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四单元风筝厂见闻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们好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了。2、能结合现实情境,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3、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验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4、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算理。单元教学方法及措施本单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把贯彻估算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练习设计注重多样性、趣味性。单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学生:学具盒单元实践活动:调查周围的商店(超市),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知识统计一种(或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商店的盈利情况(教科书P54)。课时划分:1、按时交货3课时2、领材料2课时\n3、制作风筝2课时4、包装风筝2课时测试讲评2课时共计11课时总第28课时课题: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7——P48,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算理。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生产进度表学生:学具盒预习设计: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47页----48页。读一读朗读教材第47页----48页。1.你可以利用哪些知识(学具)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2.怎样进行整十(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想一想3.怎样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n10÷2=20÷2=220÷2=算一算31÷3≈62÷3≈149÷3≈试一试请你试着做一下第49页第2、5题说一说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他们的意见。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1、同学们,你知道哪里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吗?(潍坊)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国际风筝节在我们山东潍坊举办,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支风筝队来参加风筝大赛。同学们想不想走进风筝之都看一看那热闹的场面呢?这些风筝是怎样制作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厂去参观一下吧。2、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1:60÷22、小组根据预习,互相说说怎样计算。3、全班交流:生1:摆小棒。6捆小棒就是60,平均分成2份,每份3捆,也就是3个十,等于30。生2:想乘算除。30×2=60,60÷2=30(二)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3、全班交流\n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240÷6=40(只)把240看作24个十,24÷6=4,所以240÷6=40(三)总结口算方法根据前面学过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想乘算除。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一)类化练习80÷4=150÷5=240÷6=学生独立口算,全班交流。(二)限时作业:1.我是计算小明星9÷3=25÷5=42÷6=90÷3=250÷5=420÷6=80÷2=150÷3=480÷8=160÷2=300÷3=560÷8=2.神投手3.辛勤的农民西红柿苗黄瓜苗芸豆苗茄子苗要栽的棵数15036080400行数5948平均每行栽的棵数四、课堂小结\n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板书设计:两三位数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60÷2=30(只)240÷6=40(只)想:2×3=64×6=2420×3=6040×6=240总第29课时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8,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3、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难点:探究估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生产进度表学生:计算卡片学具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除法的口算,通过预习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生:互相交流预习情况生1汇报发现的问题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1、出示:如果风筝厂生产车间3天制作89只鹤风筝,平均每天做多少只?2、师:应该怎样列式?生:89÷3师:列式很对,我们上一节做过什么样的除法?生举例:60÷290÷3240÷6450÷9师:对比两种有什么不同处?能用口算得到准确结果吗?生讨论,修改问题:平均每天大约做多少只?3、师:大约什么意思?怎样估算得数?生:把89÷3看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n讨论交流后汇报:89≈9090÷3=3089÷3≈30(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1出示问题二:如果7天制作142只孔雀风筝,平均每天大约做多少只?2、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142÷7≈20(只)想:142≈140140÷7=20142÷7≈20(三)概括总结:引导学生谈学到的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再按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地方法进行口算。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一)类化练习出示教科书P49,5。学生试做,集体订正。马:348÷5≈70(km)大象:283÷7≈40(km)狮子:318÷4≈80(km)鸵鸟:482÷8≈60(km)(二)限时作业1.我是计算小明星91÷3≈141÷7≈62÷6≈78÷4≈253÷5≈179÷6≈(1448)÷9≈424÷4≈164÷4≈2.辛勤的农民(2)①1小桶水能浇6棵西红柿苗,要浇遍西红柿苗大约需要几小桶水?估一估,每个小组每人大约管理多少棵小苗?四、课堂小结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n板书设计:两三位数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89÷3≈30(只)142÷7≈20(只)想:89≈90142≈14090÷3=30140÷7=20总第30课时课题:除法的口算、估算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49-50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正确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信息提问题,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及估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呢?二、合作探究:1、自主练习4题: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依据栏目要求填空,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个,求另一个量。2、第5题:先独立估算,在交流估算的结果,想像每种动物比赛名次。3、第6、7题:学生先独立试做,交流订正。第7题要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正确填写。4、第8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5、自主练习第9、10题第9题:讨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明确:即比较每天每分钟踢毽子个数。第10题:弄清要求平均每班分多少根跳绳。必须先知道一共做多少根跳绳。三、限时作业:算一算900×2=80×4=20×6+13=(5+25)×4=99×8≈6×403≈402×5≈206×4≈\n406×7=498×3=9×190=514×2=四、概括总结:回顾交流学习方法,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总第31课时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P51——P5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笔算除法得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1出示课本情境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研究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做一只鹰风筝需要红布2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问题二:一盒能装6个线轮,72个线轮是多少盒?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研究问题一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生1:用学具摆一摆:把6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有32根小棒。所以64÷2=32生2:估算64≈60,64÷2≈30,比30多一些。3、竖式(二)研究问题二\n1、出示问题二:一盒能装6个线轮,72个线轮是多少盒?2、学生列式,尝试列竖式解决。3、板书、交流。十位上余1,表示什么?要怎么办?(生:十位上余的1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去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两位数的个位去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如果十位上有余数,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一)做一做96÷384÷484÷356÷4(二)限时作业1.我会填计算42÷2时,先算40÷2=(),再算()÷2=(),然后把()和()加起来等于(),所以商是()。2、我是计算小明星63÷348÷299÷992÷458÷284÷63、用一用四年级4个班共植树76棵,五年级3个班共植树75棵。(1)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2)五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四、概括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总第32课时\n课题:笔算除法(二)教学内容:教材P52——P5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明确除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问题:师:我们再来看“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看:“86米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一)类化练习:列竖式计算452÷2=87÷3=(二)限时作业:1、我是计算小明星\n484÷2519÷3931÷7369÷3=575÷5=630÷3=2、把“>”、“<”或“=”送回家。312÷2○154684÷6○115784÷7○112645÷5○103、比一比: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小强和小雨帮大人做事。小强4分钟跑了884米,小雨3分钟跑了633米。他们谁跑得快?四、概括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总第33课时课题: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P55——P56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n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指导点拨、解决问题:(一)除法的验算1、出示问题:“4小时裁了76只风筝面,平均每小时裁多少只风筝面?”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总结归纳]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一)做一做:38÷2=124÷4=1、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92÷4=765÷5=2、水果小超市(1)①收了多少千克甜瓜?\n②把甜瓜运进4个水果店,平均每个水果店运进多少千克?(先计算,再验算)四、概括总结本节课你学的怎样?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总第34课时课题:除法的验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56——58制作风筝教学目标:1、巩固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有余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验算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学具盒预习设计: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55页----56页。1.情景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想一想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3.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n记一记试着记一记课本55页中的结论。计算并验算:54÷2=54÷3=试一试算一算试着解答课本56页中的第1题。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说一说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通过预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风筝厂生产车间4天要裁499只风筝面,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二、指导点拨、解决问题: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怎样列式呢?生讨论,交流后:499÷4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你学过的除法尝试做一下:生独立完成。师:怎样验算?横式如何写?生:499÷4=124(只)……3(只)同桌讨论验算:124×4————496+3————499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强调应余数加上。2、类化练习:第2题:鼓励用口算或估算地方法得出结果。第3题:联系生活,弄清接力比赛,怎样分配才算合理,验证方法很多。\n第4题:综合练习,注意乘除法计算方法及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三、限时作业:1、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891÷7=586÷4=2、小超市:社区蔬菜店一天销售三种蔬菜的情况如表:土豆茄子芸豆总价钱(元)318864675每千克价钱(元)245数量(千克)3、拔河比赛:我们分两个队进行接力比赛,怎样分合理呢?男女合计84人96人①每个队男生、女生各多少人?②分得对吗?想办法验证一下。四、概括总结:教师重点强调:有余数除法验算时不要忘了加余数。板书设计总第35课时课题:\n教学内容:教材p59——60包装风筝教学目标: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预习设计: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59页。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想一想2.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试着解答你提出的问题。试一试算一算请把“综合练习”第2、3题做一做。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说一说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根据信息提出怎样的问题?生:(1)燕子风筝有240只,每盒装6只,需要多少个纸盒?(2)仙鹤风筝有92只,每盒装4只,需要多少个纸盒?(3)鹰风筝有299只,每盒装2只,需要多少个纸盒?(4)孔雀风筝有158只,每盒装8只,需要多少个纸盒?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问题一:燕子风筝有240只,每盒装6只,需要多少个纸盒?师:同桌讨论,怎样思考,怎样列式?\n生列式:240÷6师;怎样解决呢?生:我们学过4×6=2440×6=240240÷6=40只要方法正确,师给与肯定。问题二:仙鹤风筝有92只,每盒装4只,需要多少个纸盒?问题三:鹰风筝有299只,每盒装2只,需要多少个纸盒?学生独立完成。三、限时作业:1、我是口算小明星60÷3=500÷5=180÷3=40÷2=0÷3=320÷8=200×4=30×6=2、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96÷4=423÷3=789÷7=1、看谁先到达终点。2、用一用:一板酸奶有5盒。(1)585盒酸奶能装多少板?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存在哪些问题?板书设计总第36课时教学内容:P60—63实际应用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n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过程、验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应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结合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课件教学重点:综合应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综合应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40÷2=500÷5=37×7=200×4=180÷3=320÷8=0÷9=560÷7=二、综合练习1、做第4题:师:同学们,你对第4题是怎样理解的?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生:自主练习本要分别把A、B都算出再比较。生:总量不变都是912盒。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912÷6=152(箱)或912÷8=114(箱)师:这样做完了?还缺什么?生:没有,两者都能除完,都可以除尽装下。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依据所学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哪几个题和它同类?生: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8题。2、做第5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包装袋上隐含的数学信息,再独立选择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3、做第6题,是一道运用验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独立进行验证,体会验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集体交流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第8题,是一道很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鼓励学生用简洁、方便的方法解答。三、自我评价、概括总结\n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用除法解决应用题你学会了吗?四、限时作业: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223÷2=682÷6=996÷8=2、蔬菜小超市:算一算每箱有多重?西红柿茄子小南瓜黄瓜总千克240180210120数箱数8976每箱千克数3、一堆蜜橘684kg每2kg装一盒每盒8元钱(1)这些蜜橘能装几盒?(2)650元大约能买多少盒?盒\n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n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n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5.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三、巩固练习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四、教学小结谈收获五、板书设计围护栏——图形的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六、教学反思理解周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周长,教给学生测量、估计周长的方法,并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n课时教案设计5-1-2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2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回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n(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6.走迷宫(出示迷宫图)(1)有几种走法?(2)哪种走法最近?有多长?(学生观察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三、教学小结谈收获四、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课时教案设计5-1-3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3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n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1.估一估、算一算:72×4=5×21=57×3=84×6=324×2=231×4=412×4=192×4=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两幅图片:估一估木盆箍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一棵9人正好能合抱的大树大约有多粗?二、实践活动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故一估、量一量小组成员的腰围、胸围和头围。测量工具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软尺,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小组的方法。(小组合作进行,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测量活动,然后全班交流。)活动2:你能做一幅毛线粘贴画吗?估计一下大约用了多长的毛线\n(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一幅毛线图,教师巡视指导,作品成功后,全班展示交流)三、教学小结谈收获四、教学反思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但在估计圆柱形物体的周长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力度。课时教案设计5-2-1课题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三维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二、新授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3.解决长方形周长8米(1)出示4米(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8+4+8+4=24米2×(8+4)=24米2×4+2×8=24米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n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三、巩固练习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25cm15cm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四、教学小结谈收获五、板书设计小小采购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长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8+4+8+4=24米2×(8+4)=24米\n2×4+2×8=24米24×8=192元六、教学反思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较好,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到底该不该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存在疑虑。课时教案设计5-2-2课题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备课教师课时2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三维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n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二、新授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7米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7+7+7+7=28米(7+7)×2=28米7×4=28米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三、巩固练习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n20cm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4.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四、教学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五、板书设计小小采购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正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7+7+7+7=28米(7+7)×2=28米7×4=28米28×9=252元六、教学反思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不错,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n公式的使用也不错。课时教案设计5-2-3课题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备课教师课时3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三维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估一估、算一算\n39×5=201×3=73×4=198×2=91×3=88×6=48×9=212×8=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3.要想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二、巩固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2)课桌高约60()(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观察画面,分析题意,独立解决,指名板演3.用12根同样长的火柴棍,能围成几种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填写表格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5.出示第9题:张大爷的养殖场平面图。中间是用石块砌成的水塘。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n(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全班交流)三、教学反思自主练习第九题的题意表述不清楚,池塘已用石块砌好,是否还需要加木栅栏?因此学生在这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课时教案设计5-2-4课题我学会了吗?备课教师课时4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三维目标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学重点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学难点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n二、复习1.出示情景图: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三、评价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小的综合练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不明白,需要教师加以解释。第六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n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二、讲授新课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出示:1/2读作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4、教学书写:先写“—”,再写“2”,最后写“1”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成人呢?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1/41/8\n8、学习书写: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三、小结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½读作二分之一¼读作四分之一1/8读作八分之一教学反思: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第二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n(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出示分数,学生涂色二、讲授新课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4、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分子——分数线8分母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三、练习1、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2、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n3、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4、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5、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3分子——分数线8分母教学反思: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第三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分数,学生认读\n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二、讲授新课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1/41/9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总结方法: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1/2和1/41/5和1/4三、练习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2、自主练习9:填空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n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第四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n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分数,认读2、2/7是什么意思?3、举例说一个分数。二、新授: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汇报:3/8+4/8=7/8全班交流算法:\n(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汇报自己的算法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算一算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2、自主练习2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检查。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3、自主练习3指名说说图意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n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四、小结板书设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3/8+4/8=7/85/8–3/8=2/8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第五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4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n2、自主练习5指名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3、自主练习6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完成填空4、自主练习7出示挂图,指名读题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这张纸用完了吗?5、自主练习8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6、聪明小屋: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说说你的推理过程。7、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n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三、小结教学反思: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第六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具、学具准备:准备一些拼图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导入: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出示图画二、我学会了吗?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n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丰收园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第七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名片吗?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课前同学们都为自己制作了名片,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名片。二、新授:\n(一)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二)摸名片(属相)1.提出活动要求:把小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2.小组同学先猜测,各选择代表一种属相。3.实验验证。组长将组员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4.根据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会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数量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数量越小,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三)摸名片(男生女生)1.说明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同前2.活动前,数数各小组内男、女生的人数(一样多)估计摸到谁的可能性大?3.小组开展活动。4.全班交流统计结果。5.根据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当事件存在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三、练习:\n自主练习第1题:1.女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20个巧克力)2.男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10个巧克力)他们分别摸出哪种糖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摸名片的小游戏,通过摸名片,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二、练习:1.摸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球:7红5兰)(1)提出活动要求:每次摸一个(每次摸出后重新放回),共摸20次。(2)估计,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3)操作验证,看实验结果和你估计的一样吗?2.小猫钓鱼(练一练)\n观察每个小猫眼前鱼缸中每种鱼的数量,然后根据统计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小猫钓到哪种鱼的可能性大?(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出示一个转盘)给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应该怎样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明理由)4.摸扑克:(出示8张扑克牌:1张红桃、3张梅花、4张方片)如果从这8张扑克牌中任意地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区分两个问题的不同点:只要存在就有可能性,数量多地可能性大)5.出示一个飞镖盘,其中2兰、4红、6黄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三、全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n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好吗?二、活动(一)布置活动要求:1.每10人一个小组(5男5女),男女穿插围成圈,一个男生蒙上眼睛击鼓,其他同学传花,鼓声停止,看花会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2.活动前先预测,并说明理由。(二)小组进行活动(三)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四)改变要求:如果减少一个女生,红花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小组继续进行活动,活动后交流)(五)小组讨论设计一种游戏规则,然后一起做游戏。(游戏后全班交流)(六)全班制定一个游戏规则,集体游戏。三、丰收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n实践活动——变废为宝活动内容: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教材简析: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吗?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n二、实践活动:(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垃圾的名称……能否再利用……(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推算: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数量……(三)交流调查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三、活动小结: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