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新课标冀教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任教学校:豫新小学任教班级:一年级一班任课教师:使用时间:2011年2月21日2011年2月2010-2011一年级第二册\n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一(1)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n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各种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各种绿色植物。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n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n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二、教学措施及设想1、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每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小故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每周以数学挑战的形式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里形成谈论数学的氛围。6、抓紧后进生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2、教学设想(一)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名,据分析:学生中优秀生占 %,潜能生占 %,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力争本期一升一降一稳定(提高优秀率、降低潜能率、保持中等),特别注意分析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二)备课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做到既备知识能力、又备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力争在教学始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扣目标,认真钻研新的教学方案,概括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的修改方案。(三)讲课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增强能力和品德熏陶的重要环节。因此,上课时要严肃活泼、认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摇尾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辅导要有耐心辅导每位学生,采取集中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形式,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是培优转差的重要途径。(五)作业批改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不漏批,不错批,采取面批,对批,互批等不同形式,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n(一)考核本着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原则,采用笔试、口试与平时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二)家访为更好的落实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本期准备针对学生表现较差、异常表现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对表现一般、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学生经常与学生家长和家庭进行沟通,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更好的盲人。附:教学进度表四、培优转差工作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转差。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4.培优转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转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转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n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n“左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学生笑,有部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左右)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言,这样的游戏情境设计,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左右”的学习中来。伸二、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黑板的右边有镜框。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字。我的左边是小明。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和“右”呢?用左右来描述教室中的物体和学生自已身上的各个器官,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交流时可不必拘泥于坐姿,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n数学书在语文书的左边;铅笔盒在语文书的右边;语文书在数学书的右边,在铅笔盒的左边。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的用品。学生争先恐后来做游戏。学生先面向黑板,背对着同学们。学生面向大家站成一排。学生按教师的口令做动作。用左右的位置关系说明。我的左边是***。我认为他的右面才是***。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好。谁能用“左”和“右”说一说课桌上物品的位置?听口令:“我说你做”请小朋友们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右面,再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左面。请不要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右面。教师提示学生要互相检察。1、体验“左右”的相对性。队列游戏: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做游戏。教师发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左转、举起右手、放下右手、举起左手……教师继续发口令。通过他们的队列表演,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左右”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n学生下面争做一团。汇报:***他的左边确实是***,而我们说的是我们大家看到的***的左面是***。是以我们为标准的。(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说明。同桌互动:生1:你右手拿的是数学书。生2:你右手拿的是铅笔盒。***同学,你说一说现在你自己的位置。教师找下边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的位置。同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左边的同学不一样呢?究竟谁说错了?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教师给予肯定,然后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向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游戏。(我做你说)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也更深一层的理解到确定左右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三、实践应用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的“左右”,你们能分清吗?师生互动游戏:下面大家举起右手,用左手摸右耳朵……课本练习3:你知道哪幅图是蓝灵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吗?让学生在动手活动,观察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左、右。此时,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得到深刻验证。\n学生过进一步体验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我们在楼道里的路队都要靠右走;我们吃饭时,要用右手拿筷子。……教师提示先用排除法说哪幅图是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大家说为什么?举例说明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左右?下课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让左边的同学先离开,右边的同学后离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前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前面有黑板、一面国旗,后面有一个书架。前面有讲桌,后面有学生。学生互相说,个别学生互相汇报: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初步感知现实情境中的前后即可。\n学生按要求起立。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请每个小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来;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看一看他们站的对吗?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前后。)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体验感悟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学生自由发言: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出示教课书中“看图讲故事”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间,倾听、指导。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n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我的前面有四个,后面有两个。……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因为方向反了。学生自由操作。刚才小朋友们讲的真好,现在请你们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几个小朋友。体验相对,确定前后。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把观察、操作同口关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也能更深一层理解到确定前后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惯。三、实践应用学生应用前后关系说明队列中每个同学的位置。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讨论后汇报。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让前面同学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主动的同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n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发言。要确定圆圈里的小朋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先选定一个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说谁在谁的前面了或谁在最前面。出示课本中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前后、左右的应用。“上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学生听师读。生: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生:小河上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对发言不能要求过高,能说就是最好了。歌词中的情景究竟什么样,老师也想像了一翻,大家看。请小朋友观察后说情景中都有什么?通过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让他们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n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并向大家分别汇报:小河的上面有一条小船;小船的上面有一条小桥;小桥的上面有一个小朋友;小桥的左面有房子;房子的前面有一口井;……(就看图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不要对学生的发言多加限制,只要语句简练,就要给予肯定,当然最好能应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板书:上下让学生在描述具体的情景中,将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体验感悟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书在玩具的上面;玩具在书的下面;食品也在书的下面;钟表在书的右面;(这样说也可以)它们是分类摆放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上的物体的摆放情况,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要求用位置关系来描述,说分类摆放也可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描述自己的发现。游戏:摆放物品。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让学生充分发现信息,交流信息,体会多层物体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左右等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三、实践应用学生小组商量后,描述本组的发现:1、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练习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关系相对性的理解,而且把左右、前后、上下综合起来\n1、地球仪在写字台的上面;2、香焦在苹果的上面;……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1、出示“给小动面物分房子”图,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分别应住在哪个房子里?请描述我的教室描述物品的位置。综合性较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给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但本题会因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多种分配方案,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第二单元20以内的减法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第一课时十几减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说明:\n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积木,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兰灵鼠摆积木的情境: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兰灵鼠也喜欢玩积木,它带来了一些积木,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摆的?教师出示教材中的第一幅图(先出示一摞10块积木,再出示3块)根据你观察到的请你也象兰灵鼠摆的积木那样自己摆积木。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与体验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左边摆了10块积木,右边摆了3块积木,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列式是10+3=13学生学具操作拿出3块积木摆在2块上面并列出算式13+2=151、学生操作完毕,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3=132、教师提问:兰灵鼠现在有了13块积木,它又拿来了3块积木,现在有多少块积木?怎样列式?动手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2=15\n学生动手操作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思路:(1)从单块中5-3=2再2+10=12(一般想法)(2)10-3=7,7+5=12(允许学生这样做,为下节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埋下伏笔。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想法教师不必去讲)学生操作、交流和表达然后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把单块与单块的摆在一起,再和整十的合在一起,渗透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3、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兰灵鼠现在有15块积木,它要从这里搬走3块,还剩多少块积木?请你动手试着操作怎么办?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内其他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列出算式15-3=121、同理教学12-2=10兰灵鼠现在有12块积木,它要从这里搬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请你动手试着操作怎么办?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内其他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列出算式12-2=102、补充一个12-10=2的内容进行教学。3、引导学生归纳出十几减几的一般方法(不退位)4、让学生列举出几个15-3=1212-10=212-2=10这样的例子。5、完成算一算:教师出示算一算和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和理由(先同桌或小组交流再填书然后全班汇报)从直观到抽象渗透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来体会计算的一般方法。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n实践与应用学生可能有10+6=166+10=1616-6=1016-10=612+5=175+12=1717-5=1217-12=5只要学生说的意思与算式一致就可以。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第3题设计一个学生比赛的游戏看哪组说的多:说出几个算式给本组其他同学完成计算。每组学生选一名向全班汇报。第4题要求学生正确熟练的计算。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应注意: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第二课时11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教材分析:11减几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操作用的学具。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回答教师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出示一个玩具商店的场景:问:玩具商店都有什么?你喜欢什么玩具?\n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商店里有一盒(10个)零1个皮球,聪聪也来到了商店买东西,他要买3个皮球,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准备怎样给他拿?教师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想法。多找一些学生参加设计一个学生喜爱的玩具商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喜欢数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拿的方法。探究与体验学生列式解答并汇报。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想法。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想法:从11个里面拿出3个,数一数剩下8个;从10里面去掉3个剩7个,与另1个,合起来是8个;先从1里去掉1个剩10个,再从10里面去掉2,还剩8个。……只要学生能够用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学生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组内进行交流。1、引出问题:如果问:你知道还剩下几个皮球?应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1-3=()2、直观操作、感悟算法。如果用花片来代表皮球,请你用10个同一颜色的花片表示10个皮球,用另一种颜色的1个花片,表示1个皮球,摆一摆,如果让你来拿,准备怎样拿?要求还剩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计算?先在小组内动手操作,说一说想法,准备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汇报,多找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1-3=84、完成摆一摆,算一算从11个圆片里去掉5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11-5=65、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n实践与应用学生动脑筋猜数,说处理由。学生先观察图,他为什么上船了?其他小朋友也要上船,怎么办?你来帮帮谁?学生看图列式,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理由。然后全班汇报。完成练一练第1、2、3题1、猜一猜树叶下面的数是几?11-2=11-5=11-3=11-8=11-6=11-9=11-4=11-7=2、游戏;登游艇要求先看图,弄清楚图意,再让学生小组内完成,最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11-(2、3、4、5、6、7、8、9)=用11减去自己身上的号码并正确的计算正确,可以顺利登上游艇。3、要求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第3课时11减几想加算减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n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有4辆蓝汽车,7辆红汽车,一共有几辆汽车?2、有11辆汽车,其中有4辆蓝汽车,其余的是红汽车,红汽车又多少辆?3、有11辆汽车,其中有7辆红汽车,其余的是蓝汽车,蓝汽车又多少辆在一个星期天,红红、丫丫、亮亮、聪聪一起去公园,半路上路过一个汽车停车场,看到车场上停着很多汽车。教师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12页上面算一算),看到这个场面,他们都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让其他同学来解答。如果是你看到这个场面会,根据你发现的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反馈整理出学生提的问题并进行板书。探究与体验学生小组研究讨论汇报交流:一共有多少辆汽车?4+7=11红汽车又多少辆11-4=7蓝汽车又多少辆11-7=4问题大家提得非常好。这些问题怎样来解决呢?请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主要让学生把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说清楚。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并板书4+7=11把4辆蓝汽车与7辆红汽车合在一起就是11辆汽车。11-4=711-7=4可能的想法:1、因为4+7=11所以11-4=72、从11里面去掉4还剩下7完成第13页试一试要求看图列算式并说清图意和计算过程。把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都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或班级里充分的交流,自己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n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和11减几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反馈。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第3题飞机该停在那里?要求学生看懂图意,然后独立完成把算式与得数连接起来注意的问题: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第四课时12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边操作边说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兔博士有12块积木,它从中拿走了5块,请你用自己的学具把这个过程摆出来。并且说出你是怎样摆的。要想求还剩下几块?怎样列式计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赋予数学知识以生活内涵,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n探究与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有这些想法:12-5=7,10-5=55+2=712-5=7,因为7+5=12所以12-5=712-5=7,12-2=1010-3=7┇┇学生先自己操作表达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学生说出图意列式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怎样算的。学生说出图意列式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5=7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鼓励学生想加算减。教师引导:兔博士还可能拿走几块?怎样计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计算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反馈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板书:12-3=912-4=812-5=712-6=612-7=512-8=4教师出示:第14页下面苹果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一共有12个苹果,筐外有3个,筐里有几个?)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列式计算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2-3=9(把图中的“?”盖住)问:根据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并板书9+3=123+9=1212-9=3鼓励学生想加算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去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完成练一练第1题\n实践与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天在书上,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或解题思路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填在书上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1、完成练一练第2题看一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2、完成练一练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3、完成练一练第4题口算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第五课时13、14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汇报。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或挂图出示)一个飞机场上有13架飞机,有5架要同时起飞了去执行任务,机场上还剩下7架飞机。可以演示几次引导学生发现信息,说出图意。根据你发现的信息(一个飞机场上有12架飞机,有5架要同时起飞了去执行任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创设一个动态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加理解减法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讨论,在组内汇报交流。\n探究与体验如果出示挂图学生可能会提出:1、机场上还停着8架飞机,天空中飞着5架飞机,一共有多少架飞机2、机场上有13架飞机,飞走了5架,还剩几架?13-5=3、机场上原来有13架飞机飞走了一些去执行任务还剩8架,飞走了几架?13-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倾听评价别人的思考过程,互相进行研讨。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如下:10-5=55+3=810-8=22+3=55+8=13所以13-5=813-8=58+5=13所以13-5=813-8=5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思路说清楚掌握一种方法或思路就可以。引导学生反馈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5=1313-5=13-8=这两道减法题你会算吗?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可以。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归纳计算方法。13-5=8和13-8=5这道题大家都会计算了,通过我们对刚才图片的理解,我们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你再想一想,还有可能几架飞机去执行任务?机场上还可能剩下几架?可以列出哪些算式?怎样计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反馈。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只要学生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类似这样的题13减几还有哪些?把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里。那14-8=和14-5=又该怎样算?14还可以减几呢?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说一说并且计算出来,最后把第16页试一试天在书上。最后反馈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所有的13、14减几的内容。让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己经历探索13、14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和探讨,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参与13减几和14减几的算式的整理过程,让学生在新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参与知识的整理,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水平。\n实践与应用学生说出图意,列式计算。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让学生自己先看懂图,说清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2、完成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题目要求,弄懂图意,再进行计算。可以变换成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师提供算式卡片,学生计算然后从小到大排队。3、完成第3题,4、完成自主小天地,编题计算。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的问题: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第六课时15、16、17、18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教学目标: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按要求操作,并且提问题列式计算,先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在集体汇报。按照要求操作、提出问题并解答:摆出8个红色花片,再摆出6个黄色花片,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并列式计算?说出你是怎样想的。\n学生操作回答:变成了8个红花片,7个黄花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8+6=1414-8=614-6=8观察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知道加法算式就能知道另外两个减法算式的结果。教师提问:看着刚才摆的花片,如果再摆上1个黄色花片就变成了几个红花片,几个黄花片?看这幅图你又能想到几个算式?怎样计算?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提问题列计算得出的三个算式(8+6=14、14-8=6和14-6=8)的比较,在思路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和孕伏。加强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探究与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8+7=1515-8=715-7=8出示17-8=16-7=17-9=16-9=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并且讨论研究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反馈汇报教师适当引导。出示18-9=15-9=这两道题怎样算,你还能举出那些这样的算式小组内交流研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研讨交流汇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与应用学生看懂图意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在集体汇报。学生自己看图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1、出示第18页练一练第1题开锁先请学生看懂图意在进行练习。钥匙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开几号锁。2、完成第2题\n学生独立计算并填空然后汇报交流说明理由2、完成第3题3、完成第4题可以分两队进行比赛:小猫和小狗谁能登上山都计算正确才能登上山。4、完成第19页数学游戏(也可放在课下进行)算式接龙。通过开锁、登山、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注意: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第七课时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教学目标: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逐个进行有的说出想法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研讨交流1、口算训练2、教师出示小熊送信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讲故事,把自己理解的故事情境讲给小组其他同学听。3、全班讲故事交流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n小熊是一个邮递员,他今天要骑车送14封信,他先到动物学校送给老上羊6封,他想了想还有多少封没送呢?想好后他又接着去送信,到动物医院送给小狗3封,他又想了想还有多少封没送呢?小熊真是一个工作认真仔细的邮递员。探究与体验学生先自己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交流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送到动物学校后还剩几封信没送?14-6=82、送到动物医院后还剩几封信没送?3、8-3=514-6-3=56+3=914-9=5┅┅根据你刚才讲的故事情景你能发现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研讨。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进行板书。1、14-6=88-3=52、14-6-3=53、6+3=914-9=5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实践与应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完成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看懂图意,列出连减算式计算,说出计算过程第2题: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汇报,最后集体汇报。举出生活中可以用连减的方法计算的例子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参与兴趣,巩固连减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的问题: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第八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教学目标:\n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逐个进行有的说出想法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研讨交流猫咪咪一家开了一个快餐店面包房,店里有5个面包,猫妈妈又烤来了6个面包,这时小猪和小熊来买面包,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小熊把剩下的全买走了1、口算训练2、师出示咪咪快餐店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讲故事,把自己理解的故事情境讲给小组其他同学听。3、全班讲故事交流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探究与体验学生先自己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交流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面包房一共有多少个面包?5+6=112、小猪买了面包后还剩下几个?3、小熊买走了几个面包?4、最后面包房还剩几个面包?5、┅┅根据你刚才讲的故事情景你能发现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研讨。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进行板书。5+6=1111-8=35+6-8=33-3=0┅┅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完成练一练\n实践与应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讨论集体汇报车上有11人,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人又上来了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1-2+3=12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讨论集体汇报停车场上停着8辆汽车,又开进了2辆,开出了3辆,现在停车场上还有多少辆汽车?8+2-3=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学生独立完成1、完成第1题,要求学生先看清图意,再列式计算并填空。2、完成第2题,要求学生先看清图意,再列式计算并填空。3、完成第4题提问题并用算式表示出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先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集体汇报4、完成第3题,要求独立完成填在书上,也可以留做作业。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参与兴趣,巩固连减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的问题: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第九课时复习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n情境创设学生逐个回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要求学生读算式说得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算式。教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这是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在一起。现在我们手中都有新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不能也向这样整理一下减法算式?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怎样把算式整理在一起,并说出你是按照什么进行整理的。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出示加法表让学生观察,为学生整理减法算式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探究与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归纳整理。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集体反馈汇报,向大家介绍本组整理的减法表。让学生亲身经历减法表的归纳和整理过程。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并汇报交流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完成25页上边两道例题用9、8、17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自己选择三个数,再写出一组算式。选择条件提出问题:教师先出示给出的条件,让学生自选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小组内交流完成练一练。1、看图意提问题解答2、口算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十课时提问题和数学活动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n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说图意教师出示一个在公园锻炼的场景挂图让学生观察教材第26页图问:看到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探究与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问题解答并交流。1、有关花的问题。2、有关老人的问题。3、有关小朋友的问题。4、有关大树的问题。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记录在自主小天地。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只要学生提的有道理,解答正确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n2、教学例2――体验、探究、感悟(以其他形式替代教材例2)(1)挑选礼物并向其他学生推荐介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件礼物,放在桌子中间,要求每小组4人按自己观察的结果向全班学生描述自己的礼物。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每组礼物的照片。(2)组织学生交流结合照片,看那组学生描述的最准确,并给与积极的评价。(3)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打破组的顺序自由观察验证。3、出示课教材例2挂图,首先让学生猜想、描述一下小兔子和小猴子拍摄下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辨认图片。(1)小组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2)轮流向同学介绍本组的礼物(以小组为单位按前、后、左、右、上――站起来观察、下――可将玩具拿起来观察)。(3)结合其他同学叙述,和教师出示的“现场照片”,自由观察、验证、体验。(4)充分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实物替代教材图片,便于学生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同时\n三、实践应用1、练一练1(1)出示图(2)出示问题及看到的图画。这几幅图都是谁看到的?2、练一练2准备小汽车玩具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加以验证,并可增加“下面”的情景。说图意讲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四、尝试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学具准备:积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1、小组活动,分积木。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面的特点。二、探究、体验、感悟(一)教学例11、摸一摸2、印一印3、描一描4、比一比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可自由发言)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泥印在纸上。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n5、分一分6、议一议结合教材31页图形(二)教学例二7、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2)你是怎么知道的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6、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7、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印一印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在体上,通过描一描再次体验面在体上,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的物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再次加深面与体的体验,同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三、实践与应用1、生活中的“长方形”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提出问题: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扩展: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2、练一练2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纸,要求学生描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描的。3、练一练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色,然后数一数。运用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交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图形,然后交流方法、比一比谁描的大谁描的小、评价。先说一说机器人身上都有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涂色。数出每种图形的数目。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n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做好评价。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具准备:学生照片杯子实物挂图数码相机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1、联系每人的座位情况进行简单的位置复习。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同伴在什么位置。2、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下本班中一个(或几个)学生不同角度的照片按背影-侧身依次呈现给学生。最后验证时出示正面照片。1、学生分小组坐成U形,每小组4人,呈对坐形式。自主发言,说的有道理即可2、学生自由发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从U型座位入手,复习位置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新奇感,并已猜猜是谁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人物的不同位置的照片,初步体验到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二、探究、体验、感悟1、总结学生的分法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4、体验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5、研究球和圆柱(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1、汇报自己分的标准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3、学生尝试个图形取名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n(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三、实践与应用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3、摆一摆(1)用|、|、|摆一个三角形。(2)试一试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3)扩展:摆四个、五个……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4、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学生涂色交流评价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讨论:最少的含义。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四、评价交流、体验成功。和同桌、小组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n“折、剪、拼”教学内容:折、剪、拼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折剪、拼的过程,加深对圆形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硬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白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看图讲故事,并分辨其中学过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美感。二、探究、体验、感悟1、先让学生亲自折一折折一折。(1)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2)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四部分。(3)用长方形纸折成相等两部分。(4)探索自己方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折成的两部分大小是否一样2、剪一剪、拼一拼(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操作,说一说折的方法,变成什么图形。(对角折、对边折)方法同上。操作:说一说,怎样折和验证的方法(对角折、对边折、量一量画线折多种方法)独自操作,交流做法,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先说说怎样剪下来,再去拼。交流拼成的图形,让同桌看看,并说明自己的做法。通过折纸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加深对图形的认识。\n(2)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3)按下图沿虚线剪开,用剪出的4个“扇形”拼成一个圆。拼成的圆与原来的正方形比,哪个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拼图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拼图,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拼,交流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学生拼图交流自己的理由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去想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三、拓展创新用准备好的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说出用什么形状拼成了什么图案?独立拼图。展示作品。交流做法和作品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图案欣赏\n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学例2――体验、探究、感悟(以其他形式替代教材例2)(1)挑选礼物并向其他学生推荐介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件礼物,放在桌子中间,要求每小组4人按自己观察的结果向全班学生描述自己的礼物。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每组礼物的照片。(2)组织学生交流结合照片,看那组学生描述的最准确,并给与积极的评价。(3)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打破组的顺序自由观察验证。3、出示课教材例2挂图,首先让学生猜想、描述一下小兔子和小猴子拍摄下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辨认图片。(1)小组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2)轮流向同学介绍本组的礼物(以小组为单位按前、后、左、右、上――站起来观察、下――可将玩具拿起来观察)。(3)结合其他同学叙述,和教师出示的“现场照片”,自由观察、验证、体验。(4)充分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实物替代教材图片,便于学生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结果是不同的,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图片的观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综合能力。2、尝试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n教学具准备:积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1、小组活动,分积木。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面的特点。二、探究、体验、感悟(一)教学例11、摸一摸2、印一印3、描一描4、比一比5、分一分6、议一议结合教材31页图形(二)教学例二7、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2)你是怎么知道的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可自由发言)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泥印在纸上。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6、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7、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印一印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在体上,通过描一描再次体验面在体上,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的物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再次加深面与体的体验,同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三、实践与应用1、生活中的“长方形”\n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提出问题: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扩展: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2、练一练2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纸,要求学生描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描的。3、练一练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色,然后数一数。运用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交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图形,然后交流方法、比一比谁描的大谁描的小、评价。先说一说机器人身上都有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涂色。数出每种图形的数目。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做好评价。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n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二、探究、体验、感悟1、总结学生的分法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4、体验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5、研究球和圆柱(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1、汇报自己分的标准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3、学生尝试个图形取名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圆”\n(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三、实践与应用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3、摆一摆(1)用|、|、|摆一个三角形。(2)试一试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3)扩展:摆四个、五个……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4、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学生涂色交流评价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讨论:最少的含义。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四、评价交流、体验成功。和同桌、小组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n第三课时折、剪、拼教学内容:折、剪、拼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折剪、拼的过程,加深对圆形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硬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白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看图讲故事,并分辨其中学过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美感。二、探究、体验、感悟1、先让学生亲自折一折折一折。(1)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2)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四部分。(3)用长方形纸折成相等两部分。(4)探索自己方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折成的两部分大小是否一样2、剪一剪、拼一拼(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操作,说一说折的方法,变成什么图形。(对角折、对边折)方法同上。操作:说一说,怎样折和验证的方法(对角折、对边折、量一量画线折多种方法)独自操作,交流做法,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先说说怎样剪下来,再去拼。交流拼成的图形,让同桌看看,并说明自己的做法。通过折纸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加深对图形的认识。\n(2)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3)按下图沿虚线剪开,用剪出的4个“扇形”拼成一个圆。拼成的圆与原来的正方形比,哪个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拼图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拼图,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拼,交流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学生拼图交流自己的理由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去想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三、拓展创新用准备好的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说出用什么形状拼成了什么图案?独立拼图。展示作品。交流做法和作品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学生充分观察,照实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根据。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到平面图形的辨认,使学生再次体验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要想全面了解事物特征,就要对物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