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所以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此课本安排一道学生已学过的应用题,且配有实物图,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产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猜想、讨论、验证,总结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3.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录:一、观察猜想,切入探究点1.抛出四组题目:(1)(6+4)×5 6×5+4×5(2)(8+12)×4 8×4+12×4(3)8×(7+3) 8×7+8×3(4)7×(15+20) 7×15+7×202.观察猜想:师: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沉思片刻后,有十来个同学举起了手。]生1:我发现左边一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n生2:不对,应该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因为8×(7+3)与7×(15+20)……。生3:右边的算式是两个积相加。生4:我认为是两个加数分别与括号外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师:(点头赞许)相乘,分别用得好!还有别的想法吗?生5:我猜想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结果会相等。其他同学也随着说:“嗯,相等的,相等的。”3.初步验证:师:真相等?猜想要验证,用什么方法呢?生齐:计算一下就行了。师:好,自己找到了验证方法,选择其中两题同桌分工合作进行验证。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正确。师:同学们,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猜想,之后才被验证,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二、自主编题,合作探究,验证猜想1.模仿编题:师:数学王国的确存在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那么,你也来创造几组题目,并进行验证,说给同桌同学听。学生汇报,师板书:生1:(25+18)×2=25×2+18×2生2:(15+28)×6=15×6+28×6生3:46×(25+25)=46×25+46×25生4:76×32+76×68=76×(32+68)… …2.质疑:师:刚才同学们编了很多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还想知道什么呢?生1:为什么会相等?生2:如果两数之和变为两个之差呢?生3:这是不是又是什么运算定律?我点头表示默许。3.实例说明\n师:为什么会相等呢?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呢?四人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研究有成果。生1:上星期天我买了两支同样的自动铅笔和两包笔芯,每支自动铅笔3元,笔芯每包1元,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证明:(3+1)×2=3×2+1×2,(3+1)表示一支自动铅笔和一包笔芯的价格,乘2后表示一共要付多少元;等号右边表示两支自动笔的价钱加两包笔芯的价格,研究结果确实相等。师:大家用掌声表示祝贺。那么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呢?生2:张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6分钟,王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7分钟,张、王两师傅各加工10个零件,共需几分钟?生3:学校订秋季校服,每件上衣32元,每条裤子28元,订1000套校服需几元?生4:小张摆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块?师:每一组都有发现,都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说明确实存在着规律。三、明理内化,开拓思维1.明理:师:以上这些题目是两种算法,但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生:等号。师:这不,我们又发明了一个乘法运算定律,称为乘法分配律。2.内化: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呢?生1:(7+8)×3=7×3+8×3。生2:用数字举例说不完,我用字母表示:(a+b)×c=a×c+b×c生3:我想用符号来表示:(△+○)×□=△×□+○×□生4:我用汉字表示:(爱+数)×学=爱×学+数×学师:那么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述的话,该怎样说呢?生1:两个数和乘一个数,就可以把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生2:乘的地方,用相乘,再添上分别两字。师:那请你说一说。生2: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不约而同地用掌声向他祝贺。\n3.回顾:师出示准备练习的题目。师:现在弄明白为什么每一组的算式会相等?根据是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层练习:第一层次是巩固练习: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式子。1.(25+7)×4= 2.8×(125+9)= 3.46×18+54×18= 4.36×5+36×5= 逐一进行反馈,第4题,学生引起了争论:生1:36×5+36×5=(36+36)×5生2:应该等于36×(5+5)生3:两人都对。师:请大家举手表决。生都同意两种结果。师:既然大家都说对,如果以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你会更欣赏哪一种结果呢?为什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2种36×(5+5),因为这样使计算简便。第二层次练习题: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不能连的说明原因,怎样改动能连。)1.24×49+24×51 24×(49+51)2.(25+6)×4 25×6+4×63.35×(18+26) 35×18+35×264.(24+35)×5 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