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总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学生:天平。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学生:称重.......二、自主探索(一)教学例1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3、学生独自写一写。4、交流:50+50=100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二)教学例2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学生独立填写。3、交流。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8、都含有未知数。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11、交流:(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三)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2、第二题(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2)全班交流。(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看线段图列方程。(2)交流,说说想法。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总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2、指名口答。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20+30=505+x>9y-16=54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出示例3第一幅图(黑板上画)。(1)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3)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4)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板书:50+10=50+10 50+a=50+a)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1)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2)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3)校对。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1)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2)交流,说说根据。(三)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生:X+10=50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7、学生检验:40+10=50x=40是正确的。(四)完成“练一练”1、第1题:解方程。(1)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2)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2、第2题:看图填空。(1)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3)交流。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3题: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2、4、5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②第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第2个性质解方程。总第3课时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指名口答。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二、探索新授(一)教学例51、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黑板上简易画出)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4、交流。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7、追问:都能除以0吗?(除数不能为0)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9、完成“试一试”。(二)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2、说说数量关系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解方程。5、交流: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6、请检验一下。(三)完成“练一练”解方程x÷0.2=0.81、指名板演。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二、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7题: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看图说说图意。(2)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3)交流。2、“练习一”第9题:在○里填“>”“<”或“=”。(1)学生独立填写。(2)交流。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第6、8、10、12题。板书设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练习一讲解第4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纠正学生作业时易出现的错误。2、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理解。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总第4课时教学过程:1、“练习一”第2题。A、根据题目要求作答。B、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C、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2、“练习一”第4题。A、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B、强调等式的性质1的应用。C、统一检验步骤。D、复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3、“练习一”第5题。A、仔细观察图,读懂文字信息。B、提取所需信息,找出数量关系。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A、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2、“练习一”第6题。A、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B、强调等式的性质2的应用。C、统一检验步骤。D、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相关内容。5、“练习一”第8题。A、独立解方程。B、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6、“练习一”第10题。A、看图说说图意。B、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C、交流。7、“练习一”第11题。A、说说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B、指名两人板演,大家一起做。C、集体校正。8、“练习一”第12题。A、说说图中的数量关系。B、列方程解答。C、交流。9、“练习一”第13题。A、读懂题意。B、口答: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1)第5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教学重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迅速找出相关数量关系。总第5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7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设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5、完成书上的填空。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二)完成“练一练”。(1)读题,读懂题意。(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2题。(1)读题,说说题意。(2)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2)第6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列方程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2、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可以相互转换的思想。3、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认真审题的解题习惯。4、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例8情境图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相关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总第6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二、教学新授出示教学例8: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2、鼓励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3、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等量关系。生1: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生2: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6、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642X-22+22=64+222X=86X=435、完成书上的填空。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三、完成“练一练”。(1)读题,读懂题意。(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四、自主学习“你知道吗”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找准数量关系。六、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4、5、7题。板书设计: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课题:练习二(1)第7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快速准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总第7课时教学过程:一、处理“练习二”1——8题。1、“练习二”第1题。(1)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3)交流,指导纠错。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练习二”第3题。(1)读懂题目,快速审题。(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4)复习小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3、“练习二”第4题。(1)快速审题。(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国旗的宽x1.5=国旗的长)(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1.5x=144)(4)复习整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4、“练习二”第5题(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3)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4)集体核对。5、“练习二”第6题(1)读题。(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4)列方程。6、“练习二”第7题(1)审题。(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4)列方程并解答。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练习二”第8题(1)齐读题目。(2)明确设的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4)列方程并解答。(5)要求学生要学会检验。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布置课后作业:练习二第9、10、12、13题。课题:练习二(2)第8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总第8课时教学过程:一、讲解作业完成情况。一、处理“练习二”9——15题。1、“练习二”第9题。(1)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3)交流,指导纠错。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练习二”第10题。(1)仔细观察图,提取信息。(2)找出相关等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3、“练习二”第11题。(1)齐读题目并快速审题。(2)先设小明原来有邮票x枚。(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4)学会检验。4、“练习二”第12题(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3)明确容量与单价应该分开计算。(4)集体核对。5、“练习二”第13题(1)读题。(2)明确未知量应该有2个,所以应该分开考虑身高和体重问题,不能一同思考,否则易混淆。(3)找出条件中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等量关系。(4)分开列出各自方程并解答。6、“练习二”第14题(1)仔细观察残损的发票。(2)明确残缺部分表示的是什么。(3)根据留下的数据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4)列出方程并解答。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练习二”第15题(1)齐读题目。(2)明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3)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4)根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第9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总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颐和园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与和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9(1)读题,让学生说出获得的信息。(2)画线段图。根据学生获得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3)提问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题目中要求我们求什么?(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要求的未知项有两个,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设哪一个未知项是x呢?(设陆地面积为x)为什么?(因为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可知水面面积为3x公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4)明确相等关系请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这道题在数量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板书。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5)列出方程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可列出方程。X+3x=290或(290-x)÷3=x或(290-x)÷x=3(6)解方程请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并进行比较,得出用哪个方程解比较容易。教师分别请三个同学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水面面积为3x公顷。x+3x=290,这样解方程比较容易。师肯定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7)检验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方法。方法一:72.5+72.5×3=290方法二:217.5÷72.5=3(8)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三、巩固练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2、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1、2、3题板书设计: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第10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总第10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wWw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3)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95+x)×3=540285+3x=146395+x=540÷3 3x=540-28595+x=180 3x=255x=180-95 x=255÷3x=85 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三、拓展应用wWw.xKb1.coM1、P15练一练(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并解方程2、P16第4题1.5x-x=14x-8×5=200.2×2+0.4x=53、P16练习三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5、6、8题板书设计: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讲解练习三(1)第11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在作业中错在什么地方并纠正学生作业时不规范、遗漏步骤的毛病。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加深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把握。教学难点:学生能清楚的明白自己是在哪些地方出现失误。总第11课时教学过程:一、处理“练习三”1——8题1、“练习三”第1题2x+3x=603.6x-2.8x=12100x-x=198师:这几道方程与例题9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2、“练习三”第2题(1)仔细观察图。(2)根据文字信息,写出等量关系。(3)明确设小红的年龄为x岁,可方便解答。(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3、“练习三”第3题(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2)写出等量关系。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明确设四年级的人数为x人。(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2、“练习三”第4题(1)规范解答步骤。(2)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3、“练习三”第5题(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3)写出等量关系。(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4、“练习三”第6题(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3)写出等量关系。(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5、“练习三”第7题(1)观察表。(2)找出数量关系。(3)明确未知数。6、“练习三”第8题(1)详细讲解等式性质1、2在方程中的作用。(2)规范解题步骤。(3)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余下的练习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讲解练习三(2)第12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第12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师生交流。二、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2x=960(3)解方程。2、“练习三”第10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1.5x-x=24(3)解方程。3、“练习三”第13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7x+12×4=83(3)解方程。三、综合练习1、“练习三”第11~12题(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集体评讲。四、思考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2)列方程(280-240)x=400280x-240x=400(3)解方程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X+2.2x=9601.5x-x=24课题:整理与练习(1)第13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难点:对本单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总第13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概念讲解1、什么叫等式?(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的式子)2、区分等式与不等式1.5+2.3=3.816-9=735+52>7923—83、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4、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等式方程5、区分等式与方程5x=045+32=773.2-0.2x=2+316+9=20+55+92>796、等式的性质1是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76+x=105x-8.6=14.87、什么叫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8、什么叫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9、等式的性质2是什么?(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21x=2.1x÷2.6=31.210、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1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12、小军有邮票55张,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先写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答)小明的邮票x3-5=小军的邮票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3x-5=553x=55+5X=60÷3X=20答:小明有邮票20张。二、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三、布置课后作业:整理与练习第4、5、6、7题板书设计: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课题:整理与练习(2)第14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第14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已经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复习了一遍,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整理与复习的习题。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订正。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1)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1)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2)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1)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3)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课堂作业整理与复习第10、11、12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设计: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课题:整理与练习(3)第15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总第15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1、求x的值(1)三角形面积275cm²。11cmXcm(2)长方形周长9m。1.5mXmXxx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2x+1.5×2=9(x+1.5)×2=9x+1.5=9÷2X|k|B|1.c|O|m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2、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7题。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3、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8题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订正。4、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9题。(1)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生列方程解答。(3)全班交流后订正。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3题。(1)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2)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n的值。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2)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三、评价与反思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四、总结延伸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b-1、b、b+13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b。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总第16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升降变化,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三、完成练一练统计身高。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四、课堂总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五、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4题(做在书上)板书设计: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总第17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21、出示表示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对比试验的数据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现统计图。2、说说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有何区别?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评点优劣。4、分析: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完成书上的问题。5、重点回答: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直观地进行两个数量之间的对比变化。)三、巩固练习(一)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板书设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直观地进行两个数量之间的对比变化。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练习三(1)第3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在绘制简单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能对应表格解决相关问题。总第18课时教学过程:一、简单回顾所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二、综合练习1、出示P25第1题(1)明确题中问题有哪些?(2)根据问题,要看相对应的哪一段折线图?(3)看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2、出示P26第3题(1)指名学生回答解方程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2)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上做。(3)集体订正。3、出示P26第4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明确题中问题有哪些?(2)根据问题找出对应的折线图线段,并回答问题。(3)看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独立完成P27第7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交流问题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课题:练习三(2)第4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格画折线统计图。总第19课时教学过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综合练习1、出示P25第2题(1)注意根和芽分别是用什么线表示的。(2)根据问题观察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3)鼓励学生回家做一下其他实验观察,并画出折线统计图。2、出示P26第5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第20秒时哪架飞机飞得高呢?第5、30秒呢?(2)哪家飞机飞得质量好一些?你怎么看出来的?(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2、出示P27第6题(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你准备怎样完成这张这张折线统计图?(3)完成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二、回顾画图时应注意的是什么?区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三、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课题:蒜叶的生长第5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总第20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出示28页例题图。2、观察记录师:用哪种统计图可以更好地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呢?生:用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反映蒜苗的生长变化情况。师: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禽兽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你们就把自己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师巡视了解情况。3、提出问题:(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4、回顾反思师:回顾观察记录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生1: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生2:要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生3:任务多时,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师:通过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聪明,而且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板书设计:蒜叶的生长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单元教学重、难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重点:掌握倍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因数和倍数…………………………………………1课时2和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1课时质数和和合数………………………………………1课时分解质因数…………………………………………1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课题: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总第21课时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1、操作交流。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2、认识意义。(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追问:想一想,上面12的因数都是怎样找到的?你能根据上面的想法说说12的因数一共有哪几个吗?说明:从上面算式可以看出,如果要找12的因数,只要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因为1×12、2×6和3×4都等于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这6个。(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3、做“练一练”第1题。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提问:能单独说8是因数,72是倍数吗?你是怎样想的?指出:乘法和除法是有联系的算式,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都可以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根据整数乘法或除法算式确定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应该表达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二、引导探究,学会方法1、找一个数的因数。(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2)完成“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找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3)发现特点。引导:请大家观察这里写出的12、36、15和16的所有因数,找找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能不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和同桌一起观察、交流。交流: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交流、归纳,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启发:除了最小的因数都是1,还有什么共同点吗?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那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特点呢?)指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是有限的、书呈现)2、找一个数的倍数。(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说说怎样找的o(根据交流,板书学生找到的3的倍数,并发现可以写出很多很多)你认为哪个找倍数的方法比较好,是怎样找的?说明: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我们可以从3的1倍开始按次序列举出3的倍数,3×1=3,3×2=6,3×3-9,…这样3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会有无数个?那要怎样表示呢?(板书:3的倍数有:3,6,9,12,…)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说明: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补写例3里3的倍数。提问:你能按顺序列举3的倍数吗?大家根据填写的倍数集体说一说。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交流: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在圈里写3的倍数要注意什么?(省略号)(2)完成“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导。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这是按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呢?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注意什么?(按顺序板书2和5的倍数,并注意用省略号表示)说明: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后要注意用省略号表示。(3)发现特点。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指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呈现)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填写因数和倍数。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问: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最小的倍数呢?说明: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按顺序找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出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2、做练习五第1题。引导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把24人按排数和每排人数填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并交流,说说怎样想的,结合呈现表内数据。提问:这里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吗?为什么?指出:依次对应的排数和每排人数相乘的积都是24,所以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说明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依次想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这样的两个数就是它的因数。3、做练习五第2题。让学生明确要求,完成填表。交流结果并呈现,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填的。提问:每人应付4元,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得出这里的应付元数的?说明:这里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因为这些对应的元数是把4依次乘1,2,3……得到的。把一个数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能得出这个数的倍数。4、做练习五第3题。让学生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说明:因为4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依次写出4的一些倍数后,需要用省略号表示;但50以内7的倍数最大的不会超过50,个数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圈里不写省略号。追问:为什么一个要写省略号,另一个不需要?5、做练习五第4题。出示第4题。让学生按要求用相应符号圈出相应的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并呈现结果。提问:观察直线上表示出的6的因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指出:6的因数都不大于6;6的倍数都不小于6、6是6最大的因数,也是6最小的倍数。追问:6是6的因数,也是6的倍数,这个说法对不对?8是8的因数,也是8的倍数呢?6、填充。(1)7的倍数最小是(),7的因数最大是()。(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的倍数。(3)8是2的()数,2就是8的()数。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节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感受数学充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总第2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想一想,如果告诉你一个数,比如3,怎样找出它的倍数?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在研究一个数的倍数时,人们发现了有一些数的倍数是有特征的。比如,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的倍数。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有一个数是730,你觉得它会是2的倍数吗?怎样想的?揭题:这说明有的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意识到了2的倍数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利用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通过找倍数,发现和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找2和5的倍数。出示例4,呈现百数表。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再在2的倍数上画“O"。在找这两个数的倍数时,请大家注意每行数里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是2的倍数。能行吗?学生画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呈现分别画出符号的数,学生校对、确认。2、探究发现特征。(1)引导:请观察表里5的倍数,在每行里哪些是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交流: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指出: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引导:你能任意说一个这样的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验证我们发现的特征吗?大家试一试。(指名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引导用除法检验是不是5的倍数)追问: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2)提问: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指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O)引导:请同桌两人互相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验证发现的2的倍数的特征。交流:你是怎样举例的?(学生口答举例)个位上不是2、4、6、8、O的数,会是2的倍数吗?自己举出例子试一试。交流:你举的什么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追问: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3)引导:观察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交流:怎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说明: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3、认识偶数和奇数。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板书:偶数-2的倍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引导:你能说出几个偶数吗?奇数呢?追问:偶数和奇数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什么数?(双数和单数)·三、组织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让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交流,分别说出答案,结合说说理由。提问:判断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只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指出: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只要看个位上的数。2、做“练一练”第2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生先回答前两个问题。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3、做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把偶数圈出来。交流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4、做练习五第6题。(1)让学生用卡片按(1)的要求组成两位数,试试能组成几个这样的数。交流组成了哪些偶数,明确可以用0和6作个位上的数,能组成5个这样的两位数。(2)让学生完成第(2)题。交流各人组成的两位数,明确能组成5个这样的两位数。(3)学生完成第(3)题。交流结果,说出可以组成的3个数。5、做练习五第7题。让学生先涂一涂4的倍数。观察: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引导:你知道为什么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指出:因为4=2×2,4是2的倍数,也就是4有因数2,这样4的倍数也一定有因数2,所以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比如,12—4×3-2×2×3,12就是2的倍数;16—4×4-2×2×4,16也是2的倍数,等等。追问:6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说说你的理由。说明: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的倍数也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倍数。6、填充。(1)一个两位数是5的倍数,它最小是(),最大是()。(2)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3)比10小的数里,偶数有()个,奇数有()个。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8的倍数除了也是1的倍数,还是()或()的倍数。四、全课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第三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总第23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1、复习回顾。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2、引入课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1)找3的倍数。引导: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利用?(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现在我们先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3的倍数上画“O”。交流、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修正。(2)探索特征。观察:观察、比较这些3的倍数,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引导:单凭观察、比较,我们好像很难找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组成3的倍数的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现在在计数器上拨出几个3的倍数看一看,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比如,我们先拨27,看看这个数要用多少个珠子。(在计数器上演示拨27)提问:可以怎样算出有几个珠?算一算拨27这个数,一共用了几个珠?(板书:2+7=9)引导:你也能像这样拨出3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倍数,算一算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子吗?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算一算。交流:你拨的什么数,用了多少个珠子?(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分别板书计算珠子个数的算式)提问: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个数代表的实际上是什么?它们的和呢?观察我们算出的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吗?请你试着说说看。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接“3的倍数,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引导: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各人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看看会不会是3的倍数。(学生计算)交流:你找出的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计算)观察这里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结论?引导:现在发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就不是3的倍数。你任意找一个三位数或四位数,先按这样的结论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再用除法算一算,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结论。交流:你举的什么数,与这个结论相符吗?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4、阅读“你知道吗”。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三、练习巩固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把3的倍数圈出来。交流哪些是3的倍数,说说理由。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了解要求,提问学生除数是3,得数有没有余数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很快说出有余数的算式。指出:3的倍数,除以3没有余数;不是3的倍数,除以3就有余数。3、做练习五第8题。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组成3的倍数,并想想每个数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交流:你各是怎样填的,有几种填法?(板书不同填法)说明:只要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4、做练习五第9题。让学生读题,写出不同的三位数,看看自己能组成多少个。交流:你怎样选3个数字的,组成了几个三位数?说说你的想法。结合交流板书出10个不同的数,明确应该分别选择O、5、7或5、6、7这样的3个数字才能组成3的倍数。再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写出了多少个。说明:看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而不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5、做练习五第10题。让学生先涂一涂6的倍数并交流。观察:6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吗?四、课堂总结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课题:因数和倍数练习第四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或说明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判断或说明2、5、3的倍数,以及偶数和奇数。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判断、说明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简单的演绎推理,发展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应用数学知识判断、推理的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和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巩固倍数、因数和2、5、3的倍数的特征。总第24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今天我们主要练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判断或说明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能应用知识判断2、5、3的倍数,以及偶数、奇数。二、回顾内容引导:对于因数和倍数,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内容?你能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吗?(结合板书算式,让学生说一说)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根据2的倍数你认识了什么知识?什么是偶数或奇数?[结合回顾、交流板书:整数乘法a×b=c(0除外)里,a和b是c的因数—一c是a和b的倍数2的倍数:个位上2、4、6、8、0一偶数、奇数5的倍数:个位上5或0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指出:在整数乘法里,两个乘数是积的因数,反过来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三、练习应用1、做练习五第11题。让学生独立选择写出一个算式,再同桌互相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交流:你写的哪个算式,可以怎样说因数和倍数?(指名交流,结合板书写成的不同算式,并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说明:从上面习题可以看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就意味着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倍数;反过来也一样,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意味着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因数。比如,说3和4是12的因数,也就表示12是3和4的倍数;反过来也一样,说12是3和4的倍数,也就表示3和4是12的因数。追问:36是4的倍数,还表示什么意思?9是36的因数呢?2、练习。(1)写一个能除尽的整数除法算式,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写除法算式,同桌互相说说因数和倍数。交流:你写的什么算式,可以怎样说?(结合交流板书算式,再指名说一说或集体说一说)说明:根据能除尽的整数除法算式,也可以说出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下面每组数里两个数的关系。72和813和6520和5(3)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415284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4)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4689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指名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什么。3、填充。(1)36的因数有(),其中偶数有()、奇数有()、(2)9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3)1的倍数有:()、(4)所有大于o的自然数都是()的倍数;()是任何大于o的自然数的因数。让同桌学生先讨论、交流,再集体交流,说明理由。4、做练习五第12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第12题,再集体交流,并说说怎样想的。追问: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和3的倍数呢?(2)填充。①在大于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②10以内所有奇数的和是()。③小于30的数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大的—个是()。④n是任意一个自然数,2n表示的是()数,2n+1表示的是()数。5、做练习五第1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并想想各有几种填法。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说说你的想法。追问:怎样可以知道一个数同时是两个不同数的倍数?说明:要同时是两个不同的数的倍数,就要同时具有两个数的倍数特点。比如,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既要具有个位上是5或O的特点,又要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6、做练习五第14题。学生读题,了解问题意思。(1)引导: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写出3个连续自然数算一算,比较结果。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你是怎样验证的?(指名几人交流,教师板书实例,确认是3的倍数)引导:如果用a表示任意3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你能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其他两个数吗?哪位说说你想怎样表示?(板书:a-1,a,a+l)能用式子表示3个数的和,说明它一定是3的倍数吗?自己列出求和的字母式子并且化简。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结果呢?(板书求和过程,得出3a)说明:用字母表示任意3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相加的和是3a,所以一定是3的倍数。(2)提问:3个连续偶数或奇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自己举例算一算,和同学说说你的结论。交流:说说你的例子和结论。(板书指名学生交流的数和计算过程、结果,说明结论)引导:怎样像上面那样用字母表示3个连续偶数或奇数,计算它们的和并说明一定是3的倍数呢?大家课后可以自己试一试。四、练习小结1、练习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需要提出的问题吗?2、完成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交流:你找到的是哪个数?怎样想的?说明:我们可以先写出40的所有因数,再找出其中5的倍数。大家按这样的方法做一做。交流结果,得出可能是:5、10、20、40。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质数和合数第五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或写出质数或者合数,并说明理由;体会非0自然数的分类,了解50以内的质数。2、使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活动认识质数和合数,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质数和合数。总第2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同学们在前面研究因数和倍数中,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对大于O的自然数进行过分类,还记得按这个标准,把大于0自然数分成了哪几类吗?(板书:偶数奇数)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大于O的自然数的分类。今天要按怎样的标准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分成的每一类是什么数呢?老师期望大家一起来研究分类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二、认识新知1、出示例6。了解题意,明确要求。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让学生分别写出6个数的所有因数。交流:这6个数各有哪些因数?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指名交流,并板书出6个数的全部因数。引导:现在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不同,你想按什么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在小组里先讨论,等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想按什么把这些数分类,分成几类?(学生交流不同想法,教师引导统一为两类)引导:大家想到了可以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只有两个因数的为一类,有两个以上因数的为另一类。那这里只有两个因数的是哪几个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呢?请你在课本上填一填。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观察这3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是怎样的两个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揭示:像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板书:质数)像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也就是有两个以上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板书:合数)追问:上面这几个数里,哪几个是质数?为什么?哪几个是合数?你是怎样想的?2、完善分类。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说说你的想法。说明: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提问:回顾上面学习过程,你认为大于O的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说明:大于O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分类,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l。[完善板书:自然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大于O的)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两个以上)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完成“试一试’’。让学生先填写因数,再判断各是什么数。交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和判断结果。(指名交流,呈现结果)4、回顾整理。引导:上面我们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成哪几类?每类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认识质数和合数,并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类的?这里的分类和偶数、奇数的分类比较,有什么不同?小结:我们先写出一些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的特点,认识了质数和合数:质数是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合数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1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就按因数的个数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成了三类:质数、合数和1。这样按因数个数的分类和偶数、奇数的分类不同,偶数、奇数是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类的。追问: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类呢?三、练习内化1、做“练一练”。让学生写出11~20各数的因数,再在圈里填写合适的数。交流结果。引导:联系上面10以内的数想一想,20以内有哪些数是质数?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不都是奇数?明确:20以内的质数是:2、3、5、7、11、13、17、19。质数不都是奇数,因为2是质数。2、做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先划去2的倍数(2本身不划去),了解方法。再依次划去3、5、7的倍数(3、5、7本身不划去)。交流划去的和剩下的数,确认结果。提问:观察一下,剩下的都是什么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说明:按照这样的方法制成的数表,剩下的全是质数,得到的就是质数表。质数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3、做练习六第2题。学生根据要求分别填数。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说明: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是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如果只有两个因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就是——(合数)。如果有困难,还可以查质数表。4、填充。(口答)(1)质数只有()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个因数。(2)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3)比10小的数里,质数有()个,合数有()个。(4)20的因数有(),其中是质数的有()o5、做练习六第3题。让学生在乘法算式里填上合适的质数。交流并呈现结果。提问:写成的算式中,积是质数还是合数?乘数呢?合数都能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你再找个例子试一试。交流:你举出的什么例子?(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几个类似的乘法算式)通过举例,你有什么体会?指出:看来,合数可以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四、全课小结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什么本领?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认识质数和合数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体会?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分解质因数第六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分解质因数。教学难点:认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总第26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质因数1、写出算式。要求:你能把5和28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交流:你是怎样写的?(板书:5=1×528-1×2828=2×1428=4×7)2、认识质因数。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3、强化认识。追问:上面算式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1、28、14和4为什么不是28的质因数?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2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2是28的质因数。4、做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交流:你能回答这里两道题的问题吗?说说你的答案。追问:怎样的数才可以称作一个数的质因数?二、分解质因数1、引入课题。谈话:我们认识了质因数,就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就是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2、分解质因数。出示例8,明确把30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课本上尝试表示,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结果。交流: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怎样做?(根据交流板书,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说明: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先写成质数2乘15;15是合数,把它写成质数3乘5,这时乘数全部是质数;就把30写成这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30-2×3×5。可见,要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把合数先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如果另一个数是合数,再把这个合数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直到分解成全部是质数相乘为止。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把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阅读“你知道吗”。我们在上面是用逐次相乘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的,人们在分解质因数时,经常用短除法。大家阅读“你知道吗”,看看你能不能明白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交流:能说说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吗?结合交流说明方法:每次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每个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说明:我们上面分解时,每次用质数乘一个数,直到所有乘数都是质数为止、,和用短除法的思考方法是相同的,只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过程简便一些。4、尝试短除法。引导:你能用短除法把42分解质因数吗?学生尝试,指名板演。交流:能说说这里用短除法怎样分解质因数的吗?说明:用42每次除以质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把42写成除数和商连乘的形式。三、练习巩固1、完成“练一练”。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分解质因数。交流:6和14分解成哪些质数相乘的形式?(板书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指出:6分解质因数,可以先想质因数2,写成2×3,全部是质数,于是得到6=2×3;14分解质因数,也是先想质因数2,写成2×7,已经全部是质数,得出14=2×7。2、做练习六第5题。先圈一圈,交流哪些是合数,再让学生独立把9和16分解质因数。检查板演题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确认结果。3、做练习六第6题。让学生观察每组数个位上分别是几,这四组数都是什么数。要求独立找一找、圈一圈每组里的质数,并交流各有哪些质数。提问:根据你找质数的结果想一想,奇数都是质数吗?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说明:奇数是按是不是2的倍数确定的,质数是按因数的个数确定的,奇数和质数不是同一标准分类的结果,所以奇数不都是质数。4、做练习六第7题。让学生独立填数,并比一比每组数填的结果是不是相同。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同一个数,填写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说明:把一个数写成质数相乘,是分解质因数,表示出的是积;写成质数相加,要看是哪几个质数的和。5、做练习六第8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是能不能把全班人数平均分的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交流:哪几个班人数可以平均分,哪几个班人数不能平均分?为什么?说明:一班、三班的人数是合数,可以写成两个不同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可以平均分;二班、四班的人数是质数,只能写成1和它本身相乘,说明不能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不能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四、拓展视野让学生阅读第40页“你知道吗”,并出示提示: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哪些数学家在这项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谁的研究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学生阅读后,围绕上述问题交流,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教师适当说明。五、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你还有哪些体会?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七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第27课时教学过程:一、铺垫准备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分割正方形,看出每条边长6厘米都正好可以分成3份,这个正方形能正好分成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5厘米的不能正好分成。追问: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好可以分成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而边长5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厘米的不能?指出:因为小正方形边长2是6的因数,边长6÷2=3(份),所以能正好分成同样的正方形;但2不是5的因数,边长5÷2有余数,就不能正好分成。2、引入新课。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认识新知识,学会新方法。二、学习新知1、认识公因数。(1)出示例9,了解题意。启发:观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2÷6=2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18÷4=4、、、、、、2)说明: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长度,6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所以能正好铺满;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所以不能正好铺满。(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说明: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因为它们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可见,当正方形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时,就能正好把这个长方形铺满。(3)引导:现在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指出:大家发现,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追问: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不是?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接“公因数”后板书:——两个数公有的因数)2、求公因数。(1)出示问题。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那如果已知两个数,你能不能找出它们所有的公因数呢?接着看一个问题。出示例10,让学生明确要找出8和12的所有公因数,并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2)探索方法。引导:先想想怎样的数是8和12的公因数;再想怎样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数。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学生思考、尝试,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的?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书过程)①先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②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2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提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找8和12的公因数?说明:因为公因数一定在8的因数里,所以只要在8的因数里找出也是12的因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③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里找8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追问: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8和12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的是4。4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可见,两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o(板书: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出示两个圈:8的因数12的因数(图略)让学生分别说出8和12的因数,教师板书。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引导:如果要在图里既看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又能把公有的因数写在共同的部分,这两个圈怎样合并到一起比较合适?小组里讨论讨论。学生交流,引导出正确表示的方法,呈现把两个圈部分合并的图,(图见教材,略)再引导在合适的部分分别填写因数,并标注出“8和12的公因数”。提问:从图上看,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4、回顾内容。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三、巩固深化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填写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交流:18的因数有哪些?30的因数呢?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从表里看,怎样的数是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明:先在表里分别圈两个数的因数,其中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分别填15和20的因数,再填右图。交流各是怎样填的,说说15和20各有哪些因数,再说说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明:15和20的因数中公有的因数,就是15和20的公因数,在公因数中就能找出最大公因数。3、做练习七第1题。(1)让学生依次按要求填出合适的数。交流并呈现结果。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问:从练习的过程看,你是怎样找出12和4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2)引导: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求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吗?每人独立完成。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检查板演过程,说明最大公因数;有错订正。4、做练习七第2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提问:能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吗?四、小结收获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体会?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第八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最大公因数;认识两个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并能利用特点求相应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增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能发现具有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发展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积极思维和交流,体会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总第28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练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o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课题)在练习中,要注意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要能进一步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单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直接求最大公因数。有信心吗?二、基本题练习1、根据要求填空。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8和24的公因数有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1)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提问:观察这里填充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那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说明:从填充里可以看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就能找出其中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也可以像这样先找出其中一个数的因数,再从这个数的因数中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要简便一些。2、做练习七第3题。引入:有时应用我们掌握的一些知识,可以直接看出其中一些公因数。比如上面的18和24,都是偶数,就有公因数2;都是3的倍数,就有公因数3。应用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比较快地发现一些公因数,但它不能找出所有的公因数。现在看第3题,各人找一找哪几组有公因数2,哪几组有公因数3或57做出记号。交流:哪几组有公因数27怎样知道的?哪几组有公因数3或57为什么?3、做练习七第4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指名四人板演。交流: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各是用什么方法求的呢?(检查过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追问:你是怎样找出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引导具体观察13和5的因数,确定只有公因数1,所以最大公因数就是1)说明: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三、发展题练习1、做练习七第5题。(1)求左边4组数的最大公因数。让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指名两人板演。检查过程,确认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观察:请大家观察每组里两个数的关系,看看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交流:你从每组数里发现了什么?指出:如果小数是大数的因数,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小数是大数的因数,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求右边4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交流:这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几?你发现什么时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7指出: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板书: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是1)2、做练习七第6题。引导:我们发现了上面两种关系的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你能应用这个特点直接写出第6题里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请你写在课本上。交流:前两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都是17后两组呢?你是怎样想的?3、独立思考、交流。(1)1和2、3、4、5的最大公因数分别是几?指名学生说出最大公因数各是几。提问:1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几?和25呢?你有什么发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指出:1和任何不是O的自然数,最大公因数都是1。(2)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2和33和44和55和6让同桌学生先说一说最大公因数,再交流结果。提问:你发现这里每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指出:大于O的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4、做练习七第7题。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写出每个分数里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78和1616和24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交流结果)每组数你是怎样找的?指出:找公因数可以利用每组数的特点确定方法。两个数之间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两个数之间具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小数;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可以先找出其中一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6、做练习七第8题。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是要把长方形正好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可以分成多少个。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再画一画,验证自己的想法。交流: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呈现相应的裁法)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可以怎样计算个数?指出:这是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要把长方形正好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和宽都要能正好平均分,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长和宽的公因数。要裁成边长最大的同样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数就应该是长、宽数的最大公因数。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这样沿长一行可以裁成5个正方形,沿宽可以裁成3行,所以一共可以裁出15个这样的正方形。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两根铁丝分别长16厘米和20厘米,要全部剪成同样长的若干段,每段铁丝最长多少厘米?一共能剪成这样的多少段?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每段铁丝最长多少厘米?怎样想的?一共可以剪成这样的多少段?怎样计算的?四、练习总结提问:你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有哪些认识?今天有什么新收获?还有哪些体会?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九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总第29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认识公倍数。(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两个正方形,哪个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看图想一想是为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算式来说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为什么用同一个长方形去铺,边长6厘米的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却不能铺满呢?你能结合图形,说明你的理由和表示的算式吗?结合学生交流和算式表示,借助图形演示引导观察并理解:正方形边长数6是长方形两边边长数3和2的倍数,能正好铺满;(板书:6÷3=26÷2=3)另一个正方形边长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不能正好铺满。(板书:8÷2—48÷3—2……2)提问:联系铺满长方形的图形,观察列出的算式,你觉得6和3、2这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你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厘米数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用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像这样能被正好铺满的正方形有多少个,能找得完吗?说明:这个长方形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因为它们的边长数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正方形找不完,个数是无限的。(3)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指出:同学们的理解还真不错!大家发现6、12、18、24……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数,我们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追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不是?那哪些数是2和3的公倍数呢?(板书: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为什么公倍数里要用省略号?你还能任意再说几个2和3的公倍数吗?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倍数。(接“公倍数”板书:——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所以写公倍数时需要用省略号表示。2、求公倍数。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让学生独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交流:你是怎样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的?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追问: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说,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三、巩固深化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填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在这个练习中怎样得出2和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明:先在表里分别圈出两个数的倍数,再看哪些数同时是两个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在直线上分别画出4和6的公倍数,再填空。交流:你怎样在直线上找4和6的倍数的?(呈现在直线上表示)怎样的数是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倍数是哪些数,最小公倍数是几?(呈现填空结果)注意检查有没有用省略号。3、做练习七第9题。让学生先分别填出左边圈里的数,再填写相交圈里的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这里为什么不用省略号?说明:50以内6和8公有的倍数,就是6和8在50以内的公倍数。50以内6的倍数、8的倍数和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有限的,所以不需要用省略号。4、做练习七第10题。(1)让学生填空完成。交流填充结果并呈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问:你是按怎样的方法找出8和20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2)引导:这里先分别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其中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吗?自己找一找。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交流结果。追问:除了像这样通过分别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外,还能怎样找?说明:还可以先找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最小公倍数。四、总结提升引导: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写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第十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灵活运用方法正确地求最小公倍数;认识两个特殊关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并能利用特点求相应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增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技能,了解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联系;能发现具有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发展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积极思考和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总第30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了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练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在练习中,要注意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还要能进一步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单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直接求最小公倍数;并且了解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联系。有信心吗?二、基本题练习1、完成下列填空。6的倍数有;8的倍数有;6和8的公倍数有,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1)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提问:观察这里填充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在填空时还要注意什么?(倍数和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说明:从填充里可以看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所以先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倍数,就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也可以像这样先找出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这个数的倍数中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要简便一些。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做练习七第11题。(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指名四人板演。交流: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大家看一看黑板上,各是用什么方法求的?(检查过程)提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哪些方法?(2)简化方法。①引导:我们现在就用先找每组里大数的倍数,再看最小公倍数是几的方法来试一试。大家先看第一组数6和10。现在10不是6的倍数,我们依次找10的倍数:10,20,30,40……(板书)这里出现的6的倍数是几?刚才求出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几?说明:我们把较大数10依次乘2、乘3、乘4……其中30是第一次出现的6的倍数,它就是6和10的最小公倍数。②我们再这样试着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把较大的数12乘2得24,这时24是8的倍数,看看刚才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几?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说明:我们把较大的数依次乘2、乘3、乘4……当第一次出现小数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叫大数翻倍法,可以比较快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③引导:你能用大数翻倍法求后两组数10和2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吗?自己试试看。学生独立用大数翻倍法求最小公倍数。交流:哪位来说说你是怎样求出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小结:能说说大数翻倍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三、发展题练习1、做练习七第12题。(1)求左边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交流:你找出的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观察:请大家观察每组里两个数的关系,看看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交流:从这里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出:大数和小数有倍数关系,也就是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求右边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交流:这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和原来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什么时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指出: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板书: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2、做练习七第13题。引导:我们发现了上面两种关系的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你能应用这个特点直接写出第13题里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吗?请你写在课本上。交流:前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你是怎样想的?后两组呢?为什么最小公倍数都是大数?3、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1和2、3、4、5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几?指名学生说出最小公倍数。提问:1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和25呢?你有什么发现?指出:1和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最小公倍数都是这个数本身。(2)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2和33和44和55和6让同桌学生先说一说最小公倍数,再交流结果。提问:你能发现这里每组数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指出:大于o的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两个数的积。(3)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是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和93和54和123和9让学生先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问:求这里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怎样想的?说明: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4)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是几?8和128和10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检查板演题,集体订正。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类似的地方?指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可以先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根据另一个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找最小公倍数,其实就是先找大数的倍数,再找出最小公倍数。4、填空(a、b、c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1)8÷4=2,8和4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2)a÷b-3,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3)a÷b-4,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4)a÷b-c,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5、做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读题,说明题意和要求,明确1路车间隔6分钟,2路车间隔8分钟。让学生用表格列举的方法找出这两路公共汽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交流列举过程,说说列举每一路车发车时刻时,实际是按找什么数的方法确定的。(6的倍数、8的倍数)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交流:你想到的什么方法?怎样确定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小结:因为两路公共汽车每次发车相隔时间分别是6分和8分,所以到下次同时发车经过的时间,必须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也就是6和8的公倍数;到第二次同时发车经过的时间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所以第二次同时发车时间是7:24。6、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阅读资料。提问:你知道了什么?(12,18)=6表示什么意思?[12,18]=36呢?口答:(4,8)=(6,10)=[4,8]=[6,10]=四、回顾总结提问:通过练习,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新的收获或体会?课题: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1)第十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总第31课时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2、交流整理。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引导: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根据这里的算式说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6有哪些质因数?怎样把6分解质因数?(板书式子,并说明其中的质因数)(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结合交流内容,逐步板书成: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相依存)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奇数(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三、练习与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交流:你是怎样找它们的因数的?(检查板演题)(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引导:能说出后面每个数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581217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交流:题里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填数时怎样想的?提问: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和3的倍数?说说你的判断方法。(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出两张卡片,按各题的要求分别组成两位数,把能组成的数记录下来。交流:同时是5和3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板书:30)如果是三位数呢?(板书:180810)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板书:80)最小的奇数呢?(板书:13)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让学生把质数圈出来,在合数下面画线。交流: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板书成两类)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分的?说明: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交流、呈现结果。提问:观察表里选出的质数和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你能举例子说明吗?指出:如果要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的说法是错的,只要举出质数2是偶数这个例子。这里质数2是偶数就是一个反例。要判断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也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合数9就是奇数。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提问:这里填写的质数都叫积的什么数?为什么称它是积的质因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说明:这里把合数写成这种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课题:第十二课时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教学重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简单规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总第3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引入1、复习旧知。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2、回顾内容。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2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3、引入复习。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二、练习与应用1、整理方法。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指出: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公倍数,可以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这些因数或倍数里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这就是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大公因数的,结果各是几?分别说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哪几组可以用特殊方法找最大公因数?为什么?哪几组是按一般方法找的?指出: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就先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另一个数找出最大公因数。(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哪几组可以用特殊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为什么?哪几组是按一般方法找的?指出: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大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可以用大数翻倍法找最小公倍数,这样比较简便。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交流:你涂色的是哪几格?这些涂色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找这些格子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引导: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先找两种棋子各走到过哪些格子,再找到都走到的格子;有的是用求公倍数的方法。那为什么可以用求公倍数的方法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指出:红棋走到的格子,一定是3的倍数;黄棋走到的格子,一定是4的倍数;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就是3和4的公倍数。所以只要找出3和4的公倍数,涂上颜色。具体找公倍数可以先找到最小公倍数12,再依次乘2、乘3……就可以按顺序得出3和4的公倍数。解决像这样的问题,就要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所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追问:接着走下去,还会都走到哪些格子?4、讨论“练习与应用”第11、12题。要求学生独立读题,思考各用什么方法解决,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想到这两题特别要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三、探索与实践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1)让学生先找出9的倍数,确认有72、81、99、297。要求算出这些9的倍数各数位上数的和,再比一比,看看能发现什么特点。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提问:你发现这些9的倍数都有什么特点?引导:9的倍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9的倍数。那你还能再找~些9的倍数验证你的发现吗?试试看。交流:你找出哪些数验证的?(板书这些数,并口头验证)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指出:9的倍数,它各数位上数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2)下面哪些数是9的倍数?354243702381486(3)在I]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成为9的倍数。28口37口1口65口4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1)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1~15各数和3的最大公因数。交流:这些最大公因数有怎样的规律?每个周期的数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让学生在方格里描点、连线。交流:你连成的怎样的折线?(呈现图形)连成的折线有什么特点?折线的周期是怎样的?(3)追问:如果找这些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会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1~15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以1,1,1,4为周期重复。四、评价总结1、评价反思。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2、交流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3、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十三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2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想、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和归纳规律。总第33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回顾激活。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想一想,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说明: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2、创设问题情境。出示:1+3+5+……+29。提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判断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你是怎么想的?对于判断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引导:研究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是和的奇偶性问题。(板书:奇偶性)这里加数比较多,又都是奇数,得数到底是怎样的数呢?如果加数更多会怎样呢?这样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像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人手开始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0(板书:解决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人手)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1、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1)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引导:现在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先研究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大家自己举几个例子看一看:每次任意选两个不是o的自然数,算出它们的和,填在课本上表格里,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交流:仔细观察、比较得数和算式,想一想两个数相加,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大家看一看,你的计算的结果都符合刚才交流的结论吗?引导:现在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看看上面交流的结论到底对不对。(学生举例)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情况,通过先举出例子,再观察比较,发现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与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如果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板书: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2)判断:任意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是奇数?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明:两个加数中只有一个奇数,和是奇数。2、探究几个数连加和的奇偶性。(1)引导:我们已经发现了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和的奇偶性的特征。那要是任意3个、4个,或5个、5个以上的不是0的自然数连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分别选几个写成连加算式,填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表格里。先观察算式里加数各是什么数,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算一算,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算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个或4个数连加┃┃┃┣━━━━━━━━━━━╋━━━━━━━╋━━━━━━━━━━┫┃5个或5个以上数连┃┃┃┗━━━━━━━━━━━┻━━━━━━━┻━━━━━━━━━━┛(2)观察比较。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学生的算式,选择板书一些算式、得数。出示要求,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算式并讨论:①观察每个连加算式,加数里有几个偶数、几个奇数,和是什么数?②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这些加数中的什么有关?③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提问:通过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交流、比较,说说自己的想法,逐步点拨得出加数中奇数个数与和的奇偶性的关系,并联系两个数相加的情况,归纳相应的规律。小结:我们从这些加法算式中发现,加数里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就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就是偶数。这就是和的奇偶性规律。(加数里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追问:现在让你不计算,判断连加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认为只要看什么?3、应用规律,判断结果。提问:回头看一看,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说明:有了规律,判断就非常方便。在1~29这29个自然数里,一共有15个奇数。所以这个算式的和是奇数。4、回顾反思,积累经验。提问: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个复杂问题的?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分享。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有两个重要的收获:一是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人手,找出规律来解决;二是探索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类例子,再观察、比较,寻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完成板书:从简单入手举出例子观察比较探索规律寻找特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发现规律解决复杂问题5、探究积的奇偶性。(1)引导:刚才我们找到了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我们再看一个算式,思考它的结果。出示:81×3×675×7×8×11×814×19×15×121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直接判断吗?提问:你准备怎么办?根据刚才的经验,可以怎样找积的奇偶性规律呢?要求:那你就按刚才的办法,自己举例子,任意写出乘法算式,计算结果看看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观察、比较,自己寻找特点,看看积的奇偶性有没有什么规律。(2)交流:你举出了哪些例子?积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据学生交流,按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分类板书算式)你发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与什么有关系?你发现有什么规律?说说你的发现。(3)小结:大家列举并计算几个自然数连乘的积,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发现乘数都是奇数,积就是奇数;乘数中只要有偶数,积就是偶数。板书:乘数都是奇数,积就是奇数乘数中只要有偶数,积就是偶数)追问:判断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只要看什么?(乘数中有没有偶数)小结:看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只要看乘数中有没有偶数。如果乘数中没有偶数,积是奇数;乘数中只要有偶数,积一定是偶数。6、应用规律判断。提问:那前面的81×3×675×7×8×11×814×19×15×121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说说你的想法。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乘数里只要有一个偶数,积就一定是偶数吗?指出:偶数是2的倍数,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乘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所以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就一定是偶数。7、总结内容。提问:通过上面的探索,你知道了什么规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说明: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的规律,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板书课题)三、回顾反思,交流收获提问:回顾上面探索和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和大家相交流。小结:通过探索规律、大家发现了,解决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人手研究,寻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探索规律时,可以举出一类例子,通过观察、比较,从不同的算式中寻找共同的特点,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可见,举例、比较并进行验证,都是探索规律常用的方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第一次月考课型:测试课月考目的:1、检查学生对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三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做到因材施教。总第34-35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明第一次月考的范围和知识点:方程及等式;解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3、5倍数的特征等。二、月考时间:90分钟三、向学生分地试卷,学生初步读试卷,把自己能做的题先做了。让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四、学生答题,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五、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的好习惯。六、收卷,阅卷。课题:第一次月考讲评课型:讲评课讲评目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检查学生对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三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分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总第36课时讲评过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填空题,分析题目,注意审题,得出答案。2、学生自己订正,说说丢分的原因。二、选择题:共6分,每题1分1、完成第1、2、3题(1)学生分析题目。(2)学生完成题目。(3)提醒学生注意方程及等式的关系2、完成第4、5题(1)学生分析题目,注意方程的解的意义(2)把相应数据代入公式。(3)方框里最大填几,要考虑最大值。3、完成第6题(1)请学生上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做题。(2)集体订正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认真读题。2、引导学生集合实际情况分析,学会举相反的例子,完成题目。四、计算及统计:共28分在这部分学生丢分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方程的能力差了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第一题,口算,主要是小数乘、除法的口算,学生自主改正并给出计算在正确结果。2、解方程:请做错的学生上台解答,老师巡视,集体订正。3、统计:看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并回答看出的问题。学生相互探讨,自主订正。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填入舒适的质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质数就可作答了。2、写出90以内2、5的倍数,学生完成得可以。3、猜一猜,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大部分能猜出正确答案来。师指导学生类似题的做题方法。六、解决问题:24分,每题6分。内容涉及列方程解应用题,2、3、5的倍数的应用。部分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只有小部分学生做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师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订正。七、小结:这次月考你有什么进步,通过月考,你有什么收获。第四单元 教材内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得几分之几、练习八、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练习九、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练习十、通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十一、整理与练习、球的反弹高度。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曾经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学习依据分数的意义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他们思维的抽象水平,促进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16课时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分数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建构分数的意义。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习信心。重难点:1、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2、能比较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总第37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让我们一起先来研究两条题目。出示:真假让你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手势表示。①的分母是3,分子是2,中间一条横线叫分数线。( )②妈妈把一块饼分成4份,这样的3份可以用表示。( )第②题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重点讨论。师随机出示“没有平均分的饼图”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再出示“平均分的饼图”提问:你能涂色来表示这块饼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二、感悟提炼,建构新知1、理解分数的意义(1)(课件出示例1)(2)小结师: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用分数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3)揭示单位“1”①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一分、说一说。我们发现在表示分数时,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②为了简明地表示这个被平均分的对象,我们就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1)可是同学们,你们说这个1跟我们平时讲的1一样吗?比较第3幅图与第4幅图,让学生自悟,给1加上引号。(板书:“1”)师小结:这儿的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通常又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③举例说明,加深理解单位“1”。(4)概括分数的意义讨论这四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分数的意义。2、认识分数单位由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过渡到分数的计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结合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这个分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及含有分数单位的个数。3、完成“练一练”。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练习八第1题。说说单位“1”2、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说说单位“1”四、全课总结质疑。1、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还认识了分数单位。你有一些什么收获呢?(学生畅谈收获)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平均分)分数单位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总第38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出示情境图: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怎样解答?板书:4÷4=1(块)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2: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教师:每人平均分得的饼满一块嘛?你是怎样想的?1÷4=1/42、教学例3改变题目: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教师:你能提一个问题吗?如何列式?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3÷4教师:每人平均分得的饼满一块嘛?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教师: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指名回答。教师:你是怎样想的?2、总结归纳:新教师: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a÷b=教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教师:b为什么不能是0?完善板书(b≠0)3、教学试一试。要求学生先独立填写,并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三、精心训练,巩固新知1、做练一练的第1题。做好后,让学生比一比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2、做练一练的第2题。完成练习八第6—11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四、评价总结,完善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块)被除数÷除数=a÷b=(b≠0)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3、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总第39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师:(用红粉笔画出一条线段,并画出等分点)这是一根红彩带(板书:红彩带),平均分成了(4份),你能从中找出分数吗?你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师:还有一根黄彩带(板书:黄彩带)你能画出表示它长度的线段吗?告诉你,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会画吗?你是怎么想的?(去掉红彩带一份长)师:这时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再去掉红彩带的一份长)师:这时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为什么?2、完成P55“试一试”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3、完成P55“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师:(指两个括号内的数)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八第8题。提问:1、每一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2、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完成练习八17、18题(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米”这两句话的意思的?(2)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m3、动手做:课本58页动手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彩条,按照要求自己来做。四、评价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谁来说说这类问题一般怎样想?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1、找单位“1”的量2、确定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几分之几课题:练习八第4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掌握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2、在练习和探索中,进一步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查等习惯,获得成功的经验。教学重点:正确找出两个相关数量中的单位“1”,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总第40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在前几节课的教学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八”。(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八”第12题。指出:在直线上,用0-1这一段表示单位“1”。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空。3、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八”第8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想的。完成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八”第15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5.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八”第16题。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八”第14题。1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和“鸭的只数53是鸡的”的。4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八”第17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思考: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指名板演。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八”第1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指名板演。4、出示教材第58页“动手做”。让学生按规律填适当的分数,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找出相等的分数,谈谈自己的发现。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第5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分类和归纳等思维能力。3、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重、难点: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及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总第41课时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引出假分数1、谈话: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分数。首先,请大家在课本59页例5图(6个四等分的圆)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分别涂色表示出分母是4的分数,看看你最多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分数。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同分数并出示相应的图片。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5/4的意义。4、指导学生在课本59页例6图(印有6个五等分的圆)上涂色表示出2/5、10/5、13/5三个分数。5、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结合图说明“每个分数各有几个1/5”,相机板书分数。二、分类比较,认识假分数1、引导观察黑板上的所有分数。思考:比较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2、请学生汇报分类结果。3、重点研究第四种分类情况。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分子等于分母5、揭示概念: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6、揭示并板书课题。7、出示练一练第2题中的分数,要求学生说说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8、请学生写出几个分母是8的真分数,再写出几个分子是8的假分数。思考:各有几个,其中最大的是什么?最小的呢?9、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新课小结。三、巩固深化,强化理解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第2题,读并说是真假分数。3、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组成。4、练习九第1题。引导观察得出:①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②当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5、练习九第2题进一步理解真假分数。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验?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分子≥分母→假分数(≥1)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第6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总第42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假分数吗?举几个例子,教师随机补充有意识地把假分数分成2类(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不能化成整数的)二、教学例7根据学生实际举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用书上的例子进行)出示假分数=()=()=()①同学们想想,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分别是多少?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③交流方法:④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能够化成整数的假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⑤归纳特点: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⑥小练习:AB你能举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教学带分数①同学们在刚才距离的过程当中,还有这一部分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吗?(指着黑板上剩下的另一部分假分数)例如②交流:不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起来的分数,例如:可以分成和,写成1,想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③教学=1,让学生在数轴上看一看,进一步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联系。④老师随机板书,写几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教学例8①怎样把化成带分数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③交流方法:A可能是画图的B可能是计算的,可分成8个和3个,8个等于2,在加上就是2。④读一读这个带分数⑤教师介绍用除法计算来转化:=11÷4=2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⑥小结方法:请同学们想想怎样用除法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⑦完成书上61页练一练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6题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0÷5=2=11÷4=2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7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发展数感。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总第43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5/6和7/6 2和6/3 3和13/4 2/3和3/2说一说你的想法。优等生答二、教学例9 李娟和张玲用彩带各做了一个中国结。李娟用了0、5米,张玲用了3/4米。比较大小0、5 ○ 3/41、你是怎样比的?小组讨论。2、小组交流,出现两种情况3、比较两种方法,在比较中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优等生答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4、完成课本62页试一试。练习:把1/2 1/4 9/25 化成小数。三、教学例10把0、3、0、13、0、213化成分数。出示例101、说一说分别是几位小数? 学困生答 2、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三位呢?3、独立完成小数化分数的过程。小组交流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中等生答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改写成分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四、巩固练习1、练一练:完成课本62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第一组有那几种方法?为什么第二和第三组只有一种方法? 2、练习九第11题学生独立填空,教师巡视。3、练习九第13题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4、练习九第16题先把6/5化成小数,再与1、1比较大小 优等生答提醒学生:时间用得多,说明做得慢;时间用得少,说明做得快。5、布置课堂作业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题:练习九第8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第44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谁来说说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九”。(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1题。让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口答,共同订正。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反馈,并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反馈,并说说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提醒: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用“≈”。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4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上下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5题。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分析:要求哪块地的面积大一些,就是比较78和0.8哪个大些。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问:在比较出两人所用时间的长短之后,怎样知道谁做得快一些?的时间少谁做得快)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九”思考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谁用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第9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增强探究意识。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能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总第45课时教学设计:一、感知性质例1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6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3、6、9分。表示1/2、1/3、2/6、3/9。感知后面三个虽然分母不同,但是相等二、探索性质例12分一分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比一比(1)观察涂色部分,发现了什么?(2)这些分数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看一看师:观察这一组分数,从左往右看,和1/2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互相说一说。从右往左看呢?4、说一说⑴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组式子的变化规律;⑵这句话中要注意什么?5、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三、运用性质1、完成课本67页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完成课本67页练一练的第3题和第4题第3题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看等号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看它是由等号前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是怎样变化来的,是乘还是除以几。再把分母或分子按同样的变化来填空。第4题判断是否相等,可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乘或除以一个数把前面一个分数的分母变为与后面一个分数分母相同;也可以把后面一个分数分母变为与前面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3、完成练习十第1题。4、完成练习十第2题。5、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6、游戏拍手游戏:用教师拍手的次数做分子,用学生共同拍手的次数做分母,使组成的分数大小等于1/2。五、评价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设计: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题:约分第10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方法,认识最简分数。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重点: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难点: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的约分方法。总第46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出示题目:6/20=()/1015/18=5/()27/21=()/9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两个数一样大,哪个看起来更简便一些?为什么?师:明确告诉学生后者看上去简单一些,我们今天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看一看,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二、探究新知:1、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来解决新知课件出示例13讨论6/12、3/6和1/2相等吗?2,理解约分的意义:师:什么是约分?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在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师:约分到什么时候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了?分子和分母互质时。师:在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书写。(板书)3、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师: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师:出示一些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是最简分数?哪些不是最简分数?师:强调约分时,通常要约分成最简分数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约分板书课题4、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⑴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自己想法。⑵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全班交流:有公因数2的分数,分子、分母有什么共同特征?有公因数3的分数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有公因数5的分数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⑴学生独自判断、练习。⑵全班交流: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的有哪些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还有公因数几?3、完成练习十第7题。⑴学生独立思考、连线。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先将上面一行的分数分别约分,再与第二行的分数进行比较,然后连线。)⑶学生订正。4、完成练习十第8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在约分时要注意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约分分步约分一次约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练习十第11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约分的应用价值,提高约分的正确率和能力。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把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第47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什么是最简分数?怎样把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2、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十”。(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9题。指名说说运算顺序。指名板演。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0题。提问:你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提示: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3题。提问:怎样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单位间的进率)你能把下面的名数进行转化吗?注意要填写的是最简分数。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4题。把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提示:最后两小题可以约成带分数或假分数。4、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第15题。课件出示图表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完成。教师着重强调:结果应是最简分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5.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思考题。提问:怎样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都相等)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五、课堂作业课题:通分第1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2、能正确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难点: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公分母。总第48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二、新授出示例题例14:把和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分母相同大小不变)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根据学生发言出示:(1)==(2)==你是怎样改写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板演揭示通分的意义1、通过自学,我知道几个分母的公倍数,叫做几个分母的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1)应该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为分数大小没有改变。2)我还学到了通分的一般方(先确定公分母)3、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试一试5、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和和和确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其实就是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练一练:按照试一试的方法来通分。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⑴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书上完成填空和画图。⑵在小组内说说自己通分的结果和图示。⑶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在书上的填空。②指名说说画图时是怎么想的?(根据公分母的大小,确定将图形平均分成几等份;根据通分后的分子,确定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⑷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⑴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想法。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找到每组分数的公分母的?3、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⑴学生独立检查,作出判断。⑵全班交流:哪组不对?哪种不够简单?怎样改正?⑶讨论交流:通分时容易出什么问题?你认为要使通分既正确又简单的关键是什么?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通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1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灵活地选择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总第49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3分钟)二、教学例151、交流例15。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⑴课件出示例题,全班交流: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比较谁看得多其实就是比什么?⑵小组交流:谁看得多?你是怎么比出来的?⑶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①通过画图比出大小。②把这两个分数和比大小。(>,<,所以>)③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因为>,所以>)2、交流“练一练”。⑴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⑵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的通分过程和比较结果。②交流小结: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很多,但先通分再比较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3)当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时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大小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⑴课件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⑵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写出商,并比较每组商的大小。⑶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根据每组商的特点灵活选择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⑴学生独立比较大小。⑵全班交流:①根据分数的意义比出每组分数的大小。②根据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比出大小。3、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因为>,所以>课题:练习十一第14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2、通过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类推能力,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总第50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什么是通分?怎样进行通分?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谈话:我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和通分,现在你会比较任意两个分数的大小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十一”。(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9题。要求学生根据分数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比较大小。小结:要善于观察分数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10题。讨论:怎样快速地将这些分数分类?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问:如果将一个分数与比较大小,你觉得除了先通分再进行比较外,还可怎样比?点拨:1、将一个分数与比较大小,可以把这个分数的分子乘;2、如果积小于21、分母,则该分数比小。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11题。谈话:根据分数的意义,哪个最接近0?哪个最接近1?让学生自由交流想法。指名口答。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13题。提问:“哪个工程队已铺的长一些”实质上是求什么?(你会比较吗?)3、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第14题。交流:你觉得“谁投得准一些?”就是比什么?提问:怎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均应予以鼓励)教师小结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4、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一”思考题。11提示:和还可以改写成哪两个分数呢?5411结合数轴认识比大又比小的分数有无数个。54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课题:整理与练习第15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加深对约分、通分概念的理解,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熟练地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3、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约分与通分之间的区别,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不同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第5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小组讨论:1、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3、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要注意什么?4、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75页“整理与练习”第1-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第75页“整理与练习”第5题。指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完成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方法。3、完成教材第75页“整理与练习”第6题。引导学生思考:三道小题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算式中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4、完成教材第75页“整理与练习”第7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两个问题的不同。5.完成教材第76页“整理与练习”第8、9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6.完成教材第76页“整理与练习”第11题。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比较分数大小的。7.完成教材第76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8.完成教材第76页“整理与练习”第13题。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及解题的过程。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77页“整理与练习”第14题。学生统计自己的上学、劳动、体育锻炼及睡眠的时间,计算各占全天的几分之几。教育学生珍惜时间。2、完成教材第77页“整理与练习”第15题。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再动手涂色,计算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你还能说出和它相等的分数吗?3、完成教材第77页“整理与练习”第16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做游戏,每人转2次转盘,将得到的两个数组成一个真分数。猜谁组的分数大,先猜对的得10分。重复做几次,看谁先得到50分。指名说说,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课题:球的反弹高度第16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总第52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同学们,你们玩过球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球。(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球:排球、皮球、网球,且三种球的气都差不多足)谁想来拍一拍?新课标第一网请三个学生分别来拍这三种球,然后再轮换拍,每人把每种球都拍一遍。请这三个同学说说拍球的感受。小结游戏、引出问题:各种不同的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低一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示范,讲清活动要求。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事先准备好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高度并做好记号)选一个排球,让球的最上沿和100厘米的刻度线对齐,让它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也是球的最上沿的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2、随机抽4名学生合作实验。(老师将他们4人分工:1人让球自然落下,1人在球反弹的高度做记号,1人测量球反弹的高度,1人做记录。)对这四人的合作做出评价,并提出注意改进的地方。3、学生分组实验。(组长做好人员分工)⑴用排球做实验。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⑵用篮球做实验。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⑶用足球做实验。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4、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先横向比较同一个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反弹的数据,再纵向观察不同的球从同种高度下落后的反弹高度,比较算出的分数,发现了什么?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交流小结:对于同一个球,虽然每次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不一样,但是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都是很接近的。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致的。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反弹高度不一样,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三、总结延伸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球的反弹高度=这种球的弹性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总第53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只可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吗?(学生回答)2、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不过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指名读题,并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提问: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这样列式?谈话:这道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刚才的分数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叫作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2)学习计算方法。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汇报预测:①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长方形试验田,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11一折并涂色分别表示出它的和。这时教师可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的得数是多少。()追问: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的?(涂色部分一共占这张纸的)②也可以先通分,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用算式表达为:(教师相机板书)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追问:把和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过程也叫什么?(通分)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你能结合分数的组成说明道理吗?师生共同小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由于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计算,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2、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51(1)出示: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思考: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小结: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2)出示:提问:你准备怎样计算?(可以把1转化成假分数)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这样分数单位才相同)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算上面的两道题目?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3、总结计算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的结果要检验。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计算。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同桌互相检查。小结: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要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4、在第82页“练习十二”第3题向同学们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总第54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3、这么大一个花园现在种了月季花和杜鹃花,还有不少剩余的面积呢,需要种上一些其它的植物,不然露出的泥土看着和美丽的花儿在一起很不协调。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1)出示例2。(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4)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5)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算法预测:(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3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练习十二(1)第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灵活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并应用规律,发展数学思维。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教学难点: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总第55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谁来说一说。2、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3、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十二”第8~12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8题。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在小组里交流结果。指出:两个分子是1且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根据规律,请学生独立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计算结果并交流。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每人选择三道题目计算并验证。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0题。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误原因。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1题。让学生读题后提问:怎样求等边三角形的周长?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2题。出示题目图片,让学生目测每种蔬菜大约占货架的几分之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两小题的计算。拓展: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计算出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课题:练习十二(2)第二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把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推广到分数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律或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第5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谈话: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谁来说一说?2、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十二”第13~18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口算结果。集体评议,说说怎样计算分数加、减法。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4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并说说哪种更简便。引导学生明确: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a+b+c=a+)(b+c)]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指出: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分数减法也同样适用。[板书:a-b-c=a-(b+c)]4、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6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集体评议,交流简便方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7题。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交流算式的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8题。让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提问:这里的总量是单位“1”还是小时?3小结:把整节课的全部时间看作单位“1”,总量是单位“1”。让学生列式,指名板演。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两个单位“1”的不同:全长和剩下的。14指出:第一次烧掉全长的,剩下,又烧掉剩下的一半,所以还剩全长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五、课堂作业《补》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第二次月考课型:测试课月考目的:1、检查学生对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三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同时也检测了解分数方程。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做到因材施教。总第57-58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明第二次月考的范围和知识点: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2、3、5倍数的特征;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及解方程等。二、月考时间:90分钟三、向学生分发试卷,学生初步读试卷,把自己能做的题先做了。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四、学生答题,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五、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的好习惯。六、收卷,阅卷。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第二次月考讲评课型:讲评课讲评目的:1、检查学生对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三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分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总第59课时讲评过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填空题,分析题目,注意审题,得出答案。2、学生自己订正,说说丢分的原因。3、强调重点题型:如第2、3、5、6、7小题。二、选择题:共8分,每题1分1、完成第1、2、3题。(1)学生分析题目。(2)学生完成题目。(3)提醒学生注意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关系。2、完成第4、5、6题。(1)学生分析题目,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描述。(2)注意计算总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3、完成第7、8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请学生上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做题,找出10以内的质数,并组成最简真分数。(2)复习运算定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1、认真读题。2、引导学生集合实际情况分析,学会举相反的例子,完成题目。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1、按要求组数,着重讲解复习2、5、3的倍数特征。2、通分比较大小。3、小数与分数的互化连线。五、计算:共29分在这部分学生丢分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方程的能力差了点。1、第一题,口算,主要是分数加减法的口算,学生自主改正并给出计算的正确结果。强调结果要约到最简分数。2、解方程:请做错的学生上台解答,老师巡视,集体订正。3、简便计算:注意观察,看好计算符号,同时要注意括号的使用。六、解决问题:20分,每题4分。内容涉及单位“1”的应用题,通分的应用。部分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只有小部分学生做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订正。七、小结:这次月考你有什么进步,通过月考,你有什么收获。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六单元:圆课题:圆的认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总第60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三、交流提升(一)交流例1。1、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全班展示交流。⑴指名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⑵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交流例2。1、用圆规画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3、展示、汇报、交流。(1)同桌交流:拿出课前剪好的圆,说说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⑵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2、完成“练一练”第2题。①学生独立画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②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圆,并说说画圆时应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⑴学生独立画圆。⑵全班展示、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认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圆的认识练习第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学生在画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总第61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判断练习。⑴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⑶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⑷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⑸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出示题目,让学生逐一判断。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2、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⑴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⑵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⑶学生试画最大的圆。⑷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⑴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⑵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4、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交流小结: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练习1、判断练习。⑴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⑶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⑷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⑸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扇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扇形,知道扇形的各部分名称。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圆里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总第6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圆有哪些特征?2、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二、导入新课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3(1)认识扇形认真观察例3的3个圆中的图形,说说每个圆中涂色部分的共同特点。提问:每个图色部分都由几条线围成的?围成每个图色部分的三条线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图色部分都有几个角?这些叫的顶点都处于什么位置?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展示、汇报、交流。(3)认识弧和圆心角(4)依次指一指上面几个扇形中的圆心角以及与圆心角相对的弧。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圆心角和弧。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指一指哪儿是圆心角,哪儿是弧。2、小组讨论: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联系对扇形的已有认识进行判断。启发学生认识到:半圆可以看做特殊的扇形,它的圆心角是180度。2、完成“练一练”第2题。3、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认识:图中的绿色部分也是扇形,不过他的圆心角已经超过了180度。4、完成练习十三第11、12、13题。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扇形的认识弧和圆心角课题:圆的周长(1)第一课时课型:新授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大小不同的圆、线、小尺。总第6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1、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2、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3、小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4、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5、全班交流: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二、教学例5。1、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⑴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⑵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学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5、概括圆周长公式。⑴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π、C、d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板书:C÷d=π,C÷π=d,C=πd)⑵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πd或C=2πr)三、巩固拓展1、完成“试一试”⑴学生独立计算。⑵全班展示交流。2、完成“练一练”。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4、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⑴学生独立计算。⑵全班展示交流。⑶学生订正。5、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6、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周长(1)=圆周率(π)C=πd或C=2πr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圆的周长(2)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2、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总第64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6。⑴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⑵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小组交流: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①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②展示自己是怎么解答的。⑶全班展示、交流。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①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3.14x=251、2x=251、2÷3.14x=80②直接用除法计算。251、2÷3.14=80(米)⑷总结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2、学习“试一试”。二、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5、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6、完成练习十四第9、10题。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周长(2)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圆的面积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前准备:将教材117、118页的圆剪下来。总第65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7。1、出示例7的上图及相关的文字。全班交流:图中的线段r在正方形中是什么?在圆中是什么?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圆的面积吗?2、出示例7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计算并填表。3、全班展示、交流:⑴从表格中你发现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⑵如果不计算,直接观察例7中的三幅图,你能发现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半径的平方)有什么关系吗?二、教学例8。1、出示例8题目,如果将圆等分成16等份,会拼成什么图形?⑴同桌交流自己课前剪、拼的结果。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⑵全班展示、交流: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什么关系?2、如果将圆等分成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⑶小组讨论、交流:拼成图形越来越接近什么形状?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⑷全班交流:①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圆有什么关系?三、教学例9。1、出示例9,全班交流:这个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是什么形状?求喷灌的面积其实就是求什么的面积?2、学生独立计算。3、全班交流:在算式中你是先算什么的?四、交流总结: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五、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六、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圆的面积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总第66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将一个圆沿半径剪开,得到若干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宽是圆的()。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拼成的长方形的长9.42分米,那么原来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画的圆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⑴正方形的面积=()平方厘米⑵个圆的面积≈()平方厘米⑶圆的面积≈()平方厘米⑷大胆的猜一猜,圆的面积≈()×()。二、教学例101、出示例10题目全班交流:要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根据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2.全班展示、交流。总结: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通常先求出半径,在计算面积。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答每一题的思考过程。提醒:注意用合适的单位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2、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练习求一个数的平方的计算。提醒学生a的平方与2a的计算。3、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已知圆的周长求出圆面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画示意图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根据绳长求相应正方形或圆的面积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周长相等的圆与正方形相比,圆的面积要大一些。5、完成练习十五第7题。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设计:圆的面积花圃的半径:花圃的面积: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总第67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教学例11。1、⑴出示例题,全班交流:这个组合图形由几个圆组合而成?⑵小组交流: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指名说出解答思路。⑶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⑷全班交流。①指名说出解题步骤,教师板书:外圆面积:3.14×10²=314(平方厘米)内圆面积:3.14×6²=113.04(平方厘米)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环形铁片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②有没有更简洁的写法或算法?你是怎么想的?a.运用乘法分配率,简写成:3.14×(10²-6²)=200.96(平方厘米)b.公式也可用乘法分配率:S环形=πR²-πr²或S环形=π(R²-r²)2、学习“试一试”。⑴出示“试一试”的组合图形,全班交流:这个组合图形由哪些平面图形组合而成?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哪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和?⑵学生独立计算。⑶展示、交流。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⑴学生独立计算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⑵全班展示、交流:左边的阴影是哪两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求这个阴影的面积是求这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和还是面积差?右边的图形呢?2、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3、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外圆面积:3.14×10²=314(平方厘米)内圆面积:3.14×6²=113.04(平方厘米)环形铁片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圆的面积练习第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总第68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练习十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体会到:对于多边形,边数越多对称轴的条数就越多,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趋于无限时,它就变成了圆,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练习十五第11题。学生按要求在图中表示出分针从12起走5分钟、15分钟、30分钟所经过的部分。讨论:这里的涂色部分都可看做什么图形?这几个扇形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3、练习十五第12题。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含义进行思考。如:左边一个圆被平均分成了3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一份,空白部分是这样的2份,所以涂色部分可以用三分之一表示,而空白部分可以用三分之二表示。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生先各自判断,在引导他们联系扇形的含义进行解释。4、练习十五第13题。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⑴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⑵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⑶学生试画最大的圆。⑷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⑴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⑵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三、思考题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的平方。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面积练习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整理与练习(1)第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掌握画圆的步骤及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3、熟练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总第69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组内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全班交流、整理。⑴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⑵我们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⑶应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⑷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二、练习与应用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⑴学生独立画圆、计算。⑵同桌交流:画圆主要分哪几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⑶全班交流。①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②圆有什么特征?③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⑴学生独立填表,和同桌说说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⑵全班展示、交流:①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已知圆的半径怎样求面积?已知圆的直径怎么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怎么求圆的面积?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⑴学生独立计算。⑵全班交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7、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⑴学生独立计算。⑵全班交流。(先算自行车每分钟前进的米数,也就是车轮的周长×100,再用从家到学校的距离除以每分钟前进的米数。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量单位。)8、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⑴学生独立计算。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⑵全班交流: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和面积?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1)r=dd=2rC=πd或C=2πrS=πr²课题:整理与练习(2)第二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画圆的操作技能。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收集以圆为图形的标志、绳子。总第70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求涂色部分的面积。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1题。⑴出示题目,全班交流:运动场的周长由哪些线围成?运动场的面积由哪些图形组成?⑵学生独立计算。⑶全班交流。(计算周长和面积时,都可以将两个半圆看作一个整圆。计算周长时,要用圆的周长加长方形的两条长边;计算面积时,要用圆的面积加长方形的面积。)4、交流探索与实践第12题。⑴全班交流题意:这个最大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什么关系?⑵学生计算后交流。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3题。⑴出示养鸡场示意图,全班交流:在图上指一指,15.7米长的篱笆是指哪儿?这段篱笆的长和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⑵学生独立计算。⑶全班交流。(先算出半圆的半径:15.7×2÷3.14=5,再求半圆的面积。)⑷学生订正。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题。⑴全班交流: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⑵学生分组合作,在操场上画一画。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5题。⑴各小组用长15.7米的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分别测算出它们的面积。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⑵全班交流:展示各组的测算记录,你有什么发现?三、评价与反思1、学生阅读评价与反思的内容,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初步给自己作出评价。2、小组内互评。3、全班交流:指名说说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谈谈自己改进数学学习的打算。四、总结与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图形的问题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5—106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情感和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总第7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比一比你们的眼力,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请看一看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出示例1的图)师:仔细观察,想一想:两个图形形状不同,怎样来比较它们的面积?待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说明:用数方格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比较麻烦;能不能用拼割、平移或旋转等方法把它们转化成一个我们熟悉的、便于比较的图形呢?再仔细观察观察,还可以跟同学讨论讨论。揭示课题:转化二、回顾运用,感知转化师:回想一下,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作必要补充)师: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已运用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么想?三、及时练习,运用转化师: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我们就能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出示“练一练”)仔细观察图形,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师:说说看,解决这些问题时,你运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运用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肯定正确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方法。结论:“变形”是转化的一种重要技巧。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109页第1、2、3题。1、读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观察,转换分析,填分数。3、请同学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五、布置作业:教材109页第2、3题。六、总结转化,深化思想1、今天,你有何收获?2、介绍“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复杂——简单未知——已知变形换个角度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特殊的计算问题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7—108页的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数学思考:经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优越性,感受转化的内在价值。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情感和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总第7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本例2。计算:师:同学们,像这种复杂的分数加法计算,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什么?生:通分。二、观察思考,再探转化。提问:这四个加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师: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巧妙的方法呢?为了帮助你们思考,老师给你们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提供一幅图,请仔细观察。(出示图)。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简要分析,并把题目适当扩展。板书:师:真巧妙!这么复杂的算式可以转化成这么简单的算式来计算,这样,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有时候,结合画图,运用转化的策略,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有全新的收获。结论:“画图”“换个角度”是转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三、应用迁移,拓展深化。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明是如何转化的。2、练习十六第4-5题。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转化的?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共同完成。第4题,原题可以转化成“10000+1000+100+10-4”,得数是111106。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5题,原题可以转化成(75+83)x4+79,结果是711;也可以转化成79x9等等。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4-5题。五、总结转化,深化思想。今天,你有何收获?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复杂——简单未知——已知变形画图换个角度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课第三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10—111页练习十六第6-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提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教学难点: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总第73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第6、7、8题,学生独立完成。二、学生先独立解答9-12题。适当点评。1、第9题呈现了两个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多可以通过平移等手段,转化为更加规则但周长与原来相等的图形,从而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周长的计算。2、第10~12题,都与圆面积的计算有关,且都需要应用等积转化的方法进行解答。3、第13题,两个涂色正方形周长纸和就是大正方形的周长,由此可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三、思考题,给出的两条线断之和恰好是长方形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因而图中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是(27+19)x2=92(厘米)。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9、11题。五、总结转化,深化思想。今天,你还什么问题?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六、板书设计:课题:第三次月考课型:测试课月考目的:1、检查学生对第六单元《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做到因材施教。总第74-75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明第三次月考的范围和知识点:圆的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圆环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等。二、月考时间:90分钟三、向学生分发试卷,学生初步读试卷,把自己能做的题先做了。让养成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四、学生答题,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五、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的良好行为习惯。六、收卷,阅卷,拟写质量分析。课题:第三次月考讲评课型:讲评课讲评目的:1、检查学生对圆的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圆环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等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2、查找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分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总第76课时讲评过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直径和周长。2、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和面积。3、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间隔问题。4、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5、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还要理解一昼夜的时间。6、已知圆的半径及半径增加多少,求圆的周长和面积。7、长方形与圆的关系,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8、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差。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比较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大小。二、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1、学生分析题目,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集体订正。3、提醒学生注意31.4就是圆的周长,先求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4、学生分析题目,数方格比较。5、把相应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比较。6、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圆的面积。7、直接观察图形比较大小。8、求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1、认真读题。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会举相反的例子,完成题目。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0分。1、计算下面图形的或阴影部分的周长,注意分析图形,找准关系。2、计算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注意观察和转换。五、解决问题:26分,第1、2题每题6分,第3、4题每题7分。1、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2、通过计算比较正方形和圆形面积的大小。3、圆环面积的计算及应用。4、比较不规则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老师应该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学生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养成独立完成习题的良好行为习惯。六、小结:这次月考你有什么进步,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课题: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数的世界(1)。P112页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77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本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首先我们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方程)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1、完成第1题。生口答:哪些不是方程,哪些是?为什么?师:要判断是不是方程?关键有什么?2、完成第2题。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等式的性质)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汇报交流,集体评价。3、完成第3题。师: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长方形)“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长×宽=长方形面积)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解:设展开后长为X米。1.5x=30 x=30÷1.5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x=204、完成第4题。(1)理解每小题的题意。(2)说出数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1、复习概念。师: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6和10的公因数还有哪些?公倍数还有哪些?你是怎么找到的?2、完成第五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找到的?3、完成第6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每组数的特点,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课堂总结。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112页2-6题。板书:数的世界(1) 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数的世界(2)。P112-113页第7-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约分、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第78课时。教学过程:一、概念复习师:本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约分与通分师:能根据三分之二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小组中说说各知识点的内容。二、应用练习1、完成第7题。生在书上填空。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6是8的几分之几?2、完成第8题。生在书上填空,指名回答。怎样进行约分?根据什么约分?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完成第9题。生分类,说想法,指名汇报。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怎样将假分数化带分数。4、完成第10题。师: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生回答。重点指导:八分之五,七分之三,和0.5的比较方法。5、完成第11题。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36分怎样化时,要注意什么?6、完成第12题。师:知道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观察一下,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独立解答,交流反馈。三、课堂总结师:分数这个单元内容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作业:117页第7、8、10、12。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整理和复习第三课时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3)。P113页第13-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复习,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第79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板书课题:数的世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2、完成第13题。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第14题。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师: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4、完成第15题。师:观察一下,每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生独立完成计算。汇报交流。二、综合练习1、完成第16题。师: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生独立完成解答。2、完成第17题。(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这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2)指导分析:师: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陆地总面积)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3)学生完成解答。三、课堂总结四、作业:第13、14、15题。课题: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图形王国。教科书第114页第18-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教学重点: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1、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80课时。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板书:图形王国二、复习圆的知识1、完成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2、完成第19题。知一求三,学生独立完成。3、完成第20题。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40圈)首先要求什么?(车轮的周长)怎样列式解答呢?(3.14*45*40)注意什么?(单位的统一)学生完成解答。4、完成第21题。学生独立完成。5、完成第22题。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学生小组活动。汇报讨论结果:应该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和哪个大。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6、完成第23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三、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五、作业:第19、20、21。板书设计:图形王国 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课题:整理和复习第五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统计天地。教科书第115页第24-2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8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的哪些知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板书:统计天地二、复习统计的知识1、完成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三、复习数对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列,行)。四、复习折线统计图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5题。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分组收集数据,讲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五、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六、作业:第24题。板书设计:统计天地课题:整理和复习第六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应用广角。教科书第116页的第26-2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8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字和数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应用广角二、综合运用1、完成第26题。(1)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只能用物体。(2)学生在小组中尝试完成。(3)汇报交流操作情况。2、(1)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简真分数有哪些?他们的和是多少?(2)每人选两个整数,并写出用这个整数做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指名汇报,师适当板书。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3、完成第27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5、完成第28题。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三、自我评价1、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自我评价。3、说说中自的优点和不足。四、作业:第28题。板书设计:应用广角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⑦、答。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19、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21、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2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2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25、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26、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27、分数大小比较方法:通分法、化成小数比较法、二分之一比较法、1的比较法。分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把其中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或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比较。2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3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作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2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通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得数能化简的要化简)3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3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3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3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第六单元:圆36、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37、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8、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39、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r=d÷2)40、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4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42、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43、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44、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45、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46、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47、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48、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C圆÷πr=C圆÷π÷24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πr+2r C半圆=πd÷2+d50、常用的3.14的倍数:1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51、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52、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a×b↓↓S圆=πr×r=πr2S圆=πr2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204\n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53、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54、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55、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56、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πR2-πr2S圆环=π(R2-r2)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57、割补法58、倒推法59、转化法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60、数的世界61、图形王国62、统计天地63、应用广角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