂作业计算:245×23136×4678×312216×6754×324618×23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71\n执教者: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2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二、笔算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三、解决问题“想想做做”7—10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第8题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第10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五、课堂作业计算:34×32178×312562×12345×34264×56132×58567×1289×143“想想做做”9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71\n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5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1、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3、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完成“试一试”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5、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三、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2、第3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3、第4题。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4、第7题。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71\n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5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估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2、学生回答,板书:48×112=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2、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3、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5、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三、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2、第1题3、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4、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5、第3题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6、第4—6题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7、第7题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四、课堂练习第4—7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练习1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6教学内容:练习1教学目标:71\n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完成练习一的1—6题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第2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第3题小黑板出示题目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第4、5、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练习1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9教学内容:练习1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71\n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20×50025×100210×432×303×12010×46040×80040×20013×300200×7060×900100×501、学生直接说得数2、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3、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2、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3、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4、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6、第9题7、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8、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9、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0、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12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71\n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71\n2、指名口答。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12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升,升,升各是多少。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二、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71\n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想想做做2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想想做做(课前完成)1、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认识毫升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3-13教学内容: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认识毫升)3.观察:观察一下小组里的容器,哪些是用毫升做单位的?4.比一比: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小结:可见,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字母ml或mL来表示。(板书:ml  mL)6.出示:量筒。这个量筒里装有1毫升水,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练习:2000毫升=()升  4000毫升=()升71\n9升=()毫升10升=()毫升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指名学生回答(2)全班集体订正(3)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容器,各是多少毫升?2.完成想想做做3(1)指名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3)为什么?说明理由。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四.你知道吗?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练习2课时:第4课时授课日期:-3-16教学内容:练习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2.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容器教学过程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1.谁来说说,我们学了哪两个容量单位?2.用符号怎么来表示?3.完成练习二第一题(1)指名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二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口答(3)集体订正71\n二.升与毫升的换算1.完成练习二第三题(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练习二第四题(1)出示图(2)观察图中的这四个量杯,指名说一说它们各是多少毫升的水(3)想一想:这四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三.估计容量1.完成练习二第五题(1)出示图(2)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3)交流,说说你的理由。(4)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2.完成练习二第六题做计量液体的量器(1)出示制作步骤:在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上贴上纸条。先倒入10毫升水,在纸条上画上记号。在重复倒水、做记号,直到100毫升为止。(2)小组操作(3)出示三个容器,先估计再用自制的量器量一量。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美妙的“杯琴”课时:第5课时授课日期:-3-16教学内容:美妙的“杯琴”教学目标:1.结合升和毫升的知识,先通过敲敲听听,让学生发现杯中盛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2.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3.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准备:7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  量杯教学过程:一.敲听1.在杯中倒入不同的水,敲,让学生听一听71\n2.你发现了什么?3.杯子里水的多少不同,敲出的音也不同。4.小组试二.量量填填1.分别用多少毫升的水可以敲出doremi……这些不同的音呢?2.小组敲一敲,听一听,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杯的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音Do      水的毫升数       3.我们可以把这些能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杯琴”。7三.编编唱唱1.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杯琴敲出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2.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唱一唱3.交流,试唱。四.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简单介绍几种乐器,笙编钟排箫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吗?课后查阅相关的资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19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画三角形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71\n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10、5、6行6、5、4行10、6、4不行10、5、4不行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第3题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19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高的概念,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教学重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具准备:小三角形、小棒、图片、吸管。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个三角形,指明说出它的边、角和顶点。口答:下面两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3厘米3厘米7厘米 71\n4厘米3厘米6厘米二、教学新课。1、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2、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三、练习。1、完成试一试。学生测量后,指明说说测量高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2、学生取出一张三角形图片按要求由指定顶点向对边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经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思考:还能画出其他边上的高吗?怎样画?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画好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四、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20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71\n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2、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3)、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教师小结。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第3—5题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6题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第7题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23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71\n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过程一、 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1、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2、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3、师小结: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三、 试一试1、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2、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四、 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第4、5、6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71\n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23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一,认识等腰三角形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2、学生操作。3、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4、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5、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6、教学例2,认识等边三角形。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个别辅导学生。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7、提问;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8、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介绍剪的方法。二、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71\n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第5、6、7题,指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练习三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26教学内容: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好数学。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单元知识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小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第1题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实物投影展示。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第3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第4题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71\n第5题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第6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1)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第7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四单元第一节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3-26教学内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答)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提问: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答)71\n二、自主探究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3、交流:(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36+15×4=36+60=36+60=96(元)=96(元)(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4、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三、活动尝试1、出示“试一试”:150+120÷6×5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4、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3)集体订正,指3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原因是什么?(2)指名回答(3)独立订正。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四、总结质疑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71\n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四单元第二节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3-27教学内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3)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2)集体订正;(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4)学生口答列式。四、总结质疑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小结71\n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四单元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3-30教学内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理解“边长4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5)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6)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71\n(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五、总结质疑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第四单元课时:第4课时授课日期:-3-30教学内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二、自主探究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3、汇报交流,同时指名学生说说想法: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8+6)×2=14×2=28(人)84÷28=3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84÷(8+6)×2┅┅用方法二的学生,要让他们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71\n4、设疑:84÷(8+6)×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8+6)×2])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6、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7、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8、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9、汇报交流,教师板书:84÷[(8+6)×2]=84÷[14×2]=84÷28=310、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2人板演,然后集体核对,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整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整理,使学生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相对完整的、清晰的认识。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看图了解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四、应用拓展阅读“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再通过交流使他们了解“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发明的大体历史,以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五、总结质疑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71\n课题:练习四课时:第5课时授课日期:-3-31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作业错例评讲1、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3题。学生的错误主要是:获得三等奖的比一、二等奖的总人数少10人。用24-10来求获得三等奖的人数,没有理解清楚三等奖是和谁比。2、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5(2)题。很多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方面很薄弱,读题时注意力不集中。3、三步混合运算时很多学生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符号,数字抄错,运算顺序出错。二、针对练习1、练习四的第1题。练习前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别计算。(计算时要教育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练习四的第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直接进行判断,再交流判断的依据。3、练习四的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又可以根据什么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4、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计算后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中各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可以适当总结三步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以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5、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错误,并加以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三、全课总结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练习四2课时:第6课时授课日期:-3-31教学内容:练习四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难点: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练习75×12+280÷3548×(32-17)÷30490÷【210÷(750÷25)】二、解决实际问题71\n1.食堂第一次花60元买了15千克鸡蛋。照这样计算,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花8元钱,第二次买了多少千克鸡蛋?2.小明暑假看了两本书。一本书是84页,另一本书少12页。如果他每天看6页,这两本书一共要看多少天?3.甲、乙两队共修了4条路。甲队修了5680米,等于乙队修的4倍。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4.饲养场养鸭278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50只。养鸭和鸡一共多少只?5.菜场运来15车青菜,上午卖出5700千克,下午比上午少卖出1200千克。这天共卖出青菜多少千克?6.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70米。电线用去了多少米?7.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比第二天少用90米。还剩下多少米?8﹡.果园里产桃子3560千克,梨比桃子多1750千克,苹果的产量是桃子和梨重量的和。苹果比桃子多产多少千克?9.图书室有故事书750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35本,科技书是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总和。科技书有多少本?10.山坡上原有果树1480棵。今年春天新栽梨树850棵,枣树780棵,秋天又栽了1274棵苹果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果树多少棵?11、商店上午运进大米25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进同样的大米15袋,商店这一天共运进大米多少千克?12、一本书,小华看了46页,没看的页数比看了的3倍少15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13、铺路队为“国门第一路”铺沥青,每天铺480米,比计划的2倍少20米,计划每天铺多少米?71\n14、水果店运来12筐梨和18筐苹果,梨每筐重60千克,苹果每筐重58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4-9教学内容:p.43~45教学重点: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2、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三角板、学具盒教学过程:一、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1、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可拼搭的小棒。(共5根,从中选4根)拼成一个长方形。交流:你从5根中选4根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说说长方形边有什么特点?角呢?板书:边:对边相等角:4个都是直角2、老师操作: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问:现在这个图形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4个角不是直角了,就不是长方形了。)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通过刚才的变化过程,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吗?板书:对边相等,对角相等(2个锐角、2个钝角)3、继续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问:与三角形的稳定性相比,平行四边形怎么样?利用它容易变形的特点,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举例:校门口的拉门。你还能说一些吗?71\n4、做平行四边形:(1)用橡皮筋围平行四边形。(2)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老师注意巡视,并请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5、老师在黑板上,结合特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二、画平行四边形的高1、板书:高问:你联想到什么?(高要和底对应、垂直、直角标记……)在下面的边上写:底以这条边为底,你知道它的高怎么找?(指名拿三角板比画)可能:直角边和底重合,另一直角边和顶点重合。问:有没有别的方法?通过移动三角板,画出若干条高,问:这样的高有多少条?(无数条)学生画出点子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高。2、试一试,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指出:可以任意地找一边为底,底和高是相对的。三、练习: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的,说说理由。2、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呢?学生拼,老师注意请生展示。3、右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饿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4、取一张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纸,你能剪一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几种剪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5、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梯形,包括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教材的编排与认识平行四边形相似,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认识梯形的活动。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认识梯形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4-9教学内容:p.46~49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梯形,包括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教材的编排与认识平行四边形相似,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认识梯形的活动。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基本特点,会画梯形的高。71\n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及梯形个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长方形纸,三角板、学具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平行四边形:1、用手笔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2、取一长方形纸:昨天作业中有一题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现在我请大家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你会吗?说说怎么变?撕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把它拼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二、认识梯形:1、把刚才拼的那个三角形旋转后拼上去,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取下该三角形,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板书课题:梯形指出: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梯形与刚才复习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梯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口述:这组对边只要平行,不要求相等,另一组对边则不平行;四个角对角都不相等。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因为都是四边形,所以它们的内角和都是360度。2、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梯形。老师巡视指导。三、认识梯形的高: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梯形,学生自己读p.47上的一段话。交流板书这四条边的名称:上底、下底、腰、腰旋转手中的梯形,再让学生分别指一指这4条边的名称,并说明理由。2、请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比画高的位置。结合画高指出: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3、交流几种较特殊的梯形:从学生中收集几种较特殊的梯形展示:(1)直角梯形:这个梯形中有2个直角,这样的梯形叫直角梯形。找一找,它的高在那里?(就是其中的一条腰)(2)等腰梯形:举刚才做的等腰梯形,其中这个梯形的腰有什么特点?(相等)指出:这样的梯形叫等腰梯形4、学生继续在点子图上画梯形,要求画出三种梯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并分别标出它们的高。四、完成练习:试一试: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完成想想做做:1、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是梯形的标出其中平行的一对边,不是梯形的也说明一下理由。2、在下面的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方法一:从交点处画高,分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71\n方法二:不从交点处画高,分成了两个直角梯形3、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后的展开图。理解:以展开图上的10个交点为顶点,画出不同的梯形,并和同桌分别说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交流后总结:只添一条线得到的是直角梯形;添两条线的是一般梯形或是等腰梯形。大家画出的梯形各不相同,但高长度是相等的。4、折纸作业布置:(1)用两个完全一样大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2)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并拼成一个长方形。(3)用一个梯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4)用一个三角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5、用七巧板拼一拼,拼成大小不同的梯形,边拼边分别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找规律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生活的搭配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4-10教学内容:p.50、51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想想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都说了些什么呢?(间隔问题,举例:锯木头、上楼梯、种数等周期问题,举例:算星期几、第几个的颜色等)这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中的“搭配问题”二、认识并解决“搭配问题”1、穿衣服的搭配问题:有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总想穿出新花样,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多。找一个学生问一问:你这个季节的上衣有几件?裤子呢?71\n大家一起帮她算一算,每天的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1)画图(图略),用连线的方法来表达。(2)根据图帮助理解:比如5件上衣,6条裤子每件上衣有6种搭配的可能性,5件上衣就是5个6。或先考虑裤子,每条裤子有5种搭配方法,6条裤子就有6个5种小结:不管是从上衣开始考虑还是从裤子开始考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5×6=30(种)“5件上衣和6条裤子”裤子竟然会有30种不同的搭配,看来衣服是不少了,只要我们合理搭配就行。2、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长都会考虑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个年级安排6个语文老师,3个数学老师,那具体的一个班级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交流: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3种不同的搭配,那6个语文老师就有6×3=18(种)(或从数学老师开始考虑)3、男、女同桌的搭配:如果不考虑身高、视力等因素,就单纯的考虑这张桌子上安排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你说有多少种不同的人选呢?(本班25个男生,25个女生)估计学生会选择算的方法:25×25=625(简单介绍这道题的简便算法)问:这题有没有学生也会选择用画图的方法呢?为什么?(数据多了,还是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4、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大家来交流,并把它编成数学问题再解决。(略)5、刚才大家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系的两个物品的搭配,其实像这样的走路问题也用到了今天学的知识。画图:(图略)(1)分两段,每段都有2条路;让学生或者可以从图上数一数,或者可以列式算一算(2)再添上一段,其中也有2条路;让学生继续解决。还可以在某一段再添上一条路或几条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三、学生阅读书:学生阅读书上的第50、51页,把例题中的问题和同桌议一议。讨论:画图方法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2、(第2题)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有三个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表达清楚,包括算式和“答”3、布置课后思考: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课上讲的这些,每位学生最好再能找一两样准备下节课交流。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71\n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简单的排列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4-13教学内容:p.52、53教学简析: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例题先通过3个小朋友照相的情境,提出“3人排成一拍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拍法”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接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交流,对问题隐含的规律获得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3位小朋友,把每一种排法列举出来,进一步明确认识其中的规律。教学难点:探索哟内数学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所有方案,探索排列的规律。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3、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1、请3名学生排成一排,站在讲台前。问:观察他们排的位置,说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1)可能会有学生受上一节的影响,用算式3×3=9(种)指名分析该算式的意思:某个学生分别可以排在第一、第二、第三三个位置,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三种位置,那就是有9种。质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重复了)把第2个同学排在第一,发现了重复。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避免重复和遗漏。(2)、排一排:每一个学生都有2次排在第一的可能,3个同学就有2×3=6种或者可以想:第一的位置上有3种可能性,一个同学确定后,剩下的位置还有2个同学可选择,到第三个位置的时候,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同学了。所以总的排法有:3×2×1=6(种)(3)刚才我们请三位同学排一排,发现了有6种不同的排法。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你能用别的办法帮助理解吗?可能会有同学想到用3个小物品,或者是字母A、B、C分别用字母来表示刚才的6种不同排法(注意有序):ABC、ACB、BAC、BCA、CAB、CBA(4)观察两个算式,你觉得哪个算式更方便计算。继续举例,如6个同学站一排、10个同学站一排、全班站一排……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们站成一排的总人数是n个,说说怎么算多少种?71\nn×(n-1)×(n-2)×……×12、完成想一想:讲清题目要求: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补充举例:两人交换位置的算2种同学讨论,并指名交流想法或算法:(1)2人2人地选,有3种,每种又有2种,所以有2×3=6种(2)用字母表示:AB、BA、AC、CA、BC、CB……二、拓展:指名一个学生,请他请出班内所有的好朋友(可能有6个)1、问:如果好朋友们见面了,要互相握手,会有多少次?怎么想的?生1:有5次握手机会,生2:有4次……5+4+3+2+1=15(次)还可以怎么想?(每人都需要握5次,但都算了两份,所以算式:5×6÷2=15(次)如果是打电话呢?(一样的,也是15次)2、问:如果好朋友过节互相送礼物,一共会送掉多少份礼物呢?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指出:每个学生都会送掉5份礼物,6个学生就有6×5=30份3、像这样的提问题,你会提吗?会解决吗?试一试。三、读书,并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注意问题的要求的是“几个”,那就是:3+2+1=6(个)如果要说清楚具体是哪6个?那就是825、852……提醒学生要正确审题。2、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对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先在书上连线,再想自己会用算式来表示吗?指出:这类问题和刚才的“握手”、“打电话”是一样的。3、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让学生先说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再解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找规律,说说你的收获。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找规律,说说你的收获。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71\n执教者:课题:乘法分配律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4-16教学内容:p.54、55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事?你想到了什么?(买东西,单价×数量=总价)读一读信息: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这三个信息分别说明了什么?(单价)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这信息说明了什么?(买的数量)问:一共要付多少元?指出:这里有一个多余条件,是哪个?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2、交流:(1)(65+45)×5(2)65×5+45×5=110×5=325+225=550(元)=550(元)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加上“=”)比较:左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呢?(相同:三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乘法和加法;不同:前面的算式中出现了1个5,后面的算式中出现了2个5;一个是两步算式后面一个是三步算式……)用语言来表示它们的联系:两个数合起来乘5等于两个数分别乘5再合起来。(只要学生能大概说出类似的意思就行。)3、学生写类似的算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你写出符合这样特点的等式。交流:你写了几个?读一读。问: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继续写吗?写得完吗?那有什么好办法表示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a+b)×c=a×c+b×c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4、比较:回忆以前学过哪些运算律,今天学的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以前只有加或乘,这个既有加又有乘)猜: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呢?(使计算简便)二、完成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发现问题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指出:第2、3题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71\n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题略)先学生独立判断,交流的时候,重点说第3题和第4题。第3题:74就是74×1,所以结果是一样的第4题:找到分别乘的数是50,那么合起来乘的数也应该是50,正确的相等的算式应该是“50×(40+90)”三、学生作业(边说边写):1、第3题,要求学生分别用两个算式解答,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2、第4题,先请学生观察算式特点,知道上下两题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再算一算,体会哪个算式计算的时候更简便。说一说:当两个数合起来是整十数的时候,先合再乘比较简便。3、第5题:先指名说说表格的意思,再分别解答下面的3个问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4-16教学内容:p.56、57教材简析: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过程: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1、99×37+37=37×(□○□)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11×58+49×1112×77+8×77(12+8)×7736×25+4×25(58+12)×1427×21+27×2927×(21+29)11×(58+49)(36×4)×2558×14+1271\n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二、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板书:32×102=32×(100+2)=32×100+32×2=3200+64=3264(元)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100×12=1200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三、完成想想做做: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四、探索思考题:99×99+199○100×100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99×99+199=99×99+99×1+100=99×(99+1)+100=99×100+100×1=100×(99+1)=100×100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课堂小结71\n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我们去春游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4-17教学内容:p.60、61教材简析:这好似一次综合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创设了向阳小学的学生到“水上乐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收集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并解决一些问题,初步体会出游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段要求学生根据本校实际组织春游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简单的计划,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节以解决。教学目标: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算算老师的出差费用:老师经常要出差,比如说这次要到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时间是3天。你们说,这3天老师会花哪些钱?随学生的回答板书: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伙食费、如果要游玩的话还要有门票费和游玩的具体项目的费用……依次在每个项目下写出具体的金额,一起算出老师3天的总共费用。指出:出门在外,带太多的钱不安全,所以一般都要有一个预算,让自己带的钱够用。二、算算学生游玩水上乐园的费用1、出示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的信息,以及联想到了哪些问题?(88个学生,45人坐一辆车,可以联想到需要2辆车;各游玩项目的定价表……)2、回答书上的提问:(1)如果包车的价格是每辆车220元,每人乘车要交多少元?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2)东东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问:玩的项目多,那要选怎么的项目?(价钱便宜的)说说你是怎么选的?……(3)如果你到水上乐园去,准备带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同桌想互相说一说,再交流。三、模拟春游: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各自想到的问题。)(1)了解并计算出全校四年级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2)如果包乘汽车,每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71\n了解大客车的一般规格:30~50。根据每班人数,包50人的车更合适。全校6个班,只要包这样的车6辆就行。(3)了解包乘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算一算去春游的全体同学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根据目的地的远近,具体的费用是不同的,就以500元1辆的费用计算,其实还要另外出过路费、停车费、司机人工费等。)(4)了解比较熟悉的几个游玩地方的其他费用,大致地算一算去这些地方所需要的总费用。小结:学了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决像上面这样的问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人士对称轴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4-20教学内容:p.62、63教材简析:这节课主要通过对对称轴的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题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长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p.119的图,剪刀、尺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四边形的对称轴:1、取一长方形纸,请学生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强调:对称轴要用点划线来画,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问:这条对角线是不是它的对称轴?为什么?2、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成轴。交流:你画了几条对称轴?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中还有哪几种你叫得出名的图形?它们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各有几条对称轴?请你把剪下来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分别都折一折、画一画。71\n交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菱形可以理解为平行四边形,它有2条对称轴。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适当板书,并请学生看板书说一说。4、认识三角形的对称情况: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请你用准备好的三角形,折一折、画一画。交流: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问:你发现了什么?(要有同样的边长才有轴对称的可能。)二、练习:1、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试着把它们画出来。几点注意:(1)点划线是直线,要画出头;(2)要画全。(3)第3张图转过来看,并不对称,所以要主要仔细观察。第四张图,可先选一个叶片画出来,再画出它对称的另一半,通过观察,了解它是旋转后得到的,并不是对称的。2、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3、先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再交流。学生在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巡视。可能有的问题:靠“经验画”。指出:要先量出边的长度,找到中点,这样画出来才准确。多条对称轴会相交于同一个点。说说你的发现:正三角形3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6条对称轴。……可以适当引导的回答:如果边数更多,那么对称轴也更多;边数越多,就越接近一个圆,所以圆的对称轴条数是无数条。4、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图形的平移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4-20教学内容:p.64、65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三年级的时候已学过,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例题要求学生把小亭子图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教学目标:71\n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教学准备:挂图,尺等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1、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只出示上半部分的例题图)问:在方格纸上,我们可以把这个小亭子图平移。现在请你把它向右平移6格。指名一人操作,其他学生画在书上。交流:“向右平移6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2、完整出示整张例题图:在刚才平移的基础上,请你把亭子图再向下平移4格,画一画。检查画得正确否。问:小亭子图从开始的左上方平移到了右下方,除了先向右再向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都是分两次;方向有先后,但对应的格子数没变;都要数清楚对应点平移的格数……)指出:我们今天学习的平移和三年级的有不同,要分两次平移得到图形的新位置。二、完成想想做做:1、看图完成图下的填空。指名读一读,若有问题,找出原因。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可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2、画一画。可能有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应点会找错,要强调“对应”。梯形的平移会有部分重合。有的学生画的时候用虚线,也有的用实线。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哪种更好。3、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引导学生自己看懂图,先模仿,再换角度多画几组平行线。三、完成部分练习册上的作业。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图形的旋转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4-23教学内容:p.66、67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71\n。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这里是第一次教学旋转的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教学难点: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教学准备: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认识顺时针、逆时针:1、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钟面,中间点上一个点,做一个纸质指针。先把指针指向“12”,顺时针旋转一周,学生则用手势表示。指出:刚才我们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板书:顺时针)2、有“顺时针”,还有“逆时针”,谁来指一指逆时针是如何旋转的?二、认识按角度旋转:1、指针从12开始顺时针旋转到12,问:刚才的时针钟面转的?(顺时针旋转了360º)转到“3”呢?“6”呢?……(老师分别演示,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2、学习例题1,说说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三、认识简单图形的旋转出示方格纸,按例题所示摆好三角板。问:你会把右边的三角尺绕A点旋转90º吗?同学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1)顺时针旋转;(2)逆时针旋转。具体指导画法:(1)确定一条边,按要求旋转后得到一个新位置,再依次画出其他的边。(2)分别多确定几条边,再连成图形。(3)用实物旋转后,再画出实物所在的位置。指出:A点是不能动的。四、完成想想做做:1、看图填空: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并交流。2、做一做,画一画。注意指导,可以让学生从某条边入手考虑,学有困难的也可用实物旋转后再画。3、观察下面3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选择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都变成一个长方形吗?建议学生把旋转的过程在图上标出来,并画出拼成的长方形。五、指导并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71\n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图案的欣赏和设计课时:第4课时授课日期:-4-24教学内容:p.68、69教材简析:这是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活动。教材安排的活动可分成三段。第一段让学生欣赏美丽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成,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第二段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给出构成一个图案的基本图形,让学生按要求依次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经历图案的形成过程。其中,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旋转90º,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在方格纸的方格线上,平行四边形没有一条边在方格线上,这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图形旋转比较,是有挑战性的。第三段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体会成功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课前准备: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上课地点:网络教室。教学过程:一、图案的欣赏:1、电脑演示p.68上三张美丽的图案。问:在这三张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吗?请具体说说。图1:单只蝴蝶是对称,然后是一个一个的平移。(如果有学生说整张图是对称的,也可以。)图2:是旋转后得到的。(注意平移和旋转的区别:旋转有一个公有的点,平移没有。)说说这里有几条对称轴?图3:既有平移,也有旋转。2、老师示范在电脑中操作“平移”和“旋转”,演示图3的制作过程。注意几个细节:要选“透明处理”;然后把每次复制的一条金鱼,按90度、180度、270度旋转,得到一个四联图案;然后再复制整块,分别向右、向下、向右下平移,得到书上的图案。二、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平移作品:1、把蓝色和绿色的正方形都向右平移8格,分别涂上颜色;把红色正方形向左平移4格,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几次。补充具体要求:可在电脑中,先数格子并点好对应的点;然后再取相应的颜色画线条。(取色可吸原来的颜色,这样画出来更接近。)交换欣赏同学的作品,看看画对了没有。2、把绿色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红色三角形向左平移3格。分别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4次。方法基本同上,并欣赏作品。旋转作品:1、把下图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绕A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3次。老师演示在画图板中的旋转方法,指出:电脑里的旋转,只有“顺时针”,但顺时针旋转180度和逆时针旋转180度的效果是一样的;顺时针90度的效果和逆时针旋转270度的效果是一样的。独立设计:71\n先画出一个或几个图形,再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交流展示。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倍数和因数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4-28教学内容:P.70—7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71\n(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练习a、找5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b、15的因数有那些?2、判断: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数,3是10的因数。b、15的倍数只有15和30。c、57是3的倍数。d、1是1、2、3、……的因数。3、猜一猜:今年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7的倍数。学生讨论,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5-2教学内容:p.74、75教材简析:71\n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5和2的倍数,再分别观察圈出的数,发现5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进而利用2的倍数的概念教学偶数和奇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通过判断、选择、分类,用数字按要求组数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结合练习还引导学生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发现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认识“偶数”、“奇数”:1、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想一想,2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学生写,老师巡视。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板书:2、4、6、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2、4、6、8、0;(3)间隔排列……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二、学习5的倍数: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继续板书:5、15、25……95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三、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71\n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2、填一填: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1)组成的数是偶数(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4、用1、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学生独立涂色。交流。可能会有的错误:4、14、24、34……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课堂小结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5-3教学内容:p.76、77教材简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后进行观察,知道不能看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出3的倍数,并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所用算珠颗数的共同点,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71\n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2、4、6、8(奇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二、学习3的倍数: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具体交流并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老师板书:各位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举例加一加:一位数3、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两位数:12、15、18加得的也是3、6、9,是3的倍数……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3、小结: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三、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四、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29、45、51、67、84、96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48÷3、57÷3、342÷3、567÷3、802÷3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完成后交流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7□,20□,□12,3□571\n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学生完成剩下的题。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五、游戏: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素数和合数课时:第4课时授课日期:-5-7教学内容:p.78、79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二、学习新知: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交流并板书:1的因数:171\n2的因数:1、23的因数:1、34的因数:1、2、45的因数:1、56的因数:1、2、3、67的因数:1、78的因数:1、2、4、89的因数:1、3、9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3、看板书总结:50以内的素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1、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2、知道1的特殊性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课堂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及作业设计71\n教学反思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5-8教学内容:p.83、84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只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之多仪作出这样的安排,除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能借助计算器……谈多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要求外,还因为在以后学习小数乘法时要以此规律为依据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再作相应处理。例题以填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借助计算器谈多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所发生的变化。又安排学生再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看看积是否会发生类似的变化。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有改变)1、板书:36×3请你口算出结果,板书:=108继续板书:36×30,问:这题你是怎么算的?360×3呢?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指出:利用开始的算式,我们算下面的题可以更加简便。如果是36×300呢?……是不是只能把其中一个因数乘10、乘100……呢?2、板书:36×6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方法一:直接口算。方法二:用108×2)问:你怎么想到用“108×2”来算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以想到积也乘2。)比较两种方法算出的积,相等。看板书说一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像这样的改编算式,并用简便的方法算出结果你会吗?指名学生编题,并说说算的方法。……改写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3、看了这些题,你还有别的发现吗?71\n(引导学生把刚才的算式倒过来看,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几,积也除几。)二、巩固练习:利用这个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1、填表: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前两组以前学生已经练习过,重点交流最后一组:5乘4等于20,所以算80乘4等于320;5乘7等于35,所以算80乘7等于560。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8元,买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买20个、40个、400个或800个呢?观察表,说说应该先算哪一格?算出38乘4后,问:根据这个算式先算哪几个得数更容易?怎么算?(算38×40,和38×400)然后算哪个?根据哪个算式算?最后算什么?怎么算?指出:有多个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选择更方便的计算方法、顺序。4、长江三峡的双线五级船闸是由5个闸室组成的,每个闸室的长是280米,宽是34米,这个闸室的水面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读懂题意后,让学生列式。提醒: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而不是米。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商不变的规律课时:第2课时授课日期:-5-11教学内容:p.84、85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这条规律。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71\n(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利用这一规律,可完成的练习:(表略,贴不下)分别指名学生说清楚每一格填写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二、学习新知:1、板书:100÷50=让学生口答出结果,板书:2(1)问: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分两块来写)(可能有的答案):200÷100=250÷25=2300÷150=210÷5=2400÷200=24÷2=2写得完吗?板书:……(2)观察这些算式,说说左边这些算式和开始的算式有我们练习?(一题一题地说:被除数乘2,除数也乘2,商不变。被除数乘3,除数也乘3,商不变。被除数乘4,除数也乘4,商不变。)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吗?(可能一: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可能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比较不同的说法,认同更好的说法并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3)观察右边的这些算式,说说与第一题的联系?(被除数除以2,除数也除以2,商不变。……)用一句话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商不变性质(板书课题)。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完善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4)回到刚才的算式,结合刚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式补充提问:根据100÷50=2,写算式6÷3=2,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商不变性质,完成填写:(表略,贴不下)填写的时候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填写表格,填完后说说商为什么都是“6”?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分别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检查学生说的熟练程度。3、下面是新明乡三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总价,他们购买的计算器单价相同吗?为什么?要学生说清楚自己的判断方法。4、南山村有36个太阳灶。用这些太阳灶做饭,全年大约可以节约煤炭43200千克。平均每个太阳灶每月大约能节约煤炭多少千克?学生列式后说说每步算出的是什么?再用计算器算出最后的结果。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71\n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5-11教学内容:p.85、86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商不变性质:分别指名说说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最后是集体说。二、学习例题:1、出示问题:买过篮球吗?多少钱一个?请几个说一说。(有便宜的20元左右的,也有贵的100多的)老师板书:篮球单价50元。体育老师用900元去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板书:900元)你想到哪个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900÷50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注意书写是否规范等。观察该算式,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末尾都有0)考虑一下,能否利用商不变的性质,使它的计算更为简便呢?启发学生分别划去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思考:这分别划去一个0是什么意思?(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能不能把9后面的2个0都划去?为什么?(如果都划去,那就是被除数除以100,除数除以10,除的不是“同一个数”,所以不行。)算完算式。比较两个算式:后面的算式更简便。但要注意开始写的时候是一样的,分别划去一个0后,商所写的位置不同了……3、店老板看体育老师买的篮球多,愿意降价为每个40元。现在请大家用新学的办法来算一算,指名板演。估计很多学生都会把余数写成是“2”补充要求:验算(老师示范写验算的竖式。)发现问题:880+2=882,应该是880+20=900(元)寻找原因:71\n除法竖式是没错的,但是在写横式上的余数时,因为余数2是写在十位上的,所以要写成“20”我们前面学习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不变的是“商”,并没有说“余数”,看来余数是会变的。三、完成想想做做:1、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指名分别说所是怎么想的?(如第一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是15。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表达。)2、口算下面各题。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如第一题:想32÷8=4,分别把后面的1个0划掉。)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分别让学生说说理由:第一题:被除数除以100,除数除以10,没有除以同一个数,所以商变了。重新计算得:190第二题:竖式是对的,有余数,要注意余数所在的位置是十位,所以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写成“30”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解决关于面积计算的策略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5-18教学内容:p.89、90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习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例题中已知长方形的长,不知道长方形的宽,但已知长发生变化时面积发生的变化,求长方形的面积。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反映出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并引导学生用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71\n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学习例题1、画一个长方形。(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画在自己的本子上)简单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如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是宽……)生活中长方形的形状随处可见,可能是一本书的封面,可能是一块玻璃,……现在我们把当成是一块长方形的花圃。它的长是8米(标上“8米”)2、后来扩建花圃,长增加了3米,谁能把这个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来?(指名画图)问:现在黑板上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分别表示什么?(原来的花圃,增加的花圃,现在的花圃)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加上一个信息: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问:这增加的18平方米,写在哪里比较合适?(板书)现在你能解决某个问题吗?是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18÷3=6(米)多了这个信息,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可能的问题:原来的面积:8×6=48(平方米)现在的面积:(8+3)×6=66(平方米)或48+18=66(平方米))4、学生看书上的例题,比较书上的文字表述与板书的画图表述,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指出:有的时候信息比较复杂,我们就得想好办法整理。像这类面积问题,画图来解决是比较合适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5、完成试一试: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可能有的学生画图时,不能比较恰当地表示“5米”的长度。提醒:5米是20米的四分之一,可以先量表示20米的线段长度,再取它的四分之一。)二、完成想想做做:1、读懂“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问:画图时能一下子画出来吗?应该怎么画?依次画增加的长,算出宽;再画增加的宽,算出长。最后算出原来试验田的面积。2、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学生可能在画图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分别画增加的长和增加的宽,造成有一个缺角的长方形。指出:不管增加了长还是宽或是都增加,最后得到的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所以像这道题,如果用列表整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想一想,如何设计并填写这张表格呢?把你的满意之作介绍给大家(老师协助完成该表)看图解答:指名指出图中增加部分的面积。添加辅助线,把它分成2个或3个长方形,标上号码,再依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并相加。看表解答:根据这份表格,你准备怎么求增加的面积?(分别算出现在的面积和原来的面积,相减后就算出增加的面积。)课堂小结71\n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解决行程为题的策略课时:第3课时授课日期-5-21教学内容:p.91、92、9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画图和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老师将请一个“演员”和我一起走一走:请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最左和最右。说:他站的地方是他家,我站的地方是我家,中间是学校。早上我们同时从家出发来学校。(开始走,直到相遇)放学后,我们又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2、看完我们的表演,你知道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板书关系式)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1、指板书问:如果要求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怎么算?要求×××家到学校的路程呢?算出这两个路程后,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老师家到×××家的路程)老师给你相关的具体信息,请你用线段图表示出来,行吗?2、指导画线段图:先确定两点分别表示老师和×××家,再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点一点表示学校,学校离×××家稍近一些。把老师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4分钟时间。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3、看线段图,你能说说信息和问题吗?你能把相关信息列成一张表吗?学生尝试列表,出示该表,检查表中的有关信息。4、学习解答方法:通过画线段图或是列表,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了题目的信息和问题。现在请你解决这个问题,把它写下来。71\n交流:方法一:70×4+60×4=520(米)方法二:(70+60)×4=520(米)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先求得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比较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指出:我们以前研究一个对象的行程问题时,就考虑它的速度×时间=路程。而现在我们遇到的行程问题有2个行动对象,除了可以分别算出两个路程再相加,还可以把速度先加起来,求出速度和(板书成:速度和×时间=路程)读一读。三、应用拓展1、放学后,我们两个同时从学校出发,分别向东去新华书店,向西去文具店,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2、比较两题,找联系。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四、完成想想做做:(做在作业本上)1、先画图整理,再解答。2、读题后问:这道题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想?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3、读题后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你会解答吗?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二单元;统计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折线统计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5-22教学内容:p.94~96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71\n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课前准备:例题的图片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1、出示例题图和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图:在收集气温。表:可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时间的比较,体会绘制时间的确定等问题。看懂表中的数据。)2、出示折线统计图:统计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表中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1、整体感知: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导学生会正确地从图中读数据)与统计表比较,你觉得它的优点在哪里?(更能清楚地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2、从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如果让你来画这张折线统计图,你会怎么画?(1)横轴:横轴上标的是统计的几个时间,依次是……还要多准备一格,最后是一个箭头。如果还要画一个时间,应该是几时?为什么?(应该是21时,因为是每隔2个小时统计一次。)(2)纵轴:纵轴上表示的是什么信息?(是温度)怎么标的?(加2加2……)想一想:为什么只标到26呢?(只要比最高温度高一点点就可以了)如果是多很多,或是不满26呢?(3)描点:依次描出各点并标上数据。(21没有现成的点,怎么找?……)(4)描线:要用尺,依次把两个点连接起来。3、观察变化情况:从统计图中你能找出上升和下降的的区间。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完成试一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老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说说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说说你看了“小红跳绳前后每分心跳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小红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有什么变化?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交流检查。问: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只要略小于116可是设置就行了。这样的设计就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课堂小结71\n说说你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收集有兴趣话题的数据,尝试设计成一个折线统计图。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选择统计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5-25教学内容:p.97~99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例题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要求。紧接着呈现两组数据,第一组是南京市2002年各月的降水量情况,第二组是北京、南京等六个城市2002年10月的降水量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他所知道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谓选择合适的饿统计图就是在这两种统计图中作出选择。那么,针对这两组数据究竟应选择哪种统计图是合适的呢?那就要看给出的数据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适合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一年中各月的降水量,可进行比较的不仅是各月降水量本身的多少,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观察降水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六个城市的降水量,所能够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数量的多少。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难度较大,教材在提供的基本结构图上也做了适当提示。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折”有的学生写成“拆”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身高情况,收入的增长,学校学生数的增长……)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71\n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简单比画)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具体项目的数量多少情况)二、学习例题: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1、分别读p.97、98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交流:(1)表一用折线,因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二用条形,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2、学生分别完成两份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3、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爬过山么?(简笔画:陡的山、不怎么陡的山。)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4、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三、完成想想做做:1、谁能说出“五岳”?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2、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吗?(纵轴上带曲线)说说这是为什么?完成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估计2001、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5-25教学内容:p.102~105教材简析:71\n这是一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是四年级(上册)统计活动“了解我们自己”的发展。选择“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内容让学生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等统计方法与过程,发展统计观念。2、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从小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要聊聊我们的生存空间,你知道影响我们生存质量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吗?(依次板书:空气、水、树木……)简单介绍老师自己写的一篇blog:天赐童年——捉鱼现在大家吃鱼,一般都是从菜市所购,偶尔也会到鱼塘捕捉。回忆我的童年,总觉得捉鱼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虽然说是女孩子,但天性顽皮,总喜欢跟着哥哥的后面去看、去学。春天的鲫鱼会打气,哥哥会把自制一个个网兜藏到水草下面,第二天一早,总能从那兜里倒出不少活蹦乱跳的鱼儿。水桥缝里藏着塘鲤鱼,有一次小伙伴在洗手的时候突然一声惊叫,原来他的小手被一条鱼咬住了,情急之下,拼命甩,才算是鱼口脱险。后来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这事报告给大人,大人哈哈一笑,说:真傻,应该把它甩到岸上,就可以蒸一碗塘鲤鱼炖蛋。很多年后,另一朋友介绍另一方法:当塘鲤鱼妈妈产下子后,用手去掐那子,会发出清脆的声音,鱼妈妈听见声音就会跑出来咬人,就可以顺手把它捉住了。(可惜只是听说,没机会尝试。)夏天常有暴雨,天上下雨,地上到处水汪汪,好动的鲫鱼又要开始运动了,它们从河里挣扎到了岸上的稻田里。雨停后,稻田里过多的水哗哗哗地流回河里,此时,只要在稻田里开个流水口,缺口处套上袋子,鱼儿们又会傻傻地自投罗网。夏天天气炎热,鱼儿们会成群结队地游玩,而且紧贴水面,男孩子们便会拿着鱼插,总能有收获。撑一条船,拼命摇晃船身,船边的鱼竟然会慌不择路地跳到船里,一如“守株待兔”……拿个丝网,从河这边张到河那边,只要有鱼游过,总是不能幸免。还有一种是专门抓大鱼的大网,要通过转动转轴,才能把网牵上牵下,遗憾的是,当年年少的我只能等主人不在的时候偷偷去摇几把,更可气的是,偌大的网中从来不曾有过象样的鱼。洗碗的时候,水桥头多的是争食米粒的小小鱼。为了一口食,早忘了戒备的心,所以随便拿个碗一舀,就可以舀到n条。家里的猫儿是聪明的,早就守在一边,顺手把碗里的小小鱼带水往岸上一倒,那猫便“喵呜,喵呜”吃个开心。……童年捉鱼,一直是记忆中绝好的活动,所以长大之后,也多次来到曾经熟悉的河滩,可真应了“物是人非”。偶尔也会拿着鱼杆戴上帽子守着,可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份痛快!真正的快乐是天赐的,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短短的二十年,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份快乐,也就更觉得它的美好。是美好的回忆。更是深深的惋惜。二、读懂教材上的统计图:1、人口和环境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阅读下面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图一:指名学生读读数据,注意要读成“12亿5786万人”……说明了我们中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也可多提供一些解放初的人口数据,简单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等。71\n图二:现在的河道被污染,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且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上周,老师住在苏州的一家饭店,前面就是一条河。苏州素有“水天堂”的美誉,但那条河中散发的是一股股的臭味。河道的污染有来自生活污水,也有工业废水,不加以管理,就造成现在的模样。图三、图四:如果说前面两张图是数据越大越不好,那么下面这两张,应该希望数据越大越好。为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呢?2、影响人类生存空间的因素还有哪些?简单交流。3、布置课外的查找资料作业:p.104、105上的四份统计图。地区就近,可选太仓或苏州。课堂小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p.106、107教材简析: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说了n次了,你怎么还不知道?n年过去了,我依然还记得。……这里的n是什么意思?(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量……)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71\n二、学习例题:1、边比画边问:搭这样的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根小棒,2个呢?3个呢?……(开始数据较小,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得数,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会想到算式了,老师把算式整齐地板书。)如果搭的三角形个数用字母a来表示,那需要的小棒根数是多少?板书:a×3你知道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当a是某个具体的数时,a×3会有具体的结果。)2、算一算老师和学生的年龄差:23岁分两列板书:学生年龄老师年龄当你们刚出生是1岁的时候,老师是多少岁?(用算式说,老师板书。下同)当老师55岁退休的时候,你们有多大?当你们是a岁时,老师是多少岁?当老师是b岁时,你们多少岁?……指出: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岁数之间的关系。3、暑假快来了,我们会有不少的兴趣班。说说你所知道的兴趣班名字。(师板书)如:语文、数学、英语、电脑、美术、体育……按要求完成式子:如果报语文兴趣班的有35人,数学的比语文多5人,怎么算?英语的比语文多a人,英语有多少人?电脑的比英语少b人,电脑有多少人?美术的是语文和英语的总和,美术的有多少人?……4、刚才我们学习了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更需要用字母式子来表示。板书:正方形关于正方形,你知道哪些知识?计算方面的呢?板书: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问:感觉用文字写比较慢,我们更习惯的是用字母来表示。通常,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宽用字母b表示。改写成:c=a×4s=a×ac=(a+b)×2s=a×b比较两种写法,感受用字母写的简洁。指出:在用字母表示某个式子的时候,“×”是可以特殊处理的。比如说它可以写成“•”,注意它的写法,和小数点的区别是它应该写在中间。也可以省略不写。举例:a×4=a•4a×b=a•b=ab比较这两个算式:前面两个乘数分别是字母和算式,后面两个都是字母。我们要区别对待:有字母和数字的,我们在省略乘号的时候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变成4a比较:ab和a×a,这两个式子虽然都是字母,但前面式子两个字母是不同的,后面两个字母是相同的。后面式子还可以写成a²,读作:a的平方所以我们前面曾经看到过3²,应该怎么算?5、从板书中找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哪些可以简写?怎么简?哪些不可以?为什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注意“1×x”,指出:当乘数是1的时候,可以直接写字母。2、填写下表,说说求总价的数量关系式。71\n3、看懂线段图,完成练习中的填写。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5、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填写下表。掌握用字母表示: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计算路程的公式可以写成s=vt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p.108、109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会用数代替字母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教学重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把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教学过程:一、复习:板书:2aa²问: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分别写出它们简写前的写法:a+aa×a)比较:虽然都是两个a,但2a表示的是两个a相加,a²表示的是两个a相乘。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二、学习新知:1、画一画(图略):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板书:3)增加1个三角形(继续画),共用的小棒根数是多少根呢?(板书:3+2)增加2个三角形呢?(板书:3+2×2)增加3个三角形呢?(板书:3+2×3)……增加a个三角形呢?(板书:3+2×a)71\n比较这些式子,上面的式子都能算出具体的结果,而最后一个只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知道具体的结果,一定要当知道a表示具体的数量。如果a=10,你能算出需要的小棒根数吗?当a是10的时候,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注意区别共有几个三角形和增加几个三角形。)补充“鱼”图(图略),让学生说说摆成这样的一条鱼需要几根小棒?每增加一条鱼呢?增加a条鱼呢?如果a=6,总共需要小棒多少根?说说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些什么?2、学习例2:看懂图意,指名说一说。用式子表示冷水壶里还剩下多少毫升橙汁。交流式子。比较不同的写法并做适当评价。以前我们曾经测量过,这样一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1)容量是200毫升。1100-3x=1100-3×200=1100-600=500ml(2)容量是250毫升。…………通过这几次计算,你懂得了什么?(x表示不同的数量,其结果也不相同;x的值并不是任意的,有时根据具体情况会有一定的范围。……)3、完成试一试。学生自己读,读完后完成解答。交流检查些法是否规范。三、完成想想做做:1、看图填空。指名说出结果2、填写表格。在填第一格的时候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总的苹果-运走的苹果)依次指名说说后面的填空3、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名说,若遇到有困难的加以指导。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3的度数。先请学生说说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再分别完成下面的3题5、完成第5题。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71\n执教者:课题:建华含有字母的式子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p.110、11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即简单的合并同类项。例题根据学具操作提出求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在交流中发现方法,并联系乘法分配律进行理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教学过程:一、复习:作业讲评,板书:120加a的3倍老师读,注意停顿:120加a的3倍,学生列式:120+3a120加a的3倍,学生列式:(120+3)a指出:同样的题,不同的读法,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题目后会多一个问题:和是多少?问:现在应该选哪个算式?为什么?如果是问:积是多少呢?为什么?二、学习例题:1、依次画一画:小华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了a个,小芳用小棒摆正方形,也摆了a个。看了这图后,你可以问什么问题?问题一:两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么列式?(1)3a+4a(2)(3+4)a(3)7a分别说说每个式子是怎么想的?指出:7a是这两个式子化简后的结果。这两个式子可用“=”连接(板书),看了这个等式,你能想起什么?(乘法分配律)分别把用字母表示的5个运算律板书。强调:不能随意改变。适当补充“提取公因数”的说法。问题二:小芳比小华多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列式并交流。再次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化简:4a-3a=1a,通常只要写成a补充化简:4a-a=?(可能会有学生等于“4”,让学生交流这题的思考方法。)三、完成想想做做:1、看图后,依次指名回答:苹果有()千克,梨有()千克,苹果和梨共有()千克,苹果比梨多()千克。后面2个括号,可以用基本的关系式来表示也可以写化简后的式子。2、计算下面各题。“8y+y”、“7x-x”这两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选择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看线段图说式子。比较两种式子,说说每一步的含义,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4、读题后继续完成第4、5题。71\n5、介绍“你知道吗?”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十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教学目标: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这部分题目2、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其进率,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3、掌握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三边关系,角度问题、画高等教学过程:一、乘法:学生练习:238×45和117×23算完后交流得数,问:同样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得的积位数一样吗?板书:三位舒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继续练习:308×46和78×250算完后,交流: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写法。)辨析: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二、升和毫升:分别举例说明1升、1毫升具体是多少?进率:1升=1000毫升1L=1000ml分别举例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三、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三边关系:(画图略)abc指出:只有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有这样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分别可能是多少厘米?怎么想?(4厘米~12厘米)71\n2、画锐角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三条高。画直角三角形,指出它现成的高,画出它斜边上的高画钝角三角形,画出它形内的高。依次标出:三个锐角,1个直角2个锐角,1个钝角2个锐角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3、两块三角板的度数:30+60+90=18045+45+90=180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选择:下面三个度数,哪个不能用三角板拼?说说为什么?(1)15度(2)40度(3)135度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问:底角怎么求?顶角怎么求?周长怎么求?(分别用字母式子表示)画一个等边三角形。问:其中一个角怎么求?周长呢?用字母式子表示。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复习内容:混合运算、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结合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着重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复习一些常见图形,熟练掌握其特征;结合图形,复习有关轴对称知识,能熟练地画出对称轴。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1、用字母正确写出5个运算律:a+b=b+a(a+b)+c=a+(b+c)a×b=b×a(a×b)×c=a×(b×c)(a+b)×c=a×c+b×c71\n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36+300÷12848-800÷16×12(132+68)×(97-57)972÷(720-21×33)3、在本子上规范地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交流简便算法的过程:41×99765+98560÷16201×3436×25304+29718×45+18×55226×14-26×13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复习:1、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画出的图形旁分别标出有关数据及名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指出:周长相等,面积不等。2、分别画长方形,画出它的2条对称轴画正方形,画出它的4条对称轴画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1条对称轴画等边三角形,画出它的3条对称轴画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1条对称轴指出: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三、搭配:用数字1、2、3,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用数字0、1、2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乡福和小学数学学科第8册教案活页纸执教者:课题:整理和复习(3)课时:第1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通过整理,进一步掌握有关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能知道两种分类:奇数和偶数,1、质数和合数。能正确找出2、3、5的倍数等知识。教学过程:一、自然数的分类:1、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偶数有:2、4、6、8、10……奇数有:1、3、5、7、9……71\n2、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三类:只有1和本身2个因数,是质数,有:2、3、5、7、11、13、17、19……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是合数,有:4、6、8、9、10、12、1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里的特殊情况: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4是最小的合数。9、15等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3、填表:最小最大个数因数倍数指出:当有具体的数的时候,不能写“本身”,而要写具体的那个数1是所有的自然数的因数判断: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是错的。……4、练习:(1)在下面个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1、10、25指名学生有序地说一说。(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补充: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请学生独立写在作业本上,再指名交流。(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2、15、8、17、20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1、第12题。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2、第15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填写单位,并简单说明理由。第16题,学生填写并交流3、第17题,要求每一条线段的起笔、收笔都在点子上。4、第18题,强调一定要用三角板来画高。画完后补充: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无数条高。5、第19题要求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如:选三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边三角形选2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腰三角形,具体的:2跟3厘米的,第3根范围是1~5,所以都可以;2根2厘米的,第3根范围是1~3厘米,所以4厘米和5厘米的都不能配;……如果是一般三角形的话,可以用排除法:去掉3厘米的,剩下的4、5、2能围成三角形;去掉4厘米的,剩下的2、3、5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3种。6、第20题。要求规范写出解答过程。7、第21题。学生分别在书上画一画,着重指导旋转:可以撕一个类似的图形旋转,更简单的,可以画一个类似图形,再旋转,最后把它画下来。课堂小结板书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71\n71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