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2-09-07
类型:doc
大小:248.00 KB
页数:69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青岛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升和毫升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n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n认识毫升(1课时)教学要求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毫升)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n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你知道吗?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教学反思\n除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能力目标学习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熟练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1)697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697是由()个十()个一组成。(2)52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612呢?小结:同一个数,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就有不同的看法。2.问题情境一。同学们,最近市二小正在开展“经言、名言”诵读活动,何老师也参加了这项活动,还去书店买了一本《名言集》有612页,老师想9天看完,请大家帮忙算一算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出示)(1)读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2)独立完成。会计算吗?谁想在黑板上做?(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3)订正。采访板演生。为什么要用除法做?板演生讲计算过程。请同桌互相检查。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谁来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怎样计算呢?生回答。\n师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商就写在那一位上。这节课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研究新知识。二、探究新知。1.(1)出示问题情境二。(出示)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2)指名读题,并让同学们观察图上的信息,了解到每辆车能装50袋。(3)提数学问题,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后(出示):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4)读题。请大家一起读题。怎样列式?250÷50为什么用除法做?(5)比较算式250÷5和250÷50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2、独立探究(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怎样计算呢?请大家结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计算250÷50,你怎样试商。老师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好,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时,可以问同桌,也可以问好朋友,更别忘了老师也在你身边。(2)巡视,指名板演。(3)板演生讲解计算过程。(多媒体演示)(4)订正,自评。请大家对照屏幕自己检查。做对的同学表扬一下自己。三、看书质疑。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尝试,解决了250÷50,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不过在看书时,老师有个要求。(出示)阅读要求:(1)你的算法和书上的小朋友的算法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2)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准备提问。\n1.指名读阅读要求。2.独立看书。3.交流。(1)你的算法和书上的小朋友的算法一样吗?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2)同桌互说算法。(3)质疑: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四、归纳总结、课堂检测。练一练588÷21798÷42551÷19(1)独立完成、互帮互查。做完的同学可以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检查。(2)订正,自评。小结:我们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把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用除数去除余下的数。如果遇到像588÷72时,前两位不够除,这时要用前三位来除,这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课堂检测:1.这样商对吗?﹙95页课堂活动第1题﹚2.考一考。下面各题商的首位是几?728÷32618÷54845÷323.做一做,笔算下列各题578÷24632÷54386÷19848÷13\n乘除混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法。能力目标:在创设的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激趣。谈话: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2.复习。752÷47=()192÷24=()946÷43=()196÷28=()二、新课1.教学例题1。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吧!”出示:例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1)指导读题。提问:谁会列出算式?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2)尝试计算。\n提问: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2.教学例2。猴老板说:“你们算得真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出示:例2。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20个。一共780元,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呢?谈话:同学们,你们谁来读一读呢?你们想到怎样列式了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让学生仔细想一想,然后说出不同的列法,最后引导学生列成一个算式,并且讨论如何算。3.教学例3。谈话: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缓缓走来,说:“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们吧!”出示:例3。三名学生读一本同样的书。如果每天看40页,6天就能看完。如果每天看30页,几天能看完呢?指名读题,放手让学生做在书上。全班交流运算顺序,最后教师板书得数。4.教学例4。下面小熊还有一道题,大家看看还能不能做出来呢?出示例4。电视机厂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1)照这样计算,半个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2)照上面的生产情况,完成9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引导学生先算1天生产多少台,再算半个月的生产量。学生了解了第一步的题意后,让学生讨论第二问得做法。\n5.小结。提问: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段板书课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三、巩固练习谈话:我们去聪明屋里看看有什么发现吧!1.做“练一练p21”第4题。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指名讲讲上下两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2.做“练一练p23”第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3.做“练一练p25”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四、总结今天,我们愉快地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n认识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会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空间抽象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你们还发现哪些事物和绷紧的弦、人行横道相似吗?学生向老师汇报各自的答案。二、认识线段、直线、射线1.认识线段绷紧的弦、人行横道和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线段的特征。让学生画几条线段。2.认识直线和射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教师边说边演示)将会得到一条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线段的基础上画出直线,感受直线的无限延展性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特征。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会得到一条射线。出示图片: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太阳照射的光线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射线的事物呢?\n学生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画几条射线。引导学生得出射线的特征。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直线线段射线三、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想一想,线段、直线、射线都有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直线和射线都是可无限延长的,因此没有长度;而线段是可度量的,因此有长度。怎样才能画出一条给定长度的线段呢?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办法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各自的方法。播放视频《线段的画法1》、《线段的画法2》教师总结画法。学生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教师巡视。四、小结线段、直线、射线各自的特点,及三者间的关系五、巩固练习P33“试一试”、p34“练一练”。\n认识线(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能力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学生讨论、汇报。二、学习新知1.数学活动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2.想一想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3.量一量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学生汇报结果。4.看一看\n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5.做一做问题1.河道长度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问题2.九曲桥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三、小结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四、巩固练习教材36页“练一练”\n认识线(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含义。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1.出示图片《小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讨论、汇报。2.画直线(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二、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实际运用》同学们还能找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应用的其他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汇报。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四、小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巩固练习过一个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n过三点至少可以画()条直线,最多可以画()条直线。认识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度量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二、新授(一)角的表示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角的表示方法:(1)标出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作:∠B读作:角B(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二)角的度量\n1.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分小组讨论、汇报。2.介绍量角器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3.认识1°角(课件演示)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4.学习量角:(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分组讨论,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2)试一试:出示40°和140°角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小结: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三、巩固练习:教材41页“试一试”四、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五、作业: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n认识角(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二、新授1.认识直角(1)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板书:直角90°(2)指出下列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2.认识平角(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n(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3.认识周角(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直角的纸全部展开。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多少度呢?(2)教师画图,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3)学生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明确: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4.认识锐角、钝角(1)演示,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可以得到60°,30°……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可以得到120°,150°……但一定不超过180°。(2)学生操作,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的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板书: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三、巩固练习: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吗?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n四、小结: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认识角(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并说出它们都属于什么角。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二、探究新知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40°的角。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学生活动:(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40°的角。(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3)请摆的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3.尝试画角。教师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学生活动:(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40°的角。(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n(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4.自学书中“角的画法”(1)自学教材第45页“角的画法”。(2)画一个50°的角。(3)学生讨论:画角的步骤(①重合②找点③连线)三、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四、巩固练习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利用三角板的30°角)2.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1)动手尝试(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五、作业分别画出58°和145°的角。\n1.大海的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4、检查读文情况: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第一首诗歌:1.读文感知: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白天,浪儿怎么样?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n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2.指导背诵全文。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2、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教师缓慢、温柔的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n2.下雪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来读读课题?你都听过什么声音?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n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1)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2)小组交流补充;(3)讨论怎样读好。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5、指导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n3.秋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美丽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繁荣的景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色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学生畅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读文识字。1、明确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2)参考课文题目,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n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如: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n4.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策略与方法: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1、读诗。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3、解诗句。(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n(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望天门山》中“天门山”“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解答疑问:“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中断”“楚江开”“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体会望天门山的强劲气势。对比朗读。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鼓励学生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n5.桂林山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3、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4、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策略与方法: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2、理解词语: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3、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试着练习朗读。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n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背诵该篇文章,可以配乐背诵。\n6.炊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3、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2)结合文中语境、生活经验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4、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5、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n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四、作业: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升华理解。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n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7.赏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活情境,谈话导入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我们健康人的关心与帮助,回忆一下,你曾帮助过残疾人吗?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2、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花香四溢,温暖友爱的盲人车厢吧!让我们去赏花。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2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交流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只要意思对即可。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检查纠正字音。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3、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n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1)借助词典理解。蹒跚、心旷神怡。(2)联系上下文理解。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四、检查读文情况。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听者习惯性的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想一想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2、课件出示。默读课文,并思考:(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画出描写与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交流读后感受。(1)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2)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3)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秀子的描述有了回应。(4)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从秀子的描述中盲人们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5)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感受着春游的快乐。(6)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7)最后一段“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4、读到这我们来思考一下“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除了花香还有什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三、复述课文,深化理解。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 ,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n8.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领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自读感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n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n9.新年礼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品读文本,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礼物”导入新课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学生拿出礼物)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4、检查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四、作业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n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1)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3)第5段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4)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课件出示(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n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10.古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2、交流初读感受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4、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n四、熟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通过反复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哪些地方写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2、交流读后所得。(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2)第2段写来古井挑水的人多。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②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③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④试背诵这一段。(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1)3、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指名读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2)乡亲们的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3)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怎样写?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n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诗句,体会读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快乐,激发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同学们是谁使你懂得了那么多的知识?是老师。那老师的知识呢?老师的老师。你们回答的对吗?打开书48页就能找到答案。(生自读)是书对,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无穷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同样,诗中的小主人公也从书中学到了知识和道理,并且还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橱呢!(板书课题: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他家做客,参观一下他的小书橱。二、教学第一节看书48页这就是小主人公的小书橱,谁能描述一下他的小书橱的样子?(生自由描述)小主人公是怎样介绍他的小书橱的?(①举手回答②齐读)2、指导朗读小主人公在介绍心爱的书橱时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骄傲自豪。我们在读时怎样,才能读出自豪骄傲的感情来?(①找生读②师指导,范读着重强调许多好③找生读④齐读三、教学二、三节1、师生互动教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小主人公都有什么好书呀?自读二三段,把你看到的书告诉大家。(生自读后回答)《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唐诗三百首》《史记》《聊斋志异》《岳飞传》(师板书)大家的知识可真丰富,谁还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史记对司马迁的佩服;七步诗对曹植的婉惜;岳飞传为岳飞报不平悲伤2、有感情地朗读3、谈收获:小主人公的书真多呀参观完后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表意见。四、教学第四节:齐读最后一节了解一下读书的好处。三、课后小结:\n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小主人公的小书橱,他是多么的喜欢书和爱护书呀!我们也要作一个爱读书爱护书的人课下大家都要读好书多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12.孔子学琴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引发学生间的辩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列传》。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二、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二)精读品悟1、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2、学生默读思考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生1:我认为孔子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曲子。因为文中第二自然段写着“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师襄之所以可以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已经会弹这首曲子了,而且弹奏的节奏也还不错。\n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课文中第三自然“过了几天”孔子仍然在弹这首曲子,后来两次师襄去看孔子时,孔子也都在练习这首曲子,所以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生3:我也这样认为: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月了吧。生4:不对。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写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在十天的时间里,连老师都说他会弹了,可见他是在十天的时间里学会了这首曲子。生5:十天就学会了,那以后的时间他是在玩吗?(教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导说: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读课文,请你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以便更有力的说明自己的观点。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理由或想法。6、全班交流。请两种不同意见的小组各先用一句话简单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仍然坚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学会了曲子。我们认为孔子学会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先请认为孔子十天学会曲子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吗?文中记录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整整十天”从整整一词可以看出师襄觉得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已经不短了,这足以说明孔子用十天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老师打断: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师襄话中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朗读。讨论交流:课文中写着:“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弹得已经不错了,节奏感很好了。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着“他有多方面的特长”“还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像这样一位人物,用十天学会一首曲子足够了。我忽然想到,孔子弹琴已经这样了不起还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说明师襄的琴一定弹得更好,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位艺术家了吧。所以他的话绝对可信。孔子就是十天学会的曲子。别过去,听听我们的意见再说吧。十天的收获在师襄和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却并不满足,大家听听孔子的话:“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孔子认为自己十天下来了,弹得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不算真正的会弹这首曲子。我们也特想听听你读一读孔子的话。\n这位学生读孔子的话。我来接着说。后来孔子就继续练琴,过了几天,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不满足,还要弹出曲子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他对自己的水平总也不满足。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长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的。老师听了你们两方面的理由以后,有这样一种感觉:看来关于孔子练习的时间长短已不再重要了,关键在于人们对“学会”的认识不同,是吗?孔子对自己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他做到了吗?他做到了。第三自然段中写着“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的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我也练过琴,一首曲子我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弹起来仍不免断断续续,偶尔用错手指。如果我在回琴的时候能够做到手指运用自如,老师一定会给我一百分的。孔子继续练琴时,他弹得更好了,弹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一曲弹完,好半天才醒悟过来。”我觉得孔子此时已经弹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给迷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听听这样的曲子!很遗憾,老师课前并没有找到这首曲子。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我们领略一下如此迷人、如此激情洋溢的乐曲风采呢?学生稍沉默了。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吧,读出师襄的感受,从这些描写师襄感受的句子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称赞一下孔子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这部分。师襄听到让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说了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朗读了师襄的话。同学们觉得师襄的话语气怎样?师襄语气里满是赞叹。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孔子的佩服。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次师襄的话。学生再次朗读师襄的话教师朗读孔子的话:“不行啊,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读后稍顿再问:“故事到此处你有何感想?”我觉得孔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觉得从一首曲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这是不太可能的。虽然文中记述孔子做到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孔子确实做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吧。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自由发表意见。诸如:“孔子太了不起了!”“弹到这种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所以师襄称赞孔子的琴艺是——\n学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炉火纯青!”你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吗?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说炉子里的火呈现青色吧。我查了字典,没能查到它的解释。我在成语词典中找到了它的含义。相传道家炼丹,直到炉子里的火苗呈现纯青色时,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孔子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了,老师真为此高兴。回到课文,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认为孔子做事非常认真,他“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认为孔子非常谦虚,他本来弹琴非常好了,还要继续拜师学习。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做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吧。我认为孔子对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练习,最终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种做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这叫精益求精吧。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这叫“温故而知新”吧。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做让自己更接近伟人的标准?明天我练琴的时候一定不偷懒了,而且也要练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试着从一首曲子中领会弹奏技巧,体会思想感情。再学一篇课文时,我一定回家多复习。……(四)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学生发言略。老师评价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例如:加进自己的想象,运用了《史记》中的一些说法,使用了自己的语言等\n13.推敲·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n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五、指导书写生字。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n(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n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2、齐读第八自然段。三、指导讲故事。 1、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n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14.字的敬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2、板书本课生词,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3、理解词语。(能直接理解的,直接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告诫:警告劝戒。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积淀:积累、沉淀。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三、熟读课文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度自己喜欢的段落。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但切忌越读越烦。阅读方式可采取提问读,师范读,评价读,默读体会等方式。(读出“追忆往事”、“敬重”、“畏惧”之感)第二课时:一、深入课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练习了朗读,明白了一些词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敬畏”一词的意思。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1、小时候受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2、3)关于“敬惜字纸”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通过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的阅读,你对“敬惜字纸”\n有何理解?(古时候人们对字的敬重,崇拜同时也是对文化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带着这种敬重把这段话再读一便。师指导朗读。2、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5)我们祖国的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啊!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是否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多指明说说)瞧!这就是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哇!让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这句感慨吧:“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3、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6、7)多么神奇的方块字啊!它记录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绝如缕的歌唱,那声音凄婉苍凉,从一个世纪“响到”到另一个世纪,余音依然在字里行间萦绕,没有消散。这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的是女歌唱家的灵魂啊!指名读最后一句。4、谈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8)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是作者层层深入的介绍中国汉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所以作者才最后感慨道: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齐读!好!回过头来看课文题目“字的敬畏”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触。(对祖国文化的敬畏,对祖国汉字生命力的敬畏)\n15.和时间赛跑·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引入:(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n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第二课时一、回忆复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三、延伸,深化中心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n四、作业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16.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紧扣题目,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齐读。问:你读了课题想了解什么?2、重点理解“形形色色”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结构。1、检查字词的预习。2、随机理解生词。3、检查读文情况。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了解文章结构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文章。1、学生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A: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具体数字的说明,可以使人们更清楚了解所要说明的特点。\nB:汇报交流第三、四自然段植物的不同生存环境、形体、寿命、生长速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用排比、举出具体实例、对比、引用俗语,也可以更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要说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3、学生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在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先体会段末省略号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许认为……吧?不是”的句式,进行一个简短的续写。(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四、总结孩子们,在你们的深入理解与精彩朗读写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世界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想发现这些故事,并让这些故事继续下去,我们该怎样去做呢?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学生回家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植物的资料,并办成小报的形式。\n19.绿叶的梦·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n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⑵学生按要求自学。⑶组织班内交流: 6布置作业:⑴抄写本课生字词。⑵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⑶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三、深入学习课文: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2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⑴浏览课文。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3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n[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n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五、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0.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n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二、学习第二段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2、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三、学习第三段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四、感情朗读。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五、总结全文。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n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六、课外延伸: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21.观潮·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n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n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22.龙卷风一、回忆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2《龙卷风》。你对龙卷风有哪些了解?我知道龙卷风分陆龙卷和海龙卷。(教师相机板书)我知道龙卷风多发地是美国。……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课去感受一下龙卷风那狂暴威猛的气势和那奇特的形态。二、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可以同桌交流。(学生自由朗读)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许多人的智慧和在一起就是智慧的宝库。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畅所欲言一番吧!我觉得龙卷风的样子很怪。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龙卷风……”教师相机板书“怪物”如果这个“怪物”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我很害怕。那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生读1、还有哪位来谈谈?a龙卷风来之前的声音很吓人,我是从“……像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n让学生来模仿蜜蜂的声音体会龙卷风来之前那恐怖的声音。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龙卷风,但通过作者形象的描写我们能体会到当时那恐怖的声音。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打比方”。b我知道了龙卷风会变得越来越大。我是从这句知道的“……它越来越大……”指导朗读。C我知道龙卷风的破坏性很大。“……大约肆虐一小时后……”是啊,龙卷风所过之处房毁屋塌。(出示幻灯片)学生谈自己对陆龙卷的看法。2、陆龙卷的破坏性如此之大,那么海龙卷呢?A“……海龙卷比陆龙卷的……”海龙卷比陆龙卷的气势更威猛。作者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就把海龙卷的气势和形态给我们作了大致的描述。指导朗读。B海龙卷的样子像个水柱。(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板书:水柱)C海龙卷的样子也很奇特,“……与乌云相接的地方有……”教师指导学生对“高一千多米、直径有一百米”等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海龙卷形态的理解。(指导朗读)同学们,现在你能想象出海龙卷的样子么?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海龙卷的样子,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你们对龙卷风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说自己在课外查到的相关资料。大家的知识面真是丰富。你们找到的这些资料都是科学家已经利用科学手段调查出来的。但关于龙卷风还有许多未解之密。通过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我觉得龙卷风这是可怕,我想好好研究它。我要找到预防龙卷风的方法,让人类不在受到龙卷风的袭击。……\n说的真好,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好好研究龙卷风,为人类造福。三、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教学要求:1、了解有关信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并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第一线相关心的亲情。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继续认识收信的格式。教学重点、难点:词句训练和指导朗读。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大明爸爸收到信后,给大明回了一封信。2、“南极来信”指从南极寄来的信。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2、教学生字。世:笔顺、组词。界:上下结构,组词。乎:与“呼”比较。争取:口头组词。3、理解词语。世界:地球上所有地方。非常:十分,不同一般。争取:努力得到。4、继续认识收信格式。三、指导收定,记忆字型。内:中间的“人”大小要适中。世:长横要向左伸出点。而:下面中间两竖排列要均匀。取:右边部分比左边低一些。四、课堂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n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听写词语。二、精读课文第1段:1、指名读2、看图:图上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景象?有什么动物?他身边不远的地方叫什么?插着什么?3、哪个词表现信在路上走的时间长?4、“一遍又一遍”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第2段:1、指名读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3、看图:图上是什么地方?你认识图上的动物吗?你喜欢哪一种动物?4、理解“胖乎乎”和“耐寒”5、齐读课文。第3段:1、自由读2、为什么要写这段话?3、理解“冰天雪地、温暖如春”。4、介绍南极长城考察站。第4段:1、齐读2、怎样争取更大的进步?三、总结全文四、课堂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用“非常、争取”各说一句话。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朗读。1、分自然段读课文。2、学生自由练习读。3、教师指名读。4、反馈。三、当堂巩固。1、指名读课文。2、指导认识书信的格式。3、自己练习写一封信。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正确。四、作业。\n1、抄写词语。2、造句。非常:争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准时的登陆表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3、了解仙企鹅能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2、通过阅读体会,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懂得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领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重复现象中找出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策略与方法:整体感知,交流感受,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回忆文本,导入课文。同学们喜欢仙企鹅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和大家说一说吧。预设:1、仙企鹅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和新西兰西海岸,是企鹅家族中最小的成员。2.小巧玲珑的仙企鹅十分讨人喜欢。3.它们能准确无误的做登陆表演。二、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己读课文,注意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谁想读给大家听(分自然段读)边读边更正读中出现的错误。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三、读书交流阅读感受作者向我们介绍仙企鹅的登陆表演,这是怎样的登陆表演呢?把你的理由想充分,结合文本内容,再全班交流。汇报:这是仙企鹅准时无误,令人赞叹的登陆表演。这是小巧玲珑,讨人喜爱的仙企鹅准时无误,秩序井然的登陆表演。这是仙企鹅仿佛身着燕尾服的绅士,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准时破浪登陆的表演。四、拓展延伸:\n小企鹅真是太招人喜欢了,不仅样子漂亮,而且能准时地为人们表演,太神奇了,简直不可思议。那么小家伙这么守时,是谁在暗中指挥吗?你明白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根据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生物钟。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钟现象?五、海报设计指导:指导学生按课后第一题的要求,练习为把仙企鹅的表演这一奇观推荐给更多的人设计一份海报。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