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

更新时间:2022-09-07
类型:docx
大小:340.58 KB
页数:10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凌河区洛阳小学数学备课◎教学内容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三单元《数豆子》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知识点能正确掌握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教学难点体会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数的组成。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豆子若干学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数学规定动作口算卡:10-9=11-9=16-7=13-5=18-9=14-6=12-4=15-8=导入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轻松地进行交谈。)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学生小声议论说:豆子是让我们数数的;豆子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教师认真地听着学生的谈话,并给予肯定。)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思考、会观察。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听明白的同学点点头。(学生微笑着点了点头,学生的情绪非常好,这节课就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板书:数豆子探索新2.数出30粒豆子。   (1)活动规则与学生小组活动。\n知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10个10个地数;有的说5个5个地数;有的说豆子是圆的,不好数,最好2个2个地数。教师对学生说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一堆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学生的兴致很高,每个人都在小心地抓豆子、数豆子,教师在小组内轻声地指导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轻轻走到教师身边,有的举手示意教师,教师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兴奋地交流着自己一把抓的豆子是多少粒。有的说是32粒,有的说是27粒,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说他们抓得比较准确,有一位学生说我抓了45粒,教师轻声地说:“你抓得有点多了,再试一下。”学生和教师融合在一起,愉快地学习着。课堂气氛非常轻松。)   (一小组4人很投入地在工作,一位学生在手中掂量着这一把豆子,嘴里小声说着,和刚才的差不多,然后数一数是29粒豆子,高兴地欢呼了一声,同桌说你真棒,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另一小组其中一位学生抓了很大的一把,边抓豆子边往下掉,这时小组长提醒他说:“不能这样抓,是用刚才抓30粒豆子的感觉抓的。”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并帮助他整理盒子里的豆子。这一小组学生估数的感觉不错,他们估计的大约在25~35粒之间,他们在数豆子时,基本上是两个两个数的,也有个别的是十个十个数的。)……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是不是差不多。活动结束时,老师会发一个信号,(教师走到教室前面右面的小组前)当我在这停下时,你们马上停下。   (教师巡视了每个小组后,就站在了教室前右面的小组前,微笑着望着大家,有的学生看到了,马上就坐好了,没有看到的学生,经过其他同学的提醒,也很快就坐好了。教师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2)教师小评。\n   刚才我们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着我们的约定,非常好。经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的抓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学生高兴地点着头。)(二)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师:你们数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知道我这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教师把抓的一把豆子放在实物投影仪前面,使豆子的大小和实物一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学生小声地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生: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师: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们的心中可是有一杆秤哟。   生:50多粒。因为我刚才抓那样的一把大约是30粒,老师的手比我的大,所以大约有50多粒。   师: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大约,谁再来说一说。   生:(一名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用手抓了两次,正好抓完)抓一把是30粒豆子,我正好抓了两把,我估计老师抓的这一把豆子大约是60粒。(学生有的鼓掌,有的说真棒,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反思 这是学生进行的自主的表扬,是学生之间的自主欣赏。在这个活动交流中,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这是有用意的,这只是学生对估计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特别强调的是,数一数也是一种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借用自己的一杆秤来进行估数,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必要。)   (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   2.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1:我们先商量用什么方法来数,我建议十个十个地数,这样数得快。   生:(三人点头)我们同意。   生2:那我们就开始数吧。\n   (学生4个人,头碰在一起,其中两个人数豆子,把十个一堆的豆子放在一边,另外的两人在仔细地观察,不让漏数了豆子。)   (另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两人)我们用手来测量吧。   生3:还是数一数吧。   生:(两人)我们不要争了,我们选一种方法快点做,第5小组的同学都已经数完坐好了。   生:我们用30粒的一把来测量。   (学生开始估数,很快他们就干完坐好了。)   ……   (全班交流)   组1:我们是十个十个数的,一共有57粒豆子。   组2:我们是两个人合作用手测量的,大约是60粒。   组3:我们是五个五个数的,有66粒豆子。   组4:我们和第二小组的方法一样,结果也一样。   组5:我们是分成两堆,差不多一样多,数一数其中的一堆是28粒豆子,另一堆不用数了,大约是56粒豆子吧。   组6:我们的方法和第3小组一样,是64粒豆子。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师: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内互相看看拨得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一样的就坐好了。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活动在小组中间,指导个别学生拨数。有的学生拨完数后,主动地走到老师身边,让老师看看是否对。小组内的学生也互相检查拨的数是否一样。)   ( 第三小组数的数是66,拨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争议。)   生1:十位上拨6,个位上不拨了,和十位上的一样。   生2:我认为你说得不对,个位、十位上都得拨6个珠子。   生:我同意生1的方法。   生:(三人)我们同意生2的方法,如果是生1那样拨,就是60,不是66了。   生2:我们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拨的,你看他们小组拨的是61\n,十位上拨的是6,个位上拨的是1,我们的和他们的是一样的。   (小组内其他学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看法,教师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   师:谁先写完了,谁就到黑板上把这个数写下来,一个小组来一个人就行了。   师:大家写的数真整齐,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64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   生:(边拨边说)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师: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生: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就在十位上写6;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师:说得真清楚。我们再来看看66这个数,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10个六;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生:我跟他的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不是10个六。   师:(笑着)对。66这个数,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学生开心地笑了。)   (教师手拿计数器与学生一起拨数:60这个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拨了;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表示的是6个十。)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呢?   生:不超过70粒。   生:40粒以上。   生:大约是60粒,因为你刚才抓了好几把,有57的、64的,还有大家想办法估计的数最接近60了,所以说你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   (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三)活动三: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n   (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个小桶,小桶内装满了豆子,教师微笑着望着大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教师。教师适时地提出学习的要求。)师:想办法猜一猜,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有多少粒?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肯定比老师的一把多,这是一小桶;那也不一定,要比一比才知道。学生的争议比较大,教师就引导学生想办法估计,提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1.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   2.看谁猜得最接近。   3.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先商量着怎么估计,然后动手做,有的学生把这一小桶豆子平均分成了两部分,数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加起来;有的是用手量豆子。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方法,并轻声加以指导。)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   生1:我们把这一小桶豆子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数其中的一半是40粒,加上没有数的一半,大约是80粒。   生2:我们两个人是用手来量的,我这一把大约是30粒豆子,我抓了一把是30粒,我又抓了一把是30粒,一共60粒了,还有豆子不够一把了,我们数了数是20粒,所以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是80粒。   (教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学生也自主地鼓掌。)   师:我和第一小组的同学也想了一个方法,现在请我们的发言人来说一说我们的想法。   组1:我数这一层大约是10粒,我还数了数大约是7层,我就一层一层加起来,大约是70粒豆子。  (此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适时地组织课堂教学,解决新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抓出大约100粒豆子?   (教师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大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一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讨论活动。)\n生:(欣喜状)我有一个好方法,这一小桶大约是80粒,我再数出20粒豆子,不就是差不多100粒豆子了吗?   (学生有的鼓掌,有的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课堂气氛很好。)   生:我一把抓30粒,我再抓一把是60粒,我再抓一把是90粒,再数10粒就是100粒了。   (学生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的盒子里有3堆和10粒豆子,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起身参观这个学生的做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示祝贺,教师兴奋地说:“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生:我想和老师合作,(学生边说边走到前面)老师抓一把大约是60粒,我抓一把大约是30粒,再数10粒豆子,就是100粒了。   师:真是棒极了,你们认识100这个数吗?   生:我会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个位和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用拨珠子了,百位上是1,就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边说边走到讲台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其他学生也主动在自己的学具计数器上拨出100,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生:我还会写100呢!   师:大家在练习纸上写一个吧,写完就坐好。   师:100是个三位数。   (教师边走边巡视。)   师:刚才豆子帮助我们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我这样抓一把是30粒豆子。(学生边说边做。)   生:我知道怎样抓出100粒豆子,我了解了好几种估计的方法。   生:这节课很有趣,我过得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我们大家一起学数学,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高兴,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师:刚才我们是用豆子帮助我们来估数,现在不用豆子了,你们能来猜数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四)活动四: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发展数感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师:请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不要让别人看到,写完就坐好。   (\n教师请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把一名学生的数写在黑板上,大家做裁判,请这两名学生猜黑板上的数。)   (黑板上的数是50。)   生1:是20吗?   生:比20大一些。   生2:是55吗?   生:比55少一点。   生1:是53吗?   生:快了,比53少一点点。   (学生很兴奋。)   生2:是51。   生:比51少1个。   (学生和教师都笑了。)   生:(一起)是50。   (学生欢呼。)   2.小组做猜数游戏。   要求:其中一人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其余的人猜这个数,轮流做这个游戏。   (学生有的是小组做猜数游戏;有的是同桌两人玩;有的是三人在一起猜数。学生猜数的方法很多,教师边巡视、边指导、边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练习设计课本第27页“练一练”。\n板书设计数豆子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2、会读数、会写数。3、会数的组成。\n4、知道数的意义。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