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3.2.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设计:1、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2、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中的一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用小棒拼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3、学生分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数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四年级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学生很难发现,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7页-----------------------\n的学生,他们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一步步地发现、解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教学要点分析:在本节课中,探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难点,而利于这一规律来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6、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从游戏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游戏中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愉快的学生气氛中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地设置一些障碍,学生在翻越一个个小障碍中解决学习中的一个个小问题。教学准备:教师方面: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方面:每组准备一捆小棒(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9厘米、10厘米)小尺、铅笔。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同学交流)咱同学喜欢做这么多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做游戏有这么多的益处:能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锻炼我们的速度和力量;还有动手操作能力等。二、动手操作,引发矛盾。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7页-----------------------\n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玩小棒,老师要看哪个小组同学的合作能力强。每个小组发了六根小棒,请从这些小棒中任意选三根来围三角形,看哪个小组围的三角形多?(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学生汇报围三角形的个数。)生1:4个。生2:3个。生3:6个,,问:有的小组合作得很默契,围得三角形多,有的小组成员配合得不太好,围的个数不多。在刚才围三角形的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5:我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师:的确是这样,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怎么也不能围成三角形。三、出问题,自行探究。问:你有什么疑问?生1: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生2:什么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刚才用的小棒,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刚才两个同学所提的问题。(学生分组活动)学生交流时,拿着小棒到实物投影演示:生1:我们小组所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三成三角形,我们将较短的两根小棒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小棒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和起来没有另外一根小棒长。生2:我们把较短的两根小棒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小棒相比较,发现较短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7页-----------------------\n两根小棒和起来不是没有另外一根长,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样长。生3: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1相同,我们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小棒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生4: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2相同,我们也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小棒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师:我们拿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三边分开,象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方面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后汇报)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条边加起来比最长的一条边长,同刚才的结论正好相反,生2:我发现我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生3:我的发现同学生2一样,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生4:“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生5:任意两边就是指三角形三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剩下来的第三边的长度长。生4:原来是这样的。生6: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生7“我看到书上也这样写的。学生看书:师生小结: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7页-----------------------\n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四:构建模型,联系实际:1、这儿有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a厘米、b厘米、c厘米,你能用几个式子表示出三第条边之间的关系吗?(电脑出示)学生口答,得出a+b>c,a+c>b、b+c>a2、出示练习,下面几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电脑出示)(1)3厘米、4厘米、5厘米(2)2厘米、4厘米、6厘米(3)3厘米、4厘米、8厘米(4)2厘米、4厘米、8厘米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比较容易判断出(1)、(2)不能围成三角形,(3)、(4)能围成三角形。2、电脑出示:。学校。公园。图书馆若你想从学校到图书馆,有几条路可走?最近的是哪条路?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动画:这三点连起来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五、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板书设计: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7页-----------------------\n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A+C>BB+C>A创新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本节课,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后记:以上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较好体现。体会有以下几点: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谈话引入游戏,学生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接着进行小棒围三角形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从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小组研究、动手操作等的过程中将问题一一解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家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本节课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只顾得围三角形,于是教师问:你们刚才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学生会马上想象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7页-----------------------\n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疑问?轻松的把问题又重新抛给了学生,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却又不留半点痕迹。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们本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道生活问题,并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思维也被激活,语言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自我的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长此以往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学生将会是受益无穷的。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验到了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