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更新时间:2022-09-07
类型:doc
大小:19.00 KB
页数:5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崭新素材,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下册在“观察物体”中,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小汽车,体会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像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教材还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看一看”等观察玩具、茶壶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逐步建构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本册“观察物体”,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但因为“练一练”第3题中出现三个面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酌情渗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生1:好像是鹅。  生2:是鸡。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生:鸭子!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n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生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也是看到车尾?请站起来。(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车头。  ……  生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n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车的底盘。  生2:我看到了车的四个轮子。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  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n  师:各小组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第13页第3题)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4.游戏:看图找位置  师:同学们练习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教学反思〗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  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n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案例点评〗  这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的教学思想。  首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实物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其次,三个学生围桌而坐的座位排列形式,使桌上物体自然形成了前面、侧面及后面的三个方位,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与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  再有,“玩中学”让学生乐此不疲。问题情境的导入、探究新知和应用拓展的各项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使生成的课堂真正地做到生活化、趣味化、活动化,平实自然,充分体现教者动态的、开放的、务实的教学理念。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