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一)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教学重点: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和空间观念。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学习。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准备: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n课前准备工作:背诵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老师今天给我带来了一则成语故事,一起开分享一下吧!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师:看完这则故事请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吗?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生:是同一头大象,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师: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学完后就能明白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探求新知。我采用了视频小故事《盲人摸象》进行导课,这一手段符合儿童思维特点,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而且这则寓言故事隐含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也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生: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生:因为它们拍摄地点不同师: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板书:方向不同形状不同)\n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生:转动书包师: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活动要求(三点):(布置2)1)、2人一组;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师: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集体汇报,交流反馈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形状不同)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这句话对吗?想想?\n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板书:可能)[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前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通过从前、后、左、右四个面去观察书包的活动,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通过第三个活动观察实物篮球,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区别,从而感知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巩固新知。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总结全课。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四、课间休息。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面对面):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生:都没错。师: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换个方向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n[设计意图: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游戏这一环节,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放松的时间、再次抓住学生的目光,还能回顾“前后左右”的知识点,并为下一步突破难点奠定基础,使学生感到旧中有新,新知不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五、巩固练习。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微课[设计意图: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游戏中复习的旧知,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突破了本课的难点。]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班里同学的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他是谁!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曾用《题西林壁》把这一道理诠释出来了。不信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首诗。[设计意图:这里引入苏轼《题西林壁》,把语文与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使枯燥的知识点\n给予在了诗中,诵读过程中不但能熟记知识点达到总结的目的—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烘托整个课堂气氛。]七、实践延学。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八、板书。观察物体前面后面可能方向不同形状不同右面左面\n《观察物体》教后反思:1、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书包等物体为线索,实物与电教化的手段使用作为必备的。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活”三个方面。首先,“趣”体现在我用故事“盲人摸象”导入,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摸象,从不同方向摸到不同样子,观察物体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愿意提出问。活”还体现在观察书包、举手游戏、分享同学的照片,看图找位置微课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主动观察后,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2、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一点做为本课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先说说,再结合上学期左右相对性的知识进行了游戏活动,并根据物体的形状对方向进行判断制作了微课,这样去突破难点,通过学生信息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