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教学工作计划2017年—2018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2017年3月3日1、学生学习本学科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成绩及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学生个性发展等。)本班学生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经过了一年的对数学的学习,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为端正,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较为困难,在这个学期中,应该继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习自主性,让全班成绩再有所提高。2、本册教材的分析(包括编排体系、特点: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等内容。)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千克和克、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第七单元----时、分、秒。(二)“空间与图形”(共2个单元),有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四)“实践活动”(共1个单元),第八单元----探索乐园。3、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一)数的认识:1、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千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3、体验物品的轻重,了解可以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4、三位数的加、减法,加、减估算和验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认识1时、1分、1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米、厘米、分米,知道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品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14\n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实践活动:1、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问题,渗透可能性和排列思想。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完成教学任务,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参加教改实验,落实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深入研究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际,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服务。认真研究新教材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写出可行的教案,不断地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2)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组的活动,积极、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问题,吸收别人的长处,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3)积极、主动地听课,并认真做好笔记,学习别人讲课的优点,从而改进、提高自己上课的质量。(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调动一切力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爱学习、要学习。(5)积极落实活动课程,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结合起来。课程上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如“量一量”“测一测”“摆一摆”“画一画”等,一定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课程中安排的“我们的测量”“掷点写数”“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这些课一定要上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知识。(6)设计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既能接受,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又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7)对于个别学困生,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课上多提问,了解学生困难的原因,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发现缺点马上改正。课下与其谈心,并进行个别辅导,使其成绩有所提高。(8)对于个别优等生,要多给他们创造好的发挥才能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但要防止骄傲情况,成立学习小组,让优等生充分发挥才能、作用,努力地提高并带动本班的学习兴趣与成绩。(9)利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教具以及课件,让学生利用它们更好地、更轻松地掌握知识,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114\n5、本学期进度安排周次日期课题课时实际进度实验课题所需教具及课件1--23.5--3.16一、厘米、分米、米6米尺、折尺、卷尺、彩带3--43.19--3.30二、有余数的除法6课件、小棒5--64.2--4.13三、认识1000以内的数7认识1000以内的数课件、黄豆、计数器、算盘、小棒74.16--4.20四、千克和克2天平、玻璃球、台秤84.23--4.27五、四边形的认识4长方形的特征直尺、七巧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9--105.2--5.11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6课件、卡片11--135.14--6.1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9课件、卡片146.4--6.8七、时、分、秒4钟表、课件156.11--6.15八、探索乐园2排列规律课件、166.18—6.22整理与评价4课件、17--196.25—7.6期末复习课件、197.9—7.13期末考试114\n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计划本单元教材分析测量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初步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认识米,厘米和分米。在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测量直角的身体的部位的长度的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会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4、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知道分米,了解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难点:会用直尺等测量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认真读出来。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1.结合生活实际让测量活动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2.直尺米尺等有刻度的用具单元教学安排共6课时1、测量1课时2、厘米的认识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米的认识1课时5、分米的认识1课时6、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1课时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节教学内容测量1---2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品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会选择测量工具测量物体。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准备铅笔、蜡笔、曲别针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根小棒。比较一下他们的长短。师: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个小棒的长度?二.自主探究1、师:一支铅笔和一根蜡笔哪个长?哪个短?师: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根蜡笔量一量。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结果是多少?2、测量课桌面的长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的长在哪。师:用手比划一下,可桌面有多长。师:同桌合作,选择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教师指导。学生比一比,再交流。生:铅笔比小棒长。(小棒比铅笔短。)学生估计,然后交流方法。生:我是比的,铅笔和小棒一端对齐,用小棒去量铅笔。量几次就有几根小棒的长度。生:铅笔长,蜡笔短。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学生测量。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生1:移动蜡笔进行测量。生2:目测。学生指一指,同桌检查。学生比一比。同桌合作测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自然进入新课。。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测量,通过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发现结果不一样,有必要用统一的单位测量。114\n师:说说你选的是什么物品?测量的结果是什么?师: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师:下面大家都用同样的蜡笔再量一次。师小结: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三、合作交流:师:同桌合作,用蜡笔测量桌面的宽。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四、巩固拓展:1、师:用自己的橡皮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师:用曲别针测量蜡笔、铅笔铅笔盒的长。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五.检测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我们用铅笔量的。铅笔的一端和桌子的一端对齐,另一端做个记号,从记号再量。生:我用文具盒量的,方法和他的一样。生:我用手搾量的。实际演示。这样很方便。生:大家用的工具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测量结果就不一样。学生用蜡笔再次测量。生:这回测量的结果一样啦。生测量。生交流方法和结果。生测量。生交流方法和结果。生测量。生交流方法和结果。生:知道了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通过用同样的蜡笔测量,得出结果一样。让学生感受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练习,考察学生用物品测量物品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测量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节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3---4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具准备直尺、橡皮、图钉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出示直尺,尺子上的“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二、自主探究:1、观察直尺师:拿出手中的直尺,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小格子就是刻度,从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比如,5到6之间也是1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师: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用手比一比。师: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师: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3厘米。。。。的长度,用手比一比。三.巩固拓展学生观察,然后交流。生:直尺上有数字,0在最前面。生:有0.1.2.3.4.5.6.7.8.9.10.还有小格子。学生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同桌检查。同桌找一找,比一比。生:手指甲的宽大约是1厘米。生: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学生测量。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在观察、交流中认识厘米。通过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充分认识1厘米的长度。学会正确使用直尺测量。114\n师: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师:谁说说你的测量结果?你是怎样测量的?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师: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师: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师:请你量一量书上的铅笔有多长。四、巩固拓展:1、师:量一量你的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师:请你完成练一练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3、师: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3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五.检测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我的橡皮长8厘米。生:把橡皮的一头,放在“0”这里,另一头,大约到8这里,大约就是8厘米。学生动手量一量,生:交流测量方法。新铅笔18厘米。生测量交流。学生测量然后交流。生自做,交流。生小组合作、交流。生:认识了直尺,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板书设计认识厘米(cm)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节教学内容认识线段5---6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的模型。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会画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难点: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毛线、彩条、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谁来说说用直尺测量的方法?二、自主探究:1、测量纸条的长。师:请你测量下面彩色纸条的长。2、测量一段毛线的长。师:毛线的长怎么测量呢?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结果是多少?师: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板书线段。黑板的边、桌子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作线段。观察线段,你发现线段有哪些特征?师: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相同。请你用直尺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三、合作交流:生: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品的一端,再看物品的另一端对准直尺几,就是几厘米。生:这个纸条的长是8厘米。生:先把毛线拉直,再进行测量。生交流学生观察,然后交流。生:(1)线段都是直的。(2)线段都有两个端点。(3)线段可以测量长度。学生测量。学生交流。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在观察、交流中认识线段。体会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学习用直尺画线段的方法。114\n师:用直尺可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先确定一个端点,再把直尺的0刻度与端点对齐,从0刻度开始沿直尺画到刻度5的地方,标出右侧的端点。这条线段的长是5厘米。四、巩固拓展:1、师:量一量下面各图形每条边的长。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师:先量一量下面彩色纸条的长度,再画一条同样长的线段。3、师:用直尺画出一条长是6厘米的线段。4、师:先用眼睛看一看,判断哪条线段长。师:用直尺量一量。师:说说你量的结果。五.检测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测量。学生交流。学生测量。学生画线段、展示。生判断。学生量。生交流:生:认识了线段,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会画线段。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认识线段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节教学内容米的认识7---8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米”的过程。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米的含义难点: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米尺、折尺、卷尺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我们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直尺和长度单位厘米,请同学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师:把你们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师: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受?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的测量工具——米尺,并用它来测量一下。二、自主探究、师: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师:出示米尺、折尺、卷尺。米尺和折尺的长度都是1米。这盒卷尺最大可以测量5米。请你用它们再测量一次。学生测量。学生交流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和结果。生: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再加起来。生:比较麻烦生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认识:“米”。知道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114\n师:说说你们用的测量工具和结果。三、合作交流:师:这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你能用你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的长度吗?师:指一指你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有多少个厘米,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四、巩固拓展:1、师:请同学们估计1米大约等于几根铅笔的长度?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师:你们知道黑板的宽是多长吗?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再测量。2、师:教材中有一组填空题,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用字母表示填在括号里。五、检测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描述1米的长度生1: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生2:黑板的宽大约是1米…生:一个格一个格的数,1米=100厘米或1m=100cm学生估计学生测量。生:拿铅笔和米尺比,1米大约是6支铅笔的长度。学生先估计、再测量。生自做。生交流生:知道了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从而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观念,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1米=100厘米。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检测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板书设计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1m=100cm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5节114\n教学内容认识分米9----10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米,厘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2、认识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找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知道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直尺,彩带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这是什么?师:请你用米尺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师:说说你测量的结果。师: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二、自主探究师:拿出你的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师: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dm”表示。1分米记作1dm。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师:彩带的长度是50厘米,也可以说是多少?师: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师:你能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度是1分米的物品吗?三、合作交流:师:请你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门的宽和高。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一条彩带。生测量。生:学生找一找,比一比。生:5分米。学生比一比,互相看一看。生:粉笔盒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生:铅笔的长大约是1分米。生:1搾大约是1分米。生测量。生交流测量的方法、结果:通过测量彩带,引出“分米”。。自主经历10厘米是1分米的过程,理解分米和厘米的关系。亲身感受1分米的长度。114\n师:1米有多少分米呢?拿出米尺,小组研究:看看1米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1m=10dm师:那米、分米、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m=10dm=100cm四.巩固拓展1、师: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师:自己完成练一练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填的?3、师:同学们,假期里去旅游,你坐火车买票了吗?你知道乘火车时购买儿童票的有关身高的规定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身高的规定?五.检测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小组合作研究。生:因为1分米是10厘米,那就看看1米有多少个10厘米。有几个10厘米就有几个分米。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生:1米有10个10厘米,就是1米有10分米。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分米=20厘米。。。。。。10分米=100厘米,1米=10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100厘米都相等。学生测量。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想法、结果。生:认识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经历自主探究米和分米的关系。学会数学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及时的反馈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检验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板书设计认识分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1分米记作1dm。1米=10分米1m=10dm1米=10分米=100厘米1m=10dm=100cm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6节教学内容我们的测量11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经历同学合作,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身体某部位的活动过程。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3.体验估测活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难点:选用合适工具测量身体某些部位教具准备直尺、米尺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发育情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项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工具,认真完成此项任务,一会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是出色的小小测量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小组合作:先估计,再量一量。把结果记在“自主小天地”里。师: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学生兴高采烈地准备认真完成此项任务。生小组合作、记录。预设小组活动结果: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一拃长。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一拃的长度,选用直尺测量,这样会方便很多。小组二: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鞋长。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鞋的长度,选用直尺测量。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是小组鞋最大的,他**厘米。小组三: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一庹长。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一庹的长度,选用米尺测量,这样会方便很多。充分把握教材资源,通过情景的再现,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争当出色的小小测量员这一情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的互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114\n三、巩固拓展:师:用自己身上的工具测量地砖的长、黑板的长、课桌面的宽。师:说说你是怎么测的?结果是多少?师:“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五、检测小结: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一个出色的小小测量员。小组四: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身高。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身高,选用身高测量器测量,这样会方便很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是全班最高的,他**厘米。小组五:什么是一步长?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算一步的长度。选用米尺进行测量。学生测量。生交流生1: 要统一长度单位。生2: 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生3: 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这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板书设计我们的测量一拃鞋长一步一庹身高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计划114\n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1-9的表内乘法和相应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和解决问题等内容。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2、学会有余数除法,能熟练的计算有余数除法。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学会有余数除法,能熟练的计算有余数除法。难点: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结合具体情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单元教学安排共6课时1、有余数除法(1)1课时2、有余数除法(2)1课时3、有余数除法(3)----竖式1课时4、有余数除法(4)1课时5、解决问题1课时6、整理与复习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7节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1)12---13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14\n2、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难点: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里,你打算怎么放?一共可以放几个盘子?二、自主探究师:把12个苹果每5个苹果放一盘,结果怎样?师: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你还能不能举一些平均分且有剩余的例子?三、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看书上13页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事情。师:你能用除法算式表达分画片的过程吗?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师: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剩余的画片,把剩余的数叫做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算式读作:21除以5商4余1。读读这个算式。生:每盘放3个可以放4盘生: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生:每盘放2个可以放6盘生:每盘放6个可以放2盘生:每盘放5个可以放2盘,还剩2个生:生举例子:生1:3个人分10支铅笔,每人3支,还剩1支。生2:15个桃子,每6个放一盘,放2盘还剩3个。生:把21张画片,分给每个小朋友5张,只够分给4个小朋友,还剩1张。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并且试着进行有效的思维。比较发现,为下面的有余数除法做准备。理解有余数出发的含义,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读法。114\n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了解题意后在书上把算式填完整。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了解题意后在书上把算式填完整。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列式:21÷5,因为四五二十,所以没人4张,分了20张还剩1张,所以算式是21÷5=4(张)……1(张)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通过练习,进一步考察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21÷5=4(个)……1(张)读作:21除以5商4余1。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8节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2)14---15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114\n3、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难点: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具准备学具小棒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请大家拿出17根小棒,今天咱们就利用这些小棒来学习新知识。二、自主探究1、分小棒。(1)师: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根据自己摆的结果列式。师:谁来说你的结果和算式?“5”和“2”分别代表什么?(2)师: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结果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继续摆一摆。师:说结果和算式?“4”和“1”分别代表什么?(3)师: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5份,6份,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师:还可以怎样分?2、观察讨论。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题除数与余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师:这是为什么?师:对呀。只有剩下的根数比分的份数少了,才不能再分。这就是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三、合作交流生准备小棒。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生:17÷3=5(根)……2(根)生:5是商,表示每份5根,2是余数,表示还剩2根。生动手操作,师巡视。生:17÷4=4(根)……1(根)生:4是商,代表每份4根,1是余数,表示还剩1根。生交流分法与想法及算式。生:发现所有题余数都比除数小。通过摆小棒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渗透本课学习内容。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114\n师:刚才经过摆小棒,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看书15页算一算,请你把计算后的结果填在方框里。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几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师:如果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都是几?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师: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第2题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生:因为剩下的不够每份一根,所以比除数小。生: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再分。生:我发现余数是1、2、3、4、5;余数都比除数小;除数都是6。生讨论交流: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1、2、3、4、5。最大是5。最小是1。生交流:一个数除以7,它的余数可能是1、2、3、4、5、6。最大是6。最小是1。生: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进一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中,除数的特征。通过练习,巩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7÷3=5(根)……2(根)17÷4=4(根)……1(根)17÷5=3(根)……2(根)余数都比除数小。17÷6=2(根)……5(根)17÷7=2(根)……3(根)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9节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3)---竖式16---17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14\n重点难点重点: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难点:明确有余数除法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会做什么手工?师:我们的教材中小朋友们在折纸鹤,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二、自主探究师:大家看书32页折纸鹤的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把30只纸鹤每6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师:把30只纸鹤每7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和结果?师:30÷7可以写成竖式计算。(介绍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各数所表示的意义。)三、合作交流:师:讨论一下:怎样确定商是几呢?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师:自己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出示情景图和(1)题。师:看书17页情景图和(1)题,你能列出算式,自己解答吗?师:谁来把你的分法和结果给大家说说?师:谁来说商和余数分别代表什么?生交流。生:一共有30只纸鹤等生:30÷6=5生:30只每7只一串,可以穿4串,剩下2只列式30÷7=4(串)…2(只)生小组讨论。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试做,师巡视生:43÷5=8(只)……3(只)五八四十,40<43,最接近43,商8,43-40=3,余数是3。生:商8代表每个笼子有8只小兔,余3代表还剩3只小兔。生自己计算,师巡视。生:43÷7=6(个)……1(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折纸鹤的问题,介绍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讨论交流,明确有余数除法确定商的方法。114\n师:看书17页(2)题,自己完成在书上。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和结果?师:观察题中的单位名称,你发现了什么?2、练一练2题。师:自己用竖式计算练一练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练一练3题。师:看3题,想想最大能填几,写在书上。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1。生:单位名称不一样,6指6个兔笼,1指还剩1只小兔生自做。生交流。生1:3×8=24,24<25,3×9=27,27>25,所以填8。生2:想3乘几接近25又小于25,3×8=24,24接近25又小于25,所以填8。生:8×6=48,所以填8。生:9×3=27,所以填9。生:8×7=56,所以填7。生: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充分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理解和应用。充分的让学生说理是对学生说题讲理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3)---竖式30÷7=4(串)…2(只)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0节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4)18---19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鲜花?师:我们的教材中小朋友们在买鲜花,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二、自主探究师:大家看书18页买鲜花的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几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要口答。师: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几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要口答。师:30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几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要口答。三、合作交流:师:用50元钱分别买上面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几枝,还剩多少元?自己试着做在练习本上。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生交流。生:用30元钱买鲜花。生:郁金香每枝9元。生:马蹄莲每枝7元。生:康乃馨每枝4元。生1:用除法计算。30÷9=3(枝)…3(元)生2:想9乘几接近30而小于30.9×3=27(元)30-27=3(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充分的交流信息,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通过买鲜花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14\n师:20元钱能买几个花皮球,还剩多少元?自己试着做在书上。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并口答。2、练一练2题:师:70元钱能买几条毛巾,还剩多少元?自己试着做在书上。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并口答。3、练一练3题:师:60元钱能买几本《童话故事》,还剩多少元?自己试着做在书上。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并口答。4、练一练4题。师: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师:请你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5.练一练5题。师:看5题,自己试着做做。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试做,师巡视生自己计算,师巡视。生自做。生交流。生交流信息。生提出问题并解答。生自做。生交流。生: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察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考察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4)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1节教学内容解决问题20---21页课型新授课114\n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板书:水上公园)看到水上公园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租船问题,看书20页图,认真观察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师:“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两个问题:(1)18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2)计划玩2个小时,100元钱够吗?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师:解决了租几条船的问题,再来说说(2)计划玩2个小时,100元钱够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生:水上公园一定有很多水。生:水上公园一定可以划船。生:每船每小时9元生:每条船限乘4人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18个人乘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看18里面有几个4,就是能坐几条船,用除法计算:18÷4=4(条)……2(人)所以需要5条船。生1:每条船9元,5条船45元,2小时90元,还剩10元,所以100元够用。列式:5×9=45(元)45+45=90(元),100-90=10(元)生2:9×2=18(元)18×5=90元100-90=10(元)生:每船坐3人,坐2船,每船坐4人,再坐3船等。从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入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培养他们有条理的简单的思考,鼓励积极思考,养成与他人交流、研讨的习惯。114\n生出现了其他方法,师及时给与肯定。师:怎样分配乘船的人数比较合理?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师:自己试着完成1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练一练2题。师: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6米等于多少分米吗?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算一算6米最多能剪成多少根。师:哪个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做的?3、练一练3题。师:看书21页情境图,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做。学生交流学生小组合作生:6米=60分米,60÷8=7(根)……4(分米),因为剩下的4分米不够一根,所以只能是7根。生1:每箱36元。生2:每瓶5元。生3:每箱有9瓶。生4:一整箱,才买36元。小组合作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先算买整箱饮料平均每瓶多少元36÷9=4(元)再算比零售少多少元5-4=1(元)生: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可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以“让学生喜欢数学”为宗旨,注重突出趣味性。增加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18÷4=4(条)……2(人)所以需要5条船。(2)5×9=45(元)45+45=90(元)100-90=10(元)答:100元够。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2节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22---23页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114\n2、能熟练计算有余数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提高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有余数除法。难点: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回忆一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完成第1题在□里最大能填几?3×□<206×□<4150>□×8□×9<29□×5<3841>8×□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做后说一说怎样想的。2、完成第2题师:自己完成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第3题。师:请同学们看第3题,从情境图和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师:要想求需要的盒子数和还剩得块数应该怎样想?师:你认为怎样装盒比较合理。4、第4题。师:自己完成第4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练一练第2题师:自己完成第2题。生:有余数的除法。生: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生自做。生交流。生:有42块巧克力,有不同的盒子……学生回答后自己填表。生:每盒装6块和每盒装7块比较合理,因为这样正好装满。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全班进行交流。36÷5=□……□29÷3=□……□65÷9=□……□30÷7=□……□33÷6=□……□45÷8=□……□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能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14\n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练一练第3题师:自己完成第3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4、练一练第4题师:接下来我们利用第4题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5、练一练第5题师:自己完成第5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6.数学冲浪:师:同学们看数学冲浪,你能根据有图形的式子,算出○△各表示几吗?自己试一试,也可以与同桌研究。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填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口算。生自做。生自做。生口算。生自做。生试做。生:由○+○+△=16○+○+○+△=21可以知道○=5,然后就知道△=6生:对本单元进行复习。能熟练计算有余数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3×□<206×□<4150>□×8□×9<29□×5<3841>8×□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计划114\n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等。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3.在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借助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共7课时1、数数1课时2、数的读写1课时3、数的组成和表示数1课时4、算盘1课时5、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6、整理与复习1课时7、实践活动----“掷点写数”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3节教学内容数数24---2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114\n2、能比较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教具准备课件、黄豆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知道这种手表的名字吗?师:对,那你们见过电子表中电池吗?现在就让同学们见识一下,这种电池叫纽扣电池。二、自主探索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师:数100以内的数,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了。又多了,怎么数?师:生活中有许多比100打的书,你能举出几个吗?二、合作交流:师:一杯黄豆,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师:倒出来数数实际有多少粒?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师:有更简便的估计方法吗?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按要求数一数。生:电子表生:自数生:五个五个地数生:一个一个地数生:字典的页数生:爸爸的工资数生:一年有365天生估计。生实际数。生数数。由生活中的纽扣电池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身边的数学。了解学生生活中对于数数的的知识掌握情况。数黄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114\n2、练一练2题: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800数到1000。3、练一练第3题:师:这些蚂蚁,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师:有更简便的估计方法吗?师:数数实际有多少只?4、练一练第4题:师:自己完成练一练4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数数。生估计。生:生数数、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能比较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练习巩固学生对数数、和估计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数数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4节教学内容数的读写26---27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数方块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114\n1、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能读写1000以内的数。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正方体、计数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捆小棒?一和十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自主探究师:出示第一组图,请你数一数。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师:10个一可以说是一个十。师:出示第二组图,请你数一数。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师:10个十可以说是一百。师: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那么百和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方块图)有几个方块?你怎么知道的。师:900也就是9个一百,再加上一个一百,现在几个一百?一共是多少?师:把10板小方块搭在一起一共是1000块,1000也可以说是1个千,1000里面有几个百?百和千有什么关系?三、合作交流:师: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数,你们能写出来吗?(出示小黑板)生: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生:一捆小棒有10根生:一捆小棒有10个一根生:10个一是一十生:10根小棒可以说是一个十生: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生:一板是100个,逐次增加,同学们跟着数一数,一直数到900生:9个一百再加上一个一百就是10个一百,一共是1000生:10个一百是一千。学生把写数。生1:我写的是:503。我是这样想的,百位上是5个珠子就是5个百,所以在百位写5。十位上什么也没有就是0,个位上是3个珠子,就是3,所以个位就是3,所以是503。生2:我写的是:460。我是这样想的,百位上是4个珠子就是4个百,所以在百位写4。十位上是6个珠子,就是6,所以十位就是6。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是0,就是0,所以是460。在经历捆小棒的过程中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学生根据生活经历或者课外知识来总结十个百是一千。114\n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你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那你能总结一下1000以内的数都怎样写吗?同桌之间先讨论一下。师: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师: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从高位开始写起,哪一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写几。一个珠子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四、巩固拓展:1、师:请你读出下面的数。师:说说我们要怎么读数?师:请你写出下面各数。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师:完成3题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师:请你帮小鸟回家。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讨论。生:哪一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写几。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生:要从百位写起。(追问:如果没有百位呢)生:就从十位写起。(师小结也就是从最高位写起是吧)生读数。生写数。生交流。生:我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能读写1000以内的数。让学生经历自己写数的过程,体会写数的方法。小组合作意识的进一步的培养。表达总结能力的培养。多样化的练习起到知识的巩固作用。板书设计数的读写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503写作:460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5节教学内容数的组成和表示数28---29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数的组成和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2、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3、了解可以用图形表示数,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能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难点:掌握用图形表示数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看,0、2、6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二、自主探究师:观察数位表,你发现了什么师:做游戏用0、2、3三张卡片,摆在数位表中,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读数,0放在32或23的前边没有用的,所以数学里有个规定,0不能放在最左边,按这个规定,用0、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三位数呢?师:你们自己任意说一个千以内的数,并说一说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师:观察这些千以内的数,你有什么发现?三、合作交流:师:请你在数位表中画小棒表示出513。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师:想一想:1根小棒在各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生:这个表中有4个数位生: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生:032只能表示32生:023只能表示23生:302、203、320、230生:302读作:三百零二。生:302:百位上的3表示3个百,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生:千以内的数都是三位数生:千以内的数都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生自画。生展示。生交流。复习引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数位的认识和记忆是知识要点应该特别注意让学生进行记忆。数字在每一个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多项的巩固。114\n师:任选三种图形分别表示1个百、1个十和1个一,在数位表中画图形表示出325。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四、巩固拓展:1、师:完成1题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2、练一练第2题:师:自己完成练一练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师:在数位表中画图形表示出216。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说说每种图形表示什么?4、问题讨论师:把3根小棒摆在数位表中,分别可以表示哪几个数?小组讨论。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画。生展示。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展示。生小组讨论。生交流。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让学生经历用小棒或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的组成。多样化的练习起到知识的巩固作用。板书设计数的组成和表示数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6节教学内容算盘30---31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2、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3、了解算盘的发展史,体会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算盘。难点: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教具准备算盘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这是什么?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算盘,并用它来表示数。二、自主探究师:你知道算盘的发展史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师:常见的算盘有哪两种?师:算盘上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合作交流: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算盘的记数方法?师:以531为例介绍算盘记数的方法。请你试着拨拨看。四、巩固拓展:生回答。生介绍。生:七珠算盘和五珠算盘。生介绍。生介绍。生拨数。谈话导入新课。认识算盘的发展史、作用、种类和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学会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114\n1、师:请你完成1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2、练一练第2题:师:自己完成练一练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师:试着用算盘计算下面各题。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4、兔博士网站师:自己读读兔博士网站。师:你发现算盘和筹算有什么联系吗?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展示。生自做。生交流、展示。生自读。生交流。生:我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多样化的练习起到知识的巩固作用。板书设计算盘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7节114\n教学内容数的大小比较32---33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由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到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2、能够正确使用>或<符号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3、在用数字组数、排列数的大小的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能够正确使用>或<符号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图书分类里学生字典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工具书,谁能说出其他的工具书?师:在书店和图书馆里,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谁知道把图书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二、自主探究:师:32页“小图书馆”里都摆放了哪些书,请同学们观察图和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师:你是怎么判断科技书最多,工具书最少的?师: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师:你能用“>”或者是“<”表示统计表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吗?三合作交流师:请你把下面自行车的加个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师: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四、巩固拓展生:英汉词典生:便于找书生:方便清理各种书生:科技书有1000本,文艺书有632本,工具书有499本。生:科技书最多,工具书最少生:1000本是四位数,而632和499都是三位数。生:文艺书有600多本,工具书不到500本,工具书最少。生:632和499都是三位数,但是632和499百位上的数分别是6和4,6个百大于4个百,所以工具书最少。生:(1)1000>6321000>499632>499(2)1000>632>499了解学生平时对于书的分类的了解以及是否去过图书馆,见过大量的书籍。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统计表的知识的掌握。充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利用生活经验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方法。114\n1、练一练第1题师:请你看懂题意后,自己选一选。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选的?2、练一练第2题师:请你帮小动物们按要求上车。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练一练第3题师:请你自己填一填。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填的?4、练一练4题:师2、5、8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按从大小到的顺序排列起来。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499<632<1000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852>825>582>528>285>258生:能够正确使用>或<符号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小组合作组数和比较大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巩固。板书设计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000>632>499499<632<1000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8节114\n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34---35页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单元的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2、进一步认识100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3、在复习过程中养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对本单元的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难点:进一步认识100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说一说这单元你都学过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请你说说“999”。2.请你把下列商品按价格从高到低的顺序编上号。师:说说你是怎么排列的?3、师:请你估计黄豆的粒数。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计的?三、巩固拓展:1题:师:请你自己先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2题:师:写出算盘上的数,并读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3题:师:请你自己按规律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4题:师:请你自己先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5题:学生口答: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了,还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了,还会用图形来表示1000以内的数了。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整理对于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分层次的梳理重点的内容和要点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多样化的练习起到知识的巩固作用。114\n师:用3、7、9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并按规律排列。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6题:数学游戏:师说,让学生猜一猜。师:同桌互相猜一猜。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学生猜。同桌互猜。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19节教学内容掷点写数36页课型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经历随机掷点、自主写数和交流的过程。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3.充分体验所写出的数的大小与自己掷出的点数和判断都有关系,增强数学思维和合理判断的能力。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教具准备每组一个骰子,每人一张数位顺序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用2、4、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师:说一说写数时是怎样想的?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掷点写数”的游戏,认识“色子”。二、自主探索:师:明确游戏规则。师:小组合作做游戏。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三、合作交流:师:请获胜次数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生:742生:把最大的一个数“7”放在百位,最小的一个数“2”放在个位。生:色子上有1—6的数字学生活动生:第一次掷出来的是5,而色子上比5大的数只有一个6,所以我把5写在了百位上,而第二次掷出来了一个1,而色子上没有比1再不的了,所以把它写在了个位上,第三次掷出来的是2,我就把它写在了十位上,我写出来的数是521。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组数的练习为本课一下的活动打基础。学生小组合作玩游戏。表达能力的培养。114\n师:继续玩游戏,看谁获胜的次数多。四、巩固拓展:师:把我写的数写在“自主小天地”中。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交流游戏的做法和收获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生活化。板书设计掷点写数课后反思114\n第四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计划本单元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本单元在学生会比较一些物品轻重的基础上,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天平比较轻重,用玻璃球为单位测量常见物质的质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利用课件、秤、天平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单元教学安排共2课时1、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和测量物体的质量1课时2、认识千克和克1课时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0节教学内容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和测量物体的质量37---38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感受物品轻重以及用选定的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2、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3、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难点:会用选定的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体质量。教具准备课件、天平、玻璃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苹果和梨,先让学生说说哪个轻哪个重,再让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启发学生说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二、自主探究:1、师:看来,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有时候只用手掂大小是不行的,可以用天平来比较质量差不多的物体的轻重。这种工具叫做天平,他的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可以上下晃动,在中间还有一个指针,它会随着托盘的晃动左右摆动。教师边介绍,边操动天平。师:想象一下,如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中,天平会出现什么变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现在我们实际放一放,注意观察,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和你想象的一样吗?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苹果重。生:梨重。生1:放梨的托盘会沉下去,放苹果的托盘会翘起来。谈话导入,引入新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比较典型的事物,由直观比较到亲身体验,丰富了学生关于轻重的直接经验。为使用天平做比较做铺垫。114\n2、师:同学们,今天教师带来了两样东西,看一看是什么?(出示鸭梨和玻璃球实物)。3、师:对!鸭梨和玻璃球。不用掂,不用天平,同学们能判断了这个鸭梨和一枚玻璃球哪个重吗?4、师:我和大家的意见一样,鸭梨比玻璃球重。下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一个鸭梨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呢?师:现在,我们用天平测量一个。我把鸭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教师放鸭梨。问:天平有什么变化?师:好!现在我开始往天平右边放玻璃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教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师:左边一个鸭梨,右边6个玻璃球,说明什么?三合作交流:师:刚才我们用玻璃球测量了一个鸭梨有多重,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的课本和铅笔盒,先掂一掂感受一下,再估一估大约跟几个玻璃球同样重,然后用天平实际测一测,把测量结果记下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交流。生:苹果和梨一样重。生1:鸭梨。生2:玻璃球。生:肯定是鸭梨重,因为鸭梨个大。生1:5个。生2:8个。生3:10个。……生1: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生2:天平向鸭梨这边倾斜。生3:指针偏向鸭梨方。生:天平平衡了。生1:说明两边一样重了。生2:说明鸭梨和玻璃球同样重。生:说明一个鸭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也可以说一个鸭梨等于6个玻璃球的质量。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在已有经验和想象的背景下进行操作、观察。使学生获得自主想象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掌握运用天平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计和实际测量的过程,真实体验到一个梨的质量等于6个玻璃球的质量。使学生可以用若干个同样的物品作单位测量一个比较较重的物品的质量。114\n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完成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物品,下面仍在小组几个同学合作,用玻璃球做单位,先估计,再实际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在老师给你发的表中。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六.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测量语文课文课本时,我们把书放在左边,在右边一个一个玻璃球的放,直到两边平衡为止。生2:我们测量语文课本时,也是把语文课本放在左边,但是,放玻璃球时,一下就放了10个......生自做。生自做。生交流。生: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给学生提供测量身边文具的机会,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测量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会用若干选定的物品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板书设计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和测量物体的质量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1节教学内容认识千克和克39---40页课型新授课114\n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2.掌握用秤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3.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掌握用秤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教具准备课件、台秤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早上老师买了一个西瓜,(把瓜举起来)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西瓜有多重?老师花了多少钱?师:老师把每斤西瓜多少钱和一共花了多少钱都告诉你们了,这回能算出这个西瓜有多重了吗?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师:同学们说的对,这个西瓜是6斤,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称西瓜有多重?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称呢?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台秤、杆秤、电子秤都是人们常用的称物品有多重的工具。其它的你还认识吗?二、自主探究: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好!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台称来秤来称一称这个西瓜。教师把西瓜放在台秤上进行称量。师:观察台秤,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说出3千克,教师肯定并介绍,如果说不出,教师直接说明。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让学生充分发言。生:6斤。生:用秤来称。生1:台秤。生2:电子秤。生3:我还见过杆秤生:我认识泵秤,经常用来称一袋……猜老师买的西瓜有多重,花了多少钱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已有生活经验的指导下开始新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的不同种类的秤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关于测量工具的经验。114\n师:台秤上指针指着3,说明这个西瓜重3千克。老师告诉你们,前面我们用的是斤,是我们人民以前使用的质量单位,今天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所以要求使用国际统一的质量单位。千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质量单位。老师板书:千克指明这个西瓜重6斤,又重3千克。师:同学们想一想,千克和斤有什么关系呢?师:对!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台称的表盘,你还发现了什么?师:这两个字母表示千克,读作……教师在千克下面板书"kg"。师: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小格,你能想到什么?师:现在我们用这个台秤来称一个苹果有多重。教师把苹果放入标有kg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师:指针还不到1说明了什么?师:对!这个苹果确实不到1千克,现在我们换一个台秤来称一称。教师拿出标有“g”单位的台秤。师:同学们看这个台秤和刚才的台秤有什么区别?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g也是一个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表示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克为单位。师:现在,老师把这个苹果放在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我们看一看这个苹果重多少克?生:指针原来指着“O”现在指着3。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如:生1:是3斤吧!生2:不对!刚才老师说这个西瓜是6斤。生3:是3千克。生1:1千克等于2斤。生2:2斤等于1千克。生1:上面有从1到10的数字。生2:像针一样上面有许多小格。生3:上面还有两个字母“kg”。……生1:这个台称最多能称x千克。生2:不是整千克的时候,就看两个数字中间的小格。在已有一个西瓜中6斤的知识下,通过实际称,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千克以及千克和斤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同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价值。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认识新知识,丰富台秤的知识,为测量物品提供帮助。114\n师: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两种台秤认识了千克和克。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三、合作交流:师:我们知道了克和千克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袋500克的盐)这袋盐有多重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师:那我们现在称一称,来验证一下标签上写的对不对。师:谁来掂一掂,感觉一个它的质量?师:拿出两袋食盐,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克?再在天平上称一称,使学生直观了解1000克=1千克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分别放在两种台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分别操作,学生观察后交流,56师:同样是两袋盐放在不同的秤上称一个是1千克,一个是1000克,说明了什么?师:1个鸡蛋有多重,用手掂一掂。师: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有多重?师:1千克的鸡蛋有多少个?估计一下。……生1:指针还不到“1”。生2:指针在0和1中间。生:说明了这个苹果不到1千克。生1:这个台秤上的数很大是100、200……生2:一个标有单位g,一个标有单位kg。生:200克生1:指针指着200,就是200克生2:把要称的物品放在秤盘上,观察指针,指向几就是有多重。生1: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2:称不到1千克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3: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生:500克,因为商品包装袋上有标签标着呢。同学们轮流掂。在认识千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认识克,有利益学生加深千克和克的认识。通过讨论,了解两个质量单位的不同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114\n师:称出1千克鸡蛋,数数有多少个?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的第1题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练一练第1题图,这些物品有多重呢?和你同桌说一说。师:好,谁来说一说每种物品各有多重?2.练一练第2题,师:1千克的水果糖有多少块?估计一下。师:称出1千克水果糖,数数有多少块?3、练一练3题。师:看练一练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000克,因为一袋是500克,两袋就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学生可能会说当两袋盐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000,放在kg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生:1千克等1000克生用手掂。生估计。生1:我觉的香蕉的质量是2千克,因为称香蕉所用的秤的前段时间是kg,指针指向“2”,所以它的质量生2:草莓质量是300克。生3:苹果的质量是1000克。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亲身体验500克的实际质量。通过计算和直观测量,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认识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或1kg=1000g课后反思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计划114\n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角和直角等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安排的。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辨认平行四边形特征。还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面对语言描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飞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利用课件、各种形状的纸板等辅助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共4课时1、长方形的特征1课时2、正方形的特征1课时3、认识平行四边形1课时4、七巧板拼图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2节教学内容长方形的特征41---42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叫都是直角。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叫都是直角。教具准备长方形纸、直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都请来了,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图形,里面藏着很多学问呢!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形。师:你对长方形有哪些了解?教师适当板书出来。二、自主探究。师:观察自己事先准备的长方形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有四个角等。学生观察自己事先准备的长方形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学生发言:边的长短不同,通过各种图形的展示以及有童趣的语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谈谈对长方形的了解,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看、摸摸、数数,使学生很快的感知长方形的直观特征。114\n注意观察你有哪些新的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发现边的长短不同,两条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如果学生说出来,就借机进行教学,舍去猜想这一环节。)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长方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你们再认真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形想象一下长方形可能有哪些特点?教师适当把学生猜想到的长方形的特点板书出来。三、合作交流:师:你们猜想出这么多的特点,那么猜想的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办法验证验证我们猜的对不对。同桌为一小组想办法验证一下吧!师:说说你们是怎么验证的?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验证的办法及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两条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学生猜想到的长方形的特点同桌为一小组验证。学生交流验证的办法及过程。学生记忆。通过想象猜想长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索长方形特征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己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之快乐。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辨认、实际测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长方形的特征。114\n四.巩固拓展: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师:请你判断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什么?2、师: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他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师:说说你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看书判断生交流想法、结果。学生指、测量、记录。学生交流。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板书设计长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都是直角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3节教学内容正方形的特征43---44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正方形的过程。114\n2、认识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在验证、讨论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简单的对比和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难点:培养自主学习、简单的对比和概括能力。教具准备正方形纸、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上节课认识了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师: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用这张长方形纸变出一张最大的正方形纸呢?动脑筋思考一下就动手试试吧。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来猜测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师:老师邀请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出示正方形)边长就是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师:你们能用自己的办法验证一下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师:你们能用自己的办法验证一下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生交流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生验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可能用尺子去量。生验证。生交流。复习旧知,让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想象猜想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索正方形特征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己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之快乐。114\n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师:一起总结一下正方形的特征。三、合作交流:师:我们讨论一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四、巩固应用:1、练一练第1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特征,画一画它们。师:给大家看看你是怎么画的。2、练一练第2题。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看一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剪下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算一算,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生: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讨论。生:相同点:他们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四条边不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生自画。生展示。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计算生:剪下的正方形边长是9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通过让学生经历练习、画正方形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正方形的特征。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情况。114\n2、练一练3题。师: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师:说说你数的结果。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认识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设计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都是叫“边长”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4节教学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45---47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经历在对简单图形分类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2、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行。3、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行。教具准备课件、图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批图形王国的小客人,你们看。(出示数学书45页例题)师:这些小客人就在你们小组的信封里(标有编号的图形卡片)请你们把他们请出来吧!二、合作探究:师:同学们,这些图形各有各的特征,你们能按特征把他们分成两类吗?现在你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分一分吧。师:巡视,深入学生当中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分一分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学生拿出图形卡片观察。生小组合作给图形分类。A组: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1、4、5、6为一组,因为他们都有直角,2、3、7、8为一组,因为他们都没有直角。B组: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5、7为一组,因为他们都有三条边,1、2、3、4、6、8为一组,因为他们都有四条边生1:我发现四边形都有四条边。生2:我发现长方形是四边形本部分的设计对于以前所学的知识的回顾,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交流不同的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征。114\n师根据B组的分法适时点拨:这些图形我们叫他四边形,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你们看2和8也是四边形的一种,它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叫它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能在下列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出示活动拉门、篱笆图)师:你还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平行四边形?三、合作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一起和老师做一个活动的长方形。师:请同学们拉一拉长方形的对角,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3:我发现正方形也是四边形。生4:我发现有的四边形有的有直角,有的四边形没有直角生仔细观察自动拉门、篱笆指出自动拉门和篱笆上的平行四边形生1:在我家的挂衣架上我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生2:我在小尺上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生3:我见到过一些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橡皮。学生动手做活动的长方形。生动手拉生1:我发现拉完后的长方形有两个角变小了,而另外两个角却变大了生2:我发现拉完后的平行四边形,变的不稳定了生3:我发现活动的长方形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自己动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14\n师: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怎样画呢?(教师示范在画有方格的小黑板上画平行四边形)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一题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也有一组四边形,看看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把它涂上色。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动手试一试吧。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练一练第3题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吗,动手试一试吧。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生2: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样也有四个角生3: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左、右两边的长度相等,并且这两条边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画的生4: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和下边的长度一样,只是下边比上边向左移了两个格。……生自做。生交流、展示。生自己动手画生展示、交流、评价生自己动手画生展示、交流、评价教师示范画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画法。动手画的过程让学生更加巩固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的认识。114\n4、练一练第4题:师:你们看,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把它剪开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操作。生交流、展示。生: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行。板书设计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5节114\n教学内容七巧板拼图48---49页课型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2、知道七巧板是由七块图板组成的,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智力玩具。会用七巧板拼图。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通过拼图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用七巧板拼图的乐趣。重点难点会用七巧板拼图。教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想和鞠萍姐姐一起玩“七巧板”游戏吗?要想玩七巧板游戏,首先你要了解七巧板。然后教师通过知识窗告诉学生,七巧板的由来以及它的趣味性。再让学生观察七巧板,问发现了什么?师:观察的真仔细,别看它只有七块板,只要你积极动脑,就能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二、自主探究:师:用七巧板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师:说说你是怎么拼的?三、合作交流:学生说对于七巧板的认识生:我发现七巧板由七种颜色组成。生:我发现它是由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学生动脑动手拼图。生1: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生2: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看,我用这七个图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学生欣赏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动手动脑手脑结合的能力的训练。114\n师:你们可真聪明,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鞠萍姐姐也拼出了许多有趣的图案,就在书的49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请你也照书中的样子,把你最喜欢的那个图形拼出来好吗?然后同桌交流,你拼的是什么?是怎样拼的?师:除了刚才欣赏的图形,还有更漂亮的呢!想看吗?请把书翻到49页(2),观察教材上的图案,看一看他们像什么?师:你愿意照书中的图形,把你喜欢的图形拼一拼吗?四、巩固拓展:师:下面的图形可难拼了。请你自己试着拼一拼。师:说说你是怎么拼的?把你拼的给大家看看。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中大家积极动手、动脑,仿照书中自己拼出了喜欢的图形。请你回家,自己也设计几个图案,拼出来给大家欣赏好吗?那么老师期待着欣赏你们那美丽的拼图。学生动手照书中的样子拼图同桌交流生:交流。像公鸡像小狗……生:动手拼图。同桌欣赏生动手拼。生交流、展示。学生照样子或动手创作拼图,增强了学生联想、想象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板书设计七巧板拼图课后反思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计划114\n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五个知识模块:口算加减法、笔算加减法、加减法验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2、经历自主尝试和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6、能灵活运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作出解释。7、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学生对于验算是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所以刚开始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注意结合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方法。2.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估算,体会到估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利用口算练习卡、课件等辅助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共15课时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课时2、整百数加几百几十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3、几百几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4、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课时114\n单元教学安排5、三位数的进位加法1课时6、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1课时7、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1课时8、加法的验算1课时9、减法的验算1课时10、连加运算1课时11、连减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课时1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13、解决问题1课时14、整理与复习1课时15、实践活动---“参观爱国教育基地”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6节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50---51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114\n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合作探究:师:求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钱?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师:第三种方法为什么要减去2呢?师:求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三、合作交流:生:半袖衫:54元。短裤:36元书包:28元。鞋:39元生:54+28=生1:先算50加20,再算4加8……生2:先算54加20等于74,再算74加8……生3:把28看作30,先算54加30……生交流。生:54-28=生1:先减去20,再减去8。生2:把28看作30,把多减去的2再加上。生自做。生交流。由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14\n师:现在,请同学们任意选购两件衣物,提出问题并口算出结果。自己先写在书中“自主小天地”上。师:说说你提的问题,怎么解答的。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一题师: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2、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自己算算90元够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第3题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下面两种商品的价格,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师:说说你提的问题,怎么解答的。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口算。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充分利用情境图的信息,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用口算解答的能力。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7节教学内容整百数加几百几十数和相应的减法52---53页课型新授114\n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2、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加、减整百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口算。3、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加、减整百的口算。难点:能较熟练的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加、减整百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咪咪快餐店看看。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合作探究:师:求第一天剩余多少元?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师:求两天一共收入多少元?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生:第一天收入200元,支出100元。第二天收入360元,支出200元。生:200-110=生1:2个百减去1个百还剩一个百,就是100生2:200元师2张100元的人民币,100元是1张100元的人民币,2张100元的人民币减去1张100元的人民币,剩下1张100元的人民币。生:200+360=生1:把200看作20个十,把360看作36个十,20个十加36个十等于56个十,56个十是560。生2:拆分法。由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114\n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三、合作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试一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结果是多少?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一题师: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2、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自己算算一共有多少千克西瓜?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第3题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题意。生1:三毛第二天剩多少钱?(第二天收入比第一天收入多多少元?)360—200=160(元)。300减200得100,再加60得160。生2: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支出多少元?100+200=300(元)1个百加2个百是3个百。生自做。生交流。生口算。生自做。生交流生:熊猫走了100米,还剩650—100=550(米),再行550米才能到竹林。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数加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充分利用情境图的信息,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用口算解答的能力。114\n师:请你根据这个思路继续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填的?4、练一练第4题师:同学们,请你们看图,填空。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填的?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五、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独立完成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掌握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加、减整百的口算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整百数加几百几十数和相应的减法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8节教学内容几百几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的减法54---5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几百几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2、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3、在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较熟练的口算几百几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难点: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看。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师:求一共有多少棵果树?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师:求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怎么列式。师:谁能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一题师: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2练一练第2题生:苹果树150棵,梨树80棵。生:150+80=生1:15个十加8个十得23个十,是230。生2:50+80=130(棵)130+100=230(棵)生:150-80=生1:15个十减8个十等于7个十,是70。生2:先算100减80,再算50加20。生口算。生口答。由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交流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14\n师:请你口答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3、练一练第3题师:同学们,自己算算一头牛和一只羊一共重多少千克?一头牛比一只羊重多少千克?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第4题师:同学们,自己算算卖了多少箱?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练一练第5题师:同学们,自己算算一共用了多少个鸡蛋?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6、练一练第6题师:同学们,请你们帮小猴子摘桃子,看谁摘得又多又快。四、检测小结:师: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生交流。生: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几百几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的减法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29节教学内容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6---57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简单加、减法。教具准备课件、邮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过的邮票,现在大家互相欣赏一下,说一说邮票上是什么图案,面值是多少,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师:一张小小的邮票,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收集邮票,我们教材中就有关于收集邮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6页自己读一读。师:从小强和小花的对话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索师:从上面的对话中,你了解到哪些情况?三、合作交流:师:你能根据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试一试!师:怎么列式?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竖式?多让几名同学介绍,必要的话通过学生的交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生1:小强有112张风景邮票,小花有124张风景邮票;生2:小强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多23张;生3:小花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1张;生1:小强的动物邮票多,风景邮票少;生2:小强喜欢动物邮票,小花喜欢风景邮票……生:提出:小强一共有多少张动物邮票?生:列式是:112+23=,生试做。学生介绍算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邮票是学生比较熟悉又喜欢的事物,通过对邮票的交流欣赏,自然地引出书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了解信息。通过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创造在已有知识和经验背景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114\n师: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怎么列式?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竖式?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自己算算数学读物有多少本?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计算第3题。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算式是124-112=生试做。学生介绍算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学生可能提出:1.小花有多少张动物邮票?2.小强的动物邮票比小花的多多少张?3.小强和小花一共有多少张风景邮票?……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板演。生交流、订正。生自做。生交流生: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学习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及时整合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2+23=135(张)124-112=12(张)112124+23-11213512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0节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进位加法58---59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解决捡废弃饮料瓶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在进位加法中的应用。2.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希望小学组织同学们到公园参加“绿色环保”行动。让我们去看看吧。说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索师:同学们,你们看,最有学问的兔博士也来到了他们中间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竖式中,这个“8”是怎么算出来的?师: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竖式算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百位上得几?为什么?学生说出三个年级师生捡废弃饮料瓶的数量。学生尝试计算。生:列式69+114=生1:口算。生2:竖式计算。生交流: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1+6+1=8生自做。生交流通过谈话,交流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多位数加法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和类推的过程。114\n师:哪一位上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三、合作交流:师: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自己算一算。师: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一下。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判断,再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计算第3题,9月份生产服装多少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计算第4题,公园里有多少棵红月季?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数学冲浪:师:请你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填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百位上得3。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的背景下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问题意识,给学生创造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板书设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1节教学内容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60---61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掌握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掌握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家户户每一天都离不开电,知道靠什么方法查询每个家户用多少电吗?师:你们知道是怎样算每个月用多少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下面三个电表示意图。二、自主探究:师:张丽家“五一”那天搬入新家,这三块表是她家5、6、7月份用电情况的记录。谁能读出每块电表上的数?师:从这些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三、合作交流:师:你们看的可真准确。那你知道张丽家5月份用电量是多少吗?同桌讨论一下,然后算算。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生:用电表生读电表上的数。学生可能会答到:生1:张丽家5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数是58。生:6月1日表上的数是183。生:7月1日表上的数是335。生:5月1日电表上的58是5月1日以前用的电,从58开始到6月1日的183才是5月份用的电,所以5月份的用电量是183-58=125。生自做。生交流:由现实生活中每天用电,这个非常熟悉又真实的问题引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读电表上的数,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基础。114\n师:张丽家6月份用电量是多少吗?自己算算。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计算第2题,明明家养黑兔多少只?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用下面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你能组成几道这样的算式?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335-183152生1:十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做10,10减8再加3等于5,百位3借去1剩2,2减1等于1,所以335-183=152。生2: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10,十位上13减8等于5……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掌握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一个月内用电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做准备。在学生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计算过程,学习掌握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能力。板书设计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2节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62---63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了张丽家5、6、7三个月的电表,这节课我们继续看张丽家7、8、9三个月的电表。师:这三块表是张丽家7、8、9月份用电情况的记录。谁能读出每块电表上的数?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你们看的可真准确。那你知道张丽家7月份用电量是多少吗?自己算算。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师: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师: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师:张丽家8月份用电量是多少吗?自己算算。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师:个位上3减4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怎么办?生1:张丽家7月1日电表上的用电数数是335。生:8月1日表上的数是514。生:9月1日表上的数是703。生:用8月1日电表上的数减去7月1日电表上的数。514-335=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703-514=生交流。谈话导入,引入新课。读电表上的数,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基础。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一个月内用电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做准备。114\n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计算第2题,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名?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计算第4题,还剩多少元?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数学冲浪:师:请你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填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学生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计算过程,学习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能力。板书设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3节114\n教学内容加法的验算64---6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景,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2.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会验算加法。难点: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去过商场买东西吗?说一说买过什么?把付款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师:我们教材上也有一件红红跟妈妈去买衣服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师: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事情?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红红和售货员到底谁算得对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帮着检验一下。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检验的?生交流图中的内容和信息,如各种衣服的价钱;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在算账;售货员算的285元,红红算的275元等。学生尝试验算。生1:用竖式计算,得285.生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学生平时都有和家长购物的经验,在关于购物付款的交流引出问题情境、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14\n师:为什么减1呢?师:用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我们分别用红红和妈妈算出的钱数前去其中一件衣服的价钱,看是否等于另一件衣服的价钱。如果等于另一件衣服的价钱,就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就说明算错了。自己试一试。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我们刚才用减法帮助红红和售货员解决了谁算得对,谁算的不对的问题。如果只给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怎样用减法验算加法吗?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验算帮助了红红和售货员。你们想一想验算有什么好处呢?师:看来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以后同学们要自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自己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及时改正,好不好?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并验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生3:把199看做200计算,也得285。200+86=286286-285=1生交流。生试做。生:285275-86-86199(对)189(错)学生一起总结:用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如果等于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不等于说明计算错误。生:可以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演算的含义,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减法验算加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结合买衣服的事例,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114\n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算算第3题,这一天参观科技园一共有多少人?。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完成第4题,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加法的验算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4节114\n教学内容减法的验算66---67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助红红和妈妈解决了买衣服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吗?星期天,聪聪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我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情景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售货员和小明到底谁算得对呢?怎么办呢?好!同学们就想办法验算一下吧!学生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验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会说到许多事情:如,一辆自行车236元;妈妈拿出300元在付钱;售货员说找给妈妈64元;小明说不对,应找回74元等。生验算,看谁算得对。生1:基本思路是将车的价钱与找回的价钱相加,看看是否等于付出的价钱,如果等于,说明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则是算错了。236+64=300生2:230+70=300,不可能找回74元。236+74=310由上节课的学习自然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在已有知识水平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14\n师:看来验算在我们生活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养成细心检验的好习惯。师:同学们会验算减法了,看老师写的减法的文字式: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师:你能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吗?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并验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练一练3题:师:自己完成第3题,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写出两道有关的算式。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生3:用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看是否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如果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就算对了,否则就算错了。300-236=64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生1:把减数和减数相加,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生2:用被减数减去差,如果等于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多样化的验算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个性化算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巩固减法验算方法的尝试练习。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114\n4、练一练4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问题讨论:师:讨论一下:下面的减法算式怎样计算简便?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讨论。生交流。生:会验算减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300–236=64(元)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5节114\n教学内容连加运算68---69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学习连加运算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连加算式,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3.体会连加运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难点:能运用连加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出示情景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动物园一共有多少只鹿?怎么列式?师:按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怎样计算三位数的连加: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植物园一共有多少棵月季花?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买下面的家具一共要花多少元钱?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交流信息。生:98+164+236=生1:列出连加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生2:先算164加236凑成整百的数,这样算简便。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由学生喜欢的动物园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个性化算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114\n3.练一练3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3题,一共要花多少元钱?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4题,一共有多少本书?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练一练5题:师:自己完成第5题,下面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000,,写出有关的算式。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6、练一练6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能正确计算连加算式,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巩固三位数连加的尝试练习。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用连加计算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连加运算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6节114\n教学内容连减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0---71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连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难点: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张叔叔送货的事情。出示情景图和文字。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按约定,还要送多少千克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师:怎样计算连减和带有小括号的?三、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饮料店还有多少平饮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生交流信息。生自做。生1:列出连减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生2:先算运走了多少千克,这样算简便。生交流生:连减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生自做。生交流。由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个性化算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114\n师: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算算还剩多少本?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3题,商店还剩多少台洗衣机?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4题,汽车上还剩多少个西瓜?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练一练5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会计算连减,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巩固三位数连减的尝试练习。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用连减计算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连减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7节114\n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运算72---73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向阳村看一看。出示情景图和文字。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二、自主探索:师: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要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师:自己试着算一算。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怎样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三、合作交流师:读读“试一试”。师: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师:自己试着算一算。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完成第1题。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交流信息。生:要先算出今年新买了多少台电视机。生自做。生1:分步计算。生2:综合算式。生: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生读题。生:先算卖出苹果多少千克。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由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尝试练习。114\n2.练一练2题:师:读题,先口答第(1)小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2)小题,算算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练一练3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练一练4题:师:自己计算完成第4题,参观画展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乘客增加了。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8节114\n教学内容解决问题74---7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会用两种算法解决同一问题。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运用不同算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商场正在进行季节性降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情景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二、自主探索:师:自己试着算一算,每件衣服个降价多少元?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三、合作交流师:如果用面值100元的钱买每一件衣服,各应付几张,找回多少元?说说你的理解。师:自己试着算一算。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生交流信息。1.季节性降价:消费500元,返还50元。2.羊毛衫:原价525元,现价380元。3.羊毛裤:原价378元,现价198元。4.黄色羽绒服:原价560元,现价398元。5.蓝色羽绒服:原价490元,现价348元。6.羽绒裤:原价290元,现价150元。生试做。生1:羊毛衫:525-380=145(元)生2:羊毛裤:生3:黄色羽绒服:560-398=162(元)生4:蓝色羽绒服:生5:羽绒裤:生交流题意。生自做。生1:羊毛衫:4张100元。生2:羊毛裤:2张100元生3:黄色羽绒服:4张100元。由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的交流信息,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明白求降价,就是用原价减去现价,用减法计算。114\n师:买一件羽绒服和一条羽绒裤有几种买法?师:算一算各要花多少钱?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无论选哪一种羽绒服,都要花同样多的钱。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从上面的衣服中任选两件,算一算实际要花多少元?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练一练2题:师:妈妈带了1000元钱,可以选购哪几件衣服?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4:蓝色羽绒服:4张100元。生5:羽绒裤:2张100元。生:2种。黄色羽绒服和羽绒裤。蓝色羽绒服和羽绒裤。生自做。生交流。生1:黄色羽绒服和羽绒裤。生2:蓝色羽绒服和羽绒裤。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多种多样的练习考察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39节114\n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76---77页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单元的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2、进一步复习10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增强数感。3、在复习过程中养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对本单元的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难点:进一步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增强数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说一说这单元你都学过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请你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请你根据下面每组中的算式写出两个算式。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3、师:请你自己完成第3题。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4、师:自己算一算: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猴?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口答:口算加减法、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加减法验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生自做、板演。生交流、订正。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整理对于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分层次的梳理重点的内容和要点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整理。114\n三、巩固拓展:1题:师:请你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题:师:请你用竖式计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题:师:请你自己完成第3题。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题:师:请你自己先算算,今年收核桃多少千克?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数学冲浪:师:在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或三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计算出来。看谁写出的算式多。自己试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口算。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多样化的练习起到知识的巩固作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0节教学内容参观爱国教育基地78---79页课型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制定活动方案。2.能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难点:能正确制定活动方案。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学校要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少先队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索:师:组织参观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三、合作交流:师:学校租来了下面两辆车,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组合作确定乘车方案。师:说说你们确定的结果。生交流各年级的人数。生1:确定出发的时间和地点。生2:怎样租车和乘车。生3:要带上笔和本。生:都是准成60人。学生小组活动。生交流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学生交流组织参观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为下面的活动打基础。小组讨论确定乘车方案。114\n师:讨论一下:五年级和六年级合乘一辆车行吗?为什么?四、巩固拓展:师:请你自己制定参观方案,写在书上。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不行。生自做。生交流。生:能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制定活动方案。根据讨论、交流的内容,制定参观方案。板书设计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课后反思114\n第七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等知识和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看图说话和操作等数学活动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计算完成简单事情经过的时间等。共安排了4课时。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过程。认识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3.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培养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过程。认识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会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利用钟表、课件等辅助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共4课时1、认识时刻1课时2、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4、认识秒1课时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1节教学内容认识时刻80---82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2、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1分钟的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长短。3、认识时间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时刻的含义,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长短。难点: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的钟表模型、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说说你们一天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师: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亮亮的一天吧。二、自主探索:师:看书80页,有6幅图,你能任选一幅图说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吗?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你能把6幅图连起来讲一个故事吗?三、合作交流:师:知道了钟面上的时刻,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钟面,上面都什么?师:哪一根是分针,哪一根是时针,哪一根是秒针?师:还发现了什么?生交流。生1:亮亮早上6时30分起床生2:晚上9时多睡觉生3:下午6时5分看电视生4:中午12时10分吃午饭生5:下午4时55分打球生6:早上8时在教室上课(和同桌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讲生:有时针、分针、秒针生: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生:钟面上现在的时刻是4时刚过,是4时零2分。生:1时。生:1分。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广泛的空间去交流所知,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观察钟面,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114\n师: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你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体验一下吧!师:1分钟的时间虽短,但能做许多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呀!师:拿出钟表,拨拨看。现在是3时,时针从3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师:分针有什么变化?师:你发现了什么?四巩固拓展1.做一做1题。师:我计时1分钟,看看你1分钟能做什么?师:说说你们的结果。2、做一做2题。师:我计时1分钟,看看你1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师:说说你们的结果。师:有什么感受?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一节课加一个大课间生:新闻联播的时间是半小时生:午睡大约是1小时师计时,分组生数数。生: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个小格。生自数、填空。生交流。生自做,做口算。生交流。生: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1分钟的时间。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长短。进一步感受1分、1小时有多长。使学生明白时、分的关系。通过亲自感受,体验1分钟到底有多长,使学生认识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板书设计认识时刻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1时=60分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2节教学内容认识几时几分83---84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2.通过动手操作,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难点:会读、写几时几分。教具准备教学的钟表模型、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说说你们星期天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师: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聪聪的快乐的星期天吧。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看书83页,有6幅图,你能任选一幅图说说聪聪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吗?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你能把6幅图连起来讲一个故事吗?三、巩固拓展:1题。师:请你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读的?生交流。生1:聪聪和爸爸9时10分在公园入口买票。生2:聪聪9时20分在玩荡秋千。生3:9时25分离开秋千场地,去别的地方。生4:9时30分来玩碰碰车。生5:9时45分依依不舍的离开碰碰车。生6:10时30分离开公园。(和同桌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讲生读生交流。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广泛的空间去交流所知,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4\n师小结。师介绍几时几分的写法。2题。师:把显示相同时刻的闹钟和电子表用线连起来。师:说说你们的结果。3、身边的数学。师:观察图,自己完成“身边的数学”。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四、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1)左面的钟面上时针在9和10的中间,分针从12起走了4个大格,每一个大格是5分钟,4个大格是20分钟,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9时20分。(2)中间的钟面上时针在3和4的中间,分针从12起走了1个大格,是5分钟,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3时零5分。(3)右面的钟面上时针在9和10的中间,分针从12起走了9个大格,每一个大格是5分钟,9个大格是45分钟,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9时45分。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学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观察钟面,知道几十积分的读法。介绍几时几分的写法。考察学生对几时几分的写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认识几时几分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3节教学内容计算经过的时间85---86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2.准确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3.能够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准确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具准备教学的钟表模型、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聪聪快乐的星期天。让我们继续看看聪聪的星期天,学习新的知识吧。二、自主探索师:出示情境图。请你说说聪聪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师: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自己算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自己算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三、合作交流:生1:9时30分来玩碰碰车。生2:9时45分依依不舍的离开碰碰车。生自做。生交流:从9时30分到9时45分,聪聪玩了15分钟。数数法。计算法。生自做。生交流:聪聪在公园玩的时间是1小时20分。也可以是80分钟。数数法。生:从9时10分到10时10分是1小时,加20分钟是80分。计算法。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广泛的空间去交流,使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114\n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做下面的每件事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四、巩固拓展:1题。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下面的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刻。(86页)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怎么算的?2题。(1)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5分钟,今天她8:30到学校。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刻从家出发的吗?(2)如果11:40放学,小明什么时刻可以回到家中?师:自己算一算。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怎么算的?3题。师:请你把自己做事的时间填在下表中。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4、“兔博士网站”。师:请你读读“兔博士网站”。师:说说你做的怎么样?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读。生交流。生:学会准确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个人安排的时间不要求一样,但要合理、可行。对自己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要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一种承诺,应坚持做到。板书设计计算经过的时间课后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4节114\n教学内容认识秒87---88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认识秒的过程2、体验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时间。3、结合生活中与秒有关的事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难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时间。教具准备课件、钟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87页的图)图中有谁,谁跑得最快,可能谁第一?师:百米赛跑用秒来计时。你知道自己跑100米用多少秒吗?二、自主探索:师: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生活中常用秒为单位来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如:卫星、飞船发射前数秒,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数秒迎接新年的钟声。师:出示钟面,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针。演示分针走1圈,看看秒针走了多少?师:感受1秒的时间,数一数1秒,听一听秒针走得声音。师: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间是1秒?三、合作交流:师:同桌帮助计时,完成下面的活动。深呼吸1次用()秒从1数到100需要()秒师:说说你的结果。生交流自己跑一百米的时间。生: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生得出1分=60秒生数。学生听秒针的“滴答”声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生交流。生动的故事本身对孩子们就很有吸引力,不需要教师过多的阐述,学生已经兴趣盎然了。结合这种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初步的感受秒在生活中的用途。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信息量。同时引出秒为单位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秒”认识更加全面,感受更加深切。 、114\n四、巩固拓展。1题。师:请你选用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1)乘汽车从石家庄到北京大约需要4()(2)吃一顿饭大约用15()(3)小亮跑100米所用的时间是14()师:说说你是怎么填的?2题.小强绕操场跑一圈用了55秒,小华跑一圈用了1分4秒。小强和小华谁跑得快?师:自己算一算。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结果是什么?3.知识窗飞机每秒约200米小轿车每秒约23米火车每秒约25米师:读读“知识窗”的内容。师: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速度?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先说小华跑了多少秒,再比较谁跑得快。生阅读知识窗生交流。生:体验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获得对“秒”的更准确的认识。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了解一秒钟能完成的事情,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板书设计认识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1分=60秒课后反思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学计划114\n本单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如超市开业情境中大楼装饰物品的排列规律,闪烁的交通信号灯隐含的排列规律等等。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和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是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排列组合规律。第一课时是探索、发现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2、掌握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并能运用等量代换法求出物体的质量。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1.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2、掌握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并能运用等量代换法求出物体的质量。难点: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利用图片、课件等辅助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共2课时1、简单的排列1课时2、简单的等量代换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5节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89---90页课型新授课114\n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难点:能对事物简单的进行排列组合。教具准备三张人物图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大家都拿了你最喜欢的照片,谁来说一说你的照片上都有谁,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师:谁来说一说如果照片上是两个人,能照出几种不同的照片?二、自主探究师:如果照片上有3个人,你们说能照出几种不同的照片?师:现在咱们找3个人来试一试,看结果。师:请你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把照片表示出来。师:说说你们不同的表示方法。师:说说给照片分类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三、合作交流师:看教材,3名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结果可能有几种?自己算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交流照片的照时站立位置。生:能照出2张照片。生答案不一。生自做。生交流照相结果:结论:照出6张照片。生交流:同一人在一个位置可以照出2张照片。学生充分交流表达结果和想法。生:假如聪聪得第一,有两种情况。生:假如小强得第一,有两种情况。由学生耳濡目染的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学生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充分交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14\n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有几种摆法。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练一练2题:师:读题,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练一练3题:师:请你先自己完成第3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假如亮亮得第一,有两种情况。集体整理比赛情况。明确3个人共6种可能。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生: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充分交流学生的想法,检测学生对排列组合的掌握情况。多种多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板书设计排列组合3人照相共有6种可能排列方式。例:ABCACBBACBCACABCBA3人比赛结果有6种比赛结果。例:聪聪得第一(小强第二,亮亮第三。或亮亮第二,小强第三。)小强得第一(聪聪第二,亮亮第三。或亮亮第二,聪聪第三。)亮亮得第一(聪聪第二,小强第三。或小强第二,聪聪第三。)课后反思114\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46节教学内容简单的等量代换91---92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天平。2.掌握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特点,并能运用等量代换法求出物体的质量。3.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天平平衡的特点推算物体的质量,明确简单的等量代换。难点:掌握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师:出示天平,把物品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二、自主探究师:出示情境图,请你根据下面的天平图推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什么?生交流。生: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是相等的。生试做。生交流想法、结果:生1:图(1)天平走遍是一个菠萝和3个芒果,右边是2个菠萝,此时天平平衡,左边1个菠萝等于右边1个菠萝,所以1个菠萝等于3个芒果。生试做。由天平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充分交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114\n三、合作交流师:出示情境图,一个西瓜重3千克,请你根据下面的天平图推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什么?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1题:师:请你先自己计算,完成第1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练一练2题:师:读题,自己计算完成第2题。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兔博士网站:师:谁来读读“兔博士网站”。师:为什么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呢?五、检测小结: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交流想法、结果:生:已知一个西瓜重3千克,要求一个菠萝重多少克,首先统一单位,3千克=3000克,然后找出菠萝和西瓜的等量关系,算出菠萝的质量。最后算出苹果的质量。生自做。生交流。生自做。生交流想法、结果。生读。生交流。生:掌握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特点,并能运用等量代换法求出物体的质量。充分交流学生的想法,检测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情况。多种多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板书设计简单的等量代换课后反思114\n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