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教学工作计划2017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科2017年2月22日1、学生学习本学科基础情况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成绩及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学生个性发展等。)本班现有学生45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书本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2、本册教材的分析(包括编排体系、特点:各部分教材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等内容。)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11\n数的运算1.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3.能结合具体情境,适当选择单位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常见的量1.了解24时计时法。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关系。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年、月、日有关的简单问题。探索规律1.探索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2.探索日历表日期排列隐含的规律。(二)图形与几何测量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111\n图形与位置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的所在方向。(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四)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本册教材在编写方面还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3.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重视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培养。5.“兔博士网站”呈现多元化内容。3、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后制定)。111\n(一)(一)知识技能(二)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三)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和分数加减法。(四)3.认识毫米和千米;能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五)4.经历简单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六)(二)数学思考(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适当估计和估算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八)2.在辨认方向,比较物体表面积和图形面积,估计、测量图形面积等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九)3.在观察、操作、探索和推理等过程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十)4.在解答简单推理的过程中,会独立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十一)5.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十二)(三)问题解决(十三)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十四)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十五)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十六)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十七)(四)情感态度111\n(一)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二)2.在他人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尝试克服困难。(三)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四)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4、完成教学任务,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参加教改实验,落实活动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111\n5、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题课时实际进度拟作为实验课的课题所需教具及课件1年、月、日42年、月、日43两位数乘两位数44两位数乘两位数45辨认方向46毫米和千米47毫米和千米4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9小数的初步认识410小数的初步认识4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1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13分数的初步认识414分数的初步认识415分数的初步认识416探索乐园417整理与评价418整理与评价419复习420总复习4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能计算特别简单的经过时间,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两年多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学习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24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并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过时间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并尝试解释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3.能探索并发现月历表中的一些数学规律,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并能解决有关日期的实际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进一步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多媒体、钟表、日历等。单元教学安排1.24时计时法………………………………3课时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第二课时…………………………………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第三课时……………………………………经过若干天的时间2.年、月、日………………………………2课时第一课时……………………………………年、月、日第二课时……………………………………平年、闰年3.机动……………………………………2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参给出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知道其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会用两种计时法表述同一时刻。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本班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知道其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会用两种计时法表述同一时刻。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难点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学情分析电视节目预报这件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接触的事情,从电视节目中学生易于理解24时计时法。教具、学具多媒体钟面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通过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刻的话题引出电视节目预报表。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它在什么时刻播出吗?师:我们从哪可以知道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呢?出示节目预报表,让学生阅读。二、24时计时法1、交流从电视节目中了解到的信息,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1)通过节目表中的播出时刻认识16:30表示下午4点30分。通过动画大放映的播出时刻,进一步认识这种表示方法。(2)提出“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电视节目预报表。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让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把节目表中的表示方法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111\n,使学生了解时间之间的关系。师:通过读电视节目预报表,你还知道了什么?2、教师谈话,说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3、介绍24时计时法的特点和应用。师:观察两种计时方法表示的电视节目,谁来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4、说明钟面上的12个数字和24时计时法的关系。5、介绍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三、尝试应用1、出示当天下午的电视节目预报表,鼓励学生用普通计时法说出某个节目的播出时间,然后交流是怎样知道的。2、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说一说的四幅图,鼓励学生说出从中了解到的信息。。学生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学生说了解的信息。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看电视节目预报表,用普通计时法表示,说明理由。为学生创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感知24时计时法。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两种计时法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计时法的含义。使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时针转两圈就是24小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科学的联系,激发探索的乐趣。课后作业1、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检验。2、练一练第3题,学生填完后,小组交流。3、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填空,然后在交流中大家形成基本共识。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下午4:3016:30上午8:258:25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计算经过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同一天内经过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3、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同一天内经过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3、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学会计算同一天中某件事经过的时间学会计算同一天中某件事经过的时间难点事情开始或结束时间不是整时、半时的情况。事情开始或结束时间不是整时、半时的情况。学情分析超市营业时间是学生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的,熟悉会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并且易于理解。教具、学具多媒体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1、出示超市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超市的营业时间表,并说说这个超市的营业时间。2、让学生说一下我们平时用12时计时法是怎么说本超市的营业时间的。二、自主探索1、提出计算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营业多长时间的问题,学生试算。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营业多长时间?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口述本超市的营业时间。(用两种计时法)学生试着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学生尝试自己计算。给学生营造一种熟悉感,一方面利于及时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很自然地引起本节课知识的讲解。给学生创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计算经历的时间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11\n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什么?三、尝试应用1、提出问题2这个超市周六、周日每天营业多长时间。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这个超市周六到周日每天营业多长时间?2、交流计算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重点是8:30的半小时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只要方法合理、计算结果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通过个性化算法的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课后作业1、试一试,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2、练一练:3、第(1)(2)题让学生弄清楚“间隔”的意思,然后自己计算、填空,交流答案和算法。4、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计算,交流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方法。板书设计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计算飞行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2、会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2、会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学情分析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计算它绕地球飞行的时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具、学具多媒体课前搜集的资料火车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1、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资料,谁来给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2、播放课件观看神舟五号升空和降落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二、自主探索1、提出计算神舟七号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的问题,学生试算。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神舟五号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学生试着计算。在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给学生创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计算经历的时间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11\n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什么?三、尝试应用1、读练一练中列车时刻表。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练一练的列车时刻表,从表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教材上的问题(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3、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交流计算的结果和方法。交流从表中了解到的信息。学生试着解答,然后交流。学生自己提问并解答。通过个性化算法的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面计算经历的时间做准备。给学生提供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经历的时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后作业1、出示教师准备的火车票,让学生帮忙算一下老师从北京回老家坐火车需要多长时间。2、做练一练中第1题。然后交流学生的算法和答案,鼓励不同方法。板书设计计算飞行时间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3、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3、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难点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学情分析教材选择五件事,是因为这些事大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很容易说出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把这些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学习为生活。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交流学生做某件事所用的时间。师: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时间,谁愿意把自己做某一件事所用的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二、年、月、日1、出示教材上的六幅图片,让学生说每件事经历的时间。说明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师:下面我们来看29页的五幅图,说一说图中的事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每件事情所用的时间。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每件事情经历的时间。以学生做某件事所用的时间为话题,有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111\n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这几件事分别用了时分秒日月年。时分秒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日月年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的时间单位。2、观察2012/2013年两张年历,说一说从中发现的数学信息。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2012/2013年年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提出把两张年历卡中各月的天数整理在统计表中的要求,然后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并介绍记忆大月的口诀。(1)学生整理并填表。(2)学生交流。师:现在再来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各月的天数,你又发现了什么?(3)教师介绍大月的记忆方法。4、让学生观察2012年和2013年的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介绍平年、闰年。师: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学生交流。学生整理并填表。学生交流。学生记忆大月。学生交流。有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五件事,让学生说出经历的时间,从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给学生观察、交流年历卡信息的机会,初步了解一年有多少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的情况。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介绍平年、闰年,学生亲自验证,学会判断方法。111\n5、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师:为什么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请同学们认真读11页的兔博士网站的内容。6、向学生介绍拳头记忆每月天数的方法。学生看书并交流。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课后作业1、练一练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中的事件,再交流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1、练一练的第2题,先在书中填空,然后说一说计算的方法。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只有二月二十八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月历中的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参给出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有关年、月、日经过时间的过程。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本班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有关年、月、日经过时间的过程。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难点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学情分析年、月、日的问题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所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尝试解决。教具、学具当年的年历、水彩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判断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年月日是时间单位,还认识了平年和闰年,那你知道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二、解决问题1、提出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全年有多少天的问题。师: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今年有多少天?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2、提出“今天是星期几”等问题。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吗?师:如果从星期一算起,今天是这个星期的第几天?生:2015年是平年。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生1:将每月的天数累加得到今年有365天。生2:31×7=217(天)30×4=120(天)217+120+28=365(天)小组讨论后交流。生:六一儿童节。有判断今年是什么年开始,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为下面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计算全年的天数,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又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由学生熟悉的一星期中经历时间的计算开始,为解决下面的问题打基础。111\n师:从今天算起,到星期日还要经过几天?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解决教材中的问题(2)。(1)师生对话,由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引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师:年历卡上有小朋友们一个节日,知道是哪天吗?师:让我们来算一算从今天开始到六一儿童节要多少天?(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3)自主提问并解答交流。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这张年历,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4)解决教材中的问题(3)。师:在一年的时间里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元旦,也就是一月一日,请同学们算一算,从现在算起,到明年元旦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三、巩固拓展1、从你的日历表中随意圈出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那要是框出九个数字呢?2、如果连续三天日期的和是48,你能算出是哪三天吗?如果连续5天的和是65呢?学生交流算法。学生相互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历牌中进行框画,寻找日历中的规律:对角上两个数的和相等。学生先根据连续三个数字的和是48,来猜算出这三天分别是哪一天,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计算规律。选择自己的节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日历了解更加详细,便于以后解决一些常见的时间问题。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年历中的问题2015年是平年31×7=217(天)30×4=120(天)217+120+28=365(天)(如果是闰年,全年再多加一天)教学反思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既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发展,也是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乘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包括:乘法、估算、连乘、整理与复习。单元最后安排了“名山一日游”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2、在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几位数、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过程中发展数感,能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会灵活应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口算题卡、小黑板等。单元教学安排1、乘法………………………………………3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第三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估算………………………………………1课时3、连乘………………………………………1课时4、整理与复习………………………………1课时5、综合与实践………………………………1课时6、机动………………………………………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二位数的乘法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第二个部分积末位的定位问题第二个部分积末位的定位问题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引出和彩笔支数相关的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美术课上经常要用到彩笔,你知道彩笔每盒有几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和彩笔有关的问题。2、观察情景图,了解有关的数学信息,重点让孩子了解“每盒有24支”和“一共有12盒”。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3、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师:老师告诉你们,每盒彩笔有24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二、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生:左边有2盒彩笔,右边有10盒彩笔,一共是12盒彩笔。生1:2盒彩笔有多少支?生2:10盒彩笔有多少支?……学生说,教师板书。24×2=48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以美术课上学生经常用到的彩笔为素材,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观察了解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给学生创造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复习和自主探索两位数乘10的计算,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打基础。111\n师:两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师:10盒彩笔有多少支?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吗?试一试。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提出“12盒一共有多少支”的问题。师:12盒一共有多少支?怎样列式?师:24×12的结果是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3、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师:那为什么“1”乘24个位上的“4”要写在十位上呢?三、竖式计算教师介绍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板演教学竖式的书写格式,完成计算。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很简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尝试练习让学生用竖式计算34×12,32×13.学生说,教师板书。24×10=240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学生相互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生:就是按照书上的竖式来计算的。生:因为那个1表示的是10,10×4=40,所以4写十位上。学生来做题。并且有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分享他人的成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尝试练习的机会,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及时强调易错点,帮助学生共巩固记忆。课后作业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检验。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再独立思考并解决。交流时重点说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二位数的乘法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熟练掌握并计算两位数乘法。熟练掌握并计算两位数乘法。难点熟练掌握并计算两位数乘法。熟练掌握并计算两位数乘法。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幻灯片纸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引出浪费水的问题。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你能估计一下你一天能喝多少水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水?师: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水,情况会怎么样?师小结水的重要性。2、读叙述文字,观察情境图,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请同学们读课本第16页上面的题。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二、自主探索1、独立思考,提出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做饭要用到水。洗手要用到水。工厂里要用到水。……生:人不喝水会生病等。学生读书。指名回答。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认识到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增强节水意识。理解题意,使学生了解信息,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111\n师:照这样计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2、交流算法。师:哪个同学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算法?三、竖式计算1、师生共同完成61×12的竖式计算。重点解决12中的2乘61中的60积的书写位置。师: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61天,再列出算式,可以用竖式计算。现在我们用竖式计算61×12。怎样写竖式呢?2、提出用竖式计算12×61,验算上面的计算对不对的要求。师: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61×12,现在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12×61,验算上面的计算对不对?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四、问题延伸1、教师拿出一瓶500克的矿泉水,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你们知道732千克水有多少吗?2、指导学生通过矿泉水来感知732千克的水有多少。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生举例说明。生进行验算并交流计算结果。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732千克的水到底有多少。展示交流个性化算法,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共同完成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感受到732千克水的实际意义,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12×31=372(千克)31+30=61(天)31+30=61(天)12×30=360(千克)12×60=720(千克)12×61=732(千克)372+360=732(千克)12×1=12(千克)720+12=732(千克)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二位数的乘法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熟练掌握并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熟练掌握并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难点熟练掌握并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熟练掌握并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出示口算卡:8×60 14×10 8×90 11×60师:“8×60”怎样算简便?你是怎样想的?(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电影院吗?你们知道儿童电影院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吗?(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 (大屏幕显示课本18页例题及情景图)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1、教学例(1)师:请同学们观察例(1)及情景图,说一说儿童电影院到底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多找几位成绩稍差学生说一说)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学生观察。生:有36排座位,每排30个座位。从口算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很自然引出新课,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不会口算怎么办,自然引出用笔算。111\n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合作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把学生的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请大家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师:你是怎样想的?(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明白:计算这样的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一个0。师:如果每排增加到40人,你还会算吗?2、教学例(2)(大屏幕显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把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师:我们刚刚做的两个题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觉得怎样计算简便呢?多让几位说一说,一定使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学生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方法一:36×10=360(个) 360×3=1080(个)方法二: 方法三::第三种简单。口算:40×30=1200笔算: 生:先计算0前边的,有些可以直接口算,算完之后有几个0在末尾再添几个0就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36×30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算36乘3个十得108个十,即1080。 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的同时,再强调简便算法。(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重复强调简便做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估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二位数的乘法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估算。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估算。难点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估算。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估算。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铺垫. 1.口算: 800×3=300×5=60×4=240×2= 30×70=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91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1.介绍估算。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估算. 3.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影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算。学生说近似数,并说明为什么。铺垫作用 初步体验“估算”、“大约”的含义 感念具体化。 111\n师:请同学们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师:大约需要多少钱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知道9×92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相乘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92和9分别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师:因为9×90=810,所以9×92的积比较接近81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9×92≈810。因为是大约需要的钱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9×92≈810(元),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向学生征集多种方法三、拓展引申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质疑提高 师: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来进行提问。 使学生明确:不必求出准确的钱数. 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简单的估算练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估算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连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两位数教参给出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乘运算,能解答连乘运算的简单问题。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班课时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乘运算,能解答连乘运算的简单问题。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算式并熟练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算式并熟练进行计算。难点了解算式的意义。了解算式的意义。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景出示课件情景图,教师用农村的发展变化引出西王庄的电话增长问题,让学生读题和情境图,然后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们,我这有几张城市建筑的图片,咱们先来看看。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高楼,体现出一个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年,我们承德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耸立。就连我们农村都是,可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呢就有一个信息很好地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请同学们从这个情景图中来寻找我们的进步吧。师: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生:知道了西王庄2000年的时候有固定电话24部,2005年的时候固定电话是2000年的6倍,而2010年又是2005年得2倍,求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生1:我先求2005年的:24×师生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出西王庄电话增长的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了解图中信息,方便做题。 111\n那西王庄2010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来计算一下。2、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3、预设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4、认识连乘算式,讲解计算过程 师:真不简单,一道题就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24×6×2=288(部)这个算式,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那你们试着把这个分步算式也改写成连乘算式吧。5、出示连乘的计算题,对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自己的计算了解了西王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课件)师: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三、思维拓展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6=144(部),然后求2010年的:144×2=288(部)生2:我直接是24×6×2=288(部),意思和上边说的差不多一样,就是第一步没有计算直接乘下来。生先理解题意,在进行计算。生:12×5×8=480(户)先求一栋楼可以住多少户,再求八栋楼总共住多少户。生:12×8×5=480(户)先求八栋楼有几个单元,再求一共有多少户。交流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充分考虑这些可能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两道连乘的计算题,既是对计算方法的练习,又是为下面自己列连乘算式做准备。 明确“一栋楼”的概念,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这又是两道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道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后作业练一练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练一练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板书设计混合运算24×6=144(部)24×6×2=288(部)144×2=288(部)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两位数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回顾、整理、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求解的过程。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连乘计算的方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回顾、整理、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求解的过程。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连乘计算的方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查漏补缺。查漏补缺。难点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整理与复习: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计算的方法是否合适。第二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方法一,先讨论一下:要估算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需要知道什么?(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然后,让学生读课本上亮亮和聪聪的话,再指名解释估算过程。方法二,教师提示:一个班的学生可以看作40名进行估算,也可以看作50名、30名进行估算,自己试一试,还可以按本班学生人数进行估算。第三题,三道题类型不同,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问题(1),可以先计算再比较,也可以估算后比较。问题(2),虽然有“大约”两个字,但不是估算,是计算。问题(3),图中隐含了每盘有24个鸡蛋这个信息,要提示学生找出隐含的数据,再解答。练一练:第一题,可以先进行计时口算。考查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第二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一说如何判断各题的积是几位数。111\n第三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第四题,让学生自己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选择估算单位的。第五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一和问题二。交流后,鼓励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和自己的看书经验,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一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两位数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旅游中的实际问题,经历小组合作、综合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2、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能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解释。3、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旅游中的实际问题,经历小组合作、综合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2、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能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解释。3、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培养学生合理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难点合理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合理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景1、师生谈话,通过交流旅游经历引出中外游客旅游的事情。 师:五一要到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选择旅游度假,咱们班哪个同学和大人出去旅游过请举手,谁愿意把你旅游中高兴的事情说一说。师:外出旅游的确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旅游中的问题。2、提出50位中外游客的问题。学生说旅游中的经历。生:去什么地方?生:用什么车。……生:14座车就是可以坐14位游客。交流分享学生旅游的经历,营造和谐的氛围,自然引出新课。在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各种车乘坐多少位乘客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为制定出租车方案做好准备。111\n师:同学们想一想,安排50位中外游客去旅游,首先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师:14座车是什么意思?19座车又是什么意思?这14座车最多能坐多少位游客呢?一、制定租车方案1提出小组合作制定两个租车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组制定两种租车方案,要用算式表示出座位是否够用,把方案写在老师发的纸上。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制定的租车方案,把各不同的方案板书出来。 师: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你们组的租车方案。要说出制定方案的理由。3、比较那种租车方案最好。 师:同学们真棒,设计出了这么多方案,那么哪种方案更好呢?三、乘坐缆车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相关信息。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9页,看上面的图,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如果你是导游,你打算怎样安排?”的问题。师:如果你是导游,你打算怎样安排?3、提出课下探讨的要求。生:不对,司机要占座位,不算游客,所以只能坐13位游客。学生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生1:租3辆19座的。3×18=54(座)生2:租4辆14座的。13×4=52(座)生3:租2辆27座的。27×2=54(座)学生计算,然后讨论。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观察,交流从中了解的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制定方案。生:中餐每位30元,西餐每位50元。小组合作,制定就餐方案。经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想法和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111\n四、就餐问题1、提出就餐问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相关信息。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2、让小组合作,制定就餐方案。3、让学生进行交流,提出好的就餐方案。全班交流好的就餐方案。在旅游中引出就餐问题,使学生体会到问题与现实的联系。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名山一日游教学反思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辨认方向,既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与图形的重要知识,是人们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和基础。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三中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以下内容: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利用指南针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认识地图上城市的方向和位置等。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方位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在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记录在方向板中、观察示意图描述物体的方向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了解用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物和现象,感受方向和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了解指南针的作用,知道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方位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口算题卡、小黑板等。单元教学安排1、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1课时3、读示意图………………………………1课时4、机动………………………………………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1、认识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参给出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经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2.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班课时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经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2.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辨认四个方向辨认四个方向难点根据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根据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学情分析气候宜人的春天,本就是一个适合外出活动的季节。本节课安排在一个晴朗的春日,让学生在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方向,很舒适,学生肯定特别乐意来学。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老师是河南人,来咱们学校也半年多了,可有一个问题,老师一直觉得特别惭愧,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老师到现在为止站在咱们校园里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告诉老师那个是东?哪个是南吗?师: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到操场上根据太阳去辨认一下东西南北吗? 二、师生交流1、辨认东方。师:谁能告诉老师东方在哪边?2、辨认西方。师:那和东边相对的就是西边了,用手指。3、辨认南方生:什么问题啊老师?生:太阳从东边出来,中午时在南边,老师你观察一下太阳就知道了。生:想!教师通过这样的谈话,能够很好地调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高兴地与老师一起到课外进行方向辨认。111\n师:原来这么好辨认,都怪老师平时观察不够细致了。那南方呢?谁观察过中午太阳在哪边?1、辨认北方。师:真简单,我知道了那边就是北了,和南相对。三、自主探索如何根据一个方向来辨别另外三个方向。师:如果知道一个方向,怎样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呢?师:明白了。同学们真是比老师还聪明。那如果面向南方,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后边就是北了。那如果面向西?面向北呢?怎么辨认其他几个方向?四、尝试应用1、学校大门朝哪个方向?2、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五、拓展延伸师:如果你在外边迷路了,怎样来辨认方向呢?学生用手指太阳出来的方向,告诉老师那就是东边。生:是,就那边!生:南边是那边,学生边说边用手指。我们中午放学时太阳就在那边。生:对!生:老师你早晨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伸出你的双手,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后面就是西了。被点到名字的学生来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回答。生:用指南针。生:看太阳,看向日葵。生:还可以找人来问一下。三年级孩子久在农村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早就知道了自己所在地方的东南西北,老师只是以这种形式确认一下,并告诉不知道的学生。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地的东南西北,但并不一定会知道如何根据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熟练掌握了辨认方法。及时检测,保证所有学生学会。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带来的喜悦。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2.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它是我国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发明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2.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它是我国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发明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认识八个方向并体会方向和名称的相互关系认识八个方向并体会方向和名称的相互关系难点能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情分析指南针是学生们都听说过,并且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指示工具,同学们很乐意用此来进行方向的学习。动物园是同学们非常爱去的地方,用动物园场馆来做方向地标,能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探索方位。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1.师:这节课之前老师让大家搜集关于指南针的资料,今天咱就来一起交流一下,你愿意主动跟大家分享你搜集的资料?2.师:很好,看来大家在课下已经下功夫好好研究过指南针了。今天我们就来再细致地研究一下指南针,然后用指南针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二、自主探索1.出示指南针的图片,请同学们读出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师:谁能来读出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生: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发明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方向,而且任何时候都是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学生事先搜集资料,有助于提前了解指南针,对于课上的学习起到提前预习的作用,另外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积累的能力。111\n2.抽出示意图师:请同学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在练习本上把这八个方向标注出来。3.辨认关系师:你在标注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八个方向的位置和名称有什么关系呢?三、尝试应用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让学生做整体观察,说一说动物园中都有那些动物场馆。师:在这个动物园中,都有哪些动物场馆呢?2.介绍图上箭头和“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一下动物园大门朝向哪个方向开,再交流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给学生充分交流、描述的机会。师:根据刚才所画指南针的抽图,这个动物园的大门朝向哪个方向开呢?各动物场馆又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呢?3.让学生以不同的场馆为中心,练习说一说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生: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画图标注。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生根据示意图来回答。生:动物园大门朝南开。生:狮虎山在花坛的北面。师:河马馆在花坛的东南。……学生根据条件来进行练习。在指南针上找方向,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做到,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自行解决。画图表示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有助于学生记忆,也为接下来做题提供了便利。暗示学生记忆方向的原理,有助于记忆。及时巩固练习,有助于知识的强化。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读示意图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观察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社区示意图,以及交流图上信息的过程。2.了解地图上有关方向的规定,能根据给出的“北”方,辨认并描绘(用方位词)某个城市或建筑所在方向。3.了解示意图可以描述一些事物或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观察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社区示意图,以及交流图上信息的过程。2.了解地图上有关方向的规定,能根据给出的“北”方,辨认并描绘(用方位词)某个城市或建筑所在方向。3.了解示意图可以描述一些事物或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难点对两个城市之间不同观察点的描述。对两个城市之间不同观察点的描述。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选用情景图,都围绕学生们的家乡河北省,我们的首都北京,来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有熟悉感和探索的兴趣,方便教学的开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1.师生交流对首都的了解,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到北京的经历。师:咱们班同学有去过首都北京的吗?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去北京的经历?(给更多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2.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多去逛逛。今天咱就一起来看一下我们河北省与首都北京在地理上有什么方向关系。二、自主探索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主动来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游北京的经历,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刺激其他孩子了解北京。使大家增强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111\n1.出示教材中的示意图,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跟学生强调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绘制的。顺便讲解不同图标的意思。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先让学生说一说个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然后指导学生以不同城市为观测点,说出其他城市的方向。师:你从这个示意图中知道了什么?河北省环绕着首都北京,大家一起来说一下我们省的这些城市都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社区示意图,说一说社区中有哪些建筑,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图中的数据是什么意思。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说一说这个小区都有哪些建筑物?都分布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2.鼓励学生像书中同伴一样,用语言描述社区内从某个建筑到另一个建筑要走的方向和距离。生认真倾听。学生集体来说。生:小区有学校、养老院、邮局等。生:养老院在学校的东南。生:小军家在学校的西边。……生主动站起来说。普及地图常识,指导学生看懂示意图,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识图、描述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更加精确地运用所学知识描绘图中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带来的便利。课后作业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读题并仔细观察图,先找出图上的东和西,理解直线上10米的意思,再自己画出邮局和快餐店的位置。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仍有一定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作,不统一要求。提示学生以学校为起点,画出放学回家要走的街道和方向,并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出某一段路的远近。板书设计读示意图教学反思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了米和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测量较长的距离中认识千米,认识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认识毫米,长度单位的整理及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2、能估计一段较长距离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有与同伴一起进行测量和解决问题的体验。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感受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2、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多媒体、小黑板等。单元教学安排认识毫米(1课时)实际测量(1课时)体会并认识千米(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机动2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毫米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认识毫米,以及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积极参加测量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认识毫米,以及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积极参加测量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认识毫米,体会1毫米的长度,理解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认识毫米,体会1毫米的长度,理解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难点认识毫米,体会1毫米的长度,理解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认识毫米,体会1毫米的长度,理解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学情分析测量所选的器物都是孩子们身边常用的学习用具,对这些文具的测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测量成功的喜悦感。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引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在这之前我们就已经学过了一些有关长度的知识,谁能来回忆一下?师: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谁能当场给老师展示一下1分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啊?师:看到了,那我怎么发现格尺上还有比厘米更小的格呢?谁知道这是什么?师板书:毫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毫米吧。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测量橡皮生:我们学过了长度的测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像米、分米、厘米。生拿出格尺来给老师展示。 生:是毫米,比厘米小的单位。(预习过的学生说) 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 111\n提出测量自己橡皮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师结:当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来作单位。2、体会1毫米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直尺,然后参照大头蛙的话来介绍1毫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测量自己准备的硬币的厚度。一、实战演练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35页的小组合作测量内容。和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怎么巧妙地测量本子或比本子更薄的纸的厚度。生自己测量自己橡皮的厚度,并及时记录。生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 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多让几个学生来说) 学生自己测量,并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作好记录。探讨测薄纸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测量成果和收获。通过学生自己测量,让学生认识毫米,并感知身边的数学。 用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感知1毫米有多长,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不光复习了所学知识,还给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解决测量过程中的问题,体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课后作业1、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的用品和手指,把测量结果填在书上。2、让学生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了解微米、纳米,鼓励学生去查阅更多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板书设计毫米1厘米=10毫米111\n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实际测量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以及获得自己步测数据和经验的过程。2.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测并用不同方式测量一段路程的长度。3.在用不同方法测量操场周长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活动经验。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以及获得自己步测数据和经验的过程。2.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测并用不同方式测量一段路程的长度。3.在用不同方法测量操场周长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活动经验。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估测出10米的距离,知道自己1步的长是多少厘米,1分钟大约走多少米。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估测出10米的距离,知道自己1步的长是多少厘米,1分钟大约走多少米。难点把握自己平时走路的步子和速度。把握自己平时走路的步子和速度。学情分析室外数学课不同与室内,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之前学习测量都是在教室进行,本次安排在室外,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并且本次室外测量与体验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111\n一、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自己测量了橡皮的厚度,还想办法测量了纸的厚度,同学们表现的都特别好,今天老师打算再考考大家,我们一起去操场上完成一些测量,看看同学们是否表现的和昨天一样好。二、工具测量1、师生一起在操场上用皮尺测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要注意对学生的测量方式进行指导。2、感知10米有多长。(1)让学生并排站一起,看10米长的距离可站多少名同学,再手拉手分开,看10米能站几个人。(2)让每个同学走一走,看10米长的距离需要走几步。(3)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指出从哪儿到哪儿大致有10米,然后,分组测量三、估测方法1、教师谈话,说明测量要求不特别准确时,可以用步测。然后,学生讨论,了解步测的方法和一步长的含义。生:好!在教师的指导下测量出10米的距离。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觉10米的距离。生:操场的宽大概10米。生讨论步测的方法。生:直接测量一步的距离。生:走路,拿粉笔标出每一步的记号,量,确定步长。 测量出“10米”的距离,了解实际测量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通过10米站几增强学生对10米长度的直观体验,并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一方面进一步体验10米的距离,另一方面为下面的步测做铺垫。 一方面培养估计的方法,考察学生对10米长度的体验;另一方面,进行实际测量工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出估测的需求,并了解相关概念的实际意义,为下面的测量活动做准备。111\n2、提出测量步长的要求,先讨论一下注意什么,再分小组合作测量。3、让学生用自己一步的长度乘前面走10米的步数,检验步长的适合度。4、提出:根据自己一步的长度,怎样估算出自己1分钟走多远?学生讨论估算方法,然后,教师计算,学生实际进行测量。5、教师说明:估测较远的距离时,人们常用1分钟走的距离乘走的时间来估算。四、实际测量1、提出测量操场一周长度的活动要求,指导学生先决定测量方法,再实际测量。2、交流各组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让学生谈一谈每个人估测的结果。3、师生合作用测绳测量操场的周长。注意指导测量方法。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测量。按要求检验自己步长的合适度。生:记下自己一分钟走了多少步,然后一乘就算出来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方法。体验步测的实际意义,学会步测的方法。利用自己的步长估测1分钟走多远,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又是新的估测方法的重要活动。让学生了解新的测量方法,为下面的测量活动做准备。指导各组先商量好测量方法,使小组在测量方式上达成共识,有助于合作解决问题。体验估测方法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测量活动经验。用工具实际测量操场的周长,使学生了解实际测量的一般方法。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实践能力。111\n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测量结果要求准确时,用工具测量,估测大概结果时,用步测。和老师合作,用绳子做工具,帮助自己测量操场的周长。生结合自己的感觉来谈。课后作业第一题,说明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先目测,再步测。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目测和步测的结果。第二题,留课外作业,让学生认真记录。板书设计实际测量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千米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3.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本班课时目标111\n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3.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难点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学情分析学生每天都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所以能进行初步的估算,并能通过估算认识1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用米尺测量了10米有多长。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到底有多长,用什么方法?师:当测量的路程长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米。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师提出问题: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2、指名说一说自己估算的结果。3、课件出示:丫丫、红红说话的内容。4、师整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想::一米有多长?1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是多少?(学生闭眼想象)。5、板书: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教师指出读时应注意如何停顿。师领读。学生自由说。学生1:坐出租车。看一看计价单,估算一下。学生2:坐公交车估算一下。学生3:步行,看每分钟走多少米,大约走多长时间。 自己凭感觉来估算。 学生说估算结果。 生闭上眼睛来想象。生齐读两边。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并了解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通过学生估算交流,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用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111\n6、师:前面我们学习的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十,而今天学习的进率却是1000,如何记忆进率呢?教师告诉学生(手指游戏),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7、师:“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1千米?8、师:这个操场一圈400米,跑几圈就是1千米?9、师:万里长征是我国的象征,它到底有多长?(课件出示图片)(手指游戏)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生动手来计算。学生:2圈半。生欣赏图片。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介绍万里长征的长度、马拉松赛跑的路程和我国东、西、南、北的距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后作业1、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2、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填写。结果可能不一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板书设计认识千米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乘交通工具出行的简单问题的过程。2.了解“速度”的意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与路程、时间和速度有关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乘交通工具出行的简单问题的过程。2.了解“速度”111\n的意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与路程、时间和速度有关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了解“速度”的意思,学会综合运用时间和速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速度”的意思,学会综合运用时间和速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了解“速度”的意思,学会综合运用时间和速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速度”的意思,学会综合运用时间和速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出于对生活的需要和好奇,会很高兴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二、探索新知。(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1、出示铁路示意图。师: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师: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同桌交流从中了解的数学信息。全班交流。 由春暖花开全家出游这个幸福而轻松地话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会很快有一个高昂的情趣。村里的孩子出门少,给他们预定旅游路线,他们会非常向往,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已知知识,试着解决问题,会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111\n1、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1、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三)认识数量关系。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小黑板出示问题)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交流估算结果。举手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结果。学生试做。生:(1)118×5=590(千米)(2)98×7=686(千米)(同时说明自己的计算思路) 让学生在已知数学计算过程的引导下,自己发现新的知识点“速度”,先入为主,为后边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11\n“路程”。师: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4)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三、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生能总结出来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生按要求来做题,然后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体会数学带来的快感。课后作业1、练一练的第1题,与例题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下是怎样计算行驶时间的。2、练一练的第2题,关于同一辆长途汽车的三个问题。其中问题(2)要用到问题(1)的计算结果。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求再分别计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对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系统复习和整理的过程。2.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3.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复习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111\n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对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系统复习和整理的过程。2.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3.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复习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查漏补缺查漏补缺难点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学情分析学习了本单元知识。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整理与复习:第一题,提出题目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所有学过的长度单位和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交流时,学生说,教师从大到小板书出来。使学生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的进率是10,1千米是1000米的一种表示方式。第二题,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插图,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选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如果学生说用分米或厘米作单位测量课桌的长,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还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事物,说明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第三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写,交流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第四题,教师介绍利用标杆如何进行实际测量,再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逐一解答。练一练:第一题,长度单位简单换算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题,不同长度单位数据的比较。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111\n第三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么样算的。第四题,先让学生读线路图,交流得到的数学信息,再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交流时重点讨论:邮递员送达所有单位,怎么走比较合适?鼓励学生为邮递员设计最近的送信路线。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本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二年级学生经历过“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并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设计了调查全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和蔬菜、测量全班同学身高和体重等实际调查活动。结合本单元内容,还安排了“阳光体育运动会”的综合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充分体现了本套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学数学”的特色,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快乐的、健康的童年生活。首先,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非常关注的事情设计调查活动。其次,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再次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整理和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信息。3.了解可以用数据调查统计方法,分析、决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4.了解数据可以描述和反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5.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整理和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信息。2.了解可以用数据调查统计方法,分析、决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多媒体、小黑板等单元教学安排1.吃水果调查(1课时)2.测量身高(1课时)3.阳光体育运动会(1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吃水果调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教参给出目标1.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调查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了解可以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统计表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3.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本班课时目标1.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调查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了解可以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统计表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3.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的两个调查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而且对于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吃什么蔬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习惯。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现在正值春季,天气比较干燥,人也很爱口渴,我们要及时给自己补充水分,那我想问一下大家,我们平常都是怎么给自己的身体补充水分的?师:说得好。水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成分,一定要保持身体内水分充足。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补充水分的途径不仅仅只有喝水,吃水果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水果中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很多其他营养,例如老师就爱吃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起到降火的作用。那同学们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调查一下吧。一、调查统计生:喝水生:喝饮料……学生认真倾听。按要求填好调查表。 现在正是春季,学生活动量又比较大,爱出汗,口渴,上火,用水果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来导入,能激起学生的调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专心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111\n1.出示水果图,请同学们选出两种自己爱吃的水果。2.发放调查表,说明填表要求,提示学生在自己最爱吃的水果下打钩。3.整理调查结果。请3名同学唱票、查票、画“正”字记录。然后全班一起整理调查结果,并填在统计表中。4.师:从上边的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一、制定购买计划1、师:大家吃的水果各不一样,那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购买计划,一会我们集体分享,看哪组的计划最好。2、出示水果价目表供学生参考。3、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下制定的理由。(保证既合理又省钱)二、集体回顾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生:知道了我们班喜欢吃香蕉的人最多。生:我了解到我们班喜欢吃梨的同学最少。……参照价目表制定购买计划。组长为代表在班内分享自己组内的购买计划。生:我知道了我们班大部分爱吃什么水果。生:知道了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许多有用的信息。……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爱吃水果,在调查学生爱吃的水果时,出示图片供学生参考,不经意间刺激学生的味蕾,让他们陶醉于本节课的内容中,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 课后作业共同完成45页的例2板书设计吃水果调查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一定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测量身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测量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2.了解可以用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能分段整理数据,并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3.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特征的活动中,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测量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2.了解可以用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能分段整理数据,并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3.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特征的活动中,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把数据分段整理并填写在统计表中。把数据分段整理并填写在统计表中。难点填写复式统计表。填写复式统计表。学情分析男生女生发展特点不一样,学生平时对次了解的比较少,今天测量他们的体重和身高,他们会觉得特别新奇,很高兴地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测量和统计活动。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回去测身高和体重,都测了吗?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的身高和体重?师:看来咱们班的身高体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我们班学生身高体重的情况,咱们再像上节课一样通过统计图来观察一下吧。二、统计测量结果1.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身高统计图。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完成数据统计。2.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生:测了!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回答。生:好!按不同的身高标准举手,自己属于哪个阶段内就在那个阶段举手示意。专人负责数并填到相应的数据表格中。生根据统计表数据来回答,如:我们班120厘米以下的人没有,大部分身高在131-135厘米等等。 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测量自己的身高与体重,产生他们对自己身体指数的关注,当讲述新课时他们会充满期待。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高效地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111\n3.师:原来感觉大家身高悬殊挺大,这么一统计似乎又没那么大了。咱刚刚是以全班同学为基数来统计的,那如果我们把男生、女生分别来统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呢?赶紧再来一起发现吧。(出示女、男分列的身高统计表)三、小组合作进行练习1、把自己准备的不同的体重统计表发给每组的小组长。2.集体反馈四、回顾总结、揭示道理教师根据这几个统计表来总结发现的信息。并给学生讲述一些生理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下现在大家身高体重是这种情况的原因。五、拓展延伸师:请我们班身材姣好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的饮食心得。师小结。生参照刚才的统计完成此表的统计,并根据表格数据来集体分享大家的发现。如:男生身高都差不太多,没有特别高的,也没有特别矮的,但女生有两个大高个,比男生都高……按不同阶段来举手示意,组长把相关数据记录好。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在本环节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全班一起交流自己组的发现。生认真倾听。个子比较高,胖瘦又适中,且健康阳光的孩子说一下自己饮食等上的好经验,剩下的同学好好听。学生参照统计图来发现信息,体会数学带来的快感。多角度比较,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相关信息。强化练习,也了解一下全班同学体重方面的信息。根据统计结果和同学们发现的信息,教师及时普及一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从而合理调节饮食习惯,健康成长。课后作业1.集体完成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的测量和统计调查。2.议一议:从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调查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测量身高体重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一定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并且多多运动!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阳光体育运动会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举办阳光运动会,经历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确定比赛项目的合理性,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和运动有关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举办阳光运动会,经历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确定比赛项目的合理性,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和运动有关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结合举办阳光运动会,经历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举办阳光运动会,经历发现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感受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感受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学情分析运动会是每年都要举办的,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集体活动,以此为例来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制定一些合理的计划,能使学生感受深切,同时还方便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了。你们高兴吗?校长说这次运动会由我来组织举办,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请同学们帮着策划一下。哦,原来要准备这么多的东西啊。看来老师得加油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大喊:高兴!生:要看看大家喜欢那些运动项目,具体的比赛规则,奖品等。生:可以用我们刚学的统计来确定。简单的谈话引起大家的谈论热情,营造一种非上课却解决问题的场景。问题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联想到刚学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成功运用的喜悦。111\n(1)师:在确定比赛项目时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喜好,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确定呢?这么简单原来,那就请大家配合体育委员做好此项工作吧。(2)在同学们的统计结果确定和同学们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比赛的具体规则。三、拓展延伸除了这些比赛的具体细节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需要考虑吗?同学们简直太棒了,有你们的出谋划策,我们的运动会一定会特别精彩!小组为单位,制定具体的比赛规则,供老师参考。生:安全问题强调。组织纪律问题强调。饮水问题。……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把数学学出语文的乐趣,并把两个学科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后作业把自己在制订阳光体育运动会的收获写成数学日记,拿来与同学互相分享。板书设计阳光体育运动会教学反思111\n第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安排小数的单元,主要内容有:小数的初步认识,比较小数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关于小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商品价和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已经认识过单品标价中的小数,但没有出现“小数”的名称。到三年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本单元不论是初步认识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还是小数的加减法,首先选择本了关于商品价格的事例,让学生在有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知识。另外,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物品,把不是整米的长度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读、写小数;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再把商品的价格、物体的长度改写成以“元”或“米”为单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安排快餐的过程中,发展数感。3.能从给出的情境中提出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了解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能认、读、写小数。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多媒体、口算题卡等。单元教学安排认识小数………………………………3课时简单加减运算…………………………2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1课时综合复习………………………………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小数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通过商品价格,经理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2.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3.对商品标价中的小数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本班课时目标1.通过商品价格,经理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2.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3.对商品标价中的小数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难点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上这些商品的标价牌。)1.区别整数与小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师: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整数?2.引入课题。师: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1\n师: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二、探究交流,认识小数1.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师: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能从自己的商品标价牌中找到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吗?师:你会读这些小数吗?在小组中试一试。师:同学们会写小数吗?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比如:一瓶饮料和一个面包一共需要3.3元,先写整数部分3,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3。(边说边板书)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小数,大多是在商品价签上找到的,除此之外,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三、总结全课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哪里容易出错?请你提醒同学们。学生举例。生: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生:找一找,说一说。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全班交流小数的读法。学生总结: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生:交流汇报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教学时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效地区分整数与小数,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通过商品标价牌上的小数,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的形式,巧妙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学会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课后作业1.先让学生自己连线并试读,然后进行交流,重点关注0.55元、3.60元和2.05元分别是怎样判断的。2.让学生自己完成后再交流。3.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自己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写的。板书设计认识小数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物品的长度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通过用米作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经历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程。2.会以米作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3.知道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班课时目标1.通过用米作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经历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程。2.会以米作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3.知道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使学生知道把物品的长度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就在整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小数点右边依次写出几分米、几厘米,不够整米的,小数点左边要写0.使学生知道把物品的长度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就在整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小数点右边依次写出几分米、几厘米,不够整米的,小数点左边要写0.难点使学生知道把物品的长度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就在整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小数点右边依次写出几分米、几厘米,不够整米的,小数点左边要写0.使学生知道把物品的长度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就在整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小数点右边依次写出几分米、几厘米,不够整米的,小数点左边要写0.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2、师:通过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知道小数不光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而且可以表示如身高、重量、速度……生活里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9厘米,你能把老师的身高会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生:教室那天测量是7.8米。生:我的身高高是1.42米。生:汽车限速30千米/小时。……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小数,感觉到小数就围绕在我们的周边。111\n(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59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59米这个问题。2、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份中的几份?师:对,我们把1米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米。如果我们把1米分成100份,每份就是0.01米。3、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么标元角分的小数点来吗?师:那你能把今天学的长度单位也照这个标出小数点吗?三、实战演练师:谁能把自己的身高说成米、分米、厘米的形式,然后用米作单位。再用分数表示出来。(重点强调中间的0必须有,末尾的0可以不写)生:1.59米生:是10份中的1份。学生到黑板上标注:生在练习本上自行标注。黑板展示:让学生对物品长度为单位的小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甚至疑惑,带着这些疑惑积极地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探讨。联系上节课学的元、角、分,掌握本节课米、分米、厘米的小数表示原理。111\n四、运用拓展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小数可不像现在的写法,那时是这样表示小数的(课件展示)你们觉得那种写法比较好?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五、总结延伸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说。生:现在的比较好,写起来特别简单。易错点强调,避免学生出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和科技一样处于不断改进的发展中,要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念。其次也感受一下中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作业1.实际测量并写小数、读小数。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2.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找出身边的参照物,描述纪念碑的高度以及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大小。3.让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板书设计物品的长度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选购玩具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2.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与小数大小的比较有关的实际问题。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比较小数大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感。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2.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与小数大小的比较有关的实际问题。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比较小数大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感。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学情分析会比较整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复习导入1.3角=( )元9厘米=( )分米5元6角=( )元3米8分米=( )米2.125、8、45、69提问:你是怎么进行比较的?谈话:整数有大小,那我们所学的小数有没有大小之分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二、新授1.情境导入谈话:天气渐渐热了,瞧!两个小朋友来买冷饮了。出示图片。口算回答。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生:雪糕0.8元,棒冰0.5元,蛋筒1.2元,冰激凌1.8元。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前面一课时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并唤起学生关于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记忆,有利于后面知识迁移。111\n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冷饮部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2.提问:你知道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知道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实际上就是在比较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把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再听一听同学们又是怎样想的。指名在班级中说想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你会比较0.8与0.5的大小吗?3.你还会比较谁和谁的价格,结果如何?你是怎么比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说说选择比较的是哪两种冷饮及比较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主要比较的是其他几种情况:0.8○1.40.5○1.40.5○1.21.2○1.4组织学生在班级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提问:在这四种冷饮中,哪种冷饮价格最贵,哪种冷饮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4.提问:观察这几组小数,你能具体说说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吗?5.小游戏。谈话:谁能报出两个一位小数,让同学们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三、应用学会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下面有许多问题等着大家去解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后练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1)0.8元就是8角,0.5元就是5角,8角大于5角,所以0.8元大于0.5元,雪糕贵一些。(2)8比5大,0.8就比0.5大,所以雪糕贵一些。(1)0.8的整数部分是0,1.2的整数部分是1,0比1小,0.8小于1.2,所以雪糕便宜。(2)8比12小,0.8就小于1.2,所以雪糕便宜。(3)换算成用角作单位再进行比较。生:棒冰最便宜,冰激凌最贵。在此我将“试一试”与后面的小组练习进行了整合,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理解、掌握的较好。111\n小结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四、拓展1.你能将黑板上4种冷饮的价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2.提问:这是什么?读出数轴上的小数,在书上比较大小。全班交流。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指导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0表示在0和1之间,整数部分是1表示在1和2之间,以此类推,从图上直接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在数轴上越是左边的数越是小,越是右边的数越是大。提问:你在数轴上还找到了哪些小数,任意说两个,比较他们的大小。五、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小数的大小,你们已经学会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较一位小数大小方法的理解。学生活动,畅所欲言。生自己来排序,提示学生用大于号来连接。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同桌互相说。多几名学生说,教师适当总结。我把书上的例4设计成了拓展环节,并根据练习册上的习题穿插了数轴,让学生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排序,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同时,明确要根据具体问题明确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养成好的审题习惯。课后作业1.完成1题,说一说是怎样的做的,再完成2题和3题,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2.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和图中四个人的名字,了解解题思路。板书设计比较小数的大小0.8>0.50.8>1.2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简单加减计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掌握小数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难点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情分析会计算整数加减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引入师: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师: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怎么样?二、问题情境⒈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⒉提出问题。师: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⒈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生:买过! 生: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一下买好几样东西。 生根据情景图来说。生:买一把牙刷和一支牙膏一共要多少元钱?……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1.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具有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句导语,过渡到新授课上来。非常自然,水到渠成。111\n(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⒉小组讨论。3.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1)、2元加4元等于6元,4角加5角等于9角,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2)、2.4元=24角 4.5元=45角24+45=69(角)=6.9元(3)、用竖式计算。 2.4+4.5 6.9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4、检验与应用。师: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问题:买牙膏比买牙刷多花了多少钱?(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2).交流算法。(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2元4角+4元5角= 2元+4元=6元,4角+5角=9角,6元+9角=6元9角2.2元4角+4元5角=2.4元=24角 4.5元=45角24+45=69(角)=6元9角3.2元4角+4元5角=6元9角 元角分 2 4 0+4 5 06 9 0答:一共花了6元9角。4.2.4+4.5=6.9(元) 2.4+4.5 6.9答:一共花了6.9元。 这一环节,学生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说,去描述它们的相同点。也可能是只言片语,说不完整,但,只要学生说出来,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1.4元5角-2元4角=4元 -2元=2元,5角 -1角=1角,2元+1角=2元1角2.4元5角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有成就感。 一题多解,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密切联系。是要孩子们明白,这几种算法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做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111\n 四、尝试练习。课后练习 -2元 4角2元 1角 3.4元5角-2元4角= 4.5元=45角2.4元=24角45-24=21(角)=2元1角 4. 元角分 4 5 0-2 4 0 2 1 04.5-2.4=2.1(元) 4.5-2.4 2.1答:买牙膏比买牙刷多花2.1元。估计用最后一种方法的同学会最多.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这一环节其实是对前面学习班复习、巩固再拓展。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1.与例1相似,只是数据不同,先让学生完成一题和二题,全班交流后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用竖式计算。2.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妞妞站在0.2米的砖上高是1.3米,然后再自己列式计算。3.说明题目的要求,可以用竖式也可以直接口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购物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2.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会笔算一位小数的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3.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2.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会笔算一位小数的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3.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难点整数减一位小数整数减一位小数学情分析会计算小加减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小数的的加减,同学们表现非常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笔算简单小数的加减法。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两个竖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呢?2.师: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个竖式:2.6+1.8生:第一个计算时不需要进位,后一个要进位。生根据竖式口算出来。 有了上节课的铺垫,本节课直接切入,学生很快投入课堂的学习中。用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进位退位引起本节课的知识,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而且学时会比较轻松、愉悦。111\n4.4怎么做呢?师:整数部分的4是怎么来的呢?3.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减法10.3-5.9师:为什么是4.4呢?三、合作探究1.参照情景图解决以下问题。(1)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2)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2.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四、课堂练习59页练一练生:小数部分满十进位得来的。生自己来计算。10.3-5.94.4生:因为小数部分不够减,我们计算时要从前边借一位,然后再来做。生说情境图上的数学信息。自行计算,分享计算结果和过程。(重点是想法)生讨论后集体交流结果:计算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计算时注意“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探究新的学习内容,体会知识迁移带来的成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小组讨论总结,既锻炼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们自己在内心深处明白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受益匪浅。巩固练习,强化课堂质量。课后作业1.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进位、退位计算是否准确。2.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问题,交流时给学生充分交流不通解答方法的机会。3.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问题。4.让学生自己完成1-3题,交流时重点关注问题3的解决方法。5.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板书设计购物问题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参给出目标1.在解决用快餐的问题中,经历运用小数加减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3.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班课时目标1.在解决用快餐的问题中,经历运用小数加减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3.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学情分析会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去饭店吃饭吗?在饭店里吃饭你都会点些什么菜呢?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师:老师比较馋,也特别喜欢去饭店吃饭。今天被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快餐店情景图)二、自主探究1.在这个快餐店里都有什么美食呢?这些美食的价钱又怎样?2.师:假如老师邀请大家在这个快餐店里吃饭,请选择你自己喜欢吃的,并算算要花多少元钱?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生:根据情景图来说。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并计算出这顿饭要花多少元钱。集体交流自己的计划。 以同学们喜欢的话题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精神状态更加饱满,且在无形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图示导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快餐店之中,充满幸福感。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了小数的正确读法。111\n师结:同学们喜欢的饭菜还真是大不一样,但有一点老师特别欣慰,你们都知道善待自己!都给自己选了一菜一主食,还有一样喝的,看来老师得好好工作,努力挣钱,让这一顿饭尽快变成现实。不过从大家的选择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比较爱吃肉,老师友情提醒: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注意营养搭配,还不能浪费哦。三、合作交流1.如果你和4名同学一起用餐,怎样安排合适?(1)5个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钱?(2)平均每人大约多少元钱?2.如果平均每人不超过10元钱,6个人一起用快餐,可以怎样安排?四、课堂练习参照课后练一练生认真倾听。生:根据大家的喜好来选主食、菜和饮料。尽量选成不一样的,这样大家吃的会比较丰富一些。然后自己算价钱,平均的话让总数除以5就可以了。在总钱数不超过60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即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计算。自主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尊重了学生,又使他们尝到了无师自通的成就感。饮食方面的友情提示,使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课上的乐趣,且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的成长。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小问题,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课后作业1.让学生自己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2.让学生自己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小数加减计算要注意两点,一是计算的正确率,二是计算的方法。4.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估算,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多估计一点,再自己完成。5.自行计算,交流结果。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自己用餐合伙用餐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111\n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探索乐园和实践活动----铺地面。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在估计、测量图形面积和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5、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6、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多媒体等。单元教学安排面积和面积单位(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课时)整理与复习(课时)铺地面(1课时)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2.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2.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前与老师击掌)师:同学们,想想刚才和老师击掌时,觉得老师的手掌怎么样?师:手掌的哪个地方更大?师:也就是说老师手掌的面比你手掌的面更大。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生:温暖,比较大。生:指向手掌的面。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 通过感知,观察,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并初步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111\n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师:黑板面的面积是指(黑板面的大小),手掌面的面积是指(手掌面的大小),黑板面的面积和手掌面的面积相比较,哪个大哪个小?3.摸物体的表面,比大小。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不看只摸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谁愿意来试一试?(让学生摸二个物体的表面,并比较出面积大小)。4.画一画,辨一辨,认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教师在黑板上描出刚才学生所摸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并画一个封闭图形。师:象这三个都是图形(板书:图形);你们觉得哪个比较特别?为什么?师: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你能比较这三个图形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辨一辨)(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师: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有大小。我们也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5.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面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补充板书)(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课件出示课本练习P63第1题中的三个图形) 谁的面积大?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2.出示课本例图随机指导)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或手掌面积更小。 生:第三个图形(角),因为它没有合拢,没有封闭等.学生观察。(学生开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方法。师生评价、总结。学生发表各种意见。通过老师引导,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能用初步估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以及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111\n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学生众说纷纭,无法判断)3.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三、巩固新知,深化应用1.出示两片树叶图,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P63图)2.出示课本练习P64第2题,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3.游戏:数格子猜大小。……四、师生交流,总结课堂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2.教师全课总结。自己看图解决,集体交流汇报。学生谈收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方法的的多样性,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已学过的内容,认识到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游戏,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认识面积单位作铺垫。课后作业1.让学生看图并自己比较,说说是怎么想的。2.本节课的基础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3.借助方格比较两个稍微复杂图形的面积。启发学生把两个半格看作一个方格计算。板书设计认识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测量面积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已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进行测量的过程。2、会用自已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本班课时目标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已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进行测量的过程。2、会用自已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测量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测量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难点测量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测量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学情分析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给学生创造了实际测量及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考察学生是否会用相同的测量单位测量物品表面的面积。教具、学具纸片、小黑板、一米的正方形旧报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还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请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正方形纸,哪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师:那么,谁能估计一下,这张红色的正方形纸的面积等于几个绿色正方形纸的面积?师:现在我们把同样的正方形纸放在红色的长方形纸上,观察老师放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师:通过在红色正方形纸上摆放同样的绿色正方形纸,我们得出红色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张绿色正方形纸的面积,老师告诉你们:这就叫做测量。二、同桌测量师: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间不光要比较面积的大小,还需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要想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进行测量,下面我们就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同桌合作,测量一下桌面的面积。生:红色。生:4个。生:发现他们一样大。生:合作测量,交流汇报。通过教师介绍,演示测量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测量活动。经历同桌合作、自已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在学生交流测量过程和结果的过程,相互学习测量活动经验,初步感受测量单位不同,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111\n师:谁把刚才测量的过程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整理与分析师:通过汇报,我们发现因为大家用的正方形大小不一样,测量出来的个数也不同,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几种不同的结果整理一下。师:同桌两人测量一下你们选用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师:从统计表中,你们发现所用的正方形的边长和测量结果(也就是用的正方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办法使大家的测量结果相同呢?大家讨论一下。 师:那我们就用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再来测量一下桌面的面积,好吗?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测量后,填表。生众说纷纭。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生汇报。生重新测量,集体交流测量结果。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整理的需要,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经历测量、数据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讨论提供直观数据。在讨论、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结果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在统一的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以后认识面积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以后认识面积单位打下基础。课后作业1.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小正方形,实际摆一摆,算一算。2.同桌合作测量。让学生估测一下,在手动摆扑克牌。3.鼓励学生把图形分成若干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再回答问题并画出小正方形。板书设计测量面积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面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1平方米的过程。2、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会用某个面积单位测量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面积单位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1平方米的过程。2、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会用某个面积单位测量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面积单位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认识面积单位,并准确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并准确感知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并准确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并准确感知学情分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给学生创造数学推理、知识迁移的机会、发展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的能力。教具、学具1平方厘米的彩纸,魔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课本,你能说出课本封面的形状吗?师:课本封面的长大约是多少?师:谁能用自已的话说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师:以前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等都是长度单位,用长度单位可以准确测量物品或线段的长度。要准确测量物品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常用面积单位。二、认识面积单位师:拿出你们桌上最小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师: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平方厘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在cm右上边写上一个小“2”,就表示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就可以写成1cm²。师:现在大家认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生:长方形生:20厘米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 生:1厘米生认真倾听,理解记忆。生众说纷纭通过说明长度单位的作用,了解认识面积单位的意义,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在亲自测量、直观感受中认识1平方厘米和字母表示,并经历用平方厘米描述课本封面的过程。把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新知识适时融合在一起,有利于理解1平方厘米的实际意义。111\n(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平方分米和平发米)师:我们学习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用自已的语言说明某个单位面积单位和怎样用字母表示?用实物或动作表示出它的大小?三、实际测量师:同学们看这张纸,上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出了两个英文字母,你们能读出来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字母E和H占的面积各是多少?哪个字母占的面积比较大?四、课外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用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了实际测量。回家以后,请同学们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你的卧室或你家客厅的面积。怎么样?五、课堂小结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生举例来说。生读两个英文字母。生思考后回答。生:众说纷纭。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补充计算学生熟悉的英文字母E、H里所含有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确定E、H面积的大小,使学生感悟字母与图形结合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数学带来的便利与乐趣。课后作业1.让学生自己拼摆,并进行交流。2.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得到结果的。3.让学生先估一下,再测量。板书设计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面积单位的进率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在讨论、探索、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2、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班课时目标1、在讨论、探索、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2、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难点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推算的过程不同,但结果相同。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师: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今天大家先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边长1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那个面积大?为什么?师: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比,那个面积大?为什么?二、合作学习师:下面小组同学合作,首先研究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师:大家先确定研究方法。比如,可以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用直尺把1平方米的纸平均分成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生众说纷纭生: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一样大,因为1米等于10分米。生合作学习。生动手操作。由1米=10分米的已有知识得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为探索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做铺垫。提出学习方式和研究探索的问题,并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探索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过程。111\n师: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是什么?师:因为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平方分米用d㎡,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是1㎡=100d㎡。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把它分成了若干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同学们推测一下,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师:很好,大家推测出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用字母表达式是:1d㎡=100c㎡三、知识扩展师:现在,老师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师:你们真聪明!自己可以导出公式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面积单位的进率,谁来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探索得出的?生情绪高涨答案不一。生默记生讨论后众说纷纭: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生点头默记。生小组讨论。生: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交流展示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给学生创造知识扩展的机会,小组交流,有利于互相启发。课后作业练一练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想的,说一说。练一练第二题:师生共同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指名读题,明白题意,先自主推算,再交流。板书设计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2、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班课时目标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2、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长×宽=面积长×宽=面积难点长×宽=面积长×宽=面积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测量经验,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且学会了用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是怎样测量课本封面面积的?师: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可以怎样测量?师:如果用这个方法去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行不行?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种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二、自主研究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用这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师:谁来说说,你拼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生:在课本封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总共有多少个就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生众说纷纭。 生动手操作。在回忆经历过的测量活动和联系实际的测量讨论中,引发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亲身经历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的过程。111\n师:你是怎样知道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呢?师: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把这些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写在表格中。分别说出长宽和面积。师:你们能自己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么?师:请同学们把我们总结的公式和书上给出的公式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大声地读上几遍。三、尝试应用师:请同学们看第72页例2,谁来说说图中“12cm”表示什么意思?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大家用公式来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结果是什么?(更多例题参照练一练)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生摆出3种拼法。生:每排摆4个小正方形,长就为4厘米。生填写了相应的数据。生讨论后实际操作。生: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5厘米。生计算。生:12×5=60(平方厘米)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了解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课后作业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第二题,应用公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手比比风景画有多大,再计算。第三题,告诉学生这是篮球场的真实数据,再计算。第四、五题,实际测量活动。按教材要求,先估计,再用直尺测量,并计算出面积。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11\n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应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2、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应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2、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情分析一张长18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直尺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景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回家后,都测量并计算了自己家中一些实物的面积,谁来汇报一下,你测量的是什么?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师:课前老师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请你们拿出来,估算一下,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二、自主探索师: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师:谁来说一说你测量和计算的结果?生纷纷举手,众说纷纭生:我估计这张长方形纸的长约有15厘米,宽有10厘米,所以,长方形纸的面积是15×10=150平方厘米。生:测量、计算生众说纷纭检查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估测长方形纸的面积,复习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估算的知识。111\n师: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的长边剪去5厘米,想一想,剪掉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师:说得好!把这个长方形“从长边剪去5厘米”怎样剪?请大家动手剪一剪。师:通过测量验证剩下的确实是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你们能自己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么?师:现在分别量一量,剪掉的长方形和剩下的正方形,看看和我们前面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正方形面积的?结果是多少?师: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师:谁来把你总结的公式介绍给大家?三、整合提升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师:想一想:计算长方形面积时,需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么,计算正方形面积时,需要知道什么?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谈一谈,你本节课收获了什么?生:剪掉的是一个长方形,剩下的是一个正方形。纷纷动手操作生计算生测量后,全班交流。生有多种计算方法。生自己总结。生回答。生:两个公式都用乘法计算。都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生:只知道边长就可以了将剪一张长方形纸改为估算、测量一张稍大的长方形纸,便于动手操作,达到同样的目的。交流个性化的剪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再次测量,检验推测结果,为下面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作准备。在讨论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共同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公式的实际意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课后作业1.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答案。2.让学生独立完成。3.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示学生注意问题中要求的面积单位。4.不要求动手操作,根据题中文字描述,想象并进行计算。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长度和面积单位、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的过程。2.进一步理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能应用公式解答简单问题。3.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培养自觉复习、不断改进的学习习惯。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长度和面积单位、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的过程。2.进一步理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能应用公式解答简单问题。3.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培养自觉复习、不断改进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查漏补缺查漏补缺难点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整理与复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全班进行交流并整理,得出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2.教师出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示,让学生回答问题1,接着完成问题2,说一说怎样做的,有何不同。3.关于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重点说一说为什么。4.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习题,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物品,对图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和练习。5.现实生活中和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答。1.让学生独立完成,关注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2.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换算的。3.第三第四题同一块地的面积和周长的两个问题。4.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解答。5.选做题,先让学生明白文字和图的意思,再解答。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铺地面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教参给出目标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过程。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本班课时目标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过程。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解决现实生活中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面积的实际问题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面积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由同学交流铺地面瓷砖的事引出帮助亮亮解决铺卧室地面的问题。 师: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家都把地面铺上漂亮的瓷砖,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家铺的是什么样的瓷砖?师:那谁能说出家里瓷砖的花色、形状、尺寸呢?二、研究问题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要设计铺地面的方案,首先要知道哪些情况?生从颜色、图案、形状、大小等方面回答。生:我家地面铺的瓷砖是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上面有红色和黄色的花。生:房间大小用多大的瓷砖用什么颜色的瓷砖…生认真读书生:亮亮卧室长4米,宽3米。三种瓷砖花色、大小不同。生:表示地砖的面积。由学生自己家用的瓷砖引出帮助亮亮设计铺地面的方案的事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讨论铺地面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n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7页,书上给出了亮亮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同时,也给出了亮亮的爸爸妈妈推荐的几种瓷砖。同学们认真读书,看看书中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说说你们知道了哪些情况?师:谁知道“50cm×50cm”表示什么意思?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铺瓷砖,你选择瓷砖时会考虑哪几个方面?三、解决问题师:刚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到底选用哪种瓷砖合适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用不同规格的瓷砖铺满整个卧室,各需多少钱?师:小组合作时,每个同学都要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现在,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师:刚才同学计算出每种地砖所需的块数,那么用三种地砖铺满卧室各需要用多少钱呢?请大家算一算。 师:结合前面的瓷砖大小、花色和计算结果,你会建议亮亮铺卧室用哪种瓷砖?生众说纷纭生分组解决问题生:摆算法推算法计算法生计算后汇报结果。生众说纷纭。了解问题中的数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活动。交流、展示过程中分享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练一练:让学生运用数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边长50厘米的用48块。25×48=1200(元)边长40厘米的用80块。14×80=1120(元)边长25厘米的用192块。12×192=2304(元)教学反思111\n第八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分数内容,教材编排了认识分数和简单分数加减法,两个知识块,主要包括: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后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用简单的分数表示一些事物。2、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同分子或同分母),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3、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分数的信息作出解释。4、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一些用处,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用简单的分数表示一些事物。2、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同分子或同分母),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小黑板、口算题卡、多媒体等。单元教学安排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1课时)简单的同分数加减法(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小于10)(1课时)整理与复习(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娄的加减运算。教参给出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本班课时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认识分数,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认识分数,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难点认识分数,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认识分数,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圆形硬纸片若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段《西游记》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天中午从一户人家化来两张饼,唐僧建议两人分吃一张,唐僧和沙僧的一张饼是这样分的。出示平均分成两份的示意图。师:贪吃的猪八戒说:“我和猴哥的这张我来分。”他是这样分的。出示不平均分成两份的示意图。师:请同学们观察两种分饼的情况,说一说你有什么看法。师:对,我们做事要先想到别人,不能只顾自己。那唐僧和沙僧分饼的方法叫什么?一份是这张饼的几分之几?怎样用分数表示?沙僧分的公平,猪八戒分的不公平。沙僧把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猪八戒没有把饼平均分。猪八戒贪吃,吃得多,只顾自己…生:这样分饼的方法叫平均分,一份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 生:不叫做平均分,因为两份的大小不一样。生: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猪八戒贪吃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111\n师:那猪八戒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吗?为什么?二、认识分数师: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个圆,你有哪些发现?师在图中写上1/3,贴在黑板上。师:谁来说说这个1/3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师:看了同学们对“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涂色的一份用1/3表示”掌握得不错。下面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的一个平均分成3份的圆,自己把其中的2份涂色。师:观察涂色的圆,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把其中的2份涂色,谁能说一说涂色的部分占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怎样用分数表示?三、尝试练习师:谁来说一说,3/4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师:请同学们每人写出两个不同的分数,说一说分子和分母各是多少?生:“3”表示把圆平均分成3份,“1”表示涂色的1份。生自己涂色然后全班展示。生: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三分之二,写出分数线,在横线下面写3,在横线上面写2生: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生众说纷纭。讨论怎样用分数表示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程度,同学互相读,给更多人交流的机会。课后作业让学生按要求写出分数,读一读自己写的分数,说一说分子、分母表示的意思。(81/83页练一练)1.学生第一次接触用线段表示分数,教师给与指导,让学生知道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分母就是几。2.让学生自主试读,再指明读。3.第三四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写数或涂色的。板书设计3……分子—……分数线4……分母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比较分数的大小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娄的加减运算。教参给出目标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本班课时目标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比较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比较学情分析学具纸片一张,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今天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纸卡,观察上面的两组圆,你发现了什么?师:每组中的两个圆是不是一样大呢?现在,请同学们用剪刀把圆剪下来,分别比一比。二、操作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2份、3份的圆中的1份涂色。师:谁来说一说涂色部分分别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用哪个分数表示?师:现在,请你观察这两个同样圆的涂色部分,哪个的面积比较大?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大家观察的结果呢?生众说纷纭生剪下来后,全班交流比的方法和结果。生涂色生:平均分成2份,把1份涂色,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用1/表示。。。。。。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比一比,体验每组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学生涂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也为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作准备。111\n师:现在,我们用这个透明纸上的圆比一比。师:根据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说来说一说1/2和1/3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为什么?师:1/2比1/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写作:1/2大于1/3或1/3小于1/2。师:现在我们比较1/6和1/4的大小。再拿出另外两个圆,也把其中的1份涂色,然后用分数表示出来。三、观察学习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请同学们观察学具卡片上的两组正方形图,请你用分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师:同学们,根据平均分成4份的正方形的面积,你能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3/4和1/4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试一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写出的式子,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生:平均分成2份的涂色部面积大。。生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比一比。生比较生1/2大。因为1/2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大。生回答生完成后,全班交流。生自主做,全班订正。生独立完成生众说纷纭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涂色并用分数表示的活动,为下面的学习积累素材。让学生观察图,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交流怎样想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关于几分之几的认识。课后作业1.让学生独立完成。2.提示学生借助辅助线作图进行比较。3.学生第一次脱离直观图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也可以按照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4.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不作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5.先把长方形按分数平均分,再涂色表示分数,在进行大小比较,有一定挑战性。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1/4>1/6或1/6<1/4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简单分数加减法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娄的加减运算。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在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在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复习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四分之二里有()个四分之一。三个六分之一是()。……师: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分数的加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1.请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师:从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再把你的决定大声地告诉大家,不介意再说一下理由。学生集体来说。生:图中有两组图形,每一组图形一样大,而且一组中的一个都平均分份了。及时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并为马上要学的知识打下基础。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出示的算式,并给出正确的答案。111\n2.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图示列出一些加法或减法算式。(出示图示)一、尝试应用看图计算:2个1/3加1个1/3是3个1/3,也就是()图:二、巩固练习参照课后练习。生:2/2=14/4=1因为它们都表示同一个整体。交流反馈:1/2+1/2=11-1/2=1/21/4+1/4+1/4+1/4=11-1/4=3/4……生自行计算,交流计算结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可能的算式,集大家的智慧解决同一个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讨论交流中自然而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及时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后作业1.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写的是否正确。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3.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4.第四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四幅图,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设计简单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简单分数加减之生日蛋糕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娄的加减运算。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明白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前几天,小红也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生日这天,小红的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红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小红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你能根据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算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分析,提出问题。预设如下:)答案1:爸爸吃了蛋糕的,妈妈吃了蛋糕的。答案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答案3: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个蛋糕?(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答案4:还剩多少个蛋糕?……生:每一个算式的分母都是相同的。由学生感兴趣的生日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到本节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带来的喜悦。111\n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起来探索这类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⑴猜测结果师:+表示什么含义?(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是多少?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办法验证吗?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或画一画。(2)课件演示,规范书写板书:+===1/2(指出: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利用直观图,让学生看出结果就是)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3)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课件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1、同样的方法学习分数减法。3、小组合作,归纳方法同学们自主思考,想办法进行验证。(师指导)小组讨论,全班汇报。方法1:用画图的方法从图上看结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上用不同的颜色涂色。)小结:图示法方法2:说理。是3个,是1个,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生先思考并畅所欲言。生:可能:①每一题的分母都相同;②计算时分母没有变;③只是分子进行了加减。及时指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开花结果。并充分激励了每一位学生。重点强调,使学生把重点知识真正吃透,减少以后的错误。学生自己去发现计算规律,通过理解把知识简洁化。111\n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以及它们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强调: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一、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发现数学的更多奥妙。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总结练习,加强理解和记忆。课后作业1.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让学生读题并观察示意图,理解意图后,再列式计算。3.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使学生知道一个西瓜可以用8/8表示,然后自主列式。4.首先指导学生看清这个药瓶共有10格,和1格就喝了这瓶药的十分之一,一天喝三次,就是十分之三,本题只要求口答。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111\n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娄的加减运算。教参给出目标1.经历系统复习、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技能的过程。2.进一步巩固分数意义的认识,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养成回顾与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班课时目标1.经历系统复习、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技能的过程。2.进一步巩固分数意义的认识,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养成回顾与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查漏补缺查漏补缺难点查漏补缺查漏补缺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整理与复习:1.复习分数的意义,重点检查学生能否平均分来解释为什么。2.复习用分数表示图形的一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3.两个分数及加减算式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书上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4.同分母份分数加减法的简单问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明白题意,再独立完成。2.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3.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逐一解决三个问题。4.渗透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时先让学生涂色再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每个圆的涂色部分一样大得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六分之三这三个分数相等。5.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1\n第九单元教学计划第周—第周共需课时年月日至月日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按照全套教材的整体设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本教材的探索乐园安排了两个主题内容:一是探索摆图形的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二是简单的逻辑推理。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能发现事物中简单的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并解决相关问题。2.能用画方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获得初步的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路和方法。3.在探索规律和推理判断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4.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了解可以用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能自主地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多媒体运用、自制教具、学具等)小黑板、口算题卡、多媒体等。单元教学安排1.探索摆图形的规律(1课时)2.简单的逻辑推理(1课时)3.机动(课时)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探索摆图形的规律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探索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教参给出目标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算。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本班课时目标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算。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扣子数的规律。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扣子数的规律。难点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扣子数的规律。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扣子数的规律。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扣子图,扣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猜谜引入教师出“扣子”的谜语,学生猜,再打开盒子自己发现谜底。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兄弟四五个,各进一道门,要是走错了,定能笑死人。”师:猜得对不对呢?谜底就在桌子上的盒子里,你们自己打开看一看。二、探索规律Ⅰ师:请看课本第96页,书上摆了三组扣子,同学们同桌合作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然后找出扣子摆放的规律。 生:猜谜生:打开盒子,发现谜底是扣子,情绪非常好。生分组活动 生众说纷纭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111\n师:我看各组都摆得很好,现在我们重点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哪组同学先发言,一个人说不全,其他同学补充。师:刚才大家都发现了扣子的摆放规律,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发现的规律摆放出④组、⑤组扣子,看哪组同学摆得又快又准确。师:请同学们根据摆放的扣子图,自己完成统计表。师:观察我们填写的统计表,你发现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和每个图中扣子的总数有什么关系?师:按照这个规律,⑥组中应该有多少个扣子?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三、探索规律Ⅱ师:刚才同学们规律找得很好,现在请看课本第97页的扣子图,还是同桌摆一摆,再找出其中规律。师:现在把摆出的每组扣子图中的数学信息填在统计表中,看能发现什么?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谁知道⑥组需要多少扣子?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⑥组的扣子。看谁画得既整齐又漂亮。课下时间给你的家人摆摆看。生动手操作生填空后,全班交流。生:每行依次加1、每列依次加1。每组扣子的行数和每列扣子的个数都一样。生:应该有36个扣子。生众说纷纭生动手操作生填表后交流生:⑥组需要12个扣子生动手按自己想出来的规律画图。采用同学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减轻学具准备的数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发现的学习兴趣。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按规律摆扣子,既是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对规律的简单应用。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算,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课后作业1.让学生观察扣子图,独立完成统计表。然后交流扣子摆放的规律和填表的结果。2.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发现规律是什么,是怎样算的。板书设计探索摆图形的规律教学反思111\n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猜属相猜帽子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相关要求探索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教参给出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信息、画表格推断、交流等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2.会用画表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初步体会解答简单逻辑推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班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信息、画表格推断、交流等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2.会用画表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初步体会解答简单逻辑推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分析重点教参陈述实际确定会用画表格的方式推断,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会用画表格的方式推断,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难点会用画表格的方式推断,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会用画表格的方式推断,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猜属相提出书中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了解图中三个人的属相、名字以及他们对话中的信息,也可以请三位同学表演下。通过他们三个的表演,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画图表的方式推理下他们三个都是属什么的,看谁猜得快。小明、小立、小峰三个人中,一个属牛、一个属虎,还有一个属兔。小明说我不属牛,小立说我的属相是吃肉的动物,小峰说我不属虎。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画图表来推理。经过分组讨论推理,得出小立属虎,小明属兔,小峰属牛的正确结论。 让学生通过猜属相,锻炼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11\n猜帽子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准备了三种颜色的帽子。丫丫、红红、亮亮三个人戴了不同颜色的帽子。丫丫说我戴的不是白色的,亮亮说我戴的既不是白色也不是红色的。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推断下他们三个分别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学生结成小组进行讨论,纷纷画图表,有的掌握得好的学生,直接说出了答案。最后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出亮亮戴的黄色的帽子,丫丫戴的红色的帽子,红红戴的白色的帽子。课后作业甲乙丙三个人中,有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美国人,根据下面的信息,确定他们的国籍。甲说我不是美国人,在英国留学,乙说我在中国留学,丙说我不是美国人。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下是怎么推理的。板书设计猜属相猜帽子教学反思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