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7智慧广场:等量代换_青岛版

更新时间:2022-08-25
类型:doc
大小:202.00 KB
页数:9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青岛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5.7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58-59,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 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发现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简单讲述故事】 2.谈话: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来称象的? \n预设:用石头来代替大象;把大象换成石头来称„„ 小结:大家说的不错,用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难题就解决了。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看看谁像曹冲一样聪明。设计意图:课前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预设:▲+●=12,▲=●+●+●(板贴) 2.追问: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 3.追问: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 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办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理解方法 1.拼凑法和列举法 (1)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方法一:拼凑法 从▲+●=12入手,通过猜测、拼凑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方法二:列举法 从▲=●+●+●入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2)刚才,同学们用拼凑、列举的方法解决了▲和●分别表示的几的问题,在列举时能够做到有条理,按顺序,真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n2.等量代换 (1)预设: 方法三: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 方法四: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追问:这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是把▲换成3个●,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同罢了。为什么可以把▲换成3个●呢? 预设:因为▲=●+●+●。 追问:也就是说,一个▲和3个●是相等的关系,是这样吗?3.小结: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相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换”的方法,把一个▲换成3个●,从而发现4个●等于12,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3。那▲就等于9。 (教师边叙述边进行板书) 谈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而且还找到了等量代换这个新的方法,这样就帮我们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 1.谈话: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一小题: 2.谈话: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在哪儿吗? 预设:■=▲+▲+▲+▲ 追问:下一步怎么办? 预设:把一个■换成4个▲,从而发现5个▲等于20,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4。那么一个■就是16. 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二小题: 谈话:这道题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设计意图:\n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三)巩固新知:谈话:下面,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几道实际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要求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首先要知道什么? 预设:1只鸭和多少只鸡同样重。 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做做看,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这道题你能解决吗?在小组中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3.“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谁来读读这道题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指名上台展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找到的等量关系。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增,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简单的代换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四)达标反馈一、每个图形各代表几?△+○=24△+□=20△=○+○+○△=□+□+□+□△=()△=()○=()□=()☆-□=18☆=□+□+□+□\n□=()☆=()二、解决问题1、一大盒和一小盒水彩笔共36支,大盒的支数是小盒的2倍,大盒和小盒各装了多少支水彩笔?2、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用12元,一支钢笔的价钱可以买5支圆珠笔,每支圆珠笔和钢笔各多少元?3、小红买了3本练习本和2本笔记本,共付11元,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练习本的4倍。两种本子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答案:一、△=(18)△=(16)○=(6)□=(4)□=(6)☆=(24)二、1、36÷(2+1)=12(支)12×2=24(支)答:大盒装了24支,小盒12支。2、12÷(5+1)=2(元)2×5=10(元)答:圆珠笔2元,钢笔10元。\n3、11÷(2×4+3)=1(元)1×4=4(元)答:练习本单价1元,笔记本单价4元。(五)课堂小结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探索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知道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会找等量关系。 方法:我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 情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谈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数学、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设计意图:自主总结,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培养概括能力。(六)布置作业一、根据算式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1○+○+○+○+○=30☆+☆+☆+☆+☆+☆+☆=42□=()○=()☆=()2、□+□+△=56○+△=10□+□+☆=13△+△+□+□=72○+○+○+△+△=26□+□+□+☆+☆=21□=()○=()□=()△=()△=()☆=()3、△+☆+△+△=2741-○-□=5□+△=13☆+☆=△+△+△□=○+○+○□-△=3△=()○=()□=()☆=()□=()△=()二、解决问题。\n1.1只猴子的体重等于3只猫的体重,3只狗的体重等于9只猫的体重。如果1只猴子重3千克。请问1只狗重多少千克?2.2只兔子的重量等于6只小鸡的重量,3只袋鼠的重量相当于4只兔子的重量,那么1只袋鼠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只小鸡的重量?3.已知1个排球和1个足球共重5千克。1个排球和1个篮球共重6千克。1个足球和1个篮球共重7千克。求每一种球各重多少千克?4.王老汉养了许多家畜,已知2只兔子重量等于2只鸡和1只兔的重量。3只鸡等于2只鸭的重量。大家想一想哪种动物最重?答案:一、□=(7)○=(6)☆=(6)□=(20)○=(6)□=(5)△=(16)△=(4)☆=(3)△=(6)○=(9)□=(7)☆=(9)□=(27)△=(4)二、1、9÷3=3(只)3-3=0(只)3+0=3(千克)2、4÷2=2(只)2×6÷3=4(只)3、(5+6+7)÷6=3(千克)3×3-5=4(千克)6-4=2(千克)5-2=3(千克)\n答:篮球4千克,排球2千克,足球3千克。4、兔子最重。n板书设计智慧广场▲+●=12,▲=●+●+●▲=?●=?教学反思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1、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感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和层次,如以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引入新课,感受“相等的才可以替换”,从而引出新课;例题要求Δ=?Ο=?,为了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理清,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全班交流讨论中得出两种解题思路,最后总结出方法,把思维和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练习设计层次分明,采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学全过程是以学生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2、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考虑到学生都是初步接触等量代换,在运用教材时,从“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另外充分运用教材,从量的代换,到物品价值的代换,再过渡到图形代换、物的代换,都取自教材。3、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3个Ο等量代换1个Δ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Δ和3个Ο同样大小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突破了难点。\n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