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回收废品》一、教学内容: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二、教学目标: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完成数学规定动作:两分钟听算(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可适当调整)14-6=18-5=15-7=11+8=9+5=13-7=14+3=16-8=16-7=13+6=4+8=7+6=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1.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n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2.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习惯。)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播放课件。 3.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13个,小红比小林多收集3个。(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小林小红13+3=(4)说一说:通过学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式。(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和画图,学生自然地抽象出比13多3的数量关系。)(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6.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n小林收集了13个,小青比小林少收集4个。(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7.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模仿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独立思考在比多比少的问题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8.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书中60页练一练第一题,看图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第二题画一画,算一算。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