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九单元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信息窗:统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打下基础。本课时创设的情境,都是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教学目标】: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知学习。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其中有立定跳远的、50米赛跑的、做仰卧起坐的、扔球的。(其中有几个学生不爱参与体育锻炼,站在一边观看)2、学生提出上体育课时应该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应该自己单独行动。建议在以后的体育课上每人都应该参与到体育课的活动中去。并且在下节体育课上数数多少人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教师相机介绍“数数多少人”可以叫做“统计”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板书:我锻炼我健康——统计【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体育课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而且也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1、看完录像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运动?有多少人上体育课?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做仰卧起坐的有多少人?50米跑的有多少人?扔球的有多少人?2、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要求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成绩如何呢?你能针对他们的成绩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怎么样呢?50米跑成绩怎么样?这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3、先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立定跳远成绩怎样?\n将统计的数据出示给学生,并将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的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添表。 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姓名 成绩(厘米) 4、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厘米)99及99以下100—129130—159160及160以上人数 5、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 6、完成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一名学生做小老师提问学生,生生互问互答,相互评价,自己评价。教师赞赏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很令人佩服。【设计意图:在全班汇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分析、对知识拓展的能力。】 三、试一试。1、在教师引导探究“立定跳远统计统计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50米跑统计表”的填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秒)9以下9—1212以上人数 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设计意图: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统计过程,再通过电脑演示,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感受统计的过程。】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1、通过课前录像引出“仰卧起坐成绩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电脑出示: 仰卧起坐成绩表姓名 成绩(个) \n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仰卧起坐统计表 成绩(个)10-1515-2020-2525以上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中。使学生感受新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反思延伸1、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统计成绩”;“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同学的活动成绩”;“我想统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定为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意图: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 【课后反思】: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孩子所熟悉的体育运动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比较高。综观全课主要有几下特点:1、注重转变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当一名小老师去提问题、去评价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节课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学生们不断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3、教师的评价观彻底改变,注重互评、自评,过程评价,评价时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4、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想,突破了学科本位,将情景串引入课堂,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第2课时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回忆中畅所欲言,用复习的方式帮助记忆。】 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n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留心观察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所以的时间了吗?上次留的实践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现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好吗?”(引出自主练习2) 电脑出示: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千米以下1-3千米3千米以上人数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分)9及9以下10-1920-2930及30以上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赞赏学生大胆探究的做法。【设计意图:留给学生的实践作业,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参与巩固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学生操作过程较为充分,以此实践作业作为本课的延伸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1、教师继续引出话题:“同学们的实践作业完成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拍球比赛。”(引出自主练习1)请学生看书上二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表。完成下面统计表。电脑出示: 1分钟拍球统计表 成绩(下)59及59以下60-7980-99100及100以上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2、教师再次引出话题:“同学们在激烈的比赛之后,回到教师开始休息了,在休息之后他们又将进行有趣的脑力大比拼,我们去看看吧!”(引出自主练习3)(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桥的实验。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n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电脑出示: “桥墩”距离(厘米)6810121416硬币个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3)涂统计图 拱形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6cm 8cm 10cm 12cm 14cm 16cm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发现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我还发现…….\n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设计意图:自主练习,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制作统计表”;“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我想统计我们家一年用水的吨数”。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年用水吨数。定为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意图: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进行了保护水资源的教育。】【课后反思】:本节数学课就是给学生创设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相互交流,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就是实实在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而学生是整个活动的真正主人。学生面对问题,能主动寻找知识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同时,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也激发了对学习的好奇心,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更增强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展开了课后调查活动,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