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洋县南街小学马亚红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30页、31页。教材分析:《回收废品》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比多比少”的意义。这节课解决的是知道“乙”和“甲比乙多(少)几个”,计算“甲”是多少。这类问题都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呈现学生摆学具、老师课件摆方块、打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解答数学问题。学生分析:学生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会解决“求甲比乙多几个”和“求甲比乙少几个”,这节课可让学生把该知识迁移过来,思考问题的方式转换一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在具体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3、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针对数学问题列式计算,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幸运星、课件、两个盒子和花生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图。师:这是我在公园的一角拍到的,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许多张脏、乱、差的公园图片)学生自由谈话,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瓶,并说出它是废品。(板书:废品)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公园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慨。(学生自由想象,集体汇报)师:这能随意丢弃吗?我们该怎么办?(板书:回收)师: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课件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n,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师:看,有三位小朋友行动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收集塑料瓶时,都遇到了那些数学问题呢?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观察情景图。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看看有哪三位小朋友?图上告诉我们了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们齐读三人的对话。然后同桌合作用打手势的方法感知小红、小青收集塑料瓶的数量。生:我看到了小林、小红、小青,并找到了三条数学信息。生:小林收集了26个塑料瓶。生: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生: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生:我还知道小红和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数量都和小林的数量有关。2、提出数学问题。根据三条数学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作相应的板书。(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并激起解答问题的能力)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生: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生:小红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小青和小林一共收集多少个?生:小林、小红、小青一共收集多少个?如果有两步解答的问题先放入“问题银行”。进行有针对性解答。3、解答数学问题。①、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6+3=29(个)a、独立解答。并用打手势的方法,以小林的数量为标准,让学生感受小红收集塑料瓶的个数。(让孩子们明白“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更多,谁更少”的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接受。)b、集体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c、课件演示摆得过程,学生跟着摆小棒,摆出小红收集的数量,加深体会加法的意义。②、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6-4=22(个)\na、学生用计数器,师用课件演示摆得过程。用打手势来感受小青收集的个数。b、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体会减法的意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环境也得到了保护。(课件出示漂亮的公园,让学生再谈谈感受。)5、课间休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北京举办了一个什么盛会吗?生:奥运会。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今天马老师把这五位可爱的福娃请到了我们这里,你们欢迎他们吗?生:欢迎。师:好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好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先听老师拍几下?然后你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你们只有拍正确了,福娃才会与你们见面。师生一起游戏:想一想你们拍多少下?师拍10下,学生比老师少拍3下师:播放课件,展示福娃。师:同学们奥运会在我们北京隆重举行,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不但在奥运期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奥运,而且要一直将一些文明行为坚持下去。说说,你都为奥运做了点什么?生:自由发言师:你们说的真好。瞧!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幸运星呢,我们去看看吧!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出示一颗幸运星,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名字,送一颗幸运星就是送一份祝福。看,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我们来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a、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b、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2、“练一练“第二题\n出示两个盒子,里面放好花生米,各放一张纸条。请同学读出盒子上的信息:我的盒子里放了47粒花生米;我的盒子里再放12粒就和你的一样多了。师引导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明白也就是说第二个盒子班没有第一个盒子的多,应该比第一个盒子少12粒。小组交流,提出数学问题: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再独立列式计算。3、“练一练“第三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计算。4、“练一练“第四题。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自然环境,我们的小动物们生活在大自然可高兴了。看,它们在比高低呢?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解答。(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比多比少”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课后查阅资料或问爸爸妈妈,生活中还有哪些废品会污染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原有比多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难点是找相关条件解决问题,能自学判断和排除多余条件。在设计上我主要是按重点、难点两大块进行教学,利用红花、黄花的教具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同时我还注意在这一部分把计算的数据控制在10以内,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计算上,以致令学生分散分析问题的注意力,有效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学生掌握新知识点后,再利用新知来解决后面的回收废品中的数学问题,在程序设计上非常清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在理解这类应用题时我巧用比化手势的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n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课后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效果还比较理想。但是课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经过反复的思考,原来是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因为在上这一课时,我担心一年级学生写字速度太慢,怕耽误时间,所以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