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执教时间:2月26日单元备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乘法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n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课时安排8课时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10岁)想知道崔老师的年龄吗? 师:崔老师比××大3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生:10+35=45(板书:10+35)师:当××1岁时,崔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的岁数崔老师的岁数1010+3511+3522+355050+35……\n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崔老师比××大3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生:崔老师的年龄应该用a+35来表示。师:你为什么要用a+3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3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35呢?追问:a+3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3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生1:简便了。生2:把所有人的想法都概括了。生3:还能看清老师与同学的岁数关系。比较归纳,揭示课题师: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师:当a=5的时候,a+35等于多少?当a=20的时候,a+35呢?当a=60的时候呢?2、用字母和式子表示自己和家人的年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3、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及简写⑴用小棒摆三角形出示课件图:摆1个三角形需要摆1×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需要摆__根小棒? 师:为什么要用a×3来表示?师:当a=6的时侯,a×3等于多少?a=8的时侯,a×3呢?a=100的时候呢? ⑵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⑶试一试,把下面的式子换一种写法。c×56×n7·χ(板书)师:a+35能不能改写成35a?为什么?4、灵活运用,编儿歌出示课件: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__个手指。和小组内的孩子一起,像这样编一首儿歌。师: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n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师,看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生:25×2,25×3,25×4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三.全课完善建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指名生说一说。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视频展示台展示) 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 ⑤α×b⑥α×8⑦b×b⑧α×1 3、课本第4页3、4、5、 四、灵活运用,拓展延伸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3a20ba-2020b-3a3a+20b 五、课堂小结,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教后记:"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采取情境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任何一年黄河的造地面积”,让学生尽情发挥,把教学氛围推向一个高潮。这时学生已经落入教师尽心设计的“陷阱”,在不知不觉间把数字和字母联系起来。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n执教时间:2月27日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材简析:本节课通过求“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以及电脑小博士提问一个问题:“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3、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难点: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策略与方法:1、弄清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2、教学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可先让学生解释式子中的t表示什么意思,t=8又表示什么意思,弄清后,再代入数据逐步计算。教学媒体:自制课件\n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游戏:玩“数青蛙”的游戏,一起数一遍。(指名数)(1.)这个儿歌里有一个规律,你能找出来吗?(2.)小组讨论一下,将你发现的规律想办法表示出来。看谁的办法好。(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你能用一个字母来说出任意只青蛙的儿歌吗?出示课件: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请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t年造地的面积表示为25t。板书:25t二、新课。1.课件出示问题: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1、你想怎样列算式?小组内讨论。指明“t年后”的面积就是现在的面积加t年造地的面积板书:现在的面积+t年造地的面积2、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名回答并板书:5450+25t。你能说说式子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吗?(5450是黄河三角洲现在的面积,25t是t年造地的面积,5450+25t是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实际面积。)\n3、出示课件: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让学生明白:(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板书:5450+25t=5450+25×8=5650(3)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题要写答,学生可能想到要写单位,这时强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4、出示课件中的问题:一个商店原有150千克鸡蛋,又运来了8箱,每箱重a千克。(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鸡蛋的总数。(2)根据这个式子,求a=25时,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鸡蛋?请学生试着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指出在做第二小题时,要先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写上,再计算)三、巩固拓展 1、书第6页第9题。这道题是理解含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最后指名让学生说说,集体订正。 2、书6页第10、11题是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综合练习题。第一步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第二步求式子的值。练习时,可先给学生讲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学生弄明白题意后,再进行练习。 \n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谁愿意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册第一页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 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千米? 5450+25t 5450+25t=5450+25×8=5650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能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可是,在书写方面存在着问题: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用算出得数,几个孩子却总想写出个得数。2、含有字母的式子后面不写单位,要写答。有个别的学生写了单位,答语写的不够完整。以后需要强调书写格式。 \n执教时间:2月28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9——15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二、自主练习:1.第9题。是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2.第10、11题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先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3.第12题是按运算顺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题。4.第13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5.第14题,观察日历中数字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6.第15题,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题。可以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n二、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作业:练习册信息窗1的第2页课后反思:通过完成自主练习中的题,发现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的问题,书写格式不够准确,答语写不完整。因此,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需要进行培养。 执教时间:3月1日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字练习1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学了,我们又回到了祥瑞园的校园,校园里也有我们学过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二、自主练习:1.按要求做一做:\n(1).祥瑞园小学四年级今天分到图画本166本,分到的笔记本是图画本的3倍,笔记本是多少本?(只列式)(2).祥瑞园小学四年级今天分到图画本m本,分到的笔记本是图画本的3倍,笔记本是多少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请同学们先读一遍题,然后比较一下两道题的不同点,再按要求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3)12枝铅笔的售价是6元,每枝铅笔的售价是多少元?(只列式)(4)m枝铅笔的售价是6元,每枝铅笔的售价是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请同学们先读一遍题,比较两道题的不同点,再按要求做一做。指名进行订正。体会“总价钱÷枝数=一枝笔的价钱”这一数量关系。(5). 买单价40元的球拍4个,付出2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只列综合算式)(6).买单价c元的球拍4个,付出2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再次比较两道题的不同点,然后列式,集体订正。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小明有a本课外书,小亮的课外书比小明多14本,小亮有多少本课外书?(2).赵老师的体重是54千克,比于亮重b千克,于亮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祥瑞园小学有男教师m名,女教师的人数是男教师的5倍还多1人。女教师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理由。\n3.祥瑞园校园外种杨树n行,每行15棵,种柳树a棵。(1)校园外一共有多少棵树?(2)当n=10,a=80时,一共有多少棵树?(3)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重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的格式,要求含有字母的式子后面不写单位,要写答,答语要完整。4.葡萄园一共收了a箱葡萄,每天送到批发市场200箱,运了b天。(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苹果箱数。(2)当a=2000,b=5时,求剩下的箱数。重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的格式,要求含有字母的式子后面不写单位,要写答,答语要完整。三、课堂作业:完成课件中的4道题,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四、小结收获:说说自己的作业中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注意什么?作业:1.预习书8至9页的内容,读2遍,2.知道字母s、v、t、a、c表示什么意思?教学反思:通过完成练习和做课堂作业,发现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格式有了一定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学习,个别学生的答语写的不完整,部分学生对于“总价÷数量=单价”这种类型的题还会出错。 \n执教时间:3月4日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4、.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5、渗透字母表示公式的简单算法。教学重难点:1、用字母表示公式2、根据字母公式求值。3、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教学过程:\n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1:黄河掠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信息窗二,了解有关黄河漂流的知识。小结:现在国内较为多见的漂流主要有竹筏漂流、橡皮艇漂流。我为大家找到了几幅黄河漂流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3.从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黄河漂流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和智慧的探险活动。二、共同探究,学习新知(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请大家看屏幕的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23日漂流多少千米?生2:我想知道26日漂流多少千米?……3、根据刚才的问题,我们可以综合成一个问题。板书: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4、要求“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需要知道哪两个数量?生1:速度。生2:时间(二)1、下面我们来算一算。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11×7 =77 12×6 =72\n 6×7 =42 2、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1:速度×时间=路程 板书:路程=速度×时间3、你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把这个表中剩下的漂流路程算出来吗?请同学们把记录表填完整。(三)、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你能用自己想出的式子简明地表示出漂流路程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组讨论)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漂流路程,其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既简捷又准确。在数学上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生1:s=vt 板书:s=vt 4、练习: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 板书:t=s÷v\n 如果已知s和t,怎样求v? 板书:v=s÷t (四)、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1、课件出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2、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结果:(1)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生1:s=a·a 生2:s=a2 生3:s=a×a板书:s=a·a s=a2 s=a×a师说明:a·a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2)正方形周长公式:生1:c=4a 生2:c=4·a 生3:c=4×a 2、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吗?试试看。\n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一名学生上台前展示,进行订正。三、巩固练习1.书10页,自主练习第1题。这是用字母表示行车速度和发电总量的练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明确数量关系,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2.第2题:先小组研讨,完成填表练习。总结出求总价的表示方法,然后,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时,算式变换的方法。3.第3题:指导学生理解总产量用字母C表示,单产量用字母X表示,总数量用字母Y表示。明确这三者关系,再用字母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字母表示一些公式,还有很多公式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以后大家再慢慢体会。作业:1.数学练习册的1—5题。 2.记住今天学的五个公式。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对于例题,学生能够理解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字母表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练习题1和练习题3的知识较难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n执教时间:3月5日第六课时:巩固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4、.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5、渗透字母表示公式的简单算法。教学重难点:1、用字母表示公式2、根据字母公式求值。3、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求路程的公式,谁来说说都是怎么表示呢?二、书10—11页自主练习4---9题讲解:1、第6题:连线题,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订正。\n2、第4题:学生说说书写的格式,然后集体订正,出示正确的书写格式。3、第5题:在列出式子之后,知道学生知道,题中建国前的人均寿命约是35岁,就是X。直接代数计算。5、第7题:先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6.第8题:小组合作学习,编题有一定难度,老师先举例子,然后让学生试着来编题,并说说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具体意思。7.第9题:学生先读题,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册的第八题。2.读小知识你知道吗?书12页。四、课堂小结: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作业:1.背过第2题的总价=单价×数量 2.做练习册第4页。课后反思: \n执教时间:3月6日第七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由于本信息窗离学生比较遥远,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例题改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西六路小学开学后,各项活动也开展起来,同学们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参加篮球队的同学有28人,参 加二胡学习的又17人,参加足球队的有35人,参加乒乓球队的有31人。(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1:参加篮球队和二胡学习的一共有多少人?生2:参加足球队和乒乓球队的一共有多少人?生3:参加篮球队、足球队和乒乓球队的一共有多少人?.......(3)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三个问题。二、小组合作探究新课:\n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篮球队和二胡学习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应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板书:28+17=45(人) ②还可以写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28=45(人)2.第二个问题怎样计算?指名回答,板书:35+31=66 31+35=66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认真观察上面的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哪位同学上来说说你的想法?生1:两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没有变。生2:两组算式列式不一样,但得数一样。 (2)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 板书:28+17=17+28 (3)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试试看。 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 学生试着写一写。\n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6)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我们发现的规律,这些规律叫运算律。但是自己创造的符号只有自己明白,还要学习数学界公认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7)谁来说说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样表达?齐读一遍。3..练习: 96+35=35+() 204+57=()+204 a+45=45+()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解答例题,发现规律(1)刚才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三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2)齐读问题。你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哪位同学来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8+17)+23=68(人)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指名说,教师板书:28+(17+23)=68(人) ……(3)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三个加数都一样,一个先算前两个数相加,一个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是一样。\n(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两道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28+17)+23=28+(17+23)(5)练习: 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23○45+(25+23) (36+18)+22○36+(18+22) (6)观察这三个等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呈现运算律(1)你能从第一个运算律中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试一试。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b)+c=a+(b+c)(2)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是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3.练习 书15页自主练习1,按要求填空,然后集体订正,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三.巩固练习1.15页自主练习第2题: 出示卡片,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同桌互相说一说。\n2.第3题: 根据今天学到的运算定律,来连线,并说说连线的理由。四、总结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你都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作业:1.练习册第5页做完。2.记住加法运算定律的两个公式。课后反思: 执教时间:3月7日第八课时:自主练习4—10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一、学习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n1、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和同桌一起想一想,交流一下。老师指出: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还有什么用途呢?你能试着举例吗?指名说。3、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4、观察下面的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出示:282+63+375、小结:连加算式,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成整百数,再计算简便。二、自主练习1、书16页第5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并说明每个步骤所运用的运算律。2、第6题:算一算,填一填。让学生说说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第4、7、9题: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7、9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4.第10题:有多种答案,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都是怎么填的?为什么?5.第8题:选做题。三、总结收获: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课后探究:加法有运算律,减法有没有运算律呢?作业:1.练习册第6页;2.改第5页的错。\n课后反思执教时间:3月8日教学课题信息窗1教学内容济南长途汽车总站19—2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难点运用定律简便运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1、多媒体播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是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的龙头单位。目前已连续五年创下了国内公路客运站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荣获了“全国百家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顺利通过ZS09001.2000版国际质量认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华第一站”。2、提问:听了刚才的介绍及播放的画面,你有什么印象?3、提出问题:在这繁忙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中(板书),我们发现许多数学知识,(出示统计表)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n二、适时点拨 解决问题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1、出示: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⑵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2、全班交流:⑴重点观察比较36×640×7和36×(640×7),问:你有什么发现?⑵猜想: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⑶举例验证⑷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试一试:a×65×87=□×(65×87)24×(□×b)=(□×18)×□[设计意图]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结合律。因此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探索发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活动二:探索乘法分配律1、谈话: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规律吗?2、小组猜测举例验证。3、汇报交流4、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5、试一试:25×□=a×2543×□=b×□ \n [设计意图]这一层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地完成乘法交换律的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三、巩固练习 限时作业 1、填空:25×67×4=25×□×67(□×29)×8=(125×□)×29a×□=□×67□×(46×□)=38×(□×57)2、计算:125×8=50×2=25×4=40×25=5×20= 3、火眼金睛辨对错。25×(8×7)=(25×8)×7 200×b=b+2015×9×4=9×(15×4) 48+2×10=50×10四、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教学反思执教时间:3月11日教学课题自主练习教学内容第21页1-5T课型复习课年级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重点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难点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n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号宝宝”想知道大家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⑴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⑵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⑶抢答: 136×947=947×□ 358×1002=1002×□(15×4)×10=15×(□×□) (125×8)×5=□×(□×□)[设计意图]以“乘号宝宝”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想一想:这两个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1、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3名学生板演125×7×8 125×7×8 125×7×8=875×8 =125×8×7 =7×125×8=7000 =1000×7 =7×1000=7000 =7000(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3)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体会:125×8×7和7×(125×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为什么要把125和8乘起来?(4)教师小结:显然第2和第3种方法比较简便。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125和8相乘整千,再和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n2、观察25×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2)全班交流:重点提出为什么要把16分解成4×4的形式?3、讨论小结:⑴讨论:观察以上两道题,小组讨论:在乘法运算中怎样进行简便计算?⑵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⑶在乘法算式中应根据因数的特点来选择简便算法,有5去找2,有25去找4,有125去找8,从而使两个数在相乘后积成为整十、整百、整千数。三、巩固联系运用新知1、自主练习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简便算法的应用。2、自主练习第4题 解决实际问题3、自主练习第5题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中自觉应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习惯。四、课堂总结: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执教时间:3月12日教学课题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第22页6、7T课型练习课年级四教学目标在自主练习中,探索、猜测除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乘法各部分间关系及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规律难点应用运算规律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n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运算律,研究了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一来,“乘号宝宝”可骄傲啦!“除号宝宝”不高兴了。你瞧,他那难过的样子,咱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吧!二、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指名口答。2、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口答教师板书:35÷5=7 5×7=35或7×5=35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5、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6、通过以上例子,你发现了什么?7、教师小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交流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充分距离的基础上,总结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理性的提高。(二)探索除法运算规律1、师:知道乘除法之间存在这么密切的关系“除法宝宝”脸上露出了微笑,可是他又有新的问题了,出示:乘法有那么多运算律,我们除法有没有运算规律呀?2、出示课本22页第7题:猜一猜两边的算式会有什么关系?然后独立计算,比较两边算式的大小。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5、利用这个规律计算22页第7题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 运用规律1、23页第8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说一说怎样算的?2、补充练习:生活中的数学\n⑴四年级一班有12个小组,每组有4人,每人能做5个手工制品,这个班的同学一共能做多少个?⑵玲玲家有一个房间长4米,宽3米,用面积2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开放题第23页第9题独立思考,交流解题策略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最后出示除号宝宝的笑脸。执教时间:3月13日教学课题信息窗2教学内容济青高速第24页课型新授课年级四教学目标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运用定律简便运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观察情境图,你们了解我们山东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吗?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A、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B、相遇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行市驶了多少千米?\n二、研究问题、适时点拨1、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2、汇报交流A、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然后把两辆车行驶的路程合在一起。B、也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3、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4、学生独立列式,并回答,师板书。 110×2+90×2 (110+90)×2 =220+180 =200×2 =400(千米) =400(千米)5、总结规律(1)学生观察比较刚才我们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算式不同,结果相同)。(2)引发猜想根据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3)验证猜想,发现规律 刚才同学们猜了很多,是不是象同学们猜想的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好吗?A、小组合作,举例验证B、学生汇报交流C、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4)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的规律,我们叫它乘法的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生答师板书:(a+b)•c=a•c+b•c三、限时作业,巩固新知\n1、找朋友(15+6)×7 325×(99+1)325×99+325 34×17+34×1334×(17+13) 15×7+6×723×24+23×16 23×(24+16)2、火眼金睛辨对错(1)13×(4+8)=13×4+13×8 ( )(2)(a+b)·c=a+(b·c) ( )(3)12×4×4×13=4×(12+13) ( )(4)78×101=78×100+78 (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0+70)×5=80×□+70×□(a+b)×9=a×□+□×□236×3+236×7=□×(□+□)m×153+m×47=□×(□+□)四、感悟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教学反思执教时间:3月14日教学课题信息窗2教学内容第25页课型新授课年级四教学目标1、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n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定律难点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了解了济青高速公路的长度,现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经过12小时这辆车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上海到北京全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口头列式 105×12)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计算怎样计算105×1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便。2、汇报交流105×12=1260 12×105 (笔算略) =12×(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3、优化算法这两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5、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板书)。6、巩固练习同学们刚才学的不错,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出示135×6+65×6)。想一想,怎样计算会更简便呢?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简便方法。135×6+65×6=(135+65)×6=200×6\n=1200二、应用知识 自主练习1、第5题是一道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时,让学生交流算法。2、第6、8、9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算法,优化算法,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三、限时作业1、出示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思考讨论:通过计算以上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汇报交流,揭示规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即(a-b)·c=a·c-b·c四、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第10题是通过解决购物问题,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的练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明确乘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2、第11题也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有了第10题的铺垫,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3、第12题是一道巩固乘法运算律的开放性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所填的数,应使计算的和(或差)是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然后独立解决,集体订正。五、总结反思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有哪些收获?执教时间:3月15日教学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第29页课型复习课年级四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n让学生在经历活动方案的制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教学准备调查学生一学期的消费情况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我们每天都在消费,你们听得最多的可能是父母或家庭的消费,你知道自己的消费情况吗?你知道自己一学期大概要消费多少元吗?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发言师:这些都是你们对自己的消费的一个估计,很可能是不准确的。要较准确地知道自己一学期的消费是多少,你打算怎么办?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师:是啊,我们可以对自己一学期的消费进行一次调查,做一个统计制订活动方案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统计一学期的消费呢?要统计这个,我们都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又?生自由发言一学期的消费包括哪些?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数据的统计根据哪些途径进行数据的收集了解爸爸和妈妈的收入学生小组活动,制订活动方案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制订的活动方案完善自己的活动方案收集数据学生独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学生完成个人的数据整理,填写30页统计表\n根据个人的统计结果,统计出班一学期的消费情况,完成第3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填写和绘制。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第31页“父母的收入和我的消费比较表”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交流和反思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你一学期的消费是多少?与父母的收入比较,你的消费是多还是少,或者是合适?你的这些消费都合理吗?看了全班同学一学期的消费情况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这时候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执教时间:3月18日教学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第29页课型复习课年级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重点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难点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n1、创设情境瞧,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市区绿化措施。(出示情境图及相关信息:计划每月绿化13公顷)作为热心小市民,你能帮忙计算几个问题吗?2、解决问题一出示第一个问题:我市5年共需绿化多少公顷?你想怎样列算式?生交流:(1)13×12×5 (2)13×(12×5) (3)5×12×13 ……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这几种方法都对,算式虽然不同,但得数相同)你能用本单元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奥妙吗?(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是什么意思?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a·b)·c=a·(b·c) a·b=b·a 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可以使一些运算比较简便。)3、解决问题二 热心小市民当得不错,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出示问题2) 学生独立解答,展示不同解法 做完这个题,你想说点什么?(不同的解法正好体现了乘法分配律极其简便性)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4、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对照板书:这就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乘法运算律,主要包括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三、应用知识,巩固提升\n计算:8×(25×15) 600÷25÷4 156×65+156×36-156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师: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执教时间:3月19日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n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教学难点:画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单元教学建议: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素材,通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学习知识。另外,还可通过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当地特点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习。2、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及问题情境,组织操作活动,如摆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分三角形纸板学习三角形分类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图象表象。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让学生亲自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通过体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安排学生修理桌椅,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等活动,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课题:隆隆作业的挖掘机---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教学目标:1.\n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预习设计:1、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种角。2、做一个活动角。3、读一读课本32-35页,认识各种角。检查预习:1、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角。2、用活动角折出锐角、直角、钝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鼓励学生,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展示同学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3、分类。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n(小组活动):把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学生可能会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4、认识平角。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5、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6、认识周角。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学生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锐角、直角、钝角……⑵老师转动活动角,学生说出它的名称。(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是角。(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两生上台板演)师演示: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n汇报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周角是直角的4倍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课件播放,学生回答)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角有很多用处、生活离不开角、角的作用很大、学数学很有用……四、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五、限时作业:课本35—36页1、2、3题。执教时间:3月20日第二课时课题: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33-35页教学目标:\n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预习设计:1、读一读课本33—35页,了解什么是“度”,认识量角器。2、试着量一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检查预习:汇报一下你是怎样量角的。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出“度”1、小明和小花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学生自由想办法。2、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引出新知。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度量单位分小组讨论、汇报。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听介绍,课件演示)认识1°角:(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媒体展示1°10° 20° 90°角。问:10°由几个1°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组成是几度的角)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10° 20°90°角。板书:1°=1度2、认识量角器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半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n(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③以右边的00为起点,起点处的0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的刻度线。3、角的度量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1)自学尝试。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4)点拨。编儿歌板书:量角的步骤: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5、画角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2)小组内交流画法。(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4)再练习画几个角。三、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n四、限时作业:1、量一量三角板各角的度数2、画出60°、100°的角。执教时间:3月21日第三课时角的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信息窗1:角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二、梳理知识,自主练习1、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2、自主练习。\n①自主练习第4题。谈话:同学们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学生量角并比较)集体校对②自主练习第8题。继续量角训练谈话:从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知道节约时间,同学们知道吗在钟表上还藏着许多角的知识。教师出示钟表教具,先演示,学生口答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一圈是多少度?每一大格多少度,每一小格多少度?(利用规律限制时间同桌解决第8题,一人用得到的规律解决,一人用量角的办法。)③自主练习第5题。谈话:同学们刚才在书上量角量得很好,现在我们量量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量角,量后把你的结果汇报给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④自主练习第11题。谈话:对于一个三角板同学们了解这么多知识。两只三角板你又能得到哪些角的知识?学生口答一些拼成的角,并举着自己的三角板演示给其他同学。谈话:刚才同学拚得很好,下面个人动手拼一拼谁的发现最多?把你得到的新角画在本子上。(学生动手拼摆画,可能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运用三个三角板拼成的角要给与表扬鼓励。)三、综合巩固,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第10题。谈话:通过刚才练习,同学们对角的有关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手势判断对错。(师生共同完成)补充: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n……2、自主练习第13题。让学生动手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画。谈话:你画出一个什么图形?量一量第3个角是多少度?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⑴两个角的另一条边交于一点,得到一个三角形。⑵三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180度。……3、自主练习第9题。谈话: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知道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上藏着角吗?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并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之后同桌互相表演画角)4、应用拓展。自主练习14题: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⑴有一个角是135度。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四、总结评价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表扬,同时提出要求借助已经掌握角的知识,继续寻找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知识为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打下基础。五、作业:\n执教时间:3月22日信息窗2: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和分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谈话:这是为什么呢?\n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1.新授: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学生操作)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分类)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n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2.巩固: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反馈、订正)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学生板书)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n作业布置:执教时间:3月25日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n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1)量一量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2)拼一拼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折一折小组活动,学生交流: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2、归纳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n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1、判断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2、自主练习第6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3、游戏:选度数,组三角形(课件显示如下)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10°18°15°150°130°72°20°50°70°35°75°52°56°54°58°60°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五、作业布置:\n执教时间:3月26日第六课时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预习设计:1、用小棒来摆一摆,摆成三角形。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检查预习:1、汇报有什么发现?2、说一说三角形的组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你认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什么叫“围成”?2、那么是不是说,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大部分学生凭直觉都会自信地说“能”,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教学也可按以下方案进行。)师:请同学们各自在小组内选一套小棒验证一下(要求三根小棒首尾相接。这些小棒的长度是任意的,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教学预测:有一半学生摆不成,验证的结果与学生自己的直觉不一致,从而产生“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该问题的强烈欲望。)师:通过摆小棒验证,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有的组选用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组则不能。\n(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有的学生说自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围不成,如果还有个别学生说出其中的“原因”——即三边关系,则可把这“原因”作为学生的猜测,直接引导学生验证。)3、对于大家摆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们,我们的疑问,实际上很早以前许多科学家就提出来了。后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实验探索,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数学家,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愿意吗?二、猜想探究,揭示三边关系(一)引发猜想刚才我们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如果有六条线段,猜猜能围成几个三角形?(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1)分组实验:请四人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六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蓝:2cm紫:3cm黄(两根):4cm白:5cm绿:9.5cm),各组可自行确定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填写以下的《探究报告单》。(附探究报告单)所选小棒长度:(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和<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第一次a=()cmb=()cmc=()cma+b〇ca+c〇bb+c〇a第二次a=()cmb=()cmc=()cma+b〇ca+c〇bb+c〇a第三次a=()cmb=()cm\nc=()cma+b〇ca+c〇bb+c〇a第四次a=()cmb=()cmc=()cma+b〇ca+c〇bb+c〇a我们发现了(2)汇报小组围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吗?举例。(课件演示)(三)归纳总结。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课件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边长分别是5厘米、7厘米、9厘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们看,用上“任意”两个字,就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三种情况都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出来。多好啊!但是,判断的时候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探索出了跟数学家意思一样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4、总结揭题。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小小数学家”,探索的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5、质疑问难。三、巩固应用1、直觉判断。①3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用它们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5厘米。()②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③用3根长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n④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之和大于第三条,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⑤一个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小于第三边。()2、完成自主练习8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后,请学生说出为什么.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共同探讨,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这只是三角形其中的一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继续研究。四、限时作业1、完成自主练习9请学生说出到海边走哪条路最近?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2、完成自主练习10小猴子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已经准备好了长8cm和12cm的两根木料。那么第三根木料该准备多长?并说出你的理由。执教时间:3月27日第七课时课题:综合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7~48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系统地整理各种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n的结论。学会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数学问题。2.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3.通过动手自己拼搭三角形,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梳理归类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就一起来上一节三角形的复习课。(出示课题:三角形)1.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师:找找生活中的三角形。(观看媒体图片)2.出示五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问:“你们看了这些三角形,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各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那你愿意自己也来画一组这样的三角形吗?二、分析推理,判断属性1、出示七个三角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角与边,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2、分组合作,交流汇报⑴:按角分可以分为:①③是锐角三角形;④⑦是直角三角形;②⑤⑥是钝角三角形。⑵:按边分可以分为:②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③是等边三角形;①④⑤是任意三角形;3.复习各种三角形的概念问:那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按边分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4.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1)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生:⑦不但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那这样的三角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等腰直角三角形)。\n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些三角形不但是等腰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2)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一样吗?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都相同,但是大小可以不同。三、组织讨论,判断正误⒈教师用屏幕出示下列判断题,要求学生先小组议论每道题的说法是对还是错,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中交流。⑴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⑵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⑶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⑷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⑸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⑹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⑺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⑻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⑼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⑽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⑾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⑿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也可能小于第3边。()⒉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2。组内交流,集体反馈中注意请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四、探究实践1、完成自主练习14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法,以确保不重复也不遗漏。2、完成自主练习1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别划出底边的高,并画在书上。集体交流时,明确画法,特别关注学生垂直线段的画法。3、完成自主练习15,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拼出各种美丽图案。活动结束展示学生作品,生生间评价。\n五、独立思考,据理计算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刻。接下来给大家出三道题目,看看自己解决得怎么样。1、求下图中∠1和∠2的度数2、计算下面各题: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共130°,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⑵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比另一个锐角少18°,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3、自主练习16。摆一摆,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下节课交流。六、作业布置:执教时间:3月28日《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我学会了吗?第八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数,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设能力。\n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回顾呈现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第三单元,它一共有2个信息窗口,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可能回答:角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图形的拼组。二、查漏提升谈话: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角的意义,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等等)1、整理有关角的知识。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以此为依托,回顾整理相关知识。(1)、回顾角的意义,根据自己画的角,同位互说角的意义。(2)、回顾角的分数,通过复习前面的锐角、直角、钝角,引出平角、周角,并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关系怎么样?(3)、回顾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画的角的度数,以此来回顾角的度量方法。2、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谈话:三角形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同位合作,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①课件出示: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学校先经过加油站,再从加油站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从家直接去学校近。)②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厘米4厘米6厘米)(5厘米2厘米5厘米)\n(6厘米2厘米5厘米)(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③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如果每一小段剪成整厘米长,能剪几个?3、整理角和三角形谈话:关于角和三角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知道了周角、平角;知道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等。4、回顾三角形内角和。让学生用三角板,任意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以此充分回顾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⑴选一选:①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A95°20°B45°80°C55°60°②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一个底角是()A100°B40°C50°⑵求角的度数:①∠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已知∠1=32°求∠2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③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它的顶角是多少度?三、拓展应用:1、动手实践、计算:(1)数一数,填一填。(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1=()∠2=()()个直角三角形()个钝角三角形(2)你能求出六边形内角和吗?2、解决问题:(第48页情景图)\n让学生独立看懂情景图,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大部分学生会找出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2)有的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时针和分针量出角的度数;也有的学生会根据3时整,时针、分针形成90°角,即1时时针分针形成30°角,5时即是150°角。(3)涂一涂,学生会根据题意顺利地完成涂色。(4)学生首先用量角器量出顶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很快求出底角的度数。(5)学生可能会提出7时、8时、9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多少度角?四、作业:执教时间:3月29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填空。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2.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顶角是()。4.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5.三种木棒,选一根6厘米的小棒和两根()厘米小棒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6.一个直角三角形有()直角,有()个锐角。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3°,它的另一个锐角是()。\n8.用写有1、3、7的三张纸片,能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9.三角形有()个顶点;()个角;()条边。11.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位( )、( )、( )。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1.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都是平形四边形。……………………………()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也有3条高。………………………………()3.用3厘米、4厘米、5厘米长的三根绳子不能围成三角形。…………()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5.用3厘米、4厘米、5厘米长的三根绳子不能围成三角形。…………()6.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有一个底角是45º的等腰三角形顶角一定是90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95°,25°,60°,这个三角形是()。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①长方形②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三种都有可能3.一个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是80°,如图,那么∠1=()。80°1①80°②100°③无法确定\n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95度、25度、60度,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5.把一根13厘米长的小棒截成三段,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下面()是正确的。A、3厘米,4厘米,6厘米B、7厘米,3厘米,3厘米C、4厘米,5厘米,4厘米D、2厘米,2厘米,9厘米6.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A、180º B、360º C、540º 7.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一组对边之间的( )。 A、垂直线段 B、垂线 C、直线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把它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180°,90°B、360°,180°C、360°,360°D、180°,360°四、按要求作图。1.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高底底底底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n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分别是50º和70º4.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每题2分)执教时间:4月1日第四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n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名数的改写,用“四舍五入法”球小数的近似数。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名数的改写和利用“四舍五入法”球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2、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名数的改写和利用“四舍五入法”球小数的近似数。单元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积累的经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时切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突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n在探索小数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学时,要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等知识时,既要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索,又要点拨引导,保证研究问题的方向,实现高效率的学习。4、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5、以两三位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步深化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要细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学生以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2课时第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内容:教材48—5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预习设计:1.说一说0.1、0.2、0.4、0.6怎么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用到或见到过小数?并举例说明.检查预习:1.说一说0.1、0.2、0.4、0.6的含义。2.说一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教学过程:\n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学生举例回答,师订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1/10;0.4 4/10……)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1.学习小数的读写。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2)全班交流订正。(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谈话: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 0.01)(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0.1)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板书:0.25 25/100(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板书:0.05 5/100 0.10 10/100\n(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1)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教材51的图),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2.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四、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五、限时作业:教材52页自主练习2、3题\n执教时间:4月2日第2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内容:教材48—51页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预习设计:复习巩固小数的意义检查预习:0.3表示 ( ) 7/10写成小数是 ( )0.26表示( ) 55/100写成小数是( ) 0.725表示( ) 28/1000写成小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想不想进行抢答比赛,看谁掌握的知识好?课件出示:课本52页第5题二、运用旧知,归纳新知1.学习小数各部分名称。谈话:小数都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0 . 365 ↓ ↓ ↓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2.分组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谈话: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1)课件出示52页的数位顺序空表格,独立完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全班交流展示)(2)从数位顺序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小组讨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n(3)0.365的小数部分都有哪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3.自主练习第2题。你能拨出下面的小数吗?教师指导学生在计数器分别拨出不同的小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字和位值的含义。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1.游戏:我说你猜。(老师说小数的组成,学生说出小数。)①老师说,学生答 ②一个学生出题,全班答 ③双列火车:一个问,一个答)2.独立填空。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3.抢答选择。课件出示,学生手势抢答。(1)0.005表示5个(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2)0.8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a.8 b.80 c.800(3)0.69里面的9表示9个(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4)一个数是由5个十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a.0.57 b.0.057 c.0.507四、课堂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收获了很多,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五、限时作业:自主练习第6题\n执教时间:4月3日第3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51—5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旧知。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小数的很多知识。你觉得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刻,掌握地最扎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二、练习小数的读写和意义。1.判断对错。(1)小数都比整数小。( )(2)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的。( )(3)0.09米是1米的9/10。( )(4)0.0004表示千分之四。( )(5)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所以0.05表示百分之五十。( )(6)606.605是三位小数。( )(学生手势判断,并说明错在哪儿。)2.自主练习第4题。课件出示体检表,让学生说说从体检表中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谈话:你的体检结果如何?互相交流一下。\n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数知识叙述体检结果。3.自主练习第6题。学生独立地写出横线上的小数,然后交流订正。谈话:和生活中的物品比较,最大、最长、最重的蔬菜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学生的估计和数感能力。)4.自主练习第8题。课件出示图片和统计表。谈话: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逐题出示填空题,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订正。)5.小游戏:自主练习第10题。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找3名同学演示,然后各组开始游戏。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第7题。引导学生先感受这些小数的数值大小,再判断对错,让学生弄明白错在哪儿。2.自主练习第9题。谈话: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么吗?3.聪明小屋。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谈话:你还能组成什么样的数?(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答案的多样性。)四、评价总结,实践应用。谈话:在这节课中,你对哪些知识应用得更好了?课后拓展: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与同学们课后交流一下。 \n执教时间:4月8日第4课时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55—57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预习设计:1.独立回顾总结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试做并总结0.5()0.70.1()0.30.5()0.9检查预习:1.汇报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介绍小数比较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在各题○里填上“>”、“<”或“=”。(口答) 832○799 6124○6214 1003○999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小数大小怎样比较呢?今天就来研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二、开展活动、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自然界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读了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板书:(1)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一个重?(2)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相比,哪一个重?\n2.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比较11.85与24.3的大小。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11比24小,小数部分就不用比了,所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看整数部分,从而得出11.85千克<24.3千克。板书:11.85<24.3金钱龟蛋分别与平胸龟蛋、小鳄龟蛋相比,哪个重?为什么?(归纳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3.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再解决第二个问题。11.84与11.68哪个大?小组讨论,老师参与: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说说你的想法。班内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板书:11.84>11.68比较:(1)小鳄鱼龟蛋与绿毛龟蛋相比,哪个重?绿毛龟蛋与平胸龟蛋相比,哪个重?(2)在○填上<、>、=2.35○2.65 1.023○1.026 10.654○10.3归纳: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小数大,依此类推。4.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看来,同学们对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下面老师写一个小数(出示0.562),你能写出几个比它大的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吗?引导学生写出不同的位数,如:0.5621,0.563,0.61,0.7,…….全班交流讨论: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写的这些小数,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同学们写的这些小数都比0.562大,观察这些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些小数的位数不同。)虽然这些数的位数不同,却都能比0.562大,这说明什么呢?(师生共同小结:位数不同的小数也要从高位比起。)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自主练习1:填写在书上,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填写的理由。2.自主练习2:填写在书上,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填写的理由,应注意什么?\n3.自主练习3: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自主练习4:练习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得110米跨栏世界冠军的录像。谈话:刘翔从2004年到2006年期间,几次国际重大比赛的成绩是12.91秒、13.12秒、13.05秒,你认为哪个成绩最好?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学得高兴吗?五、限时作业:自主练习1、2题 执教时间:4月9日第5课时课题:小数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内容:教材56、5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及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预习设计:1.在小方格中,分别涂出0.4、0.402.利用直尺分别画出0.4、0.40检查预习:展示对比涂出和画出的0.4和0.40,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提供素材\n谈话: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大家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末尾有0的小数?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副手套的价钱是6.50元,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50元,小红的身高是1.40米,《爱的教育》的价钱是12.00元…….信息窗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组信息:平胸龟蛋的长度是0.4分米,小鳄龟蛋的长度是0.40米。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索谈话:平胸龟蛋与小鳄鱼蛋相比,哪一个长?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谈话: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一把直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10份、一张平均分成100份。小组合作,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可以量一量、涂一涂,来验证你的猜想。谈话:各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做的?0.40分米和0.4分米相等吗?(学生边说边演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引导出0.4分米=0.40分米,板书:0.4=0.40)谈话: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请你大胆进行猜想!(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谈话: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来谈谈你们的看法?(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2.进一步感知小数性质谈话: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否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还需要用更多的小数来验证。根据你们的猜想,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是相等的小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0.2=0.20 0.10=0.100…….谈话:它们的大小是不是真的相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请继续用这些材料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验证) 班内交流:谁愿意来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从而证明0.4=0.40,0.2=0.20,0.10=0.100谈话:继续大胆猜想一下,0.10还有可能等于什么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0.10=0.1000000......说得完吗?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现象!那这是偶然现象吗?0.3还等于什么数?0.3=0.300000……3.揭示小数性质,板书课题\n谈话: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三、小数性质的应用1.化简小数(1)教师在黑板上写0.600,问:你能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小数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写出0.60000000000……问:小数的大小变了吗?也就是说与0.600大小相等的小数有多少个?在这无数个小数中,最简单的是哪一个?学生答后教师揭示:0.600写成0.6,就叫化简。谈话::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问:13.040十分位上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改写小数谈话:去掉小数末尾的0,能把小数化简。有时需要把一些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又该怎样做呢?谈话::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订正,梳理方法。)谈话::如果5后面不添小数点,直接写0行吗?为什么?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过小数末尾添了0的数?四、拓展应用,巩固提高1.自主练习5:学生独立做后,同桌交流。2.自主练习6: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订正。3.判断对错:(1)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5与0.5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4.① 0.52中的2在( )位,表示( ),在0.52的末尾添上三个0后,2在( )位,表示( )。 ② 0.300里有( )个( )、( )个( )和( )个( )。0.3里有( )个( )。 ③ 0.230里有( )个( )、( )个( )和( )个( \n),0.23里有( )个( )和( )个( )。5.按要求写小数。①所有的0都能去掉。②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五、总结归纳,概括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限时作业:教材58页5、6题执教时间:4月10日第6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2练习课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2.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 基本练习1.故事导入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口渴了,唐僧拿出三根标有:0.2米、0.20米、0.200米长的甘蔗,想分给三个徒弟,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就拿走了标有\n“0.200米”甘蔗。沙和尚不服气,就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给大师兄吃。”悟空却只是笑了笑,就对沙和尚悄悄耳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什么?(学生回答:三根一样长)如何知道它们是一样长的?(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并解答)谈话: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表现的和孙悟空一样聪明,能又快又准确的把下面的数对号入座吗?2.自主练习第7题。(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用了什么知识)3.自主练习第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二、走进生活 综合练习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上节学习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知识。1.自主练习第8题(1)独立填写(2)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利用小数性质快速改写的方法)2.自主练习第9题(1)看图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交流中除了关注是否正确解答外,还要指导学生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拓展实践 延伸练习谈话:同学们表现的真出色,让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好吗?1.自主练习第11题。(1)独立解答。(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答案讨论取值范围,灵活掌握比较大小的办法)2.自主练习第12题让学生用卡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小数,再通过交流学会合理的思考方法。\n课外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互相测量身高和体重,并比较记录的结果四、总结评价谈话:今天同学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有什么收获? 执教时间:4月11日第7课时课题: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61、62页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预习设计:1.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写出各种鸟蛋之间的关系,并用等式表示出来。检查预习:汇报你的发现和等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n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龟的蛋,令我们大开眼界,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去看看鸟蛋宝宝的情况吧。请看大屏幕。(播放情境图)2.欣赏图片,搜集信息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谈话:谁能交流你的看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提的问题: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各有多重?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解决问题,提供素材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出想知道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的重量,你能找到相关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谈话:请你列出算式,可以先不写得数。交流学生列的算式,教师及时板书。谈话: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除法怎么办?对,利用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完成板书。2.观察素材,发现规律谈话: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引导学生一个算式一个算式的观察,逐渐发现小数点像左移动的规律。(3)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把46.5除以1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n把46.5除以10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4)适时梳理,总结规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教师板书: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三位,(二)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学生交流自己的理由。)谈话:那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孙悟空呢?这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有80米,你能将它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吗?请做在练习本谈话:谁愿意展示你的作业?(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展示答案.)谈话:你现在将金箍棒缩小了你能再将它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吗?(做在作业本上。)学生交流并展示算式0.08×10=0.80.08×100=80.08×1000=80谈话:观察算式你能不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小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小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三、运用规律,深化认识1.完成63页的绿点问题将40.59缩小到他的1/10、1/100、1/1000。做在练习本上,并交流。(1)学生独立试做.(2)集体交流。\n谈话:40.59缩小到它的1/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整数位数不够,该怎么办呢?学生可能说出如果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零不足。交流时教师注意强调“补零”问题。2.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目运用的是什么规律。3. 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组内交流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四 谈话: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限时作业: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执教时间:4月12日第8课时课题:信息窗3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63至65页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n谈话:孙悟空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点报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来凑个热闹,他带来了许多题目,大家有信心战胜吗?[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二、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1、神奇的金箍棒谈话:孙悟空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2、直接写得数谈话:孙悟空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3、按要求填空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4、魔术箱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6题)指名说出对错,并着重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三、回顾总结谈话: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四、拓展延伸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写数时,在中间点一了一个小数点,这个小数就比原来小了2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执教时间:4月15日第9课时课题:名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材6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预习设计:1.复习长度、面积、质量、元角分等单位换算2.阅读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信息,列出算式。检查预习:1.汇报复习单位换算的成果,并进行练习2.汇报情境图中的信息,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你了解天鹅的哪些信息呢?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谈话:你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二、探索新知谈话:谁能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板书:10.5千克-200克=\n谈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计算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让学生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谈话:怎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呢?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指导。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①把千克改写成克: ②把克改写成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10.5千克=10500克 200克=0.2千克10500-200=10300克 10.5-0.2=10.3千克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教师总结改写方法。三、巩固应用1.想一想,填一填。自主练习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2.比一比,填一填。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填写,同桌互相检查。3.算一算自主练习第6题,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全课小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五、限时作业:教材67页自主练习1、2题。\n执教时间:4月16第10课时课题:名数的改写(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67、69页教学目标:1.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2.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前面我们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芦周长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吨。1.77米=( )厘米 0.607吨=( )千克(学生回答。)谈话:你是怎样换算的?请多名学生回答。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长的胡萝卜3.35米。(课件出示图片和数据)二、自主探究。(一)探究23千克800克=( )千克 谈话: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写成用千克做单位吗?(板书)(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改写方法。(3)组间交流。谈话:刚才各小组都讨论得非常投入,哪个小组先发言?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800克=0.8千克,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n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缩小到它的1/1000,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3800克=23.8千克。谈话: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第二种先转化成上节课学的知识,再解决问题;而第一种思考步骤要少一些,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4)巩固练习。谈话: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这组题目,体会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出示:5米80厘米=( )米28米6分米=( )米 7吨60千克=( )吨2元4角9分=( )元交流答案后,学生谈体会,然后教师总结第一种方法更简便。(二)探究3.35米=( )米( )厘米谈话:3.35米=( )米( )厘米这个问题该怎样思考,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板书)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优化方法。巩固练习5.6米=( )米( )分米7.09吨=( )吨( )千克三、应用知识。(一)谈话:同学们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图片,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解答在书上,交流时有问题的题目找学生说说思考方法。(二)谈话:星期天,同学们要从学校到少年宫参加活动,走哪条路近?近多少?你能算一算吗?(出示自主练习第八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①把米改写成千米②把千米改写成米。两种方法都可以。(三)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单位的改写已能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帮动物运动会奔跑项目排出名次,可以吗?(自主练习第9题)\n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评价。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执教时间:4月17日第11课时课题: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3.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预习设计:1.复习万以上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复习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检查预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3695410098698213699692233551014572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前面几个信息窗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鸟蛋和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绿毛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n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合作交流。2.谈话:“这节课重点解决‘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和‘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可以吗?”二、探究新知1.学生独立思考‘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谈话:观察两位同学说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一位小数,小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整数。谈话:对,求3.94的近似数,根据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保留整数。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况,根据我们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研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求3.94的近似数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谈话:你的方法很正确,还有哪位同学与他求得的近似数不同?谈话:你的方法也很正确。因此,我们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看精确到哪一位。2.学生独立思考“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0”。讨论得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小数的数位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三、巩固应用1.黄河的流域面积是75.14万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数)2.把1.463保留整数、把1.463保留一位小数和把1.463保留两位小数这三种说法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3、小华的体重保留整数是45千克,他的体重可能是多少千克?四、感悟收获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五、限时作业:自主练习1、2题\n 执教时间:4月18、19、22日做期中考试卷4月23日期中考试执教时间:4月24日第12课时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2、能力目标:通过梳理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并以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教学过程课前操作:测量鹌鹑蛋、鸡蛋的长度,并用小数表示。一、忆一忆,说一说,回顾梳理知识1.忆一忆,让学生独立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谈话:同学们,在《蛋的世界》里,你都学会、掌握了哪些知识?独立回顾一下好吗?(想不起来的可看书)2.说一说,梳理巩固知识。 谈话:哪个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同学交流?\n 指名同学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并板书本单元的知识点。3.练一练,加深理解知识。谈话:同学们,你会根据刚才的知识出题吗?谁愿意出题考考同学?让学生出题,指名学生回答,出题人对同学的回答要加以评价,教师随机筛选并板书题目。4.质疑谈话:还有疑问要和同学们讨论吗?二、想一想,做一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成“我学会了吗”的第一题。1.汇报。检查学生实际测量鹌鹑蛋、鸡蛋的长度说一说?各个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完成第(1)、(2)小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题目,然后交流、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边交流,边解答问题。(二)独立完成“我学会了吗”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所有题目,然后全班交流订正。(三)质疑谈话:完成了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想对同伴说什么?三、强化练习,拓展知识,形成技能达标测试题:(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比4小,比2大的数只有3。( )3.整数部分比8小的小数都小于8。( )4.0.596保留两位小数是0.6。(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48.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右边,这个数就缩小到它的( )。A、1/10 B、1/100 C、1/10002.把小数0.0400化简后是( )。A、0.4 B、0.04 C、0.0403.2千克20克=( )千克\nA、2.2 B、2.02 C、2.0024.把3.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 A、3.99 B、3.90 C、4.00(三)选做题1. 2.45是由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得到的,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2.用下面的卡片,按要求摆出不同的小数。(1)小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共有( )个,它们是( )。(2)大于7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是( )或( )。(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是( )。四、课堂评价结合《丰收园》对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技能情况和本节课的表现加以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执教时间:4月25日第12课时实践活动:饮食与健康教学内容:教材第75—76页。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n2.在系统地调查活动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3.通过活动增长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偏食现象。课前准备:1.集体讨论交流饮食习惯,筛选研究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怎样饮食才合理呢?”2.要求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肉食与蔬菜所含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儿童成长每天所必需的营养有哪些以及各种成分的摄取量”,“偏食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同学的饮食习惯”等等。安排调查时间、地点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明确分工,设计好调查统计表。3.学生分组调查收集资料。要引导学生开展查阅书刊、网上搜索,向专家咨询等活动收集真实可靠的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多媒体播放一组小胖墩饮食习惯与减肥的图片。谈话: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他有什么建议?2.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引出课题“饮食与健康”。[设计意图]通过小胖墩爱吃肉偏食以及减肥的活动图片,激发学生探究“怎样饮食才合理”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整合资料谈话:课前每个同学都已经收集了有关“饮食与健康”的相关资料,现在请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资料,并说说你是怎样调查的。谈话:大家通过查阅书刊,网上搜索,向专家咨询等活动,收集调查了许多资料和数据,小组合作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如下统计表。常见肉食及蔬菜所含的主要成分统计表(每100克含量) 蛋白质(克)脂肪(克)钙(毫克)锌(毫克) 肉 食 \n蔬 菜 儿童每天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营养成分蛋白质(克)脂肪(克)钙(毫克)锌(毫克)质量 谈话:请各小组把整理的资料和完成的统计表互相交流,然后补充完善。生可能前后小组交流,可能左右小组交流,也可能下位交流。谈话:哪些小组愿意把重新整理的资料和完成的统计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也可能派两名代表等等向全班展示,汇报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加以展示并评价。三、分析调查情况,联系实际提出建议谈话: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生可能说:从统计表中我知道了常见肉食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和锌生可能说:我知道了每100克肉食所含的营养成分的克数不同。谈话: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小组内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儿童每天吃多少肉食和蔬菜比较合适?\n2.同学们的饮食是否合理?3.偏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4.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谈话: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学生组间汇报交流。四、课堂总结,写调查报告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营养知识,对怎样合理饮食有了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偏食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劝告同学及家长,克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吧。教师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全班同学交流。执教时间:4月26日青岛版六年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一、直接写得数。5•a•b= 98+17= 103×40= 7b十5b=1000÷125=90×70=n×n=37十68×0=380+320=y+y=56×78×0=25×14-25×10=二、填空题1、一本书a元,买40本这样的书需要()元。2、一个工厂原有煤x吨,烧了t天,每天烧a吨,还剩()吨。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n,另外两个数分别是()和()。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40度,另一个锐角是()度。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6、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度。从1点到2点,分针旋转的角度是()度。7、学校有女生x人,女生比男生多200人,男生有( )人,共有学生( )人。\n8、用字母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是( ),表示乘法的结合律是( )。9、1周角=( )平角( )直角。10、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内角和都是( )。11、如图所示,∠2=( ), ∠3=( ), ∠4=( ). 12、174×99+174=174×(□+□)运用了乘法的( )13、从5时到5时10分,分针转过了( )度。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 )°,按角分这是个( )三角形。三、火眼金睛辨对错。1、6.65和6.6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6.7()2、在小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到原来的10倍。()3、87×201=87×200﹢1()4、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5、大于0.5小于0.7的小数只有0.6。()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65+500+535=500+(465+535)运用了加法的(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律和结合律2.一本书有x页,小刚已经看了a天,每天看8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8x+a B.x+8a C.x-8a3.一幢大楼有25层,每层有18个窗户,每个窗户有4块玻璃,这幢大楼一共有多少块玻璃?列式正确的是( )A.25×(18+4) B.25×18×4 C.25×18÷44.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A.2,2,3 B.2,1,3 C.2,5,7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A.95°,20° B.45°,80 ° C.55°,70°6.下面应用乘法分配律错误的是( )A.39×62+39×38=39×(62+38)=39×100=3900B.101×75=(100+1) ×75=100×75+75=7500+75=7575C.23×99=23×(100﹣1)=23×100+23=2300+23=2323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1.11+2.22+0.89+7.7896×359+359×412.76-(5.76+8.9)58×45÷(1926-1921)45×102420÷35\n六、画出下面各角。30° 90° 150°七、解决问题1、从动物园到火车站20千米,张师傅每天开车行驶5个来回,张师傅每天行驶多少千米?2、赵华和李明参加长跑比赛,赵华平均每分钟跑178米,李明平均每分钟跑153米。(1)a分钟赵华比李明多跑多少米?(2)当a=8时,李明比赵华少跑了多少米?3、(1)钢笔、橡皮、文具盒共多少元?(2)买一个计算器和一个文具盒40元够吗?4、乐陵第三中学原来有一个长40米,宽30米的长方形操场,扩建后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扩建后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5、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火车每小时行105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95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还相距52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n执教时间:4月27日(期中考试)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水平检测一、填空(20分)1.4吨80千克=()吨600米=()千米7.64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0.8里面有()个0.1;()里面有7个0.01;0.859是由()个0.1,()个0.01和()个0.001组成。3.大客车每小时行a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多行20千米;(1)a+20表示(2)大客车2小时行的千米数(3)小汽车5小时行的千米数4.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小数最大的计数单位是()。5.小明家用地板砖铺设客厅,每块地砖边敞.8米,那么铺设16平方米需()块地砖。6.选合适单位填空:你的好朋友身高约145();你的课桌高大约7()数学课本封面面积大约5();你书包大约重4()二、判断(12分)(1)3.1和3.10大小相等。()(2)等要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3)若a、b、c三个数的平均数是m,且a﹥b﹥c,那么c﹤m﹤a。()(4)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5)把3.00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扩大到它的300倍。()(6)大于0.6小于0.8的小数只有0.7。()三、选择(10分)(1)492×5×2=492×10计算时运用了乘法()A.交换率B.结合率C.分配率(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只有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A.锐角B.直角C.钝角\n(3)若m×0.6=n(n不是0),则()A.n一定大于mB.n可能大于mC.n一定小于m(4)计算小数除法,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商()A.不变B.缩小100倍C.扩大100倍(5)12时15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A.90度B.大于90度C.小于90度四、计算1.直接写得数(12分)0.49+0.49=1.01—0.1=30+0.15=13+0.13=12-6.2—3.8=5.4-2.5-1.4=2.14—0.9=7+0.25=0.99+1.8=5.6+1.01=7.5+2.54=4-0.25=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12.65-(3.65+8.5)7.8+9+7.84.82-0.25+1.25+0.259.99-4.81.36+6.7+4.31.36-1.36+25.2五、分别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9分)底底底六、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20°、75°、15°的角(6分)七、解决问题(20分)\n1.甲、乙两地相距36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9小时到达。因天气变化,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少行4千米,实际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2.在“迎奥运、创文明城”宣传活动中,文化路小学准备发放500份宣传材料。前4天平均每天发放80份,剩下的在3天内发完。后3天平均每天要发多少份?3.华华从家到游乐宫去,上坡用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45米;下坡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走63米。华华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4.下面是学军小学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平面图。(1)图书室和阅览室的面积一共有多大?(2)当=10时,图书室和阅览室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n执教时间:5月3日第四单元测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5•a•b= 98+17= 103×40= 7b十5b=1000÷125= 90×70= n×n= 37十68×0=380+320= y+y= 56×78×0= 25×14-25×1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一本书a元,买40本这样的书需要( )元。2、一个工厂原有煤x吨,烧了t天,每天烧a吨,还剩( )吨。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n,另外两个数分别是( )和(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4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 )。6、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度。从1点到2点,分针旋转的角度是( )度。7、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数比乙数多360,乙数是( )。8、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9、一周角=( )直角=( )平角10、25×49×4=(25×4)×49,这一运算过程运用了( )。11、用3根小棒来拼三角形,已知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最长是( )厘米。12、不用计算,在○填上<、>或=(40+4)×25○11×(4×25) 200-198○200-200+2三、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共8分)1、m×m可以写成2m。 ( )2、小于90度的角一定是锐角。 ( )3、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 ) 4、在一道算式中添减括号,可以改变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 )5、两个数的积一定比它们的和大。 ( )\n6、468×99+468=468×(99+1) (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92°。 ( )8、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6分)1、将一根20厘米的细铁丝,剪成3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以下哪些剪法是可以的。( )A、8厘米、7厘米、5厘米; B、13厘米、6厘米、1厘米;C、4厘米、9厘米、7厘米; D、10厘米、3厘米、7厘米。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钝角或( )个直角,至少有( )个锐角,应选( )。A、1,1,3 B、1,1,2 C、2,2,23.小军在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60÷4+2,这样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差( )。A、5 B、7 C、8 4.用简便方法计算76×99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5、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A.也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D.无法确定6、a×75=b×108(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 )A.a>b B.a