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一单元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小棒等信息窗1按时交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口算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知道有关风筝的哪些情况?90\n学生交流。风筝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风筝厂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情境图)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1、交流: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有选择地板书。3、引导列式: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好吗?谁会列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0÷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4、学生独立探索:究竟每天做多少只鹰风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探究,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较。1.学生汇报说一说想法,教师板书算法:A6个十除以2得3个十,就是30。B2×(30)=60所以60÷2=30。C把60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30。D分小棒。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天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2)全班交流,总结算法。谈话:观察比较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怎样口算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自由回答。五、联系实际,灵活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回顾梳理谈话: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六、课堂检测。七、教学反思:90\n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准确地进行口算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好吗?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一说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自主练习第4题先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求每小时形式的千米数”。和“怎样求行驶的总千米数”。3、自主练习第5题要求学生先写得数再连线。4、自主练习第6题指名学生说一说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做,5、自主练习第8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找出的规律,然后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有没有其它做法?为什么同一道题有不同的做法?6、自主练习第9题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再独立解决。7、自主练习第11题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在做题时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吗?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法口算和估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作业:自主练习第12题信息窗2制作风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90\n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是以后学习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习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在同伴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总结归纳算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出示信息窗学生认真观察后提问:你从信息窗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组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1、请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那么算式你会列吗?(63÷3=)2、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如果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我们把(63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探索63÷3的算法。1、摆小棒计算。63÷3也就是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如果带63只风筝来给大家分会很麻烦,那我们就借助另外的工具来分一分。(小棒)注意:在分小棒之前,先想一想,我们应该先分哪些小棒,再分那些小棒,想好了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分一分。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先分……再分……哪位同学能把刚才的过程再给大家说一遍?(先分成捆的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0根,然后把单根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一根,这样就把63根小棒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1根。)90\n课件演示一遍分小棒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分小棒的过程。2、竖式计算。请同学们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回想一下,你能用竖式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吗?试一试写在练习本上。找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作出评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第一次我们先分六个十,用6个十除以3,每份分得两捆,所以商2,这个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两个十。然后这位同学又检查了一下,2x3=6,这个6就表示我们第一次把6个十分完了,但是这个算式我么算完了吗?还有个三还没算,所以把3落下来,3除以3商是1,这个1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一个一,然后再来检查一下,1x3=3,最后3-3=0,这个0表示(所有的小棒都分完了,算式也算完了。)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的结合过程。师讲解:让我们结合分小棒的过程一起来验证一下刚才同学们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讲解竖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用竖式来计算63÷3,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商2,这个2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检查一下,2x3=6.然后要算3除以3,先把3落下来,商1,1写在个位上,表示一个一,检查,1x3=3,最后都算完,3-3=0.最后把得数写在算式上。刚才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吗?解决了应该写上答: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21只燕子风筝。学生自检刚才的竖式,并改正错误。没有问题的再想想自己刚才是怎样计算的。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1、计算48÷2后引导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先用十位上的4去除以2,商是2,表示两个十,再用8除以2,8落下来商是4,表示4个十,最后得到结果24)2、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板书设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工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63÷3=21(只)213丿63633090\n答: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21只燕子风筝。六、课堂检测。信息窗2制作风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笔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上节课我们参观了风筝加工厂的材料车间,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问题袋中的问题好吗?二、自主探索,算法交流1、解决“二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交流: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二组两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应该怎样列算式?汇报并板书:72÷6=2、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汇报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重点研究“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办?”并借助学具演示,学习计算方法。3、我做的对吗?如何进行验算。引导学生总结用商与除数相乘的放发验算。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解决“三组能做多少只蝴蝶风筝?还剩几根竹条?”师生交流: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三组做一只蝴蝶风筝用六根竹条,现有75根竹条。应该怎样列算式?汇报并板书:75÷6=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发现两次商后都有余数的问题而不会解决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独立解决。2、这个算式你会验算吗?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引导学生总结:先用商城除数,再加上余数。3、类比沟通,总结算法90\n交流:怎样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提升算法: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四、灵活应用,巩固拓展1、自主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3、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独立检查并改正,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如何试商。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六、课堂检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想一想怎样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灵活应用,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巩固新知,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6、7、8、9题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先独立读题并解决问题,后集体订正。3、拓展应用:自主练习第10、12题学生独立读题后弄明白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总结提升90\n谈话:同学们走进风筝厂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增长里这么多本领。风筝厂还有许多问题等我们去探究,有信心吗?四、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1、13题信息窗3包装风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风筝加工厂的风筝制作好了,该怎样装箱呢?工人师傅想请我们去帮忙,大家愿意吗?1、出示信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2、指名学生自由提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我们这节课来解决这几个问题。二、自主探索,算法交流1、解决“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思考: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读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后板书:246÷2=先想一想商是几位数?除法应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再独立用竖式计算。学生说说你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2、解决第2个问题“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发现两次商后都有余数的问题而不会解决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独立解决。3、请同学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交流:在用竖式检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指名学生说,教师加以强调。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90\n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并进行验算。学生展示计算方法。教师集体订正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应如何进行验算。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1、自主练习出示题目,用竖式计算369÷3226÷2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时说一说算理。2、自主练习第3题小组讨论分法后独立做,并进行验算,订正说一说算理。五、梳理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确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六、课堂检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想一想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2、自主练习第6题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明确,要知道哪种箱子能正好装完,需要先计算选两种各需多少个箱子,然后根据结果进行决策。3、自主练习第7题向让学生算一算,然后观察上下两个式子的特点,探究被除数、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4、自主练习第8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调动学生积极性。5、自主练习第9题90\n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关鸵鸟和蜂鸟的知识然后分析所求问题与有关数据的关系,然后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第10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事,渗透环保教育。7、自主练习第11题分小组独立甲酸,讨论解决。8、“聪明小屋”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再交流思考过程。三、梳理总结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会了吗?四、布置作业: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五、课堂检测。90\n二、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教材分析: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2、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第15——17页教学目标:90\n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3、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4、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5、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二)活动2:1、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2、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3、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独自完成)5、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小组活动。三、巩固与应用: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方位有什么物体)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3、集体活动:找朋友90\n四、课外延伸: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板书设计:走进新农村——位置北西北 东北西 东西南 东南南第二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3、小练习,找朋友。二、完成练习:1、小组内介绍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2、找一找,填一填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全班交流3、请你当导游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4、我们的学校。认真读介绍文字,找好参照物,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90\n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学校建筑物的方位。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录象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二、新授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2、小游戏:(判断练习)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教学反思: 90\n第四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导入: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二、我学会了吗?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跷跷板呢?……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2将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的连起来。2、自主练习3哪个是通过平移得到的图案,划上对勾。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变化的影子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1页实践活动教学目标:l.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290\n.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教具、学具:皮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组的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讲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故事看完后,同学们纷纷称赞阿凡提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师:原来影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咱们同学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影子,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秘密。二、亲自实践,仔细观察,小组探究。学生拿出课前测量好的表格。90\n目标物长木棒短木棒我的身高实际长度影子长度测量地点测量时间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2.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1)为什么有的物体的影子长,有的物体的影子短?(2)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不同呢?(3)关于影子,你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得出结论:(1)同一时间,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2)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时刻有关。不同长度的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同一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长短也是不同的;正午时刻,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影子最短。2.教师小结:从大家记录和汇报的情况来看,同一物体,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中午12点左右影子最短;在同一时刻,物体越长,影子也越长。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猜猜时间,体验生活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变化与时刻的关系,假如我们的身上没带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据影子的情况,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呢?下面就来试一试大家的眼力,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2.课外延伸: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90\n六、课堂总结今天,在同学们的动手实践与积极思考下,我们了解了影子的变化规律。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堂上的收获以及课后的感想以数学日记或数学手抄报的形式记录下来,相互传阅。板书设计变化的影子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不同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长不同越接近中午,物体的影长越短教学反思:90\n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综合算式、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预算。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混合预算,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四则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四、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六、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七、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八、课时安排:12课时课时备课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0\n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1)还剩几只篮子?(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90\n4、总结算法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五、全课总结,谈收获。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信息窗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解决问题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35÷5=7(箱)12-7=5(箱)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学生试列,纠正错误。12-35÷5=12-7=5(箱)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90\n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教学内容:信息窗3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生交流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90\n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82-79)×13130×(90-87)(45+36)×29×(260+40)374-74×2指名交流,集体订正。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84÷(8-4)56÷(5+3)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45+36)×59×(260+40)374-74×2指名交流,集体订正。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50-20)÷550-20÷5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三、总结90\n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第四单元庆祝元旦-----时分秒一、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及时间的简单计算。二、教材解读1、本单元知识基础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本单元教材分析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2.知道1分=60秒3.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5.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共计3课时六、教学建议90\n1、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2、提供丰富的素材,包括钟表,是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4、学生在练习中加强对时间的认识。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信息窗1——元旦联欢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经历体验时、分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学策略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二、出示自学提示,自主探究。1、(出示钟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2、对时和分你还了解哪些知识?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面进行观察)三、组内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四、全班交流,共同探究。1、小组先来汇报他们的发现。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师:分针走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是怎么走的,走了多少时间呢?请大家观察。(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小结:介绍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探索1时、1分的关系。 小组的同学汇报后,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使发现的内容更全面。90\n(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关系) 小结:1分=60秒4、认识几时几分。师:现在谁知道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出示7时36分的钟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师: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分,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时间除了这样记外,谁还见过别的记录方法?你是从哪里见到的?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读这个时刻,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有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有时先看分针再看时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明时间的简便记法。 5、感知1分、1时有多长。 师:1分有多长?下面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可以写字、算题、画画、折纸、听音乐)。师:1分虽短,但能做很多事,我们一起来看几条信息。(教师举例)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的时间大约有1时(60分)?(学生举例) 6、学生补充完整课本绿点空白处,并读一读课本内容。五、自主练习。1、大风车节目的时间是( )分,加上( )分是1时。2、课后自主练习1-3。六、课后作业。 完成第4题小调查。七、总结。说一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90\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记录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小明也和大家一起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小黑板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30 起床;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师:看了小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二、探究方法。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3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分组学习,集体交流。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1)师:小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长时间呢?一起看线段图。(小黑板出示)讲述: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20分)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学生口答)(3)练习: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用了几十分钟?②、比一比:你能在5分钟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的几件事情所用的时间?3、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3)“时”和小时“的区别。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答案是2小时,不写2时?)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因为几时表示的是某个时刻,(如:教师说出现在时间是几时几十分)而几小时表示的是段时间(如:从几时到几时所经过的一段时间)9:00-11:00中的9时、11时分别表示某个时刻,而9时-11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所以要用2小时表示。③游戏:“我当小小营业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2)。90\n④二名小小营业员分别介绍本店一天的经营时间和计算方法。顾客朋友们,我们的小店服务一流只要大家有问题或有困难,我们会一一回答,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学生提问。(11:00-1:00的时间计算,1:00就是下午1:00,所以应改写成13:00,再把13:00-11:00=2小时)那么9:30-20:30这段时间又是怎样计算呢?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时间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20:30-9:30=11小时(分钟部分相减,小时部分相减)。(3)各个商店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其实我们学校的图书室也有规定的开放时间(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4)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15:40-17:00所经过时间计算)(5)分组讨论,集体交流。(6)显示学生所说的各种可能计算方法:① 15:40-16:40是1小时,再加了20分钟就是17:00所以是1小时20分;② 15:40-16:00是20分钟,再加上1小时就是17:00,同样也能得到答案1小时20分;③ 17:00就是16:60,从17小时中借1小时转化为60分钟,再用16:60—15:40=1小时20分…… 三、生活应用。 完成课后自主练习。四、总结、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第3课时《秒的认识》信息窗2——新千年的钟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体会秒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60秒2、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难点知道1分=60秒会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观看“春节晚会节目”师:新年来到了,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等待,一起倒计时数好吗?出示课件2、揭示课题90\n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师: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3、质疑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一)认识秒针和1秒1、认识秒针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师:同学们发现得真好,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2、认识1秒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时间为1秒)3、初步感受1秒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二)认识1分=60秒1、观察发现:1分=60秒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师: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2、初步感受1分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3、时间的价值: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时间的主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它巨大的价值,所以你打算怎样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2、1秒钟即兴表演3、1分钟即兴表演四、自主练习。课后第5题。90\n五、自主评价,总结全课。1、质疑。2、教师评价:同学们,“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一、单元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wWw.xKb1.coM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四、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五、单元教学措施1.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2.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六、单元教学准备:情境图七、课时安排:9课时新课标第一网课题:周长的意义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90\n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2008年的奥运会,扬帆青岛,青岛专门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http://www.xkb1.com(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5.指一指圆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三、限时作业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四、教学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收获?五、教学反思课题:周长的意义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90\n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自主练习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自主练习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4.自主练习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5.自主练习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6.自主练习7,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就是5个周长与2米比较。7.自主练习8,学生自己先画,然后交流,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8.自主练习9,让学生画出边线,再观察。课题: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90\n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3.解决长方形周长9米(1)出示4米(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9+4+9+4=26(米)2×(9+4)=26(米)2×4+2×9=26(米)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三、限时作业: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25cm15cm2.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四、教学小结谈收获新课标第一网五、教学反思课题:正方形周长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90\n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http://www.xkb1.com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7米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7+7+7+7=28米(7+7)×2=28米7×4=28米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三、限时作业: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20cm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2.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3.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四、教学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五、教学反思新|课|标|第|一|网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求周长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90\n教学重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求周长教学难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求周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汇报交流、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计算周长方法,大家想想应怎样求呢?生:长方形周长=(长+宽)×2X|k|B|1.c|O|m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本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导入本节研究问题、指导点拨问题一:足球场长90米,宽宽64米,小明绕足球场2圈,跑了多少米?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理解小明跑的是什么?跑是是球场的周长,跑了几个周长,2圈即2个周长。生独立完成,先求周长再求2倍。(90+64)2×2=154×2×2=308×2=616(米)问题二:要给一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圈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理解求什么,加花边求的即是桌布的周长公式:边长×4=15×4=60米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xKb1.Com自主练习5,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填写相应的长度单位。自主练习7,可以把18根看成已知周长18,让学生来确定长和宽。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一个量,再求另一个量.自主练习8,先画出路线,然后一一相加得出周长。自主练习9、10,借助图,在图上标出相应数据,然后计算。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学重点: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90\n教学难点: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二、复习1.出示情景图: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XkB1.com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三、评价第六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第一课时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90\n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口答算式:18÷3=6(支)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二、互动新授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3)6÷3=2,60÷3=20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90\n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想想做做第5题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想想做做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90\n二、互动新授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2)还可以怎样想?想法预设: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40÷2=206÷2=320+3=23(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90\n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问: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怎样列式?(396÷3=)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第三课时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学生经历探究除法计算的验算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乘法验算除法。难点: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毽子每个1元,皮球每个2元,跳绳每根3元。)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二、互动新授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提问:如果小明带了36元,他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算出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思考后回答。回答预设:(1)再算一遍;(2)用乘法验算。买一根跳绳需要3元,买12根跳绳就是12个3元,每根跳绳的单价乘根数,应该等于总价钱。引导学生尝试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板书验算的过程。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提问:如果小明带了65元,可以买几根跳绳,还剩多少元?90\n学生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提问:这个结果算得对吗?你能验算吗?在小组里交流。集体交流想法:每根跳绳3元,21根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提问: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1、比较方法。提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明确每组中两道题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除法验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交流。小结:计算要细心,书写竖式时数位对齐,用哪一位数除商就写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验算能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示:要比较哪种树苗每棵贵些,可以先计算什么?(每种树苗的单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学生看图读题。45个轮子可以装多少辆车?还剩几个轮子?要求的其实是什么?(是求45里面有几个4)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追问:可以装12辆车吗?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余下的1个轮子,不够装一辆车,所以最多只能装11辆车。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评价。四、课堂小结90\n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验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四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口算除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并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忆我们前面所学的除法。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七”,第1-6题。(板书课题:练习七)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练习七第1题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2、完成练习七第2题指名学生口算。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习七第3题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4、完成练习七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提醒学生验算的方法。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七第5题2、多媒体出示第5题,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列式解答。90\n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完成练习七第6题。出示题目“一个网球拍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评价。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第五课时练习1、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及除法的验算,能正确熟练的进行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除法(首位能整除)的计算,养车验算的好习惯。难点:熟练除法计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七”的前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七)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练习七第7题第1组学生口算,注意比较每组题中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2、完成练习七第7题第2组3、学生口算,比较每组题的关系,说明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4、完成练习七第8题5、指名口算,说说你的想法。6、完成练习七第9题让学生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七第10题出示题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列式?交流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七第11题3、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并做在教材上。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题思路。90\n4、完成练习七第12题说说题意后独立完成。5、集体订正,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完成练习七思考题7、学生读题后思考。引导分析“小宇的火车票价是妈妈的一半”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第六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出示例5情境图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52÷2让学生观察、尝试,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用小棒来摆一摆。2、探究操作。提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同桌交流: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法。全班反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操作。(学生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小结:谁来说一说,用小棒算52除以2,是怎样分小棒的?(每份先分得2捆,余下的1捆和2根合起来再分)3、教学笔算90\n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I怎样写呢?谁来说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追问:余下1个十,接下去怎么算?(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他同学完成在教材上。提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把余下的1和个位上的2移下来组成12,然后除以2,得6)检验:这题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乘法验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教材上。反馈时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把十位余下来的数和个位移下来的数组成新数,继续除。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分组练习,同桌互评,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分组练习,反馈:这几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前两组题,上面题首位能整除,下面不能整除,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组成新数继续除,下面题计算结果有余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先估算商是几十多,再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评价。8、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提问:84盆鲜花,组成不同的图案,每6盆摆一个图案可以摆多少个?每7盆呢?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9、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提问:你能根据题意,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全班列式计算。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茶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电水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90\n五、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后再除。第七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学生估算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笔算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东港小学的学生去参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出示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么求?学生讨论后汇报:东港小学738名学生分2批去参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问题是平均每批有多少人?列式为:738÷2二、互动新授1、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平均每批大约有多少人?学生估计后交流方法:七百多除以2得三百多,估计平均每批大约有三百多人。2、笔算。谈话:结果到底是三百多少呢?大家想动手算一算吗?(1)请一位学生示范书写格式。(2)引导学生回忆,如果是73÷2,你能用竖式计算吗?(3)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试着计算吗?(4)学生尝试计算后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算出的结果369是否正确,怎样验算?(学生独立用乘法验算)3、小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板演。90\n完成后及时反馈,发现学生计算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余下来的数没有继续除等问题)让学生说说在计算这样的除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列竖式时,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商和除数的积写到被除数的下面,最后在积的下面画横线,横线下写上被除数与商和除数的积的差。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估计的得数是几百多。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求“平均每棵树收获多少千克荔枝”就是把875千克荔枝平均分成5份,用875÷5.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懂表格,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组织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了每本的价钱和买的本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反馈:总价不变,每本单价越贵,买的本数越少。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的计算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列式?90\n二、互动新授1、先估计商比100大还是比100小。(1)100×4=400,312÷4的商比100小。(2)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是3,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精确得数呢?尝试笔算。2、自主探究312÷4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方法。小组讨论:商的首位7应该写在上面位置?为什么?小结:是用31个十除以4,最多有7个十,7写在十位上。用乘法验算。3、小结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强调商的书写位置。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2)除到哪一位,商在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你的算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提问:为了减少计算错误,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小结:认真、仔细算,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求“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组”先求什么?先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小结。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情境图,这三种小动物大家喜欢吗?猜一猜它们谁爬得最快?提问:你能根据它们3分钟趴下的路程求出它们每分钟各趴下多少厘米吗?学生列式计算。谈话: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商什么时候是三位数?什么时候是两位数?90\n小结:首位够除商就是三位数,首位不够除商是两位数,我们可以先进行估算,然后计算,这样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九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前面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前面一起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几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八)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练习八第1题指名口答2、完成练习八第2题独立计算,同时板演。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再集体批改板演题。注意提醒学生用乘法验算。3、完成练习八第3题学生填表,集体交流。体会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八第4题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全班交流。2、完成练习八第5题出示题目,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教室?(用除法)90\n怎样计算一共安装了多少台吊扇?(用乘法)学生独立计算,互相评价。四、课堂小结第十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培养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正确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什么继续来进行练习。板书课题:练习八二、基础知识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6题。(1)完成口算。对比首位能整除和不能整除口算的不同。(2)完成口算对比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知道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2、完成练习八第7题学生口算,选两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习八第8题学生完成方框里的填空,注意第二题要倒着想。4、完成练习八第9题。说说商是几位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说说笔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八第10题认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什么能知道哪些信息?已知条件哟哪些?(1)要求小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怎样列式计算?从题目中,已知从家经过邮局到少年宫一共用了9分钟,那走了多少路呢?怎样列式?90\n(2)“用同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学生观察,交流完成,教师指导订正。四、课堂小结第十一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是0的都都是等于0”。2、学生经历探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以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学例8(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子去摘桃子。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板书:6÷3=2(个)提问:平均每只猴能摘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算式?指名回答,板书:0÷3=谈话:同学们,三只猴子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下到)引导:那么0÷3就等于多少呢?(0)(板书:0)提问:如果是4只猴子摘桃子呢?9只呢?它们的得数都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0÷4=00÷9=0引导学生说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小结: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9(出示图),提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个火炬”怎样列算式?(306÷3)2、谈话:306÷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提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1)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些。90\n(2)300÷3=1006÷3=2100+2=1023、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述:这样写比较简便。边写竖式边做如下交代: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完,十位上的0除以3直接商0,在除各位上的数。提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4、完成试一试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是计算过程。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依次除以除数,遇到0除以除数直接商0,除得的商写到被除数的上面。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个0一定要商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题,回忆图形名称。同桌交流,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独立列式,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要求605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05米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米,余下的米数不够做一套。独立列式解答,教师评价小结。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十二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90\n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10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2÷4=二、互动新授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指名回答,400多除以4商大约100多。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为什么?谈话:根据我们开始计算时估计,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想想我们在计算前估算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2、出示试一试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想想第一题个位上的1不够除以3,第2题个位的2不够除以5,我们应该商机?这个0能舍弃吗?在计算中,你估算了吗?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90\n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小结:每6个装一盒,是看648里有几个6,每8个装一盒,是看648里有几个8,都是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题。引导“这些蜻蜓”指的是3只蜻蜓,“这些蜻蜓平均每小时捕捉多少只蚊子”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四、课堂小结第十三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题不同类型的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练习九)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练习九第1题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思考:第2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0?第4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0?2、练习九第2题分组讨论比较。第一组:这两题商里的2个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第二组: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0?为什么第2小题有余数?第三组:这两题商里的0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九第3题读题,说说题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你准备怎么做?2、完成练习九第4题90\n观察表格,你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乘积相等,挖的天数越多,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3、完成练习九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求有多少个合格的节能灯?怎样求需要多少包装盒?4、完成练习九思考题(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2)题目要求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第十四课时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2、在解决问题,复习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简单除法的口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请大家先看教材,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把本单元主要的知识点写下来。教师小结:同学们整理得很好,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复习一)二、基础知识训练1、完成复习第1题出示题目指名口算。对比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2、完成复习第2题(1)独立完成第一组题,说说每一小题的计算过程。(2)观察第2组题,你能估算出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学生估算完之后,再用竖式计算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3)独立完成第3题,并验算,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90\n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3题。学生看表,理解表的意思。提问:你知道“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吗?明确数量关系2、完成复习第4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提问:怎样求剩下的钱?“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乒乓球”你能列式计算吗?3、完成复习第5题独立看图,思考题目意思。(1)小组讨论:王老师买的笔为什么不是钢笔?买的球为什么不是篮球呢?(2)“把买的笔和球的钱都买笔记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买笔的108元和买球的60元合起来去买笔记本)这些钱购买20本吗?这道题又该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一起算一算。(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第十五课时复习(2)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运用除法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小结:大家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通过除法计算发现计算中有趣的规律,大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复习)二、基础知识训练90\n1、完成复习第6题要求观察每组题的前后两个算式,判断每组题的大小。2、完成复习第7题观察每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组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3、完成复习第8题独立计算并核对,说说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被除数的三个数字都是1、2、6)你能再选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使它们除以9都没有余数吗?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9题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教师小结评价。2、完成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补全竖式。左题:可根据除数和十位上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填在相关的方框内,再根据十位上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右题:商百位商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4、6、8中任何一个数,对应的被除数是512、522、532、542。案不唯一。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第七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二、教材解读90\n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定位。三、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信息窗)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二、新授:1、师: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信息:市府大楼门前有气球,左面的气球团有10串,每串36个。右面的气球团有20串,每串30个。问题:1、右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2、左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2、教学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要想知道右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需要哪些条件?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交流算式:30×20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呢?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交流。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都应给与肯定。教师介绍自己的方法:先不管0,把0放一边,看看除去0以外,还剩下什么数字,用剩下的数字相乘,然后看有几个0,在得数后面添0。3、教学第二个问题:左边的气球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90\n先让学生估一估,了解大致的结果范围,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交流算法。三、巩固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四、总结全课,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强调,美丽的街景需要大家的集体努力,好好保护美丽才能长久,渗透环保意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并且还估算了这条街上灯的数量。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要估一估,更要认真地去算一算。二、探究新知。(一)教学第1个红点,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谈话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观看情境图,回顾其中所需的信息,并口答出算式。)2、估算:结果是多少?3、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3×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小组交流、整理。(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算法一:23×10=23023×2=46230+46=276算法二:12×20=24012×3=36240+36=276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重点引导笔算的方法。谈话引导: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23×12的准确结果,但大家用的方法仍然是口算。你能不能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呢?(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3×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二)教学第27页第1个绿点。90\n此题以巩固练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反馈。(三)教学教学第27页第2个绿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算出积。2、在交流中比较算法,体会32×20的积只要在32×2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并把这种思考写成比较简便的竖式。3、指出:竖式标的一条虚线指出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先写虚线左边的32×2得96,再写虚线右边的一个“0”,积是960。三、巩固练习。1、选择自主练习中的笔算题目,巩固笔算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3、估算:四、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言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的表述出自己的想法。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课型:练习课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学生提问题二、新授: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多少盏灯这个问题好吗?大家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案:(1)23×10=230(2)12×20=240(3)23×2=46(4)23×3=69(5)12≈1023×2=4612×3=3646×6=27669×4=27623×10=23090\n230+46=276240+36=276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所用的方法都是口算的方法。能否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师:比较同学们所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先自己进行整理,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计算方法。2、再来解决“市府大楼一共有多少间办公室?”,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重点强调竖式的过程,注意对位。并且让学生重点理解第二部分积的写法。3、师:昨天我们做的24×20的竖式应该怎样写?自己试一下。重点引导学生找找简便写法。三、课堂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800棵树苗够吗”这一问题,需要计算“种21行树用多少棵树苗”,再与800棵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2、第五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3、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6题,集体订正。4、第7题是一道填表题,呈现的是一份海洋小学三年级校服订购单。练习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的意思,再来估一估各种型号校服的总价可能是多少,然后计算出得数并填表。5、第9题呈现的是养蜂人放养蜜蜂的情境,是一道应用整十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画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再解答第一个小问题,然后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6、作业:完成自主练习的第4、8题。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相关问题,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利用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挂图,学生观看画面,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90\n二、新课: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这条街上同样的广告灯有29个,一个广告灯一天的租金是32元。29个广告灯每天的租金是多少?2、48根灯条,每根灯条上有71个灯泡,一共有多少个灯泡?3、58棵圣诞树,每棵树用了36米彩线,一共用多少米彩线?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集体交流,总结。三、课堂练习:1、完成自主练习1,教师看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口算能力,看谁做的又快又对。2、完成自主练习2,先用竖式计算,然后连线。四、布置作业:完成新课堂上的题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1、完成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明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第4题,练习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计算填表。3、完成第5题,是一道综合运用乘除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要想求出少年宫有多远,需要先知道小林平均每分钟走多远,要想知道小林平均每分钟走多远,需要借助第1小题的答案和9分钟来解决。4、完成第6题,让学生自己看表格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完成第8题,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清画面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90\n6、完成第9题,让学生自己看题自己做,提高学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7、完成第10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图来找到解题需要的条件,然后自己解决问题,集体订正,重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大家都完成的很好,同学们想不想检测自己学习的怎么样?二、巩固练习:(一)出示题目1、(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2)两位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2、连线题:3456244848×7236×9668×3672×4873×3435×293、先笔算下面各题,然后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233645×11×11×11×11应用上面的规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题吗?13×11=24×11=38×11=49×11=(二)小组讨论分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三)交流方法,解决疑难。(四)学生独立完成。(五)集体订正,小组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及时对合作效果好的小组及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三、提高练习:(一)出示题目1、学校礼堂有32排座位,每排38个座,我们学校有1500人,这些座够吗?90\n2、奶牛场有5个牛栏,每个牛栏有15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油13升,这个奶牛场一天能产多少升?3、爸爸的工资除以3后,在480元和500元之间。妈妈用爸爸资的一半买了一台洗衣机。(1)爸爸的资可能是多少元?(2)买洗衣机大约用了多少元?4、一个旅游团有35人,从烟台到沈阳旅游。先乘船到大连,每张票40元,然后包一辆车去沈阳用600元,请算一算,这个旅游团从烟台到沈阳一共需要多少元?(二)以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三)指生交流,教师点拔。(四)订正并改正答案。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学习的都不错,课后认真复习,准备单元检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八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90\n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教与学建议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课时备课信息窗1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84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小纸板。教学过程:课前口算:41×20=61×30=11×80=12×40=50×20=640÷8=140÷7=280÷7=350÷7=120÷6=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90\n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90\n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学生板演:96÷2÷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90\n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五、教学反思:第2课时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85-87页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口算:560÷8=210÷7=333÷3=550÷5=666÷6=200÷4=0÷2=630÷7=880÷2=390÷3=50×30=11×80=12×4=40×4=50×5=一、导课:今天我们完成课本42和43页剩余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二、我会算(计算题):1、完成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50×30=64÷2=80÷4=11×80=66÷3=12×4=40×4=50÷5=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2、完成第8题:不计算,在○里填上“>”“<”或“=”。50×4+2○50×(4+2)240-(65-5)○240-(65+5)27×4×6○27×(4×6)320÷2÷4○320÷(2×4)通过观察,思考怎么才能不计算却能非常迅速的掌握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第11题。14×6×325×2×12360÷8÷9240÷8÷390÷(2×3)21×35×2本题是乘除混和运算,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养成混和运算之前先想运算顺序的学习习惯。三、我会做:1、完成自主练习中的第3、4、5、7、9、11、12、12题。90\n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师生共同交流答案!2、完成自主练习10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独立思考解答,教师点拨。每盒装的瓶数23469每箱装的盒数98664装的箱数四、我会想:聪明小屋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观察桌子的张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一张桌子可做4人,每增加一张桌子,人数增加2人,当增加8张桌子时,一共可以做20人,所以一共需要拼9张桌子。学生想法很多,质押合理就给予肯定。五、课堂总结和评价: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信息窗2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新授课第3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教具: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口算:200÷5180÷6810÷9220÷2333÷323×2010×2143×1020×23×2332×1040×1220×3380×2030×2390\n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生2:我想买9千克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二: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三、尝试与探索: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1)、18÷3=6(元)6×9=54(元)(2)、9÷3=3(元)18×3=54(元)(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引导重点:(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五、练一练:自主练习第1题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包数钱数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师生共同交流答案!90\n六、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教后反思:信息窗2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3、通过练习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教学过程:课前口算:16×5=50×10=40×21=32×2=360÷9=23×30=24×20=64÷2=20×60= 30×800= 15×20= 400×20= 23×20=12×40= 32×30=420÷7=一、导课:今天我们完成课本42和43页剩余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好!二、我会算(计算题):1、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题50×40=36÷3=20×9=270÷7=13×3=14×2=300÷5=240÷8=2×60=2×2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2、自主练习第10题32×15÷664÷4×13180÷(3×2)72×(20+13)120÷4+68224-124÷4本题是四则混合运算,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三、我会做:1、自主练习第2题。(1)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2)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在表格中90\n(3)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讲一讲2、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在进行分析。强调: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在求什么3、完成自主练习4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目意思,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的完成。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4、完成自主练习6、8、9、11、12、13、14、15、16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应注意让学生交流分析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我会想:完成自主练习5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多种策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式,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五、课堂总结和评价: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第5课时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熟练掌握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口算:5÷5= 25×4= 0÷5= 20×22=40×300= 108×3= 120×4= 30×33= 61×4=70×700= 90\n560÷7= 810÷9= 700÷5= 300÷3=75×2= 复习本单元知识。本单元共有几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思考后回答:本单元学习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学习用连乘或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信息窗学习用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本单元主要是运用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怎样做才能高效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仔细读题,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再认真思考解决。二、完成“我学会了吗”中的练习题课件展示情境图。共四幅图,四道题!1、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2、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3、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讲一讲解题思路。第1题和第2题有两种解决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式,重点是让学生讲清除每种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第3题和第4题只有一种方法解决,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先求什么。三、丰收园通过回顾与反思,总结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四、教后反思:第九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教材简析: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90\n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提出相关问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之初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时鼓励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这一安排,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3、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4、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90\n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学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剪拼、摆摆图形、摆实物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7、提炼面积的意义。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厨房比餐厅大,指的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本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2、认识平方厘米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渗透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做铺垫。3、认识平方分米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90\n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1平方米)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2。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4、认识平方米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平方厘米为单位量课桌面的面积,学生们发现用平方厘米为单位解决不了新问题了,很自然地引出了平方分米,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则需要用平方米为单位。使学生体会到各个面积单位存在的必要性。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2、自主练习4。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反思: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2、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的意义,我补充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时,也处处设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3、在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时,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去认识1平方厘米,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教学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推导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第2课时(一)回顾学习内容。90\n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2、谁来说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除了强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联系。如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加以区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二)解决问题。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一个教室地面的长是8(),宽6(),面积约是48()。小明身高145()。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游泳池的面积是50(),水深是18()。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还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此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区分。2、自主练习6。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设计意图]学生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同,在交流这道题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策略。3、动手操作。a)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他们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b)画一画。在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形。[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去解决又一组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周长与面积。”同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积累感性经验。4、估一估。a)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一量。b)请你估一估身边物体面的面积。90\n如: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米。[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5、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好吗?(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三)课后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第十元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Ø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分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本单元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三部分知识。每个窗口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包括分数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在体会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时继续体会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学生在掌握的一些整数知识,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并进行比较。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90\n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课时安排课题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2.分数大小的比较1课时3.分数的加减法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总计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每位学生一支彩笔、图片、练习卡、彩色长方形纸。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动画演示:东东参加《我当小厨师》实践活动,东东提出问题,我只做了一个月饼,却要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板书:平均分。)2.体验一半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可以分多少?(一人一半)。90\n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圆,提问:这是你说的一半吗?怎样做才能是一半?这半个月饼还能用我们原来学的整数表示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一半:比如图形、用文字、用数等各种方式来表示,先写在练习本上,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像这样的数1/2称为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语言描述分数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半表示平均分成两份里的1份,就可以用来表示,那这一份呢?总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我把一个馒头分成2块,我吃了1块,就是吃了这个馒头的二分之一,对吗?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刚才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饼的1/2,能找到长方形的1/2吗?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纸片(出示折纸要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找出长方形纸片的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得到1/2的?出现横着、竖着、斜着对折的三种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有代表性的作品板贴,教师加以订正。为什么它们的折法不同,2折出的形状也不同,却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小组交流)总结:虽然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来1/2表示。(板书)你觉得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那第三个图形为什么不能用1/2表示呢?难道也是因为没有平均分吗?(板书:1/4)看情境图把一个烧饼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在分数的王国里,是不是只有1/2、1/4这些分数呢?那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哪些分数呢?3、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2份是多少?3份呢?4份------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能找到图形的3|8?揭示分数及教学各部分的名称:1„„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你能快速说出下面分数的分子,分母吗?90\n的分子是——分母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牢固掌握平均分,明确只有平均分才能写出分数。(三)巩固新知:1.出示课本93页第1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2.出示课本93页第2、3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掌握,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一、填空:1、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写作()。把这块月饼()分成()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2、像,这样的数都是()。3、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二、看分数,涂颜色。三、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答案:一、1、平均二分之一平均42、分数3、几分之几二、略三、第一、三个是对的。(五)课堂小结师: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是什么数?生:分数。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生: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分数有几部分组成?生:分子、分母、分数线。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布置作业一、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二、涂一涂。90\n三、写出合适的分数。涂色部分没有涂色部分答案:一、二、略三、n板书设计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师:老师想得到这块巧克力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板书1/4、1/5)怎么办呢?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四分之一。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一。师: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一。那么取两份、三份应该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两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二,取三份应该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三。师:你能写出来吗?生:能。(生板书2/5、3/5)教学资源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资料链接分数由来说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90\n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名称起源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分数使用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3,中等的不得超过1/5,小的不得超过1/9。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么灿烂的分数的文化啊!9.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提示: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90\n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龙果、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练习。1、写出下面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中的1是(),-是(),5是()。2、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各分数的意义。生:四分之一,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3、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朋友们在分橙子,小东吃了这个橙子的。生:小利吃了这个橙子的。师: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生:把这个橙子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就是八分之三。师:那么是什么意思呢?生:把这个橙子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师:他们两个谁吃的多呢?生:小东吃的多。生:一样多。师:究竟谁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学了这一课你就知道多少了。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学生操作比较和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数,也是数家族中的一员,既然是数,就有大有小,你猜他们两个谁大谁小?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学具、画图、也可什么都不用来讨论,不需要的就想一想如何完整的说明白你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想法。90\n用图形来比较,(分数的意义)来比较,都得出。2、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比较出了。看看这些分数,能发现什么?(只要平均分得总份数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分数就大。)二、操作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1、操作比较和的大小:小组内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两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学具进行汇报,如,这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形,我把其中的一个平均分成九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而把另一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所以大于。另外的小组可以用其它的图形来汇报。)(板书>)2、进一步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老师这还有一个火龙果,你想吃它的呢?还是?为什么?课件演示一个圆被平均分的过程。如果将这个圆一直分下去,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会怎样?如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呢?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板书: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总结:同学们了不起,探索出了分数比较的方法。这也就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三)巩固新知:1、完成96页“自主练习”第一小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请学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2、完成“自主练习”第二小题。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先把图形表示出分数,再比较大小。集体交流,个别说出比较的过程。设计意图:一次小练习,一次小提升,巩固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一、看图写分数,比大小。二、涂一涂,比一比。90\n三、填写一填。比大的分数:()比小的分数:()四、小琪和小然吃同一个西瓜,分别吃了和。谁吃的多?一、>二、略。三、四、小琪吃得多。(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表现的真的很棒,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信你们只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布置作业一、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二、在○里填上“>”或“<”。三、比大小111○123611○11112○71247○67613○51358○57411○4955○44四、涂一涂,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五、一瓶果汁,小栋第一天喝了,第二天喝了,小栋哪天喝得多?答案:一、二、><三、><><><<=四、一样大。五、第一天喝的多。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90\n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9,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学生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各一张、彩色笔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信息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揭示课题: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1.教学分数加法(例1)+=90\n(1)生猜一猜:等于多少?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生:生:(2)证明自己的方法到底哪个正确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3)集体操作验证①生动手折出和,并涂上颜色。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a、把○平均折成5份,先涂了3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4份,也就是;b、是3个,3个加1个是4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④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围绕问题:“果汁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果汁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解决问题二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教学分数减法)1)列式-=2)、学生独立解决,3)、汇报总结: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思考,寻找解题思路。(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2.计算(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第十一单元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单元教材分析:90\n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条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力目标: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情感目标: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单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用涂条形图和填统计表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6×5=63÷3=60÷3=360÷9=23×10=460-200=二、学习新课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90\n生交流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三、自主练习第1题:一个实际测量统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图统计表和条形图,议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第2题:一个现场小调查统计活动。第3题: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说说自己的发现。第4题: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填写完整统计图表,涂好条形图,认真观察并进行独立思考,先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课后实践:统计某个十字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认真填写数据。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学会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