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单元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课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数铅笔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二、探索新知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2、全班汇报。三、巩固新知1、圈一圈,数一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2、拨一拨。44--\n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四、学生反馈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同桌报数,全班交流。2、看谁数得快。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3、接力赛。34、36、38、()40、42、4420、30、40、()、()、();45、50、55、()、()、();22、32、42、()、()、();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全班汇报。师生,生生。五、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六、作业找规律填数90、80、70、()、()、()。60、65、70、()、()、()。22、32、42、()、()、()。七、教学反思44--\n二课时:数豆子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新知学习。(一)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填空。()个十和()个一是()。()个十和()个一是()。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44--\n3、写数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3、50、71、804、小熊写出门牌号。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学生核对。四、作业填空。1、()个一和()个十是()。2、7个一和3个十是()。3、5个十和4个一是()。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动物餐厅教学目标: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二、学习新知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师生核对。三、巩固反馈,44--\n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45O5478O7662O6280O7958O91100O8915<()()>89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连一连。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3、(1)按顺序填数。(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苹果、香蕉、苹果、香蕉、()、()、()、()。学生独立完成该题。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四、布置作业。五、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44--\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二、学习新知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12人()、76人()。三、巩固反馈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35428542885()()()()()()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3、数学游戏,猜数。同桌合作,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例如: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乙:是20吗?甲:不是,比20多得多。乙:是70吧。44--\n甲:比70少一些。……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五、布置作业。1、小明的爸爸今年37岁。小红的爸爸年龄和小明爸爸的年龄差不多。小红的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3950302、小华有28个苹果,小玉比小华多一些。(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305590六、教学反思:二、观察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44--\n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44--\n1、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一、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二、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四、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44--\n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五、作业六、教学反思44--\n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得出课题米的认识。二、学习米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题目:P16试一试。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谁猜对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四、总结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44--\n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教学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过程:一、估一估、量一量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2、师生测量。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试一试(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门的高是---米---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44--\n5、找一找,量一量。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6、P19第5题。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三、实践运用。(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四、课堂总结。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课后延伸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六、教学反思:三、加与减(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兔请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二、新知学习。(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44--\n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回答……生1: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再出示挂图。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三、巩固新知1、练一练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依次类推。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其他也如此。四、作业五、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44--\n教学内容:采果子教学目标: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⒈师;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列出算式。25+4=294+25=29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44--\n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指名学生列式:25-4=21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从生活中体验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第三题学生口算拓展练习: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由于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引起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计算方法多样化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原因是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很单一。说明了学生由于整十数的加减法学得还不够。所以建议下节课因该设计一个巩固练习。一、教学反思四、有趣的图形44--\n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3、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2.小组互相介绍。3.小结学习情况。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2.归纳板书: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44--\n1.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四、教学反思动手做(一)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钉子板;3、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指导操作1.介绍钉子板2.给你橡皮筋,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吗?3.动手试一试4.介绍你的围法5.有别的不同的围法也可以介绍一下6.展示作品7.评议二、试一试1.围出四边形,五边形2.提问:下面的图形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3.你还能围出一个六边形吗?三、练一练44--\n1.动手围一围2.模仿图案画一画3.看一看,说说每个图案像什么试一试,围出你最喜欢的图案。四、教学反思动手做(二)教学目标:1.利用认识的图形组出美丽的图案。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小棒。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1.出示图案:风车扳手万花筒青蛙2.引导观察3.小组讨论: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4.汇报交流5.小结评议6.介绍图案的作用二、练一练1.想一想,涂一涂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2.摆一摆44--\n(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动手做(三)教学目标:1.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折一折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先想后实践,再对比。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二、拼一拼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2.展示你的作品。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三、练一练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2.口算训练比赛。3.折飞机。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5.44--\n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小组合作,交流评议。四、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加与减(二)课题一:买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和50页第1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七、教学过程:44--\n(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1、尝试解决问题。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28+4=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2、探索算理。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方法一:借助小棒。44--\n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方法三:28+2=30,30+2=32。方法四:8+4=12,20+12=32。方法五:28+432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三)、实际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44--\n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2、“试一试”的第(2)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练习课解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五)、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新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44--\n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六、教学准备:挂图,计数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并列式。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本?(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本?(4)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针对“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44--\n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汇报时,应鼓励学生估算结果,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1、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列出的19+18=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2、探索算理。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可能有方法一:10+10=208+9=1720+17=37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19,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7,十位上的1加上1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3,合起来就是37。方法三:19+10=29,29+8=37。方法四:20+18=38,38-1=37。方法五:20+20=40,40-3=37方法六:19+1837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44--\n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9加8等于17,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7。再算十位上1加1再加1等于3。(三)、实际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的“试一试”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26+7=3+39=18+27=26+27=23+29=18+47=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苹果中间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独立做题。3、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四)、解决问题。(我们去春游)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3题。一(1)二(2)一(2)二(1)二(3)一(3)27人34人30人30人33人25人44--\n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做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教学时,可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把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进行搭配等。(五)、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到的?(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和60页第1、2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44--\n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六、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1、尝试解决问题。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2、探索算理。44--\n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方法一:借助小棒。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方法三:13-7=6,20+6=26。方法四:7-3=4,30-4=26。方法五:33-726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三)、实际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44--\n2、“试一试”的第(2)题。连环画还剩多少本?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4、书59页的第2题。48-9=53-6=70-7=32-3=独立竖式计算。(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五)、作业(六)、教学反思第4课时:跳绳44--\n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五、教学关键: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4--\n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62–48=70–48=70–62=62+48=48+70=62+70=2、探索算法。先请学生估计以下62–48=,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1)、我想62–40=22,22–8=14,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2)、我想62–50=12,12+2=14,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8=4,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10–40=10,再把10+4=14。用的是“满十进一”的方法。44--\n(4)、用竖式计算。.62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485–4=114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三)、实际应用。1、完成70–48=70–62=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进一,数位没对齐等。44--\n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四)、总结。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五)、作业(六)、教学反思第5课时:小小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44--\n1、知识目标: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关键: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附页3中的图形。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学生最近刚开展的运动会的情况,让学生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班取得的成绩。学生发表想法。(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学生观察“动物学校“开展运动会的情况。说说都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如:有18只兔子在赛跑,有34只小狗在进行跳绳比赛,有9只袋鼠在进行跳远比赛,有37只猴子在进行爬树比赛,天空中还有蜜蜂、蜻蜓、蝴蝶和小鸟。2、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44--\n小组中说一说,都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与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再互相解决问题。小组中活动。3、反馈,汇报。如: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只?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蜻蜓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蝴蝶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小鸟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评价小组成员的回答情况。如:哪里回答得很好,好在哪里?哪里回答得不够好,不好在哪里?你自己问题提得如何,又解决得如何?(三)、动手做一做。制作奖杯。比赛结束后,要对获奖的班级或个人颁奖,所以要小朋友们动手做一个奖杯。展示几种不同的奖杯图案,让学生说说要如何制作。44--\n学生动少制作,还可以用水彩笔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让奖杯更好看。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互相交换作品,促进学习。(四)、解决问题。比赛结束了,学校准备了两辆最多可以坐50人的车子,那么这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学生讨论,要想知道够不够坐,首先要考虑什么?(运动员是否超过了100人,超过了就不够坐,没有超过或刚刚好100人,就够坐。)如果有96个运动员,你会怎么分配呢?学生讨论,只要方案合理均可。(五)、总结。想对大家说什么?学到了什么?(六)、教学反思六、购物1、《买文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44--\n1、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零用钱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教学准备1、剪下附页二中的人民币小样;2、搜集并整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吗?好久没见它,原来,它开了一个文具店,今天开业,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看去看看。(课件出示文具店)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参观文具店师:机灵狗的文具店有哪些文具?多少钱呢?师:你喜欢哪样文具?想拥有它吗?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买。2、认识人民币(1)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2)组长整理同学们介绍的内容,进行汇报。[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并整理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所以在这里,我让孩子自己进行交流,再由组长整理进行汇报。](3)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纸币,生活中还有一种钱币是金属的,叫硬币。44--\n(1)共同辨认硬币。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在此,向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3、巩固新知游戏:我问你答(1)教师说面值,学生举起相应的人民币学具。(2)教师说特征,学生拿出人民币。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师:机灵狗想让我们陪它一起去银行换一些钱,让我们跟它一起到银行去,看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什么。(课件演示机灵狗用一元钱换十个一角钱;用一角钱换了十个一分钱)(1)课件中止,学生汇报:在银行知道了什么。(2)继续看课件,机灵狗提问:“小朋友们,五元能换多少张一元?两角能换多少张一角?五角能换多少张两角和多少张一角?”(钱由图来表示)三、巩固练习(1)师:小朋友们,机灵狗的文具店来顾客了,快看看,她想买什么?“我只带了一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出示各种文具及价格)师:小朋友们,她带了一元钱,能买什么呢?同桌在一起讨论,再集体说。(2)忙碌的一天结束了,一起看看机灵狗今天的收入是多少?出示各种面值的钱,学生计算。[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四、学生互评、自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五、教学反思44--\n买衣服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二、练一练。第一题: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第二题: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第三题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三、数学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去商店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会用复名数表示商品的价格。2、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教学过程44--\n二、观察主题图1、看清主题图的含义,解决提出的问题。2、也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在活动中计算多件物品的钱。3、也可发在活动中提出其他的问题。二、填写一填。目地是熟悉计算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选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购买多件物品的钱就可以了,不需列式。应找回多少钱教学目标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教学过程一、观察主题图1、让学生看清图意。2、根据统计表的要求填一填,教师也可以借助模拟活动进行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一、说一说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应付的钱和应回的钱就可以了。不需要列式。二、数学游戏1、解释游戏的规则,组织学生做也准备工作。2、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级地参与。3、顾客和货员可以交换。44--\n加与减套圈游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看清题意,引题看图,利用书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估算活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1、独立思考,。2、组织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3、然后通过计算进行验证。二、解决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来解决“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共得多少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三、想一想。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如“如第一次如果是23分,第二次是多少分”。并注意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讨论。四、练一练。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独立完成。乘船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44--\n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二、算一算。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三、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乘车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1、看懂图意。2、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4、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二、练一练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三、学后体会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