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常见的材料;二、太阳和月亮;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n2.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活常见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太阳和月亮》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n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四.教学设计: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n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教学过程: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n(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3、学生分组探究。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3、师生交流。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n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2、布料教学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n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二、活动过程。(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3、学生分组探究。\n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三、拓展活动。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2、学生分组交流。3、师生交流。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板书设计:《布料》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3、塑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教学准备:\n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n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n吗?2、学生讨论、回答。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三、拓展应用: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3、总结4、金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n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n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二)、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n(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1、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三),课堂小结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n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课前准备:石头玻璃杯铁块太阳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的光和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n(板书课题:太阳的光和热)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一)初步感知太阳与温度的关系。1、太阳出来后,走在阳光下和在树下有什么不同?(1)、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说出感受。(2)、师生交流,指多名学生说说。2、用手摸一摸墙的背阳处和阳光下的墙。(1)、你们有何感觉?(2)、学生体验交流,师小结。3、摸一摸准备的材料,晒一会再摸。(1)、两次摸到的感觉是否一样?(2)、通过这些体验你明白了什么?(师小结板书: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二)总结正午和傍晚的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正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下降,是因为阳光强弱的缘故。\n三、拓展活动1、师:人们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2、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相互交流一下。板书设计:5太阳的光和热光越强温度越高弱低6太阳和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n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活动二:探究与发现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n(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三、本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五、拓展: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n2、制定作息时间表7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课前准备: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其他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拍摄的。2、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3、师引出课题: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这节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本节课总体的\n活动指向。)二、活动过程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3)、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进行小结。(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比较四季的不同。)2、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1)、学生初步观察图片,在组内交流。(2)、学生交流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教师提出观察要求。(3)、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各种带来的图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和活动等。(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进行的活动。(设计意图: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n进行初步的对比。)3、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1)、观察冬天与夏天的小猫。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有这样的习性。(2)、观察枫树的叶子在春、秋两季时的不同之处。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大多与季节密切相关。(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填写。(4)、开展“我说你猜”活动,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在不同季节时的照片,学生猜测是什么季节拍摄的,并说出线索。(5)、教师小结:这种方法也是对比。(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和比较技能。)三、拓展活动\n展示4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四季中这棵树的其他元素。(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8看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月亮是变化的。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家探究需要制定计划。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自古人们就喜欢赏月。美丽的月亮、如水的月光历来是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也要来“欣赏月亮”,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亮”。【出示课题:看月亮】二、探究(一)、谈月亮\n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球形的,只有半个球面反射太阳的光,又称月球。1、画月亮在你的印象中,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吧。指名到白板上画。你能把这些月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下吗?在小组中排一排,指名到白板上排。提问:为什么这样排?有不同意见吗?有分歧没关系,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2、看月亮(1)找原因谈话:看到同学们画的月亮,老师很奇怪,为什么你们看到的月亮这么多形状?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2)模拟月相变化全班统一行动,月球站在1号位置上。\n【1号位置】提问:这个时候你们能不能看到月亮?为什么?所以我们说月亮的变化跟他本身不发光有关系?如果他本身发光的话,我们就能够都看到圆圆的月亮了。月亮就不会有形状的变化了。好,月亮要移动了。现在到了2号位置,你看到了什么?画下来。继续旋转记录。回到1号位置。谈话:现在月亮绕着地球旋转了一圈,你知道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吗?是一个月,准确的说是29.53天,我国农历的一个月就是这样规定的。提问:都看清楚、画好了吗?哪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误差是正常的。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部分就是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月相。现在谁来说说月相变化的原因?\n(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始终只有一半发光,也就是朝着太阳的那一面发光,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是黑暗的,我们是看不到的。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以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有时我们能看到,有时我们一点也看不到,有时看得多一些,有时看得少一些,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3)找规律在这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说说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缺口朝左,下半月由圆到缺,缺口朝右。再看看我们做模拟实验的时候画的月亮,你知道是一个月中哪一天的月亮吗?一边看视频一边写下时间。)\n了解各个位置月相的名称和时间。看看你们开课的时候画的月亮,排列的顺序对吗?错的改过来。三、拓展活动1、回顾:在美丽月亮的陪伴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练习。填空连线3、拓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月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真正的了解月亮,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细致观察。看哪个同学有恒心、有耐心,能够坚持一个月。9种大蒜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n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和土培技术进行培育。教学准备:做好准备,一起来中大蒜。大蒜、水槽、有土的花盆、铁锹。教学过程一、导与新课1、课件与直观演示法:演示一: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PPT说明种大蒜的步骤,对于新鲜的视频演示,可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演示二:老师亲自示范种大蒜的方法,让幼儿对具体种植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学生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种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2、师生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种大蒜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让直接参与种植\n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大蒜二、活动过程(一)、怎样中大蒜?1、挑选蒜种。(1)、师生讨论种大蒜时如何挑选蒜种。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挑选个大、饱满蒜瓣儿作蒜种的理由。教师总结。(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蒜种。各小组展示自己挑选的蒜种,师生评价,留取合格的蒜瓣儿作为蒜种。2、种大蒜。(1)、用土培育大蒜。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土培育大蒜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土培育大蒜的任务。(2)、用水培育大蒜。\n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水培育大蒜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水培育大蒜的任务。(二)、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1、各小组展示自己培育的大蒜,学生评价。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有利于大蒜生长?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4、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进行验证。三、拓展活动活动指向:我们动手做一做。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土培育哪些植物?2、教师演示用水培育萝卜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3、教师指导学生课下用水培育其他植物,并记录好植物的生长情况。10植物和阳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n2、能解释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不同。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持续观察。4、了解生存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阳光关系的。教学准备:萍果、石榴、冬枣等水果图片。教学过程:一、导课: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我在大地睁开睡眼的时候,第一个露出了笑脸;我用浑身的热情燃烧着希望;我养育着大地万物,默默无闻,我是谁?(太阳)2、师:老师今天把太阳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大家用亲切的语言跟太阳打声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太阳的图片(嗨,太阳好!Hello,太阳好)3、师:太阳可是我们的好朋友,清晨,我们看着它的笑脸起床;傍晚我们目送它回家。太阳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它!4、师:老师准备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n(出示幻灯片—植物的图片,边看边介绍:快看:各种五颜六色的鲜花正在开放!有:荷花、白合、牡丹等。还有翠绿色的小草,小草上还挂着露珠呢!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在竞相开放!向日葵在站队欢迎我们的参观!)师: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了,这些景色是什么?(植物)师:植物与阳光有关系吗?(有)5、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太阳与植物(出示幻灯片—题目板书题目)二、探究:1师:关于太阳和植物,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2、师:关于太阳和植物,这节课你最想研究什么?(学生回答)3.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真高兴,因为这说明同学们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科学课需要我们作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一些问题就等待同学们课后去调查,好吗?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植物喜欢阳光?大家把资料准备好了吗?我看到大家准备的\n资料里有文字,有图片真不少啊!我这里有一张卡纸,想把大家的研究资料贴在这张卡纸上,怎样贴最合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的研究方法,归类就是其中的一种,小组交流:用那种归类法贴最合适?(音乐响)4、师:大家都贴好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并粘贴在黑板上)师:通过这种归类法,你了解了什么?师:对,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是不同的,正是因为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所以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比如:向日葵和苔藓就是比较有特点的两种植物。向日葵有什么特点?(向日葵有向阳性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师:向日葵真的跟着太阳转吗?它怎样跟着太阳转?师:向日葵真地跟着太阳转,说明向日葵是喜阳的植物;苔藓有什么特点?(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师:对,苔藓喜欢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苔藓是喜阴的植物。5、师:那么,太阳对植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出示萝卜)\n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个萝卜颜色一样吗?再看看你们桌子上的这些水果,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学生根据萝卜、苹果、西瓜、大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从家长处得知)很好,大家非常注意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水果和蔬菜也有这种现象,(出示幻灯片---水果图片)比如:樱珠、桃子、葡萄、生菜等,它们表面的颜色深浅不一也是这个原因,大家都吃过韭菜和韭黄吧?他们是什么颜色?(绿色和黄色)谁知道是什么原因?(韭菜是在阳光下生长的,而韭黄则是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下生长的)对,这些都是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就是日照时间长的部位,颜色就深;而日照不足或阳光照不到的部位颜色就浅。6、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指示,老师带大家到树林游览好吗?(出示VCD—树林游览)边看边介绍:师:大家游览完后有什么感觉?(风景很美树林里有很多空气很新鲜)\n师:为什么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多)师:树木多为什么会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师:真的是这样,边看边介绍: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便成淀粉等养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同时还会释放出氧气。要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应该怎样做呢?(多植树不乱砍伐树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环保)7、师:对,只有与绿色植物做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老师今天把绿色植物—小树带到了课堂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植物、太阳或大家说些什么?看看你自己的洞里有什么?把它写在上面,好吗?(学生些心里话)(音乐响)师:你们都有什么心里话,谁来说?(边说边贴)让小树来监督我们的实际行动好吗?师:科学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发掘,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亲身到大自然中去探究更多有关太阳和植物的更多秘密,好吗?\n三、拓展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朝阳的地方有哪些植物,背阴的地方有哪些植物。11植物和水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水,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能观察不同水量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给出合理解释。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持续观察。4、了解生存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水的关系的。教学准备搜集同一种植物分别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条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植物生活同样需要水,那么,是不是每\n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一样呢?在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相同吗?”(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些图片的情况。学生甲:“我图片的植物有水稻、高粱、玉米,它们的需水量是不同的。水稻需要的水最多。”学生乙:“水稻在它生长的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是不一样的。抽穗期需要的水最多。”…………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然后总结说:“也就是说,每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不一样,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也不相同。那么,植物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二、探究1、学生实验实验中,要注意;(1)、把两株铜钱草放置在同一个地方。\n(2)、要及时给其中一株铜钱草浇适量的水。(3)、要在相同的时间段观察。(4)、要及时记录。2、质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记录。(给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后,学生开始讨论回答。(1)叶子的颜色(2)叶子的大小)三、总结1、师:同学们课后要精心管理我们的铜钱草。如果发现不浇水的铜钱草枯萎的非常厉害,我们就及时浇水,防止它死亡。师:同学们,现在大家看一看老师刚上课时浇水的那株植物现在的情况。2、学生:它慢慢缓过来了。3、师:水对植物有很大的影响,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四、拓展活动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n12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初步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过程中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2.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教学方法\n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记录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常见食物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二、新课学习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学生简单汇报)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馒头米饭面条……(面食)\n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n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4.自由活动(1)争当美食小导游。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三、结论总结\n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四、课堂练习轻松演练1.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和()。2.按味道分类,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五种。3.我国少数民族中。喜食牛羊肉的有()、()、()等。能力闯关1.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豆油、麻油都属于植物食品。()2.说到底,我们的各种事物都是大自然提供的。()五、板书设计12我们的食物馒头米饭面条……(面食)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植物动物微生物\n13我们的衣服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做衣服的材料的来源,初步认识制成衣服的材料。2.利用感官观察、记录制成衣服的材料,进行简单分析。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衣物来源过程中合作交流。4、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动手能力。教学重点: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教学准备:放大镜、毛线、棉花。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观察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2、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n(一)、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1、拿出所带来的服装,查阅服装的标签说明。2、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3、交流汇报。4、请同学们说说: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多种材料混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二)、衣料的研究:1、你想研究衣料的哪些特点?确定研究的问题。2、分组讨论: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需要的材料、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4、小结。二、选择衣料设计服装:我们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通常需要穿上不同衣料制成的衣服。观察图中不同的人穿的衣服各需要应用衣料的什么特点?三、拓展延伸:\n根据工作或活动的需要,使用合适的衣料设计一种你喜欢的物品。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2.指导学生利用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简单分析。3、愿意在观察动植物资源过程中合作交流。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教学用具:毛笔、铅笔、本子、书包、布笔袋教学过程: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n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三、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要求: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n结果。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四、课堂练习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五、拓展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15组装小书架教学目的:1、认识“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n其功能。2、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使用螺丝刀和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组装成实用书架。3、能描述观察到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在使用工具时的想法;能从体验活动中感知使用工具更省力。4、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教学重难点:1、能描述观察到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的特征2、能使用螺丝刀和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组装成实用书架。教学过程:一、问题与需求教师在讲台前杂乱地堆放一些书,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找出《科学》教科书。(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如此找书较费时间。)\n教师提出问题:要想让书一目了然,有什么好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将书放在书架中的想法,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于组装书架的木板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组装书架的欲望。教师提出问题:要想把这些散乱的木板组装成一个小书架,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引导学生观察木板中的孔以及配套的螺丝钉。二、探究与实践(一)观察螺丝刀与螺丝钉。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螺丝钉并汇报发现。2、学生观察螺丝刀,寻找螺丝刀与螺丝钉之间的关系。3、开展体验活动:用螺丝刀拧螺丝钉。要根据螺丝钉凹槽的式样选择使用相应的螺丝刀。4、学生汇报:使用螺丝刀和螺丝钉时,两两吻合才会更方便。得出“一”字螺丝刀和“十”螺丝刀是常用的两种螺丝刀的结论。5、教师用课件展示螺丝刀的相关资料。\n(二)练习使用螺丝刀与螺丝钉。开展两项比赛活动:1、比比怎样更省力。教师在班中找一位男生、一位女生。男生用手拧螺丝钉,女生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比比一分钟内哪位同学拧进的螺丝钉多。2、比比哪个组拧进的螺丝钉拧得又快又好。教师给每个组分发相同的、式样各异的螺丝钉及两种常用型号的螺丝刀,要求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螺丝钉拧进木板中比赛结束,学生交流使用经验。三、评价与创新(一)组装小书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材料组装。教师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及其他注意事项,提出组装好的成品要求。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创意设想,在全班交流创意。3、各组确定组装设想,画出简图。4、各组根据组装图进行组装。\n5、学生组装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对成果进行评价。1、各小组组装完毕,展示作品。2、学生谈收获。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课后继续使用工具组装或修理物品的设想。四、拓展活动课下自由练习拧上螺丝,注意安全。16修理玩具教学目标:1、认识身边的常用玩具,了解其功能。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常用工具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能使用工具对玩具进行简单修理。3、能通过观察了解常用工具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使用工具时的想法。4、感知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n具让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易拆卸的玩具及拆卸工具。教学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能使用工具对玩具进行简单修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玩过许多玩具,这些玩具里有很多科学的奥秘,我们怎样去探究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拆装玩具”开始研究吧。板书课题:拆装玩具二、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1、玩与玩,引起孩子兴趣。教师:你带的是什么玩具?玩一玩,你是怎么玩的?教师:仔细观察玩具,看看玩具上面有什么?你想知道玩具里面有什么吗?\n2、拆一拆,尝试将玩具由整体拆成部分。教师:怎样打开玩具?启发学生观察桌子上的小工具筐,鼓励学生探索用工具箱了的工具打开玩具,探索玩具中奥秘。三、问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玩具拆卸,进行观察、探究、组装。交流研究成果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发现交流。四、评价:提出问题: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谁的表现最出色?为什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五、拓展活动课后进行玩具拆卸,进行观察、探究、组装六、板书设计拆装玩具观察、探究、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