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第一课时: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72-7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探索口诀求商的方法。课前小研究:1.看、读课本72页的信息窗1-采集动物标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2、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3、谈谈你的计算方法4、自己尝试列出除法竖式。5、你有哪些收获?一、课前预习()五十五()三得九()四得八()四十二()五二十五二()得六四()二十五()二十五三()十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设计意图】:复习以前的知识,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采用排火车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二、新课教学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郊外去玩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回忆到郊外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探讨课前小研究1、读课本72页的信息窗1-采集动物标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笑笑: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朵朵: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丽丽:我们3人共采了12中叶子。)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找出数学信息,提高课堂气氛;对信息窗中的人物加了姓名。一是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准确性,防止学生说的时候含糊不清,并且容易分清楚信息;二是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寻找信息的目的性。2、活动二:师:你能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来解答,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让小组长来总结。(小组汇报:笑笑,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朵朵:采了几种花?丽丽: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师把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式和解答“笑笑”的问题。3、谈谈你的计算方法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用学具摆一摆;2、用减法算;4、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生谈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来算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这句口诀。教师板书:三(五)十五商是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口诀求商。教师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5、练习:(1)16÷4=20÷5=12÷4=10÷2=9÷3=(并且说出它们利用的口诀)教学方法和手段:排火车。教学设计意图:对新知识利用口诀求商的巩固。(2)15÷3=15÷5=(并且把他们的口诀说出来,让学生发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除法算式都用了同一句口诀)(3)二四得八三五十五利用它们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6、活动四:重新出示信息窗,解决“朵朵”的问题,(采了几朵花?)并且让学生列出横式并且试着用竖式解决。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教学设计意图】:通过用投影仪展示学生错误答案,亲近于学生,并且来让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渴望。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竖式2、教师讲解并板书: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4……商除数……2╯8……被除数8……2和4的积0(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三、自主练习教师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涂,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涂的。练习时,要重点让学生看一下被除数是俩位数的,商写的位置。\n四、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和学习的情况,并且找出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个人和小组,师进行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自由发言。【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课时:用2—5的的乘法口决求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巩固学习用乘法口决解决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用的乘法口决求商的思路。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用2—5的口决求商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口算除法练习。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口算20÷4=6÷2=10÷2=四()二十二()得六二()一十用竖式计算。12÷4=12÷3=20÷5=16÷4=导入: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决求商的问题。探究新知。小朋友们把昨天采的野花、树叶、捕捉的蝴蝶制作成了标本,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呀?观察情境图。(1)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决问题。(1)独立解决问题一:一共用了几只蝴蝶?订正时说一说怎样列式,用的口决是什么?式子中的2、5、10分别表示什么?(2)解决问题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说一说怎样列式,用哪用口决来计算。(3)解决问题三:一共做了几标本?独立完成。比较:这三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一句乘法口决是怎样计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的。巩固练习。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用3、4、5、12、15、20照例子列出算式。完成第4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用2—5的乘法口决求商(二)(1)一共用了几只蝴蝶?2×5=10(只)口决:二五一十(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10÷2=5(件)口决:二(五)一十(3)一共做了几件标本?10÷5=2(件)口决:(二)五一十第三课时: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信息窗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标本制作的更加精致,今天他们去参观标本展,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说能来说说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他们分别怎样列算式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1)、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10÷2=5(件)口诀是:二(五)一十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10÷5=2(件)口诀是:(二)五一十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3、刚才我们用一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常遇到这种计算,我们就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算式,这样更方便。4、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完成教科书第79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三、巩固练习:游戏:看口诀列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第四课时倍的认识教学内容:倍的认识\n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为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生:见过。师:你在海边捡过贝壳吗?生:捡过。师: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了6只……师:谁还有补充?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倍’1.建立‘倍’的含义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信息,那我们先来看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王丁拾了几只贝壳?李飞拾了几只贝壳?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了6只。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他们两个拾贝壳的情况第一行摆王丁拾的,第二行摆李飞拾的。(生动手摆,师同时板摆。)师:(指着黑板)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他们两个拾贝壳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生:王丁比李飞少拾3个。生:李飞比王丁多拾3个。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了2个3只。师:也就是李飞拾的贝壳数里有两个王丁那么多,那你能根据刚才摆的,想个办法,让大家清楚地看出李飞拾的只数是两个王丁那么多。(生动手摆,师巡视。)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上台。)生:移一移。师:为什么3个一份3个一份的分?生:王丁拾了3个。生:圈一圈。生:分一分。师:好了,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方法,虽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电脑出示三种方法。)师:指说,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的只数里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6里面有2个3,我们还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问:这个字你认识吗?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和倍交朋友。师: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你会像教师这样说吗?(生说,小组互相说)(1)师:现在李飞又拾了3只贝壳(板贴),现在李飞一共拾了几只贝壳?生:9只。师:现在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3倍。师:你怎么知道?生:9里面有3个3,9是3的3倍。师:谁能像这样说一说?(找2生说)(三)师:能干的李飞又拾了3只贝壳(板贴)现在李飞一共拾了几只贝壳?生:12只。问:12是3的几倍?生:4倍。问:为什么?生:12里面有4个3,12是3的4倍。师:你能上来给大家圈一圈让大家清楚看出12里面有4个3(生上台圈)师: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看出12里面有4个3,12是3的4倍。(3)师:不甘落后的王丁也匆忙拾了一只贝壳,那现在王丁拾了几次贝壳?生:4只。问:12是4的几倍?请动手摆一摆(生动手摆,同时找一生板摆)师:下面同学已经摆完了,我们来看这个同学摆的,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4个一份,4个一份的分?生:因王丁拾了4只,12里面有3个4。师:你们和他一样吗?生:一样。师:这样我们就能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是4的3倍。(4)师:同学们往这儿看(电脑出示)问:李飞拾的贝壳数同样都是12,为什么上面3个一份,3个一份的分,而正面却4个一份,4个一份的分呢?生:因为上面王丁拾了3只,下面王丁拾了4只。师:对,也就是都是李飞和王丁比,要想知道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就要看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几个王丁的个数。(5)师:那王丁拾的贝壳数是6的时候,12是6的几倍?为什么?生:2倍。因为12里面有2个6,所以12是6的2倍。师:当王丁拾的贝壳数是12的时候,12是12的几倍?为什么?生:1倍。因为12里面有1个12,所以,12是12的1倍。(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师:根据刚才大家的表现,相信你们已经和‘倍’成了朋友。(出示情境图)师:根据刚才发现的信息,你能提一些有关‘倍’的问题吗?生: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出示: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问:这个问题怎样解决?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n(小组活动,师巡视)师:谁把你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生:想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生:想口诀,二四得八。师:也就是8里面有2个4。生:用摆一摆的方法,看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谁还用不同方法?生:我用列算式的方法:8÷4=2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生:想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所以8÷4=2师:看着你们美美的当了一回数学家,发明创造了这么多好方法,从这儿可以看出,要求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也就想8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板书:8÷4=2,因为倍不是计量单位,所以不是单位名称,在得数2的后面不要写倍字,你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好,你们可要说到做到。2.师:刚才大家提出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电脑出示),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独立解决并写出算式。(生自由写式)师:谁给大家说一说你选的哪个问题?怎样列式?(生自由答)师:看来我们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师:相信你们现在已经和“倍”成了知心朋友,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师:图形王国的一些图形听说我们已经和倍成了好朋友,它们也来到我们课堂,请同学们打开题卡,看一看能解决它们提出的问题吗?(生自由回答)(找一生展示)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做的问:你为什么3个一份3个一份圈。生:因为蓝色的有3块师:要求红正方体的个数是蓝色的几倍,也就是求什么?生:求9里面有几个3?师:算式这样列对吗?生:对,9÷3=3师:第二个你为什么4个一份,4个一份的圈?生:圆形有4个师:要求△的个数是○的几倍?也就是求什么?生:求8里面有几个4?师:看他算式对不对?生:对8÷4=22师:科技小组的小明不知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大家帮帮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师:要求去年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怎样列式?生:35÷5=7师:今年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生:今年妈妈和小明都长了1岁,所以用36÷6=6师:你们组和他们一样吗?生:一样师:你们个个真是聪明的孩子,小明说谢谢你们。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谁能说一说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生:我学会了“倍”生:我学会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生:我和倍交成朋友。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找一找,说给你的同学或爸爸妈妈,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第五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喜欢大海吗?生:喜欢。师:为什么?生:大海不仅非常美,而且有许多鱼虾、贝壳、珊瑚等。师: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海边捡拾过贝壳吗?你知道五彩斑斓的贝壳可以做成什么吗?生:可以把漂亮的贝壳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师:贝壳不仅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而且,可以制作成标本,供大家参观。我们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自己动手制作贝壳标本,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二)、新授。1、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提取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谁能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生边读,师边板书)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生2:王晶用了多少个贝壳?生3:李飞比王晶多用了多少个贝壳?3、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师:要想知道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自己思考后,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出:刘林用了2个贝壳,林杰用的贝壳数是刘林的3倍。4、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用先用学具摆出刘林用的贝壳数。再用学具摆出林杰用的贝壳数吗?要求:使人一眼能看出林杰用的是刘林的3倍。师:谁能到上黑板上摆一下?(找一生到黑板上摆)\n师:其他同学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摆,教师巡视。)师: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摆?生:因为林杰是刘林的3倍,所以要摆3个2。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2是多少。”同位互相交流再说一下。师:3个2的和就是6,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生:2*3=6(个)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解决了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我们知道了求2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5、解答王晶用了多少个。师:要想知道王晶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自己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你能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巡视,如发现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师: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巩固。1、第一题:画一画。是:请同学们读题,弄懂题意,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是: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2、对口令。师说4的6倍,生说几个几。3、第二题:连一连。1)认真看题,明白题目要求。2)提出心算要求,并要求在字条下面写出心算结果再连线。3)全部做完的小组交流答案。出错的学生改错。(四)解决第二个红点:1、李飞比王晶多几个。师:求李飞比王晶多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生:减法。师:李飞几个?王晶几个?怎样列式?生:李飞11个,王晶8个,列式11-8。师:如果不知道王晶有8个,只知道王晶是刘林的4倍,您会解答吗?师:第一步求谁?再求谁?2、第三题:计算。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方法。2)规定时间进行口算比赛。3)订正答案,比赛正确率。3、第四题。1)自己读题,看懂题意。把自己的理解在班里交流。2)小组中交流自己找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3)自己列式计算。4)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第五题:涂一涂,使红球的个数是绿球的五倍。1)学生看懂图意后自己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说一说先涂什么颜色的球,再涂什么颜色的球。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先涂绿色的球确定各书,再根据红色的球是绿色的球的5倍这个关系,涂出红色球的个数。3)小组交流,说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由于受总个数所限,涂的绿色球的个数不能超过4个。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你有什么收获?第六课时:回顾整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2÷42÷215÷34÷44÷212÷38÷46÷29÷316÷48÷26÷3收集信息将学生带入学习内容中: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遨游太空吗?学生:愿意。让学生在太空收集信息,并小组讨论。让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看信息,提出问题。(1)每次承载6人,几次能载完24人?(2)平均每天访问几个星球?(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三、解决问题1、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2、问题1:每次承载6人,几次能载完24人?同学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24÷6=4(次)问题2:平均每天访问几个星球?12÷3=4(个)问题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18÷6=33、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4、让学生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四、课堂练习1、练习2.2、综合练习第7题。五、谈收获。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n教学内容: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分配:信息窗1—分食品 2课时 信息窗2——搭帐篷 2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1课时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3)交流:(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4)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5)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2碗,还余2碗;11瓶饮料平均分给4人,每人2瓶,还余1瓶;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第1题。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2、出示第3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适当进行补充)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作业设计: 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课后反思: 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二、课堂练习。32÷8= 14÷6= 45-5= 2×9= 3×9= 34÷5= (\n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三、巩固练习。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完成自主练习。1)出示第1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2)出示第3题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3)出示第5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4)出示第6题学生看图后想一想: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5)聪明小屋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14÷4=3(盒)……2(个) 16÷6=2(盒)……4(个)课后反思: 课时3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教学内容: 第6页信息窗2,第7页你问我答。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课。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二、探索新知。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4=5(人)……2(条)3、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板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5、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三、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议。(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2、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2。(把竖式写完整)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特别注意商的位置)3、出示自主练习525÷6=( )……( )44÷( )=( )……8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做( )件鼓励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4、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1)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9÷2=()……()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11÷4=()……()四、教师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22÷4=5(人)……2(条)课后反思: 课时4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教学内容: 第8、9页的练习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n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2、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 14÷4=3……2 8÷5=1……3 16÷3=5……1 10÷4=2……23、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二、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4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1)没有余数的算式(2)余数是3的算式(3)余数是1的算式4、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1)小组里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四、小结。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一起分糖果,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思考:一堆苹果,如果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那么3个3个地分,最后余几个?(鼓励学生回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与父母一起进行,最后再回答)板书设计:27÷8 36÷6 22÷7 48÷937÷4 48÷8 49÷7 33÷5课后反思:课时5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2、看图填算式。(1)9÷4=(盘)……(个) 9÷2=(个)……(个) 20÷3=(个)……(个) 20÷6=(束)……(个)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3)交流计算方法二、教学:我学会了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有46人 每辆车限乘8人46÷8=5(辆)……6(人) 需要6辆车。(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板书设计:丰收园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n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春游的情境,引出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欲望。第二个信息窗在故事情节上是第一个信息窗的延续,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安排:野营——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信息窗1………………………2课时信息窗2………………………2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已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3 3 1 9 2 4 1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教师板书:9÷4=2(个)……1(个)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三、试一试。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四、巩固练习。1、先摆一摆,再填空。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2、自主练习第一题。3\n、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作业设计: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 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板书设计: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课后反思: 第2课时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二、作业延续。 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块) 18÷5=3(人)……3(块) 18÷6=3(人) 18÷7=2(人)……4块)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 三、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 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1、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2、找规律通过刚才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3、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五、解决问题。1、思考: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多少个?集体交流,订正。2、自主练习4题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各剩几只?独立观察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3、自主练习5题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4、自主练习第6题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 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信息窗2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难点: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二、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n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2、自主练习(1)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2)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3)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三、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板书:9÷2=()……()②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板书:11÷4=()……()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板书设计:22÷4=5(人)……2(条)课后反思: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指名请学生回答。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请把它找出来。14÷4=3……2 8÷5=1……3 16÷3=5……1 10÷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5题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要求涂色。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请学生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首先,请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然后在全班交流,补充。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沙滩上还有什么?(饲料)箱子里还有多少瓶饲料?(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①没有余数的算式 48÷8 36÷6 49÷7②余数是3的算式 27÷8 48÷9 33÷5③数是1的算式 22÷7 37÷4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10 0 3 4 5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四、总结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板书设计: 板书练习内容课后反思: \n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学重难点: 试商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前谈话: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二、梳理: 1、交流整理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对照比较找出难点。教师提问: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 学生可能回答: (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解决: 1、()最大能填几? 6×( )<52 8×( )<61 ( )×6<52 ( )×8<52 3×( )<19 ( )×4<27 2、先圈一圈,再计算 (1)2个2个的圈 (2)3个3个的圈 (3)4个4个的圈 (4)5个5个的圈 3、用竖式计算19÷2= 23÷7= 59÷9= 27÷6= 50÷8= 38÷4= 四、应用: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小朋友要去观看足球比赛。有一辆汽车,限乘8人。门口有售票处,上面有各种门票的价格。 2、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看足球赛,要解决哪些问题?(2)组间交流:第一,要解决乘车的问题。第二、要解决门票的问题。 (3)解决问题:第一、我们班有58名同学,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学生列式解答:58÷8=7(÷辆)……2(人)引导学生讨论:到底需要几辆车?7辆还是8辆。第二、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只有50元的费用,该怎样买票?方案一:买A区票。理由,位置好,看的清楚,比较舒服。 50÷9=5(张)……5(元) 存在的问题:钱不够,方案行不通。方案二:买B区票。理由,位置也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50÷8=6(张)……2(元) 可以实施。方案三:买C区票。理由,价钱便宜。 50÷7=7(张)……1(元)存在问题:余着一张票,位置不是太好,看的不清楚。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方案二。4、拓展应用:为了增加现场的热闹气氛,同学们在看台上摆了一个造型。他们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第21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第34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第36名同学呢?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板书练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